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樂有陰晴圓缺。
2013-12-09・人物
周四晚上的信義誠品,空氣很清新。 還不到八點,我上了四樓音樂館,「hush!」已經唱了起來。 這裡空間不大,人跟人很靠近,五分鐘後,主唱 Hush 開口說話:「等一下八點我們會正式演出。」 團員們留在現場,人群也沒散去,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狀況閱讀全文 "趙雅芬專欄:hush!"
2013-11-25・新聞
左:唯思影像的專任製片李英宏;右:唯思影像的專任導演許智彥許智彥,又稱 kidding,實踐大學畢業,大學時完成許多 3D 動畫的作品,一直到研究所才開始嘗試實驗動畫,像是停格動畫、藝術類。畢業後開始接觸商業廣告片。 開始拍攝 MV 的契機閱讀全文 "嘻哈幫的 MV 導演-專訪許智彥"
2013-11-19・人物
八月中盛夏,松菸誠品開幕不久,人多到比太陽還炙熱。 時間一到,我快速走進一旁松山文創一號倉庫,「犀利趴」的搖滾活動,今晚是「大象體操」的表演。 我的躁熱立刻得到解脫。
2013-11-13・新聞
李中立,較為人知曉的身份是首張專輯《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即入圍 2013 金音獎多個獎項的「昏鴉樂團」主唱,但其實他也是位影像工作者。這樣的雙重身分,自然也主導起昏鴉多支 MV 製作,許多光怪陸離的敘述故事與黑暗詭譎的驚悚風格,常讓觀看影片閱讀全文 "既黑暗又溫暖的隱喻式 MV。-專訪導演李中立"
2013-11-05・新聞
右:導演殷振豪、左:製片陳湘祺一個迷濛的場景、兩個擁有獨特靈魂的人、幾個如夢似幻的畫面,這是電影營造的浪漫氛圍,也難怪很多人對這個產業懷有許多憧憬。但也有一些人,雖非電影本科系出身,卻因對拍片有興趣,奮而闖出一番天地,那就是「空白鍵 Spa閱讀全文 "善於說故事的 MV ,新一代獨立製片 ─ 專訪空白鍵"
2013-10-28・新聞
徐德寰,小寶,MV 動畫作品:董事長<啊娘喂>、拾參樂團<銀太陽>;專輯封面作品:董事長《一條命》、拾參樂團《銀太陽》、《你是王嗎?》、《馬臉水手的夏天》
2013-08-23・人物
藍祺聖:商業攝影與影像視覺創作者,封面設計經歷:Tizzy Bac《我想你會變成這樣都是我害的》、《聊聊吧》、《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易碎物》、回聲樂團《巴士底之日》
2013-05-09・人物
自七零年代民歌時期,華語流行音樂在臺灣開始萌芽,八九零年代更迅速擴張,創造了年近百億的產值,並吸引亞洲各地的音樂人才到臺灣發展,奠定了臺灣成為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的地位。
2013-05-03・人物
MV,Music Video,主要是為宣傳音樂唱片所拍攝製作。1984年,麥可傑克遜的音樂影片《Thriller(戰慄)》推出,是史上第一支具有故事性的音樂影片,對往後MV的內容帶來永久的影響。音樂與影像的搭配近乎是相輔相成的,以下邀請到了閱讀全文 "好看的MV vs 好聽的音樂 MV與音樂的一拍即合"
2013-04-23・人物
電影作品的主要創作施力點雖多放在影像或表演方面,音樂較少被視為電影創作的核心,但往往電影主題曲或電影配樂卻決定了一部電影在觀眾心裡的印象與記憶強度。文/音地大帝
2013-03-19・人物
網路是新世代最重要的媒體,也是現代人— 特別是年輕人—接收資訊的主要管道。在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目標的音樂產業中,網路媒介扮演著什麼樣角色? 音樂、影像被廣為傳遞的要素又是什麼?我們邀請到中子文化人才發展部副總陸君萍,一起探討原因。
2013-03-07・人物
聽 LIVE 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對現今的樂迷來說,聽現場演唱已是必備的休閒。近幾年 Live House 生態、營運發展以及未來展望,讓我們藉由 Legacy 總監陳彥豪(阿舌)的專訪,從音樂展演經營者的角度一同來了解。
臺灣的現場演出文化萌芽於八零年代的民歌西餐廳、大飯店或夜總會…等場所,直到近十幾年逐漸演變成現今的音樂展演空間、咖啡廳、藝廊、戶外空間…等多元且各具特色的場所。「LIVE HOUSE」成為大眾熟悉的新名詞,這其中的過程演變及趣事又是如何?以閱讀全文 "台灣 LIVE HOUSE 演進過程:「星期六晚上你要帶我去哪邊?」"
2013-02-06・人物
說到「音樂節」,身在臺灣的樂團實在幸運,除《春天吶喊》、《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簡單生活節》等大型音樂祭之外,許多新型態的中小型音樂節也越來越多,帶動樂團生態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