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LINION 初次見面, 他的聲音比我想的再稚氣些。兩顆橡果在他耳垂下晃呀晃,23 歲的靈(林)性(姓)男子眼神清澈,裡頭好奇心如泉水般湧出。不,或許該說是間歇性噴泉。
「我很常是 0 或 100 的狀態,我會突然超爆多東西,一直丟一直丟,結束後就會碰——」他模擬自己由高墜低的狀態,轉瞬如一隻委屈的小狗:「我覺得我是廢物。」採訪過程大多是這樣的狀態,他一人詮釋多角,模仿鄭敬儒的文雅、揣摩製作人鍾濰宇(小宇)的沈穩⋯⋯用聲音把畫面搬到我眼前,再用爽朗的幾聲大笑結束這回合。
他的「藍」不再外顯了。前年發完首張專輯《Me In Dat Blue》,LINION 的生命狀態開始轉變:第三次演出就被推上 Legacy 大團誕生、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成為 9m88 的巡迴樂手⋯⋯生命逐漸豐盛,人也開始回復昔日的活潑開朗:「《Me In Dat Blue》是我很憂鬱的時期,我覺得那很不像我,這次就很想做一張(專輯)讓大家真正認識我。」
誰是鄭敬儒?
從小到大,變化多端的 LINION 總讓親朋好友摸不著頭緒。新專輯《Leisurely》會找陳嫺靜、鄭敬儒、雷擎合作,就是想借力使力,凸顯他多變的性格:「我覺得我跟這三個人相處時,是完全不同的,當下的我當然是我,但面向完全不同。」
與陳嫺靜合作的〈Day off〉,開頭以頌缽營造冥想氛圍,據說寫歌那陣子陳嫺靜化身編織宅女,日子過得很佛系,兩人漫談生活後,決定呈現「無為而活」的慵懶狀態;而和鄭敬儒雲端創作的〈Cocoon〉,則帶出他喜歡孤獨的一面,去年他們都被巡迴追趕,資訊不停向內轟炸,唯一渴望是在家蜷成一顆繭,靜靜做喜歡的事。
「老實說,原本我對 deca joins 這個團是沒有認知的。」LINION 回憶剛從美國回來時,認識的團並不多,第一次聽 deca joins,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聽。朋友認識鄭敬儒,這名字常在他耳邊響起,本人甚至在「That’s MY SHHH」和他打過招呼,但直到去年在「秋 OUT」後台,他看見鄭敬儒背著吉他從貼著團名的帳篷走出來,這才意識到,原來對方就是大名鼎鼎的 deca joins 主唱。
會找鄭敬儒合作,其一是 deca joins 的歌同樣輕柔,LINION 想兩者肯定能融合出不錯的成果,請來爵士鋼琴家許郁瑛參與編曲,更讓這首歌質感提升。其二,他坦承自己懶惰,看上鄭敬儒的文采:「我那時發現 deca joins 的歌詞寫很少,心裡就動一個歪念,如果找他來寫,我們是不是可以只要寫幾句歌詞就好⋯⋯」
三組合作裡,最早敲定的人選是雷擎。家在淡水,比起市區更容易進到大自然,LINION 形容自己「沒事就會到一些只有草跟海的地方」,而住在石牌、有著「熱帶浪漫男子」封號的雷擎,同樣將上山當作生活必需,兩人寫出富含山林氣息的〈Mountain Dude〉,就是想傳遞:節奏藍調不只都會面,它也能很原始、很自然。
放空的科學
去年,新生代 R&B 創作人大多被貼上「Urban」的標籤,他倆也不例外,可 LINION 說自己並不追求都會生活。在資訊膨脹、快節奏的現今,有一票人如他開始意識到,比起拋棄式娛樂,讓心靈不受環境干擾,長保自在快活更加重要:「前段時間我接觸到冥想,這類對一般人來說比較飄渺的東西,假如說我是創作者,我要怎麼唱出這些給大家聽,比如説 Om——?」他發出瑜珈課的梵唱,結束時笑了一聲:「誰會聽?」
如專輯命名為《Leisurely》,他知道下階段的作品要以「鬆」為題,可卻怎樣也鬆不下來;當他寫得越用力,目的地就越來越遠。少年開始好奇,靈感是怎麼誕生的?
年初,LINION 在誠品偶遇《放空的科學》,書封上那句「你越是放空,大腦越能探索新奇點子!」大大吸引他的目光。後來,他又陸續邂逅了《點子就是一直來》、《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一步步嘗試書中的生活提案:關掉手機,在忙碌生活騰出一段安靜的時光、小睡十五分鐘,重新活絡腦袋、多走路⋯⋯
就科學的角度,潛意識的深層早有無數個點子著床,只有在你關掉理性思維,這些創意才得以生長成「靈感」,上述的生活習慣,其實都是為了將大腦營造成適合創作的環境。這些書讓他發現,無中生有的訣竅恰是無所作為:「我就找一個凝視點,盡量清空自己的腦袋,慢慢開始能寫出很多主題,看起來很多沒有意義的東西,最後卻能串成一個故事,也是邊看這本才寫了〈99〉。」
〈99〉呈現了靈感任意流瀉的狀態,取名同樣保持彈性。某天製作人問他這首歌速度該訂多少,他隨口回了聲「99」,後來乾脆直接以此為名:「這就完全包括在我整個概念裡,大家會想說為什麼叫「99」,我用邏輯來思考,大腦想知道它的故事。但不好意思,沒有故事。」
或許 LINION 就是想告訴你,別太在意因果,關注生命帶給你的每刻當下最重要。《Leisurely》是他身體力行的證明,細心一點你會發現,「走走(Walking)」一詞幾乎貫穿整張專輯,他同樣推薦你邊走邊聽,感受那份逍遙快活。而若說摸索出新的創作方法是一大收穫,學會放下控制也是。
放手的哲學
去年底,LINION 經由 9m88 經紀人 Mia 介紹,找來小宇陪他一起製作專輯:「之前做完第一張有個感覺是,我再也不要一個人做這些東西,」從旁觀者的角度,LINION 用「他」來形容那時的自己:「我會覺得他的狀態蠻分裂的。他要彈所有樂器、當製作人跟創作者,那是心裡很大的拉扯。比如說現在卡住了,他會在工作室換一個位子,思考:『假如我是坐在後面的樂手,那我會想什麼?』這很耗盡精力。」
還記得第一次和小宇見面,對方聽完 demo 後源源不絕給了許多想法,讓 LINION 立馬決定搭夥。可開始合作後,頭兩次碰面都讓他備感挫折,甚至思考自己是不是找錯人:「但其實只是工作模式還沒磨合好。我有掛共同製作,某方面我還是放不掉這個角色,主觀意見還是很重,沒辦法完全放給人家做,可是他會用他的方式讓我信服。」除了擁有豐富的製作經驗,年長的小宇性格穩定,總能在他焦慮時安撫他的情緒。
《Me In Dat Blue》多被認為近 90 年代中後的 Neo Soul,LINION 笑說或許 D’Angelo 真的聽太多,但打開他的播放清單:Moonchild、The Internet、Free Nationals、Anderson .Paak、Thundercat⋯⋯能發現他的聆聽範疇其實以近代黑樂居多,於是在定調《Leisurely》時,小宇便提議以新穎的聲響來構築 Neo Soul。
早期的 Neo Soul 比較鬆軟,LINION 認為台灣做最純的當屬問題總部;而近代的 Neo Soul 比較花俏,聽覺偏亮,不只混音的色調不同,還會加入合成器,如〈Blue Dream〉的開頭,就嘗試做出似 J3PO 的現代聲響:「 這張延伸音也比較多,雖然輕鬆悅耳,但裡面會有一些小『nerd』點,會做音樂的人聽起來就會覺得:喔!這什麼!」
《Leisurely》有許多律動強勁又活潑的歌曲,這也多虧小宇不斷耳提面命,寫慢歌對 LINION 來說是小菜一碟,但速度再快一些可就沒那麼容易。有個相對客觀的角色在一旁扶持,創作者會更願意跳出舒適圈,原先都以吉他發想歌曲的他,也被小宇「溫柔地」逼著,用貝斯譜了〈JOMO〉。
全台灣最「黑」的專輯
熟知〈Chase You〉的樂迷在聽〈JOMO〉時會感到驚喜,當耳邊傳入「Where’s the Neo Soul」,你就進入專輯中他自認最 Neo Soul 的世界。以 Chris Dave 在 Tiny Desk Concerts 的演出刺激發想,LINION 乘在 laid back 節奏上彈出貝斯線條,並想著 Hiatus Kaiyote 女主唱編排尾巴合聲。這首歌找來唐貓的少瑜彈奏鍵盤,並協同昔日在美國洛杉磯 MI 音樂學院(Musician Institute)的恩師、Moonchild 的合作鼓手 Efa Etoroma, Jr. 越洋製作。
《Leisurely》超過一半以上的鼓由 Efa 負責,據 LINION 形容,他是位性格近似華人,十分有禮的南非裔黑人。與 Efa 的合作方式是一首歌給三個 take,回憶錄〈JOMO〉那天是台北早上十點、美西晚上七點,收到第一個音檔時, LINION 還在錄音室對面的便利商店悠閒嗑三明治,卻被小宇的驚嚇喚回。他用「mind blown」來形容那時的感受,Efa 一氣呵成的音檔根本無從挑惕,只請他換 hi-hat、小鼓等微調音色。除了內容好,聲音也極佳,混音師黃文萱甚至誇道:這不用調啦!
「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聲音這麼好,」LINION 説,美國有越來越多如 Billie Eilish 在住家、工作室做音樂的人,而 Efa 也是在自己的鼓房錄音。雖然台灣越來越多臥室音樂人,卻沒有美國的先天環境優勢——地大:「美國可以租鼓房,我以前的樂團 SOME 都在鼓房 jam,那聲音都超好。我們會開去很荒涼的 North Hollywood,一整排倉庫是一個個鼓房,而且租金很便宜,一個月只要一百五美金。」
直接請來黑人鼓手,他笑說這應該是台灣最「黑」的專輯了吧!
「是有人曾批評你不夠黑嗎?」
「不夠黑是我自己心裡的聲音。」
他看過有人說他的音樂「還好」。對他來說,這種音樂如果真做得好,肯定能發揮渲染力讓聽者晃起來,「還好」可能意味著未達標準。《Me In Dat Blue 》歌慢,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敲出理想中的律動,與其抱持困惑,不如找最懂的人來做:「我們不是臨摹黑人的音樂,而是黑人直接跟我合作,對我來說是意義上很新的東西,我是 Asian 嘛!他是 Black。我們合在一起,也不叫 Black Music,也不是 Asian 臨摹,就是新的。Efa 也覺得蠻新鮮。」
我想成為製作人
論 LINION 的 Neo Soul 養成,除了 Efa 手把手教他做 beat,另一位老師、Earth, Wind & Fire 的成員 HENRY ‘SOLEH’ BREWER 在和弦思維上也啟發他許多。印象中,兩人最常和他說的話是:「Neo Soul 還太年經,它只是一個孩子。」(Neo Soul is too young, it’s just a baby.)
發行《Me In Dat Blue》時,台灣的黑樂浪潮還未拍上岸,他特別和奇清唱片要求用上 Neo Soul 這個標籤,就是想讓有志做音樂的人能意識到:想玩團不一定只有搖滾,講到黑人音樂不一定只有嘻哈;Neo Soul 會需要一定的樂手能力,它不簡單可值得你練,歡迎成為這新生兒的一份子。
「可老實說 Neo Soul 在國外已經過了,他們現在慢慢往更 sick 的地方走,像 Afrobeat 之類的。」LINION 說,台灣總是會慢人家一步,但也沒關係,因為好玩的東西不會這麼快消失,自己很幸慶趕上這波熱潮,有 9m88、YELLOW、雷擎等人一起為這片新場景奠基。
從單打獨鬥到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盟友,LINION 漸漸愛上合作的化學反應。未來自己會玩什麼曲風還說不準,但能確定的是,比起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現階段幫助別人讓他更有成就感。「我想要走製作人路線。」他給了令人蠻意外的回答,「我喜歡幫一個我看見他有潛力的人,做出他會覺得很棒的作品,幫他更有自信,所以歡迎不同風格的人找我合作。」
攝影/彭婷羚 P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