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雜吹

【《登台之路》系列報導⓺】他們如何看《登台之路》?音樂自媒體篇

籌備近三年,由 Legacy 製作的原創音樂紀錄影集《登台之路》,隨三月底釋出:阿爆、LINION、黃明志、大團誕生等四集,全集數已能於 Taiwan+ 免費觀賞,是熱愛音樂的你不可錯過的精神糧食。

先前,吹音樂訪問拍攝團隊,將內容彙整成兩集有笑有淚的《登台之路》幕後趣聞。這回,我們則將視角自產製方移至閱聽人,邀請「音樂自媒體」、「影像工作者」、「音樂工作者」及「樂迷」四種身份的觀眾,從個人角度出發,誠實寫下觀影心得。

在「音樂自媒體」篇,我們請到三組自媒體的主理人:在 Instagram 以迷因走紅、熱愛獨立音樂的 5410;創立 YouTube 頻道「阿P聊音樂」,介紹流行音樂最新訊息的的阿P;經營 Podacst「一日一樂 · 1DAY1MUSIC」,並時常於 Instagram 介紹音樂的 Koko,與我們分享他們看完《登台之路》後,最有感的一集。

● 5410Instagram KOC(Key Opinion Consumer)(24 歲):

推薦集數:十九兩樂團

雖然從沒看過十九兩樂團的演出,我對阿雞和瑞奇(Riecky)卻不陌生:身為盧廣仲的 10 年(應該超過)老粉,在舞台上已看過作為樂手的阿雞無數次,還見識過他把竹輪當成樂器吹奏,吹完再一口吃掉;而最近一次看到瑞奇,則是在大港開唱的女神龍舞台,在黃玠旁的她,專注地拉奏著小提琴。

沒想到在《登台之路》裡,以樂團身份一起活動的他們,和我原本的印象如此不同。阿雞雖然還是一樣愛開玩笑,卻在工作時展現了專業和認真的一面,不管是整理總譜、錄 demo 還是跑宣傳,親力親為的模樣,讓人完全能體會他對作品、樂團的珍愛和重視。

瑞奇一如想像中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音樂精靈(看了吹音樂的文章才知道,她的確可以一個禮拜不吃東西),看著她用纖細的手指折著一張張色彩繽紛的紙,用以構築腦中的海底世界,才發現她不只有天馬行空的想像,還擁有能將觀眾一同帶進奇幻空間的能力。

阿雞和瑞奇之間那股獨特的夥伴連結,在紀錄片中展露無遺,光是從他們在討論音樂時看著彼此的神情,就能感受到無比強烈的信任和默契。阿雞如配樂家王希文所說,像個哥哥或長輩一樣照顧著瑞奇;而瑞奇也以某種神奇的方式觸碰到阿雞柔軟的內心。總覺得不只在音樂上,他們兩人在情感和人生的路上亦是相輔相成。

真沒想到我會看到哭欸!總之,這集《登台之路》除了讓我更認識十九兩樂團的音樂,還讓我深刻感受到現實世界中,原來真的有海賊王式的「夥伴的羈絆」⋯⋯

● Koko/一日一樂 1day1music 主理人 (26 歲):

推薦集數:黃明志

自由是什麼?自由是在任何環境的驅動下,依然堅信心中道德,把握機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最高境界。

《登台之路》的壓軸來賓黃明志,其在多重身份的切換下,持續保持高度創作的秘技,是珍惜「自由」所帶來的呼吸感。在台灣這片「什麼都可以發生」的土地上,他挑戰主流價值定義,於 Legacy 舉辦禁歌演唱會,將民眾的憤怒釜底抽薪後,以娛樂逗趣作為糖衣包裹,在真相懸崖邊跳了支令人感同身受的當代舞。

片中的黃明志談起獄中經歷及自我認同時,口氣總是極度謙遜卻又嚴肅對待。他大方承認忘詞錯誤 、為作品瑕疵道歉告白,以及明白事理後直接轉換思維的彈性韌度,都是我很喜歡且景仰的價值呈現。

「完全沒有面子、沒有尊嚴,把自己的臉在地上磨。」但直到片尾聽到他如此分享入獄經歷,我才發現,整部紀錄片裡黃明志的隨意與執著,其實都建立在被蹂躪踐踏後的坦然釋懷。因為真正喪失自由的人,才有機會明白自由的可貴。他之所以珍惜生命綻放的每一刻,用盡所能的感受與紀錄,是因為全然明瞭事態浮動,深知世界法則卻又選擇堅信心中執念,才有機會不怕任何阻礙,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

而我想,也許曾經試著步行於「自由路」上的靈魂們,看完《登台之路》的紀錄片後,都有機會被黃明志的誠心給鼓舞與感動,並相信這條路上「不是只有你一人」吧!

● 阿P/阿P聊音樂頻道主理人(30 歲):

推薦集數:大團誕生

這次很開心收到「Blow 吹音樂」的邀約,看了《登台之路》系列紀錄片。這部影集紀錄了音樂人從台下走到台上的過程,真的讓我有種挖到寶的感覺。因為一直以來,「阿P聊音樂頻道」都致力於了解台灣音樂人的創作,並透過歌曲去理解創作者在寫歌當下發生的故事,而《登台之路》同樣是珍貴的音樂紀實,我相信所有喜歡音樂,且願意深入去了解的朋友,一定會喜歡這個系列的紀錄片。

在《登台之路》系列影片的開頭能看到各式副標,如:登台之路、自由之路、破繭之路等等,每個主題皆呼應了該音樂人的故事,透過鏡頭可以了解到,每個音樂人從「創作」到能夠真的「登台」演出,是多麼不容易且工程浩大的事情。

我特別喜歡《登台之路》關於「大團誕生」的一集,裡頭記錄了「大團誕生」這個活動的完整流程。當一個創作者寫出歌曲並上傳到 StreetVoice 的那一刻起,他們就進入了一個體系,並且有機會在這樣良性的環境之中,一步一步從沒沒無聞邁向大團之路,這種養成的過程,竟有種「樂團版練習生制度」的感覺。

我從前常常在想,台灣的音樂環境可能並不適合樂團生存,學生時期曾聽過的團,常常過幾年就銷聲匿跡。但在該集能看到,網路崛起的現在,我們已經有足夠成熟的環境,能滋養這些未成名的樂團,而這背後的所有環節都讓我感覺不可思議。

從選團的決策、演出協調,到我很感興趣的硬體環節:PA 等工作人員,要如何應對不同的表演者?他們得做什麼調整,才能讓演出者能在這個場地完美呈現出自己?這些平常不為人知的細節,都是在《登台之路》才能窺探到的秘密,也是我認為這部影集最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