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許瞳 Hitomi Xu
睽違 12 年,上海女生阿肆,帶著全新專輯《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冒犯了》再度和台灣樂迷見面。阿肆以〈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熱愛105°C的你〉等歌曲在全球走紅,仍選擇不被流量牽著走、專注用作品說內心話,她的創作陪伴著同世代的人一同成長。既文青也社畜、即便低潮也能直爽,阿肆以「不好意思」開頭,用酣暢流利的敘事一吐當代城市青年的鬱悶心聲。把握新專輯發行後的訪台宣傳期,阿肆與我們娓娓道來近年的生活與創作體悟:
關起門來發瘋的小人物
Q:新專輯《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冒犯了》,十首歌蒐集了不同的曲風、主題,就像封面上不同服造、角色設定的阿肆一字排開。在架構這張新專輯時,你是如何揀選不同歌曲中想要呈現的「人設」?
阿肆:其實在架構這張專輯時沒有特地去安排「要有一個大 boss、一個新進社員」之類的設定。若要說專輯收錄的所有感受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也是成立的。它就是一個人遇到不同事情時,所呈現出的各種面向和反應。
許多人的成長軌跡,都是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摸索打滾一段時間後,變成有經驗的職場前輩。比如〈此刻我靈魂深處想喝冰可樂〉這首歌,寫的是一個職場小人物,他處在偌大的會議裡面,看著台上領導者滔滔不絕,感到這個會議的無聊、心裡燥熱得想要喝加冰的可樂,但卻不能做出這些不夠得體的行為。這張專輯寫的正是這種小人物內心的想法。
Q:專輯名稱中的「冒犯」前綴著「不好意思」一詞,這是個很有趣的設計。
阿肆:《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冒犯了》的「冒犯」並不是站在權力的高位,而是在相對不那麼高的位置,面對不同事情的時候,那種一方面想要反抗、卻又帶著謙卑的「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冒犯了」。
回到我這個人本身,這張專輯的概念源自於我討好型的性格。我的行動通常都基於「大家會不會喜歡我、我會不會使人討厭」,這種心理學上的「低配得感」,或者所謂的低自尊。好像我必須要做出很多討好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歡,但在創作新專輯時,我努力去調整過往取悅他人的狀態,感覺好多了。
我覺得更了解自我的方法,是透過跟世界的碰撞,好比與親屬碰撞,或者與社會互動,有更多心靈的成長與自我突破。
Q:許多創作者本人與創作時的人設是截然不同的。剛剛聊到「討好型人格」,好奇這張專輯之於你,是一種性格上的突破嗎?又或是作為一種紀錄,講述成長過程中的經歷。
阿肆:我一向是個喜歡挖掘內心世界的人,過去〈致姍姍來遲的你〉、〈預謀邂逅〉、〈有女朋友別忘了請我吃飯〉這些歌曲,比較像是我內心沒有說出來的話。而新專輯的自我突破,是嘗試去釋放我的「黑暗面」。好比裡頭〈愛我別煩〉、〈不忍了〉這些歌曲,描述了許多「已經盡力討好,卻沒有收穫認可」的負面感覺。
其實很少音樂作品會願意去談這個維度的事情,因為它有一點顧影自憐。過往的我也會害怕去面對消極、自憐自艾的自己,但在這張專輯,我選擇直面自己內心感到委屈、不公平的感覺。
這張專輯簡單來說就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我想要大發雷霆,但其實只是小發雷霆。像是在受了各種莫名其妙的委屈後,因為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要解決,所以只能關在小空間裡一個人發瘋。這張專輯裡的歌就是襯著這些想要毀滅一切的情緒,讓自己的黑暗面袒露出來。
阿肆的肆,是「放肆」的肆
Q:「小發雷霆」是一個很精準的比喻(笑)知道阿肆也曾經做過辦公室工作,從學生時期出道至今,也一直陪伴著聽眾的成長,這樣的突破或許也是你個人的一種成長紀錄呢。
阿肆:我的朋友和家人很少看到我崩潰、或比較負面的模樣,但我明白我有陰暗的那一面,只是在社會規訓壓抑了自己。我也曾以為自己到了 36 歲的年紀,該要是個成熟體面的大人了,但畢竟每個人成長的步伐不一樣,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節奏。
提到工作,現在的我已經做全職音樂人一段時間了。過去還在上班的時候,當然也會覺得能把喜歡的事作為職業是最理想的狀態。但任何工作都一樣,除了喜歡的事,肯定也有許多不喜歡的。當你被迫去承受很多內核之外的事情時,一定會有倦怠期。
我自己是在做了這個產業後發現,當身邊的同事都圍繞著與我有關的事情打轉,久而久之會失去一些「人感」。這張專輯之所以可以保留那麼多的「班味」,是有賴我身邊非常多的好朋友,與我分享他們面對的職場壓力。好比我有一個很能幹的廣告業朋友,因為背負了太大的希望和業績壓力,常常必須為身邊人收拾爛攤子,在做得好的同時,卻必須承擔更多。當你已經在工作中消耗了太多的心力,漸漸就會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了。
從中醫的角度,就是我們身上的氣節血脈淤堵了,對身心健康都是很大的打擊。於是我在思考我們該如何去釋放內心的憤怒,畢竟我們不可能真的去罵自己的上司,所以或許這張專輯就能作為一種出口,去面對這些感受。
Q:用中醫來比喻,聽起來像是將音樂作為一種靈魂的推拿。
阿肆:講到推拿,就想到我上一次放聲大哭,是我去刮痧的時候。那次我去看中醫,他一把脈、看了我的舌苔,就說這是他這年見過狀況最差的舌苔,建議刮痧治療。我躺在床上,他一下手我就感受到劇痛,一開始我強忍著不哭,但醫生看到我忍到漲紅的臉,就說我是不是內心憋著太多委屈,要我哭出來。我才發現,原來我長期以來只是假裝沒事發生,逃避著與那些情緒對話。於是那整個療程,我就這樣崩潰大哭。還真沒想過我的情緒釋放會是在中醫療程中完成。
Q:相對於你分享的這些壓抑的回憶,在過往的訪談裡,阿肆曾提到你的藝名裡的「肆」來自「放肆」一詞。隨著人生階段變化、職場的磨練,這個「放肆」的定義對你來說是否有所改變?
阿肆:我回想剛開始寫歌的小時候,或許是因為被保護得很好,所以對於人生的想像很大。如今寫歌已經有 17 年了,感覺最不同的是我的心智變成熟了,我的「放肆」和小時候的想像不一樣了。小時候的放肆可能是想要通宵去哪裡看一場煙火;現在的放肆更像是一個上班族在加班的時候,突然跑去便利商店買一支冰棒,然後蹲在路邊吃完。
現在的放肆和以前的不一樣,聽起來有一種悲哀的感覺,好像人到中年許多事都變得奢侈。以前都會覺得我要快點長大賺錢、成為一個厲害的大人,可是當長大後發現自己沒有成為厲害的大人時,在挫敗中就會想要荒唐一下。但你不可能拋開一切責任,畢竟人長大之後會有許多的羈絆,一定會有許多身不由己的地方。
這就像是之前徐佳瑩的演唱會主題「變得有些奢侈的事」,以及我和她的那首合作曲〈儘管如此還是〉,想要說的就是「成為這樣的大人並不可恥」。或者說,專輯裡〈不忍了〉這首歌所唱的「我好想變壞」,這裡寫的那種破罐破摔的變壞,指的不是要反社會、毀滅世界,而是相對於做一個好人、好員工、好爸爸等等的基礎,想要更遵循自己的內心,不再繼續作一部麻木的機器,而去打破那個「老好人」的殼子。
身為女字旁的她
Q:更深入地來談,這張專輯有許多歌曲講述的是女性經驗。好比〈女字旁的他〉這首歌,談到的就是各階段女性所面對的社會期待,以及想要去突破的這種心情。想聽聽阿肆對於所謂「女性身份」有什麼樣的感想與觀察?
阿肆:以我自己為例,雖說我的名字有一個「放肆」的「肆」,但我大一大二的時候,覺得一個女生畢業後的出路就是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找個人嫁了、當個全職家庭主婦。這是我當時理想中生活的樣子,也是自古以來、特別是東亞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但到了畢業後,我開始發現女性並不只是負責生養。
現在仔細想來,如果我當時沒有做音樂,或許我真的會一直做一個穩定的工作、找個人嫁了。但音樂把我推向了更大的世界,讓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見到了更多女性的樣本後,發現朋友們有各式各樣的生活型態,我的價值觀也像是從小水塘去到了大海,發現世界是無邊無際的,要活成什麼樣子都可以。
記得在我第一張專輯發行後,我去參加了一個頒獎典禮。當時我們公司經紀部的總監,對當時只有二十三、四歲的我分享她的人生經歷。過去我想像一位 30 歲的女可能是一個媽媽、一個好妻子,但她在事業上是如此地閃耀、對未來充滿自信,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Q:好奇阿肆在見證這些成功的女性,或自己作為一位女性的創作者,是否有感覺到某種對體制的衝撞?
阿肆:你會發現面對男性的企業家,人們只會問他們事業的問題,他們從來不會問男性企業家「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這個問題好像只針對女性,因為背後的邏輯,是期望女性去做對內的工作,或者在工作與顧家之間只能二選一。
但我在音樂圈裡見到的女性樣本給了我很大的衝擊,比如說我在《成為了這樣的大人,並不可恥》這張專輯裡,請公主(陳珊妮)來當製作人,我發現她是一個行動力超強、學習力非常強大的女性,幾乎任何時間都在學習,甚至在專輯製作的空檔,還在諮詢我的造型師要如何學服裝設計、妝面。她在工作時是很有親和力,但也非常地嚴肅專業。我覺得她是我心中很理想的女性樣本,好像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可能性。
又或像陳綺貞,她在各種音樂節、台前活動了這麼久,常會被人家說看起來好像永遠年輕,當然外貌不是重點,但我想說的是,她讓我們看到一位女性可以如此的光彩照人,無論在哪個年紀都可以繼續做著你熱愛的事情、閃閃發光。
拒絕被推送的人生
Q:除了性別,這張專輯另一個大主題是社群網路對個人的影響。過去阿肆也曾經歷在社群「爆紅」的經驗(如〈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熱愛105°C的你〉),在現今社群活動蓬勃的音樂圈,你如何看待「流量」這件事?
阿肆:這題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談。從作品的層面來看,翻唱是社群對作品的二次創造。大眾的審美賦予作品新的意義、傳播出去。比如我從沒想像過〈熱愛105°C的你〉這樣的一首廣告歌可以紅遍全球。社群的力量很大,可以對所有事情推波助瀾。
但是反面來看,在網路上面對任何議題,大家都可以躲在一個任意的符號背後去評論很多事情。很多人會想要站在「正義」的一方進行審判,但這個網路社會裡消息真真假假,你看到的只是觀點或一面之詞,但情緒就是容易被牽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一個平凡人都可能被推上風口浪尖。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就因為網路過盛的傳播力,隱私受到了侵擾。
另一方面,在網路發展下人們能更輕易地找到同好,不會覺得這個世界太孤單,但這之中卻會缺乏一種「真實」。這就是我在〈真實〉裡唱的:因為在網路上有電子閨蜜,你失去了一個可以手肘對手肘一起吃飯、面對面討論日常的朋友。我覺得為了成長、為了豐富自己的生命體驗,盡量去愛具體的人、具體的事,去擁抱真實。
Q:那麼在這樣的網路社會下,阿肆是如何與社群保持健康距離、擁抱真實呢?
阿肆:其實我個人現在是很少使用社群媒體的。雖然我的同事們希望我多發文、和粉絲互動,但現在我每週頂多上線一兩次,回覆一下留言而已。
現在我有更多的時間是在真實世界,比如去遛狗的一小時。我的狗狗看到路邊的長椅就想去坐,一坐就是 15 分鐘,我們時常一人一狗坐在路邊的長椅上發呆,看著風吹著樹,我彷彿可以聞到太陽的味道,還有秋天上海的桂花香味。我很享受真實的東西,生活本來就是無聊的,不停滑短影音,獲得的快樂雖然是無窮盡的,滑完卻會有一種空虛感。
我也覺得面對網路評論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負面的評論看太久,會淹沒在情緒裡頭。但我會去關注那些有建設性的評論,那些情緒化的資訊就別去記下,把心空出來給重要、在意的人吧。
Q:既然講到了生活節奏,新專輯的籌備歷程,是怎麼分配編曲、寫詞的時間呢?
阿肆:這張專輯的創作跨度加減有 5、6 年。最初的概念可以說是始自於被困住所產生的無力感。2021 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多了很多面對自己的時間,待在比較小的空間裡觀看遠方發生的事。
許多歌曲可能十年前就已經寫了一個主副歌,放了一段時間後,貼合著這些年的生活經驗,等到想法比較清晰,才且戰且走地完成。專輯裡可追溯最早的歌可能是〈女字旁的她〉;最後寫完的應該是〈愛我別煩〉,那時我邊寫已在一邊想像在這首歌和青峰合作的可能。
回到台北,和 12 年前的自己對話
Q:除了這次專輯合作的青峰,從徐佳瑩Lala、好友 HUSH 到陳珊妮,阿肆的創作與台灣音樂人、音樂場景總有諸多連結。與不同音樂人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趣事能與我們分享?
阿肆:這次專輯製作人也尋覓了比較久時間,加上想做一些比較冷色調的東西,去延伸 demo 裡用木吉他做的簡單編排,磨合上也很費時。在合作音樂人方面,其實多數人我在合作前並不認識。我自己是個很怕打擾他人的人,起初都有點不敢開口,但意外地這回邀約合作都很順利。
和青峰的合作上,我覺得每個藝人都會帶著自己的氣質,而青峰給我的印象是適合做大家內心話的代言者,又聽說他是比較直率的人,所以當時傳給他〈不忍了〉和〈愛我別煩〉兩首 demo。我其實很緊張,朋友還開玩笑說「不好聽的話你準沒機會」,沒想到青峰說他兩首都喜歡!最後我們選了音域更適合他的〈愛我別煩〉來合作。
Q:也想追問,阿肆歷年來有許多與欣賞的樂人合作的機會,在自己的作品裡也收錄了豐富的聲響與議題,你心底是否有一個創作上的繆思?
阿肆:我很喜歡英國歌手 RAYE,她的現場能量非常強。她有一首歌叫〈Genesis〉,在談網路時代下,人們關注著社群上的評論,卻反而可能忘記去關心最親近的人。我深深被歌詞觸動,覺得她談的就是當代年輕人所面對的世界,非常推薦大家去聽!
Q:最後,阿肆的簡單生活節演出、台中發片專場在即,心中有什麼期待想與我們分享?
阿肆:回頭看,台北好像見證了我的成長,它是我 2013 發完第一張專輯後才第一次去的地方。當時我去的地方還不是很多,所以對一切都很印象深刻、非常開心。12 年過去,生肖都輪了一輪,如今我要帶著我的第 4 張專輯回來,好像隔空與過去的自己對話。
這次到簡單生活節,或許不是所有人都很熟悉我的歌,但也期待透過現場熟絡起來,把聽眾拉進阿肆的快樂場域。也很期待在台中專場近距離分享我的新作品,我很珍惜聽眾對於每一首歌的當下反應。雖然時間很短,也希望有機會能見到我在台北的朋友們!
【阿肆《不好意思我要開始冒犯了》巡演—台中站】
演出日期: 2025/11/30 (日)
演出地點: Legacy Taichung 傳音樂展演空間
演出票價:單人預售票 $1800|雙人套票 $3200|現場票 $2000
售票平台: iNDIEVOX 現正熱賣中
售票連結:https://user9757.pse.is/89kpel
* 11/29(日)下午,阿肆也將在 2025 Simle Life 簡單生活節登台,詳細資訊請見簡單生活節官網與 KKTIX 售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