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編輯室報告

Blow吹音樂選:2024年度30張台灣原創音樂專輯

進入榜單之前,不免俗先幫大家複習評選規則。評審團由吹編輯加上資深樂評人因奉、少女痣所組成,各自提名至少十張專輯,並進行討論,留下具有高度共識的專輯,整合出最終名單。

百合花《萬事美妙》、落日飛車 & HYUKOH《AAA》、當代電影大師《你在注視那遙遠的地方》是難得五位評審都有選到的年度佳作,回顧過往,每年僅會有一張能獲得如此大的青睞。但為保有名單的「奇異性」,避免個人品味被多數決給淘汰,每人手上皆擁有一張免死金牌,無條件入選。

由於發行區間抓 2023 年 12 月 23 日至 2024 年 12 月 23 日,因此 30 張專輯裡,最「小」是珂拉琪引入古希臘戲劇概念的《Deus Ex Machina》,發行不到半個月;最「老」是許富凱的《五木大学》,即使它早已在海內外獲得肯定,按照規則還是能選入。同樣地,搶在去年底最後一週壓線發行的專輯,包括魏如萱的《珍珠刑》,依然可能在 2025 年的榜單上遇見。

2024 年的眾聲依舊喧嘩,八十八顆芭樂籽、拍謝少年、無妄合作社、JADE 及昏鴉,負責扛起另類搖滾美學大旗;王彙筑、FunkyMo 被母語招喚,改透過台語發聲;低調隱身多年的雷頓狗 Layton Wu、Everydaze 終於丟出個人首作。雷光夏、黃玠驚喜回歸,歌曲背後埋有溫柔的動機,給人一種久別重逢的安定感。

然而「睽違OO年」的標題在多產的 Z 世代音樂人身上並不適用:近年在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 2》爆紅的饒舌歌手艾蜜莉 AMILI,領到退伍令就進錄音室,維持一年一張的頻率;LÜCY 則離開領她入行的團隊,很快地就以獨立之姿完成新作。除此之外,不必羨慕國外有 Billie Eilish、Phoebe Bridgers、Clairo,「臥室怪女孩」Andr 散發出中性化的酷帥氣質,我們也有自己 Sapphic pop 風格的唱作人了。

除了替每張專輯撰寫短評與整理評選會議紀錄外,更貼心地幫讀者附上串流連結,聽完喜歡的話,不妨到各地唱片行支持一下吧!歲末年初重拾實體的美好。

by 吹音樂編輯部

1. 百合花《萬事美妙》

從 2023 年的〈出來〉開始和血肉果汁機 Matt Hsu 合作混音,百合花的金屬元素愈發鮮明。新專輯在吉祥話的標題底下,加倍蓄勁搖滾樂的憤怒:〈怪味〉致敬在歌舞昇平的時代點出問題的「吹哨者」;〈無剉〉則向感覺良好的人,比出基努李維「你說的都對」手指。一路聽到〈失戀歌〉、〈假使我是一個女人〉與〈重新出發〉才發現,他們並不只想對世界怒吼,也有想祝唸的人事物。

終於,和製作人鄭各均合作到第三張,我們更能聽見台語、戲曲之外,主唱奕碩更具個人色彩的一面。當負面驅力來襲,唱一首〈萬事美妙〉,試著化悲憤為力量,可聽那歌聲依舊哀怨地藏著小寫的問號。(阿哼)

2. 落日飛車、HYUKOH《AAA》

台韓兩大獨立樂團合製的三 A 大作,視聽美感融匯全新宇宙,裡頭沒有〈Tom Boy〉那樣的暢銷合唱曲,一派迷幻作風我就是我。虛應網民反應,國國自嘲「貢獻難聽」,埋在濃郁低頻、鼓機、鬼沒吉他裡的 vocal 乾濕不分離。

混音黏糊糊地踏著行軍節奏,〈Young Man〉早宣示他們「永遠不回頭」;那 MV AI 漸變最古老的科幻、最科幻的古老,不宜看太仔細,因為朦朧之美正是《AAA》回應現實世界痛苦的方式。(阿哼)

3. 當代電影大師《你在注視那遙遠的地方》

有時怪到可以跟 black midi、Black Country, New Road 比肩,有時候又彷彿見到 IDLES、Fountains D.C. 這些碎碎念的新興後龐,憤怒與挖苦與厭世的金句連番脫口而出。

不是外國月亮一定比較圓,但《你在注視那遙遠的地方》裡充滿豐富奇險的元素,當吉他飛升尖嘯成為另一張含血的口,貝斯跟鼓鋪墊著綿密的火網,一切都在失控邊緣,乍聽不成曲調,其實全是控制得當的技術展現。有時狂奔疾馳,有時又瞬間抽空、內省幽微,一直反覆一直流,用最直觀的反射顯示當憤怒都被逼到更虛無的內心,彷彿望著一把銳利的小刀又劃又刨,連旁觀都覺得肉痛。(因奉)

4. 雷光夏《小故事》

雷光夏的回歸,給人一種久別重逢的安定感。聆聽《小故事》的歷程,也的確像聽某位摯友更新近況,既熟悉又能在對話中認識她的另一面。過去,雷光夏總是有意無意地避免在創作中提及父親,然而隨著雙親逐漸老去,她自然而然將父親與家族的故事化作文本,與馬奎斯的《百年孤寂》、約翰・伯格的《我們在此相遇》,甚至是《詩經》中的〈蒹葭〉串連,將小我的私密敘事轉化,產生足以引發共鳴的作品。旁徵博引的創作,是告別、也似繼承。

生命消逝後,能留予人懷想的事物是極其有限,雷光夏的音樂卻像是一顆時空膠囊,生動地將〈飛奔少年〉的靈魂永久保存,待後世追憶這地球上曾經存在一個那樣浪漫且溫暖的人。(伯學)

5. Andr《shhh, it’s under my bed》

具有女同志/酷兒色彩的 sapphic pop 是今年歐美樂壇的熱門標籤,隨著 Clairo、girl in red 等歌手走紅浮上檯面,加諸 Billie Eilish〈Lunch〉唱「我可以把那個女孩當午餐吃掉」,嘩啦啦中性女孩們的情慾流動在曖昧低語的臥房流行歌著床,霎時百合花開遍地。

身處亞洲瞭望竇靖童、鄭宜農之餘,新人 Andr 亦有 sapphic pop 特質,首張專輯由韓立康緊緻的製作為她奠基,說不出口的情緒唱進自己的房間床底。(阿哼)

6. 拍謝少年《噪音公寓》

有些人生功課就是得從少年一路做到中年(甚至再往後),當台語逐漸內化、搖滾不再外顯,《噪音公寓》成了一部倒敘的紀錄片,手持鏡頭搖搖晃晃從舞台的煙花往遠方望:年輕共居的時候看了什麼電影、分享哪些傻事;在簡陋的練團室找家己的聲音;〈共身軀完全放予去〉的自我探索接著〈袂赴啊〉的頂樓心傷體悟。

疫後眾人還在緩緩重建出發,但拍謝少年挺胸邁步前進的速度總是比人快,在大海和島嶼交界的公路上戇戇走傱,那原動力可能是獨立音樂最本質的東西。(因奉)

7. 無妄合作社《開往天堂的海盜船》

一陣潮浪拍打,一艘隨時可能翻覆的小船,手上的空酒瓶權當船槳,未來看似霧濛,掌舵者唯有放膽把道路唱開,光自然會來。那些更立體的背景,以及太過適合作為當代寓言的故事,為這艘海盜船帶來菸臭酒餿之外的浪漫:在信仰裡齊聲唱誦、在船歌間放膽彈唱。乍聽會直覺想到加勒比海和海盜金屬(Pirate Metal),但其實吾島也有自己的海盜故事與渡海傳教歷史,讓這張專輯聽來更在地也更國際。

無妄這回扮演大火辣炒的黑湯匙廚師,醃料手法都有自己一套規矩,更勝精緻法餐。(因奉)

8. 八十八顆芭樂籽《浪漫野球戰士列傳》

成團將近三十年,八十八顆芭樂籽絲毫不顧世道與流行變換 ,依然故我。時間久了,刻意地唱反調也成了一種風格,講述對棒球的熱愛如是,堅持做不摻水的搖滾樂更是如此。

《浪漫野球戰士列傳》在世界 12 強棒球賽打得正火熱時發行,但內容卻和球場上陽光、正向的應援音樂相去甚遠。主唱兼主創阿強維持一貫的人設,在歌詞裡放入大量他在網路節目《野球乾一杯》中噴的垃圾話,嘲諷與真心並陳,用棒球呼應人生,創造出台灣第一張「棒球搖滾」專輯。(伯學)

9. FunkyMo《物件,所在》

將台語結合充滿律動的黑樂,早已不是新鮮事,但 FunkyMo 似乎更往 City Pop 的源頭回溯,新歌〈門〉具有日本經典搖滾樂團 Happy End 的 Folk Rock 醍醐味。歷經 5 年多的幕後累積,加上共同製作人李權哲的助陣,他從洋味的電子音樂人,搖身成為新台語歌手。

《物件,所在》關於瑣碎的日常,〈修理車〉靈感來自一台車齡 20 年的老 BMW,深情又帶幽默的副歌「修理車/修理妳/修理玻璃」,除了亂入 Coldplay〈Fix You〉的歌名直譯哏,可讓人聯想起前輩鄭進一、施文彬的歪歌,不論製作物還是概念,相較時下亂搭流行風潮的台語歌耐聽很多。(王信權)

10. LÜCY《Dance on the Shoreline》

有時候,身邊的人不管再怎麼為你量身訂做,那華服穿起來就是不如親自挑揀的古著自在。2023 年 LÜCY 離開領她入行的團隊,而後僅用一年時間即以獨立之姿完成專輯《Dance on the Shoreline》,風格上延續前作流行民謠的基底,也進一步加入電子元素;主題則從酸甜的少女情思,唱到對於生死的理解。

在流行與實驗、市場與自我之間,LÜCY 游刃有餘地在海岸線上走出自己的路。尤為珍貴的是,這些創作不僅是天真爛漫的日常紀錄,一首首以諧音命名的歌裡都有清楚的態度,都有值得玩味的觀點,那或許才是一個創作人最難取代的靈魂。(伯學)

11. 劉暐《劉暐個人專輯》

活躍於台灣龐克場景 20 餘年的劉暐,不幸於前年離世,享年 38 歲。友人根據他留下的最後錄音,增添樂器跟混音後製,完成了這張專輯。話說過去在聽〈也許我見不到你了〉、〈喔我沒有靈魂〉、〈父親的教誨〉或〈孝順龐克〉時,經常會認定不插電版本才是它們的原生樣貌。

然而,當他真正用這樣的方式重唱這些歌,那直接俐落的勁道,不見文人過度修飾的毛病,才明白他依舊是龐克樂手,並不會用木吉他伴奏就會成為民歌手。但同時感嘆,或許過於真實直白及遠離商業算計,否則他早該拿個最佳作詞人獎。(王信權)

12. 美秀集團《美秀集團同名專輯》

手機、錢包、鑰匙、菸,想起你的臉是思念愛人,還是召喚修齊回歸?歷經電火王、多色寶山大王,新專輯他們不稱王了。同名專輯宣讀「美秀集團」就是自己的王、「我們五個人」就是最帥的人。

首次全員寫歌:修齊芭樂曲,冠佑台味濃,狗柏〈床母記號〉兼顧兩者不宜埋沒;鍾錡〈高速公路〉忿忿不平,婷文〈深淵〉回應憂鬱,初聽混雜不堪的雜燴專輯,連結美秀人設卻極能成立。畢竟在這個時代,身為集團比樂團更有資格搞破壞。(阿哼)

13. JADE《Creeper》

從《NEMO》的憤慨、《Snow White》的自嘲,到《Creeper》烘出一股鬆脫的氣息、歷經歲月刮擦的皮革香,JADE 雙人組終走到了翠玉新生的階段。此輯大量啟用木吉他、簡化編曲、歌詞也更透光。

首次與葛大為合作〈星球〉,沒想到太空搖滾可以聽來只是一張舊報紙上憂愁的科幻詩,〈謝謝光臨梅賽德斯〉的灑脫意外有股李榮浩味(嘟嘟近年常擔任他的樂手)。標題曲〈苦力怕〉有前作〈Goodbye, Goodbye〉的傳唱潛力,emo 的若你念舊,不妨聽聽〈算〉與〈萬物皆欲〉兩首。(阿哼)

14. 許富凱《五木大学》

林森北路的台式、日式酒店林立,內行的會稱它為「五木」,《五木大学》服務不得其門而入的樂迷。從專收治道上兄弟的〈銃聲醫院〉往南,沿途經過林森公園,追憶一下日治時期殉情事件的〈心中〉,走累了就叫車,從〈運將的後照鏡〉看盡人生百態,或是去〈No Love Hotel〉休息一下,最後一站再回到深夜食堂〈いざかや〉,暖暖脾胃。

許富凱聯手製作人王希文、A&R 左光平推進了台語演歌/流行歌的進程,把過去我們對於酒家歌的想像,從北投拉回到更為摩登的條通商圈。(王信權)

15. 昏鴉《Lonely Uncle》

當歌詞刻意一整片模糊,只有電波和意念傳遞出來,在如今所有溝通都破碎化又去脈絡的時代,lonely uncle的直拗美學,反而在文字以外的地方變得清晰,音樂就是音樂,無國境的腦內狂想整包不分售,產地直出。

寂寞阿叔們的細碎耳語,被藏在酸酸歪歪的吉他後面,偶爾有幾句精彩的文字遊戲/迷因/諧音梗竄出來,像是流星花園接天馬流星拳再接星星堆滿天,這盅風情萬種黃金年代的大燉湯,很適合年末滋補你勞累過度的腦。(因奉)

16. 汝妮《DUNGI SAPOR》

電音相關創作潮拓寬大眾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的想像與可能性。來自阿美族的 DJ 汝妮在過去創作中便嘗試過請部落耆老就著創作出的新 beats 搭上合適的古調唱誦。

同名專輯《DUNGI SAPOR》搭上大量 Amapiano,也偕同澳洲樂團 Tajka、葛西瓦一齊追尋文化脈絡。創作技法、風格、詞曲內容等多層串聯,開拓疆域與南島連結,也期待聯想非洲未來主義的「南島未來主義」誕生。(少女痣)

17. 王思雅《甘 Aftertaste》

近年致力於將爵士樂與台灣文化融合的王思雅,除了在廟埕舉辦表演、將現場與辦桌結合外,在發行作品中也可窺見一二。

專輯名稱取自品茗回甘的《甘》,即明確地點出這張專輯的主旨。揉碎再泡開,浸潤貫徹在探索難以精確形容的台灣國家形象,王思雅從飲食、傳統偶戲出發,與來自各地的樂手一起,或即興或充滿巧思;除了與磐宇木偶劇團合作〈大醉八仙〉,與 Majin 合作〈風波〉一曲中,也以風吹展現出漂泊、失根的認同。(少女痣)

18. WADE DAO、HUGO《NIMBO》

在美國出生但與父母講中文的 WADE DAO,專職 MC,曾化名 rohan mills 在熊仔、deca joins 的作品裡獻聲,並憑藉的首張 EP 入圍金音獎最佳新人。

新作邀來另一位饒舌歌手 HUGO 搭檔,好友 rgry 擔任製作人,瀰漫當代爵士音符及屬於「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s)的文化鄉愁,打造在台饒脈絡之外的獨立/另類嘻哈。不得不提一下,兩人背後的音樂廠牌 Melting Part,不久前才得到英國知名 DJ Gilles Peterson 的肯定,獲選「Studio Monkey Shoulder」音樂計畫,並在花博流行館舉行千人派對「爵犬 ALL DAY」,正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可以跳舞的地下爵士場景。(王信權)

19. wannasleep《且且》

「良莠交雜,並非參半,各有體悟,仔細端看。」從專輯開始便敘明《且且》並非一張能夠輕易定位的專輯。在 2024 充滿自白的嘻哈專輯中,wannasleep 將這段時間的自我,大至於廣袤天地間盤旋的〈天葬〉,近到在臥室與巷弄即能俯拾的〈基礎憂鬱〉,收納在半個多小時之間。

維持著一貫詩意與雕琢的創作精神,相較於《裸雀》中無法被忽視的新生鋒芒,《且且》更趨近於團體治療中一次次的自白,將過去或許沒有想過會啟齒的故事一團團地曝曬在陽光下。(少女痣)

20. 珂拉琪《Deus Ex Machina》

若機械降神是將擰死劇情鬆開的突兀存在,在此前,神又該從何而來?文本沉重且複雜,但加入電子聲響的音樂卻變得輕盈幾許,畢竟再沉就要落入無間了。與製作人溫娜(Ń7ä)和柯拓名聯手,珂拉琪回應期待的方式,即是實打實的性別族裔次文化重磅出擊。

〈血母蔭身〉連結 #metoo 運動與《大逃殺》的千草貴子;〈鏨頭長命〉是《舊約聖經》中的友弟德傳和女性復仇電影的剝削,多元語言和各種風格的拼貼,為了讓每一涓滴的汲取都合理,所有運用都是大量資訊彙整榨出來的精華,用一整張專輯十一首歌砸向聽眾,不玩速食娛樂己願他力那套,添上足以致死劑量的誠實。(因奉)

21. 艾蜜莉 AMILI《蜘蛛感應》

藝人沒有辦法展現喜怒哀樂,藝術家可以。

這位曾被稱為饒舌圈「最被低估的實力心血」,擅長強烈旋律性的 Melodic Rap 結合動漫素材,地下浮沉許久,直到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 2》大放異彩。不甩同儕速度,退伍頭髮才剛長回來就完成這張新作。沒有香車美人,而是藉由對超級英雄的投射,來抒發這段時間不適應的心境。

送別〈麻克與林送夫〉,〈我不是藝人,我是蜘蛛人〉是對於這段日子爆紅的回應;〈負極先生〉反將鏡頭轉向 Threads 平台上各種亂象。無論內在或外在層面,他把身為饒舌歌手,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好好說了。(王信權)

22. 黃玠《一切平常》

平實卻深入人心的詞曲與強大的現場親和力,為黃玠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王國。然而國王總是孤獨的,從《下雨的晚上》封面上那片憂鬱的藍,到了《在一片黑暗之中》直接愁成一團菸霧,好不容易才在《一切平常》看見日光灑落。

專輯的十首歌曲,反覆出現「自由」、「生活」與「時間」三個關鍵詞,證實年過不惑的黃玠仍有些不願長大,而《一切平常》是他找到與世界共處的辦法。走出憂鬱,歌聲裡聽得見國王的笑意,而洋溢著幸福的歌,也有令人嘴角不自覺上揚的魔力。(伯學)

23. 王彙筑《滴滴答答》

從《少女維拉》脫胎,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歌唱比賽,直到 2021 年,能寫、能唱的王彙筑終於用一張輕快靈動的《FAC:E》找到適合自己的樣子。

《滴滴答答》 延續了前作與 Everydaze 共同形塑出的音樂風格,不同的是王彙筑選擇以全台語創作,主題也從穿梭城市與山林的自己,轉換至與母親的關係。十首歌曲,緊緊圍繞著親情,卻能用刺青、高麗菜粥等不落俗套的意象連結,描繪出親人之間難以言喻的情感。同時,王彙筑對台語的掌握也表現不俗,是用現代思維和語彙結合母語創作的又一代表。(伯學)

24. 雷擎《南洋探險隊》

無論是人事地物,認識他們最佳的方式便是親身探索。雷擎自東南亞巡演的經驗啟發了《南洋探險隊》中旅居、和當地樂手以各自節奏與樂句對話的詳實紀錄。

從律動開始,囊括菲律賓、印尼、泰國等,收環境音、取樣歌曲、與在地樂手協作,拼湊成一塊耳目一新的區域地圖。充滿對外的探索與對內的反身,《南洋探險隊》是一部以音樂紀錄的田野筆記,精彩且難以輕易再現。(少女痣)

25. 潘 PAN《Pan The Pansexual》

過去曾是狸貓 Aristophanes,現在則是潘PAN,以新名字發表的第一張全長專輯,專輯名稱雙關名字與性傾向,《Pan The Pansexual》在泛性戀的框架中,以不被定義的性別對不被定義的性別,僅是作為純然的主體表達慾望與激動。

無論是在〈Fngrmhrdr〉中大談歡愉,或是在〈Ghosts〉中提及女鬼,裸裎地面對身體與經驗中的綻放與毀壞。聯想到韓江《素食者》,《Pan The Pansexual》中有著與之相似銳利得讓人發毛的直率。(少女痣)

26. 雷頓狗 Layton Wu《Blue Jeans》

以下何者是點播這張專輯最佳的場景?(A)社畜下班剛到家腦死躺在沙發上(B)睡前腦子轉不停深怕又是另一個失眠的夜(C)洗好澡想說試一下明天約會要穿哪件毛衣(D)閱讀吹音樂 2024 年終榜讀到這邊。

如果你對上述任一情境有感,那是因為你還在成長的道路上,能與《Blue Jeans》這張一點也不複雜的宅錄小品共鳴。雷頓狗放進了自己在異地工作四年,從少年長成社會人的經歷,他透過音樂示範自我傾聽,那些你忘記對自己說的,其實一直靜靜躺在心底。(阿哼)

27. 蔡健雅《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音樂設計專輯》

蔡健雅透過音樂,與劇集編導徐譽庭共同勾勒出四位主角的神態,讓配樂與主題曲和劇情緊密貼合。而或許是出自戲劇的真實,又或許是得益於蔡健雅出色的作曲能力,使得這些歌曲即使脫離了劇集,仍耐得住反覆咀嚼。

首次嘗試配樂即交出佳作,甚至可以說是近年表現最亮眼的一張專輯。對於天后等級的蔡健雅而言,有了角色作為框架和面具,她似乎更能夠拋開歌手形象、專輯概念等包裝,回歸到音樂人的本位,專注用創作好好說一個動聽的故事。(伯學)

28. 山姆 Someshiit《愚公》

2019 年憑藉〈那些勸我別抽煙的人都死了〉一舉成為厭世青年 role model 的山姆,時隔五年推出第一張全長專輯。打磨時間拉長,對「厭世」有更深層的爬梳:找來楊世暄擔綱製作,與韓國樂團 CHS、詩人潘柏霖、洪佩瑜等藝文創作者們組成樂團加文壇的 emo 鑽石打線。

《愚公》從日常的重複與微乎其微的成果出發,講述填滿生活中,不會花篇幅所描述卻形塑一個人的細瑣心態。若台灣樂壇持續地需要厭世音樂創作,那不妨是這樣直指糾結與厭棄,但仍然還會繼續活下去的作品。(少女痣)

29. 守夜人《我以為宇宙跟我說好了》

從電玩遊戲、電影、廣告配樂的歌曲中誕生的守夜人,過往常會被冠上「失眠系電氣組合」,但團長旭章與專輯共同製作人鍾承洋,兩人骨子底是相當「樂團」的,新作可見九O年代前後的獨立搖滾養分。

例如:關於缺少被需要感而迷失的〈需要被需要〉,風格是受到美國獨立搖滾樂團 Yo La Tengo 影響的 Noise Pop;〈我以為宇宙跟我說好了〉、〈覺得自己多餘的時候〉的憂傷感則能對應到許久沒人提及的 Sadcore 或是 Twee Pop。看來他們這次選擇決定逃離演算法,只討好自己。(王信權)

30. Everydaze《Daze》

坐在房間裡,把所有奇思異想都往上空拋,看哪些能被接住、哪些會落地。在《DAZE》裡不只是 Everydaze 一人的暈眩,而是自中心向外旋轉,擴散到一整個世代的暈眩。

與伴侶遠距離用社群聯繫、爭執與情勒、看網路廢片、資訊成癮、我們都曾經歷過的瑣碎日常與未能克服的煩惱,他用柔軟的音色,層層包裹起來,甜美深邃,流暢卻也不忘夾雜幾許趣味。現代事現代解,一邊聽,你會願意再更誠實一點直視自己各種搞砸後的焦慮。(因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