2022-07-07・議題
在與台灣音樂圈互動的過程中,我遇過不少非客語音樂創作人說,羨慕「客語音樂有好多補助與獎項」,但在與許多亞洲國家交流的經驗裡,外國人卻都是羨慕「台灣有好多補助與獎項」。而在這樣一層又一層的「羨慕鏈」之下,客語音樂真的發光發熱了嗎? 身為一個非閱讀全文 "John Huang:「所以說那個Hak-Pop呢?」——在「拾Hak時Hug」聽見客語流行曲的更多可能"
2022-06-30・人物
入圍金曲演唱組合的《八仙》專輯中,三牲獻藝成員幾乎沒有唱歌,多由客座歌手代勞。柯智豪把自己的人聲 tune 到難以辨認作為和聲或效果,讓整張專輯更像「最佳組合演唱」——把五湖四海的歌精、歌仙們組合進他們的電子樂中。 「比較像別人來重新唱、而閱讀全文 "【吹專訪】用音樂「製造臺灣」,柯智豪談三牲獻藝《八仙》:這張比起「演唱組合」更像「組合演唱」"
2021-02-05・週五看MV
晨曦光廊 Sun Of Morning〈休息站的人們〉 成團 11 年的晨曦光廊首次發表全國語/饒舌單曲 MV〈休息站的人們〉,音樂風格更加搖滾,態度上更為開朗正面,團員表示過去的後搖滾標籤並沒有撕下,「人聲是樂器的一種」,而這首歌是挖掘出閱讀全文 "【週五看MV】晨曦光廊轉變曲風!大唱中文饒舌新歌〈休息站的人們〉"
2021-02-03・吹專訪
想像一下,我們活在一個有妖怪、精靈、哥布林的魔法世界,若音樂產業是冒險者公會,「同根生 A Root」就像是一支特別奇怪的 A 級冒險者小隊,等級高、身懷絕技、攻略開拓各種地下城,卻偏不去斬妖除魔賺賞金、不忙著升級買裝備,反而積極的和妖怪們閱讀全文 "【投稿】台灣妖怪與「邊緣人物的轉生術」——同根生談〈山鬼阿妹〉"
2019-04-23・新聞
去年台灣文博會「嘻哈囝」一館大排長龍的盛況,你還記得嗎?近幾年,台灣獨立音樂備受關注,近乎成了顯學,許多大廠也紛紛渴望借助獨立音樂人的影響力。文博會作為一年一度的盛事,反映當代最受矚目的文化力量,今年,獨立音樂圈自然也沒缺席。 2019年台閱讀全文 "陳錫煌尬拍謝少年、大團十年限定場 多組跨界演出齊聚台灣文博會"
2018-10-17・音樂節|現場
「世界音樂節@臺灣」至今已辦至第三屆了,從去年以節奏、打擊樂為主題,到今年設定為舞蹈、搖擺,策展人于蘇英說,音樂節已經走到了 2.0 的階段,在技術與觀點上成熟後,過去可能是邀了團才找共同點、定主題,現在可以預先規劃下一屆的主軸,再去邀團參閱讀全文 "想被世界音樂節策展人看到 你需要做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