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人物

滿腹辛酸 你所不知道的音樂節幕後-主辦人深度訪談

台灣雖小,一年下來大型的音樂節卻不少,這些音樂節不只規劃演出內容,在歡樂氣氛背後,也想方設法要讓所有參與者玩得開心,並傳達深厚的策展理念,或者與在地特色結合,達到城市行銷的目的。因此我們不只請來主辦人們給樂團、樂迷建議,也讓他們來說出主辦活動多年來的辛酸。

 

音樂節帶來經濟效益 但不是地方發展的解藥

 

台灣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節,這些活動對於地方的發展是否造成影響力?山海屯主辦人之一豆花認為,其實剛開始不會想這麼多,但是當人數越來越多,逐步構築出形象,形象出來之後就會成長為產業鏈,影響力一定有,只是看它的方向、大小會是什麼樣。

顏廷憲則明確表示肯定,當音樂祭做到一定規模後,團隊就會成為在地重要的意見領袖,好比縣市長選舉時, 候選人就會來問該怎麼做,進而可以實際提出對地方發展的意見。「這個影響力來自於人潮,當你有一定的人潮跟選票,你就可以給執政單位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去正視這些問題。至於經濟的部分,假設一個人花一千就好,一萬人會是多少?所以附近店家通常都很喜歡音樂祭。」

音地大帝則持不同看法,他說明以台灣的市場規模來說,還沒辦法靠音樂祭撐地方整年觀光收入,如果要靠音樂祭帶動地方發展,該地本身要具有足夠特色,這樣才可能讓更多人在來過音樂節之後知道未來還可以再來玩。

Freddy也提到,政府有時候會把辦一個指標性的活動的效用看得太大。「高雄在這方面很不錯的是大港場地周邊也做得很好,以前有別的地方政府找我去辦活動,他們想像弄個大活動,那邊就會慢慢變很多人,但其實不會。」若沒有地方特色、沒有固定性的事件發生,極有可能就是連活動期間都沒人去。

Freddy以貢寮海洋音樂祭舉例,當地沒有規劃成一個音樂相關的場域,當活動結束人潮散去,還剩下什麼與音樂的連結?但駁二就被用心塑造成藝文相關的特區,這樣指標性活動帶來的效應就會相較明顯,「官方很容易覺得沒人的地方辦一個大活動就好,影響力當然多少會有,可是要避免主管機關認為這個影響力足以幫助這個沒人的地方。」

大港開唱的名聲加上政府持續經營,使駁二現在成為高雄景點。
大港開唱的名聲加上政府持續經營,使駁二現在成為高雄景點。

 

 

形成地方特色靠三寶:找在地人、結合在地元素、長期經營

 

音樂節現已成為城市行銷的一環,到底怎麼做才會成為一個地方的特色?主辦人一致認為,最首要也最簡單的就是強化跟在地的聯結,將這些元素融入音樂節當中。大港開唱奧古說:「音樂節光講音樂的話都差不多,我在那邊看團,或在這邊看團,感覺其實都一樣,重點是音樂節的氛圍和到那邊怎麼去享受那個地方,才是我們帶給粉絲音樂之外的東西。」

Freddy和顏廷憲都認為工作團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團隊之中還是需要多一點在地人,這樣從節目的陣容到場域的設計等等,就會接收到很多當地的想法,「其實我很不贊成政府辦大型活動時,常常招標主要還是標給台北的公司,最後就會像跨年晚會的布置,團隊本身的組成很重要。」Freddy 表示。

山海屯甲斐進一步說明,一定要長時間經營,讓樂迷到了那個時間點就會想到那個音樂節,他提到像去年沒有大港,樂迷就會感到寂寞,「你慢慢的把事情做好,那個成果就會變得自然而然,成為那個地方的特色。」

豆花用更長遠的眼光來回答,文化需要時間的累積,一開始一定有人先做了什麼,經過五年、十年的累積,才會變成標誌,把地方特色彰顯出來、跟城市做結合之外,更要提升音樂節本身想表達的涵養,「為什麼活動要辦在台中、台北?城市的歷史、人文、教育、娛樂還有地方發展,哪個地方不足,透過我們,是否能去回饋什麼,或者從中得到些什麼幫助,是否能創造一個新的平台,繼而形成形象,形象先有了之後才會變成標誌。」

Freddy 和 范仲憲都認為工作團隊的組成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Freddy 和顏廷憲都認為工作團隊的組成是音樂節能否與在地元素連結的重要關鍵。

 

免費音樂節辦不停 群眾「使用者付費」觀念無法養成

 

近年來政府大力挹注各種藝文活動,許多免費音樂節相繼出現,首當其衝的就是需要購票入場的付費音樂節,對許多主辦人來說,免費活動的存在會讓群眾無法形成「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進而覺得有免費的為什麼還要購票進場?

豆花尤其強烈反對免費音樂節,他認為政府的支助成就了很多事,卻也埋沒更多,讓民眾表象化地感到政府有在扶植藝文事業,卻不是從根基去支持,免費活動存在久了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一方面群眾習慣不付錢,一方面樂團為了生存反而必須依附這些商演,也導致付費音樂節主辦方很難定價。甲斐就提到今年的票價也是團隊內部吵了很久,2300的票價有民眾覺得貴,但現在有的專場動輒4500,而2300的票價可以看那麼多團,有的國外大團甚至也是以solo show的形式在表演,為什麼民眾不用這個角度去看待?他語重心長地下了結論:「我真的覺得免費不要再辦下去。」

但音地大帝表示,他覺得衝擊其實不大,因為會購票入場的主要還是獨立樂迷,免費音樂節吸引的則是一般大眾,兩者之間競爭關係反而不強,但新團還是需要免費音樂節去接觸潛在樂迷,多去一個地方表演對樂團來說都是多一次表演經驗。

顏廷憲則支持現階段免費音樂節有存在必要,一來培養後起的策展人有學習機會,二來幫助推廣市場的成長,讓更多群眾理解獨立音樂,然而,未來一定要慢慢轉型成付費,「其實在台灣聽獨立音樂的人已經成長很多了,只是很多人都缺乏付費的觀念,才會讓很多音樂祭很難做成。」

 

 

付費 VS 免費音樂節 演出名單是決勝關鍵

 

在當今如此競爭的環境裡,付費音樂節自然是有其魅力,才能殺出重圍吸引樂迷買票入場,大港開唱總是能以不斷的新梗讓樂迷驚喜,但說到要怎麼吸引樂迷,Freddy坦率地說:「我覺得只要讓大家想來就好,我們就是努力在做一件讓大家覺得很好玩的事。」

豆花的想法以卡司為首要條件,比如說有些藝人在國外要花很多錢才能看到,這種機會在免費音樂節基本上就不會碰到,「樂迷花錢買票進場在意的一定是值不值得,影響樂迷覺得值不值得的原因很多,但在台灣,最直接的就是演出名單。」

音地大帝同樣認為名單是重點,另外有在聽搖滾的獨立樂迷,需不需要付費進場對他們而言影響不大,不會因為有免費的活動就不去付費的活動,他直言,目前免費的活動,氣氛一定都還是沒有付費的好,免費活動會有很多不是樂迷的觀眾在看表演,不會那麼投入, 所以付費音樂節營造出來的「氣氛」也是其賣點。

 

付費音樂節常邀請到國外大團,也成為兩者的決勝關鍵。
付費音樂節常邀請到國外大團,也成為兩者的決勝關鍵。

 

 

辛酸回憶說不盡 辦音樂節是在做功德

 

樂迷在音樂節裡享受狂歡和自由的氛圍時,其實主辦人和工作團隊常常都是忙得團團轉,疲於應付各種意外和插曲,最難以應付的麻煩,往往也成為主辦人最深刻的印象。

音地大帝每年在巨獸被扒光已成傳統,為何當初會被脫衣服?其實是巨獸1.0第一天晚上,樂迷看表演中途休克,音地大帝和工作人員趕快把他扛到門口,攔車送到醫院,回到場地之後還是憂心忡忡,表演又已經超時,所以在一個放空的狀態,被濁水溪公社小柯拉上舞台,接著就被鋼管女郎脫光衣服……誰知從此竟然變成每年一定要完成的儀式。其他主辦人們也是充滿血淚史,Freddy最難忘的都是遇到颱風在想活動要不要停止。顏廷憲吃團圓飯時被長輩當眾斥責、在路邊募款被中國觀光客嘲笑,還有活動時樂團太吵被住戶揍了一拳。豆花曾經差點被警察抓走、腳趾指甲被撞掉的情況下必須在大雨的場地裡奔走。

然而即使每次辦活動都不斷在累積疲勞、壓力甚至是債務,仍將音樂節一年又一年持續辦下去,Freddy笑說這跟寫了一首好歌或做了一場好的表演很像,成千上萬的人認同自己的品味、幽默感和努力,認同團隊合作的成果,「尤其音樂節是這麼大的一個團隊完成的,先是大家互相渲染,成就出一個音樂節的共同品味,再到活動那兩天,不斷的危機處理,最後都克服過來,讓許多人都有美好的兩天,真的會覺得自己今年幹了一件大事。」奧古下了結論:「就是在做功德啦~」

顏廷憲提到曾經有以色列的樂團演出後回國把Wake Up的LOGO刺在腳上,也看到三度流標的美麗舊酒廠辦完活動後終於有廠商進駐,因為這些事情,地方的學生跟樂迷變得更加團結有自信,從零到出現了小小生態圈,因此要為了這些本來沒有的風景繼續努力,讓更多人從Wake Up開始認識嘉義。

豆花直接地說現在負債情形很嚴重,還在想辦法收支平衡,很多人都勸他們不要做,因為現況根本不可能賺錢,但看到樂迷在網路上的留言和支持,就感到這在人生中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好選擇走下去,看能撐到什麼時候,他的動力就是觀眾。

對於音地大帝來說,巨獸一直維持著音樂圈的多元性,每次結束都會有很多正面的回饋,甚至不少人是在現場認識,交往、結婚或是從此加入了新的團、找到新工作,許多影響其實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的。正是因為促成了很多事的發生,所以每年都要辦!

不要以為音地大帝是自以愛脫!在第一屆的時候是因為壓力太大才會被小柯抓上台脫光的!
不要以為音地大帝是自以愛脫!在第一屆的時候是因為壓力太大才會被小柯抓上台脫光的!(照片提供:葛昌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