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8・雜吹

樂手研究室:專訪八十八顆芭樂籽主唱 – 阿強

阿強,八十八顆芭樂籽主唱,前陣子發完新專輯《龐克佛洛伊德》就跑去日本玩,近 20 年超資深團齡,每天做兩百個伏地挺身,歌聲內建破音效果器,筋很開好像可以劈腿,鬍子超性格,比獸還壞,吉他超復古,聽說很愛喝酒⋯⋯好像再多的形容也無法清晰描述這位當今台灣樂團圈的狂野奇人;今天樂手研究室,很榮幸邀請到阿強本尊和我們分享樂手最私密的器材心得,有鑒文章份量不小,話不多說,讓我們趕緊進入正題。

話匣子打開的阿強,除了暢聊器材相關內容外,也帶來不少有趣的觀察和心得。

請問當初是怎麼開始彈吉他的?

阿強:小學國中就在聽歌,可是真的開始學吉他是高中熱音社的時候,不過我一開始是學鼓,是因為練習的時候很多人都沒來,才開始彈吉他。

第一把琴是什麼牌子?

阿強:剛開始學吉他的時候,熱音社不是會團購吉他嗎?很多人會買那種三千塊的吉他,學了一兩個月就丟著,也不知道是誰的就放在社辦裡,我就撿了一把回家彈。買個弦就拿回家換了,不過這些琴都是一陣子就會壞掉啊。

第一把比較好的琴是?

阿強:後來像是海洋音樂祭的時候, 98 年到 2000 年左右,那時用木吉他是冠伶(八十八顆芭樂籽 Bass 手)她爸爸的,一把台灣很老的古董琴,我已經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就是一把很像 Martin 的琴,現在已經停產了,我家裡後來又收藏了一把。那個時候就是用那把,跟現在一樣加上拾音器。

拾音器有偏好的型號嗎?

阿強:我現在試過蠻多的,過去的選擇比較少,以前樂團很少人現場在用木吉他,我那年代用「圓背吉他」比較多,因為當時電木吉他很貴,而且又品質不太好,很容易 feeback,圓背就比較受歡迎,但我那個時候就是用拾音器接音箱。

一開始台灣那把琴是用 Ibanez 的拾音器,覺得聲音還不錯,有一個音量旋鈕,可是彈的時候會不小心勾到上面的音量旋鈕,就會突然沒聲音。所以海洋音樂祭之後,我用獎金買了一把 Takamine 的吉他,那時候拾音器就改用 Washburn 一個外面用木頭包著的拾音器,是一款蠻經典的拾音器,直接卡吉他響孔上面,記得當初蠻多人用。

阿強第一把琴使用的拾音器

目前這把 YAMAHA 是退伍後 07 年買的,那時剛好高雄有最後一批台灣製的 YAMAHA 高雄琴,那系列品質都很好,所以很多人去搶。像我現在錄音雖然是用 Gretch 的木吉他,也用過 Martin,我還是覺得 YAMAHA 最好彈,它聲音其實沒有什麼特色,但是手感做超好,琴頸、整體平衡都很好。

前陣子我換了瑞士 Schertler 的 MAGNETICO AG6 拾音器,聲音很細膩,細節多,也蠻符合我現在的編曲風格,我覺得很好用。但這組拾音器有些琴不見得能用,因為它安裝後比較凸一點,離弦很近,有些琴會打到,目前 YAMAHA 吉他配這個拾音器加上破音聲音很不錯。

Schertler 的 MAGNETICO AG6 是阿強現役的木吉他拾音器,聲音細膩

什麼時候轉用電吉他的?

阿強:2011 年底、2012年的時候,因為那時我們換團員,變成三人編制,木吉他在 live 的時候低音有時候會太多,沒辦法像電吉他比較集中,也無法那麼廣,當節奏的角色很 OK,但是加上我們曲風沒有很民謠,因為需要表現主奏的部分,就開始考慮用電吉他。以前所有的歌我都是用木吉他寫,所以編曲會是木吉他的思考,但現在的歌要如果用木吉他就會太勉強,電吉他比較適合。

圖中阿強拿的就是自己的第一把電吉他 Ibanez AF84E

我試了很多種琴,實心、空心都有,後來還是覺得空心的聲音味道比較對,跟木吉他也比較像。買的第一把空心琴是 Ibanez AF84E,《比獸還帥》就是用這把錄的,但是現場很容易走音,後來都是只有錄音在用。記得是中國製廣州做的琴,只在日本、歐洲賣,現在這把也停產了,當初除了因為很便宜,聲音也出乎意料的好,不過線路問題比較多,琴橋也很容易走音。Ibanez 的這種琴在台灣比較少見,我覺得他有點被低估。

不過 Ibanez 的爵士琴都偏尖,聲音很亮,像是 Gibson 或是 Gretsch 就比較溫,我覺得是每個國家寫歌調 tone 的邏輯不一樣,可能跟發音方式和編曲概念有關,所以日本吉他 tone 都做超尖。不過他們的 bass 也做得比較亮,可以把吉他尖的地方吃掉,所以J-Rock 團很喜歡在 bass 加一顆低音效果器,才會有比較低的聲音,同時也有高頻率的聲音。他們 bass 彈奏通常也比較用下段的拾音器;台灣就比較少這樣,都是做原音的東西多,不接任何效果。

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用手上這把 Gretsch 所錄製

可以介紹一下目前使用的 Gretsch 電吉他嗎?

阿強:這把是在 Amazon 打折的時候,花大概三萬多塊台幣買的,因為是韓廠的所以比較便宜。之前台灣只有代理 G5120,就是昏鴉主唱用的那把,蠻多人有的,Body 比較厚,比較爵士,聲音比較亮、中音多。我這把的話就是高音比較溫和、漂亮,所以加上破音他可以做一些很甜的聲音,低音的部分他會有自然的破音,拾音器的 gain 還蠻大的。

這張專輯主要都是用這把 Gretsch 錄的,另外有幾首是用那把錄的是用 Gretsh 副廠的 ACDC 節奏吉他手簽名琴(Malcolm Young Signature Gretsch 實心電吉他),但那把我很少用。

我總共有五把琴,木吉他兩把(YAMAHA、Gretsh)、電吉他三把(Gretsch 兩把、Ibanez 一把),用 Gretsh 是因為 Gibson 太老搖滾 tone,聲音麻,加上什麼聲音都麻,也比較烈;也有考慮過用 YAMAHA 或 Hagström (Foo Fighters 吉他手 Pat Smear 愛用 ),試完還是覺得 Gretsch 合我的編曲味道。

除了現場的兩把琴,家中還有三把琴。由左至右(Gretsch 副廠琴、Gretsch 木吉他、Ibanez af84e 空心電吉他)

心目中的吉他英雄是?

阿強:偶像喔?Kurt Cobain (Nirvana 主唱、吉他手) 和 Angus Young (ACDC 吉他手)。Kurt 影響不是精神層面的,是寫歌的方式、吉他和曲的配合;他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做出很複雜的事情;像一般人會用五六個和弦去寫,但他可能只用兩個,再用一些方式去轉變段落;所以我們的歌和弦都很少,也都是很簡單的和弦,真正深入編曲的時候才會再做一些變化,我們歌整首最多只有六個和弦吧。

吉他是怎麼學的?

阿強:我自學的,沒有找過老師,也沒買書。一開始就直接問人家,先四個和弦(無敵四和弦:C→G→Am→F),再來就開始練封閉和弦,因為練封閉就不用記和弦,只要記把位就好了;高中的時候也覺得只要會 power chords 就好。

後來就都用聽的,去找和弦譜,知道和弦再去聽歌看別人怎麼用。整體來說,我只學過和弦和五聲音階,其他都是用聽的。所以我沒有辦法教,我沒有辦法告訴別人說是要怎麼彈,只能他聲音就是這樣,所以就這樣彈。所以芭樂籽的歌全部都是五聲音階,弦律很自然就是五聲音階,我吉他和弦的寫法也都是五聲音階比較多。

最喜歡哪個樂團?

阿強:最喜歡的應該還是 Thee Michelle Gun Elephant (日本樂團,解散後主唱組成新團 The Birthday),在後期影響我們很多,在 2005 年之後。

使用哪一種 Pick?

阿強:電吉他以前是用 Ibanez 有 Paul Gilbert 畫像在上面那個,大概 10 年之後,現在改用烏龜橘色三角形的 pick (0.6 mm),雖然這兩種 pick 聲音表現不太一樣,主要還是手感的問題。我的手掌大但是手指不長,用這種 pick 可以刷很快,切分音比較多的時候聲音也不會太烈。用硬的時候,和弦的聲音就會「ㄎㄧㄚㄎㄧㄚㄎㄧㄚ」的,用這個就不會。我後來連木吉他都改用三角形的 Pick,比較早是用比較硬的黃色 (0.73 mm),因為現在編製的關係,即使用木吉他也不需要太出來的聲音,都一樣用橘色的。

三種阿強所使用的 Pickups

使用什麼導線?

阿強:導線我都沒有挑耶,現場好用就好了。

那背帶呢?

阿強:背帶是「野路子 (yazuz)」訂做的,一個專門做訂製皮革包的朋友。以背帶來說,大家常常會想要背長一點或是短一點,像我這樣固定長度就不用想那麼多了。我覺得跟現場有些人會把吉他的拾音器貼起來一樣,大多是心理作用。雖然沒有出我的簽名款,我的長度應該很少人可以用吧,也蠻推薦大家可以去買的。之前其實試過背很低,但是彈的東西越來越複雜,還是選擇一個比較中肯的長度;也有一陣子背很高,不過我下半身太粗了,真的會太醜、太像爵士樂手,還是算了,身材不適合。

「野路子 (yazuz)」特別為阿強打造的背帶,長度是固定的

琴有改過嗎?

阿強:沒有,都是原廠的,有考慮過但是沒換。因為韓廠品質其實不錯。雖然我還是蠻想買 Tennessee Rose,我很喜歡,台灣好像三四把而已吧,皇后皮箱的阿怪有一把,但是他都沒在用,他都用 Gibson。

Gretsch 經典好琴 Tennessee Rose

最喜歡什麼音箱?

阿強:其實在台灣表演我都會叫 Roland 的 JC-120 或是 Fender Twin Reverb。因為我的琴加上 Marshall 那類的音箱會變得很烈,很容易 feedback,在團裡面的任務就會不適合。Marshall 勉強還可以,但是用 Orange 的音箱就真的會很糟。

我是以聲音比較清楚的音箱為主,之前有用過 Fender 「The Twin」我很喜歡,但是不容易遇到。也有想過要買 VOX 的音箱,因為我們錄音都是用 VOX,但是現場用因為我的效果器低音比較多,還是會太悶,跟錄音的感覺不太一樣。有一陣子有出 JC-90 蠻想買的,但也停產了。像是 Randall 大家說不好聽,我覺得蠻好聽的啊,不過電晶體之王對我來說還是 JC-120 啦,再來才是 Randall,但是這兩個都被大家嫌啊,明明就很好用。

已停產的Fender 「The Twin」
已停產的Fender 「The Twin」為阿強留下正面的映像

可以介紹一下效果器盤嗎?

阿強:第一顆是 BOSS TU-3 Tuner,然後第二顆是 EP Booster,因為我這把琴的 clean tone不太好聽,也是我覺得跟日廠、美廠最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團幾乎不用clean tone,用了這顆整個音量和音質上會變好,自己用木吉他表演也會接這個,音質、attack 也會差很多。

EP Booster 在台灣擁有不錯的人氣

第三顆是 Digitech Screaming Blues,我覺得這顆也蠻好用的,因為很多人把這顆跟 Boss 的 Blues Driver (BD-2) 比,我也用過那顆,我自己也很喜歡,但是和這顆最大的差別是 BD-2 的聲音比較細、比較麻,就是 Boss 的感覺,也好聽,可是我這顆的聲音就更肥、更髒,但現在這顆好像也已經買不到了,我都沒有看到。他的可調性 (Range) 其實沒有很大,像是 Gain 就沒辦法開很大,真的開很大又會 Feedback,所以我都是開中間多一點。

Digitech Screamin’ Blue 目前已經停產

第四顆是 BOSS GE-7 EQ,我試過很多 booster 覺得大部分都不好用,本來 EP Booster 是拿來推 solo 的,可是旋鈕太容易不小心碰到,不太方便;也試過很多破音來當 Booster,都不好用;後來我擔任加拿大金屬團 Anvil 演出(《Anvil! The Story of Anvil 重金屬叔要成名》紀錄片電影的主角、知名金屬樂團)的工作人員,我就去看他的效果器盤,他的 setting 跟我一模一樣,只有破音不同,調音器也是同一顆,他的solo booster 就是 BOSS GE-7,看到「原來有人這樣用」,我也就直接拿 EQ 當 booster了,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用,遇到什麼音箱都不會差太多。之前用破音當 Booster 的問題就是遇到不同的音箱反應會不一樣,可是用 EQ 就不會,他就是把固定的頻率變大,像我們吉他手後來聽我的建議,現在也是這樣用。但是錄音的時候因為這顆音質其實沒有很好,所以沒有用,現場就 OK。

參考加拿大金屬團 Anvil 的用法,阿強目前使用 Boss GE-7 當作 Solo Booster

最後一顆是 Delay Boss DD-5,這顆我只用它 delay 的效果(DD-5 可以切換多種不同模式),只是用來加一個感覺而已,像我很多「yiuuu~」的聲音,都是用它來加強戲劇效果,不是真正會改變聲音,編曲的一部份,所以有時候我不會帶這顆,其實有沒有都可以。但像我們有些歌可以 Jam 很長,Jam 個十分鐘的話,我就會加這顆效果。

電供 ( Power Supply ) 的話,這顆是有一次去中國表演秀秀(徐千秀,編曲/製作人/樂手,曾參與骨肉皮、濁水溪公社、瓢蟲等樂團,入圍第 21、23 屆 金曲獎最佳編曲人)介紹給我的;那次去廈門表演,遇到陳珊妮演出吉他手是秀秀,因為我的setting很簡單,一般去電壓不同的國家就是用電池就好,但是電池還是麻煩,因為要到處買,我的效果器又比較舊了,電不夠一些指示燈電壓不夠會不夠亮、聲音也會不一樣;他就介紹我這個「Visual Sound 1 spot」,他 110V、220V 都可以用,直接插就可以用,都不會出問題,輸出的電壓也很穩定;但是如果像有些人效果器用兩排、三排,那電壓可能會不夠,就不能只用這顆。我最耗電的只有delay,但是幾乎都沒在開,所以沒問題。

不論 110V、220V 都可以隨插即用的 1 Spot 電供,阿強也提醒使用太多顆效果器的人可能不太適合

我的效果器都用得還蠻久的,有 03、04、07 年的,這顆 Tuner 是我撿到的,哈哈哈,最新的就是 EP Booster,因為也是比較晚才出。

台灣、歐美效果器考量大不同?

阿強:我覺得台灣人的思維跟外國人不太一樣,像是 Boss GE-7 台灣很多人覺得他音質不好,但是很多外國人都在用,歐美人很講求方便。台灣人比較喜歡研究,像是 BOSS TU-3 很多人也不用,說會吃 tone,但是 Legacy 所有來的外國團,不管多大團,全部都用這顆啊。而且有時候你都已經接了二、三十顆效果器了,你還在在乎吃 tone?接這麼多早就吃到天荒地老了,所以加了一顆就會吃 Tone,都是樂器行老師誇大了啦。

我上次去中國一次試音的時候被笑,PA 跑過來說:「蛤,你們都用 Boss 噠?」他們那邊流行用綜效(綜合效果器),尤其是 Metal 團,方便聲音又 OK,再加一顆破音就好,而且現在其實綜效做的都很好。不過我有一陣子也想說帶綜效就好,但就是聲音不對,試了幾個都覺得聲音太細了,變成帶綜效後還是要帶一顆破音,那我幹嘛這樣。

請問上方像水果刀的是什麼?

阿強:喔喔那個是卡組笛和口琴啦,表演會用。

訪談時誤把擺在一起的卡組笛和口琴看成水果刀

玩團到現在,什麼變了最多?

阿強:Monitor,監聽系統變最多。以前沒有監聽的啦,監聽喇叭是用來讓人家踩著 solo 用的。以前監聽不會有聲音,會聽不到或是一開就 feedback,一直到 2002、2003 年之後,監聽才開始有。

像以前很多人會覺得去「地下社會」很痛苦,因為以前那邊的監聽形同虛設。在早期的時候,一方面是去那邊的團習慣音箱開很大聲;另外一方面,在後來監聽系統換新之前,真的沒有什麼聲音。後來比較好我覺得新的器材和觀念進步都有影響。

其實說環境我都覺得差不多,說什麼 live house 變多,但其實表演就是這樣嘛,最大的差別還是監聽有聲音。而且以前出去表演,音響公司通常都不太知道怎麼調樂團,大部分都不懂,現在是因為樂團的需求量多,場地也變多了,他們現在器材裡面都會有一份 for 樂團的清單。現在就是環境已經進步到,就算一家公司不出器材給我,只要給樂團的錢夠,請樂團直接租器材帶來演出,大部分樂團也辦得到,就像歐美的方式一樣。

因為一開始這環境的觀念是日式的,日本的專門提供演出的「Live House」比較多,都會備有器材;可是歐美常常是一個空間、一個廳而已,器材就要自己帶。不過現在觀念有在轉變,日本現在也會有器材都自己帶的樂團,未來的話我覺得兩種形式都會有。

來聽歌的人也變很多,其實變超級多,但是沒有像監聽差那麼多,監聽是從 0 到有,聽眾只是群眾變廣。

那什麼沒有變?

阿強:JC-120 吧,哈哈哈哈,從以前用到現在都沒有變。

JC120 是台灣早期最常見的音箱之一,以耐用聲音穩定著稱,設計與品質多年來始終如一。
JC120 是台灣早期最常見的音箱之一,以耐用及聲音穩定著稱,設計與品質多年來始終如一。

給年輕吉他手一些建議吧

阿強:我覺得不管玩什麼樂風,用什麼器材,像我現在玩這麼久跟很多人合作過,有一個迷思是「樂理」。當然樂理很重要,尤其玩到越後面會發現越重要,可是「一知半解的樂理」很可怕,一知半解的樂理會讓你喪失掉原本聽歌的直覺,會被影響,開始會不相信自己的直覺。

像之前編曲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和弦、主弦律我先寫好了,再交由大家一起編;有些樂手、吉他手,因為他知道和弦是什麼,就會根據和弦去寫另一把吉他的弦律和節奏,但卻常常會編出不同「調」的東西,雖然和弦一樣,但是就會和主弦律是不搭,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就會起爭執,樂手也會覺得他都沒有錯,這就是樂理一知半解的緣故。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大量聽」;比如說我覺得一個團很好,我不會先研究這個團怎麼彈、編曲,應該要先把他們的專輯、歌曲,聽到爛,再來研究。這樣才會「真的」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先從感受去了解,他們的 tone、彈法才會有意義;如果沒有徹底感受,有一個地方的理解是錯的,就會完全往錯的方向走去,即使彈法都分析了,你也無法知道這樣做的真正理由在哪。所以如果你要做音樂,最大的建議就是要「大量聽」,而且聽得比你想像的更多,尤其是喜歡的團,你要完全、有深度、大量地去聽。

像很多玩團的不會去聽其他台灣團的現場,但是國外團會去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推測是覺得台灣團的水準不夠,現場沒那麼好,但其實就算東西是不好的,效果不像演唱會這麼好,你會知道那個感覺是粗糙的、直接的。主唱遇到什麼問題、吉他手哪裡不好,你可以感受到「如果是你」你要怎麼做,怎麼做到;吉他手如果丟出一個樂句,鼓手要怎麼會應效果才會好,你會從很近距離的現場去理解這個事情。

所以要玩音樂,真的就是要「大量聽音樂、大量看現場」。其實每的東西都是這樣,藝術家要大量看藝術,廚師要大量吃東西,不吃東西的廚師,根本做不出好吃的東西,一定是這樣。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攝取量都太少了,有可能自己以為已經很多了,但是其實都不夠。

阿強最後透露 Gretsch 吉他的 Jack 孔 為了在國外演出臨時修復,目前還卡了一個啤酒蓋在裡面

接下來有什麼計畫嗎?

七八月會進行龐克佛洛伊德的巡迴,九月會有出國演出的計畫一直到明年,應該會有中國、日本沖繩、馬來西亞,也許新加坡,都還在計畫當中。另外現在還有考慮要辦一個20週年的音樂祭,一個中小型的音樂節,像是慶生派對一樣,慶生音樂祭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