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二〇二五年三月,凌晨十二點的首爾大學,一廢棄發電廠空間傳出震耳欲聾的 Techno 重拍聲。二十顆電腦燈在人群頂端隨音樂擺盪,時而切成綠光交纏照亮挑高屋頂,時而化作紅光射線穿透室內人影。不知從何而來、兩百位不睡的黑衣舞客,隨著電子重拍徹夜搖擺、晃舞,蒸騰的熱氣和屋外飄雪的首爾天空形成對比。
這場派對舉辦的地點位於首爾大學裡的藝術基地 Power Plant,原址是校區發電廠,至二〇一九年由首爾大學文化藝術研究所改造成劇場、展覽與音樂演出空間,被視為韓國新興藝術的培養皿。據首爾大學官方指出,過去曾對 Power Plant 提出合作興趣的企業包括:韓國數位設計公司 d’strict,以及 BTS 防彈少年團的經紀公司 HYBE。
然而主導這一夜派對的並不是什麼 K-POP 大公司,而是在韓國以 Techno 為主體的先鋒電子音樂藝術單位 PERMIT。他們和台灣地下舞廳 Pawnshop(當鋪)及 Organik Festival(有機派對)合作,成為 Organik 亞洲七城巡演(新加坡、曼谷、東京、台北、首爾、 河內、胡志明市)的主站之一;登台 DJ 不只地主 PERMIT 的靈魂人物 Joon Kwak,還包括泰國、荷蘭與台灣的 DJ Diskonnected、Gemnital。
Organik Festival 的招牌熱帶植披舞台,在 Power Plant 內更顯參天,像是移植到高緯度區後更加奮力生長。為打造出理想空間,PERMIT 投入不小的陳設成本,在硬體基礎為零的空屋內進駐燈光、音響、酒吧,甚至按摩室、藝術裝置。當 DJ 演出時,後方擺齊的一整排小電視、輪播影像,橫看宛如一組奇異的像素燈條,讓人聯想到白南準的錄像藝術作品。
身為 Organik Festival 節目策展人、當晚也登上 DJ 台的 Diskonnected 讚歎道:「從舞台搭建、燈光、裝置、VJ 視覺、聲音,PERMIT 團隊完全不開玩笑,做好做滿,整個活動也不受干預的順利完成,表示校方給予相當程度的自由去使用場地本身,這是我在台灣時常感受到舉辦活動困難的地方。」
開拓韓國派對「許可」的 PERMIT
PERMIT 由曾在荷蘭求學的電子音樂人 Joon Kwak 主導。他在二〇二〇年疫情期間返韓,囿於防疫法規什麼都不能做,偶然看見街上有數十人群聚在咖啡廳拍戲,突發奇想或許也能藉此名義做點什麼,因此和朋友申請「地下音樂紀錄片」拍攝許可,租下廢棄的美軍基地辦演出。
二〇二一年 PERMIT 的第一場派對,邀集到 100 位報名者。活動地點與 DJ 陣容事前保密到家,僅通知舞客在梨泰院站準時發車,加上保密協議(NDA)及 COVID 檢測配套,順利在首爾疫情期間打造(可能是唯一)一場銳舞派對。

「那是一場半合法的活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取名為 PERMIT(許可)。」首爾大學的派對後兩天,Joon Kwak 在市區接受我面訪。戴著一副眼鏡的他,斯文氣質中透露著新興藝術家的自信,頗具情緒感染力。
過去三年,他與 PERMIT 夥伴持續開拓韓國的 Techno 新興場景,且不囿於一般展演場地。他們曾在距離市區車程一小時之外的大倉庫辦趴、在傳統韓屋風格的現代建築裡辦趴,甚至借東海岸的工業級冷凍倉庫邀請英國 DJ Radio Slave 演出——彼時戶外正值炎夏,庫內溫度卻是攝氏零度,活動持續了 15 到 18 個小時之久,舞客累了可以到後面的一家飯店休息。
二〇二二年,PERMIT 首度在首爾市區內辦活動,即選在首爾大學 Power Plant,至今已是第四場了。期間他們也會舉辦完全相反的,以冥想、放鬆、內在探索為體驗的聲音藝術活動,甚至邀請新古典藝術家演奏,對派對的想像不只 Techno 一種。
Joon Kwak 形容,PERMIT 是「一個開放性的團隊」,成員都住在韓國,但身份背景不同。他在團隊裡負責音樂製作和聲音設計;舞台設計、燈光設計、裝置藝術⋯⋯等則各有能手。可無論慣用的語言或專業技術是什麼,核心理念皆是「辦一場我們自己想參加的電子音樂派對」。
由欣賞 PERMIT 理念之人組成,這也構成 PERMIT 聽眾的獨特性:渴望突破卻也願意尊重規則。在 PERMIT 的派對上,沒有大聲講話聊天到會蓋過 DJ 音樂的觀眾;活動一率禁止拍照、錄影(進場前會用貼紙覆蓋手機鏡頭)。人與人只在當下交流,純以身體感官體驗音樂。
「這在韓國的活動裡其實不常見,通常大家都在拍照、擺姿勢,試圖塑造某種形象,而不是單純放開來享受。但這次最棒的地方就是,大家真的全身心投入在這個美好的場域裡。」他說這句話的同時,PERMIT 另一位核心成員 DY 在側點著頭,並興奮搭話:「許多來幫忙的外圍工作人員也被感染到了,他們一直在問下次什麼時候再辦?主動說想來參與。這是最棒的事情!」
累積相同理念的支持者
和柏林 Berghain、荷蘭 Dekmantel 一樣,PERMIT 提供優秀的地下藝術家舞台,並期許觀眾為了 PERMIT 的品牌本身前來,而不只是因為某個大牌 DJ 的名字購票。其建立品味標竿的先鋒態度,即使面對大型品牌贊助商也不會輕易動搖。
「PERMIT invites Organik Festival」獲得 Nike 主動提出贊助合作,然而原本的預算只夠做一個 40 人的小活動,Joon Kwak 回憶談判過程道:「我就跟他們說:『那只夠我們活動後去吃個晚餐吧(笑)。』但我們正好有更大的計畫,所以在第一次會議上,我就直接跟他們說:『我們不會讓你們拍攝任何照片或影片,我們會自己選擇一些影像再提供給你們。』『品牌露出也只能做一些小規模的,不會有 Logo 到處出現。』」
他的「大計劃」是在派對前安排一場舞蹈表演,讓舞者穿上裝有接觸式麥克風(contact mics)的 Nike 運動鞋,再由荷蘭 DJ Max Frimout 透過模組合成系統轉化舞步成環境聲響。Joon Kwak 興奮地說:「這才是我想要的品牌概念!透過聲音和動作來呈現,鞋子成為這之間的連結點。他們很喜歡這個想法,所以合作就這樣成了。」
聊完贊助商 Joon Kwak 接著話鋒一轉,提起台灣方的合作影響:「對我來說,這次真的很特別。不是因為 Nike 給了我們一點預算,而是因為這次活動與 Organik Festival 合作。亞洲的音樂場景正慢慢凝聚起來,一起打造這樣的派對。雖然在歐洲這種規模不算什麼,但對韓國來說,這真的算是很大的派對了。而且現場的每個人都充滿能量,大家都在跳舞。老實說,我沒看到太多梨泰院那邊的 Techno 圈來的人。觀眾背景很多元,還有很多年輕人是我以前在梨泰院沒見過的。」
韓國 Techno 場景多集中在梨泰院、弘大,著名場地包括:Faust、Vurt、BBCB 等。圈子小,因此重複演出的國內 DJ 多,就算邀請國外 DJ 也是經常巡迴的熟面孔。如今透過 Organik Festival 建立起的亞洲巡迴連線,不僅擴張了彼此的聽眾版圖、DJ 群像,也帶給 Joon Kwak 音樂上的啟發。
「這次的演出並不只是 Techno,而是不同音樂類型的混合。不是風格單一的演出,而是動態且多層次的。我覺得這種混合風格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更年輕,也更有亞洲特色。我不知道這樣說是否合理,但你知道,K-pop 會把五首歌融在一首歌裡,激進地在兩分半裡塞入五種不同的風格。但這場 DJ Set 的流動性,讓我覺得它的動態感真的很棒,每位 DJ 的表現都很有層次,而且觀眾也很喜歡。」Joon Kwak 說。
建立亞洲電子音樂內需市場
因為這次 Organik Festival 和 PERMIT 合作,更能深入首爾的地下電子音樂場景,Diskonnected 觀察,韓國的電子音樂、DJ 及派對文化,已經能相當程度融入大眾的生活裡:「走一趟首爾的選物店,很難不注意到許多店面的音響、音樂都是有特別挑選過,甚至有 select shop 用了超過原空間大小需要的 Funktion-One 系統。」
而 PERMIT 演出能獲 Nike 贊助,也顯示當地企業的重視,值得借鏡。「當然韓國是相較於台灣更大的經濟體,但這不代表台灣沒有資金。所謂文化若只建立在資本上是無法成立的,它需要內容的底蘊在背後支撐,展現對於追求美和體驗的初心。」Diskonnected 說。
守住彼此的音樂底蘊、促動深度交流,正是 Organik Festival 亞洲巡演想達成的根本價值。從一月的新加坡 RASA 到三月的胡志明市 The Observatory,首爾 PERMIT 是當中的第五站;不只娛樂,他們也望帶著台灣 DJ、Pawnshop 團隊夥伴走出一條「亞洲地下電子音樂絲路」。
談及這項計劃,Organik Festival 策展人兼 Pawnshop 經營者 Hao 表示,過去大家普遍都專注經營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與群眾,較少彼此交流,然而,「這趟亞洲巡迴多了很多機會跟各個城市的 club owners、DJ 們,見面聊彼此正在做的事,發現大家都有聊到一個很重要的共識,就是要建立亞洲的連結與交流合作,讓不同城市的觀眾可以更認識來自亞洲其他地方的聲音和文化,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跨城市的合作,進而建立較為完整的亞洲電子音樂內需市場。」
「整體來說,大家似乎都是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亞洲未來電子音樂環境的發展。」

在東亞,相對於獨立樂團已經漸漸長出產業分工及跨國巡演規模,地下電子音樂場景仍缺乏系統性的聯繫。儘管大大小小的派對與舞廳所在多有,全球舞客也爭相造訪,但「內部」的幕後巡演機制尚不足以穩定地開發、養育在地的職業 DJ 與跨域場景。
Diskonnected 指出:「整個東亞能叫出名字的電子音樂經紀公司可能不到五間。這樣的市場結構,讓東亞的 DJ 除非直接與歐美經紀公司簽約(通常也意味著要移居歐洲),否則想單純依靠來回歐洲巡迴來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曾有歐洲巡演經驗的他坦言,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有機會去歐洲巡迴、參與低酬勞的演出、見識更大的場景,確實能帶來啟發,但這並不是一條可長久發展的路。
「歐洲的市場相對成熟,DJ 只要在區域內巡迴,就足以維持生。相比之下,東亞市場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個健康循環的單一市場,這使得想要在亞洲深耕並職業化的 DJ 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一直在尋找如何在亞洲內部建立一條更可持續的巡迴網絡,讓藝術家不需要過度依賴歐美市場,也能發展出自己的職業路徑。」

凝聚、自由、包容是台灣的優勢
電子音樂的演出呈現以節奏、音色為主,大多沒有歌詞,因此和觀眾之間沒有語言隔閡問題,亞洲創作者間的交流也經常發生。雖然鮮少被公開記載成史,卻已經實際地讓不同城市與國家間的電音場景產生一波波聯繫。
如今需要的,是一股真正了解不同地區的派對文化,並在幕後凝聚眾人的在地力量。
Diskonnected 分析,歐美許多知名的 club 之所以成為傳奇場域,並不是單純因為投入大量資金,而是因為它們一開始就是提供給不同族群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讓人們可以在這裡跳舞、交流,這樣的文化氛圍是長時間累積而來的。
「在許多地下 clubbing 場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人』——有時候一群不對的人進入一場派對,可能會完全改變當晚的氛圍,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歐洲 club 會有嚴格的門口篩選機制(當然,這種做法後來也引起很多爭議)。」
談及東亞的派對文化,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會是泰國。可就亞洲 DJ 的角度來說,泰國雖然有許多大型商業音樂節,一般夜生活的電子音樂場景卻因為宵禁等法規限制,發展不如想像中自由。
而台灣的地理位置位處西太平洋中段,不僅能作連結的樞紐,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更具自由度,光是「對多元族群的包容度」這點絕對超越周邊多國。Diskonnected 分享:「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整體社會對於多元性與自由的追求,對於場景所產生的化學效應,讓台灣的電子音樂場景在文化上具備一定的獨特性。這種開放與包容的氛圍,可能是韓國或日本相對較難複製的特質。」

從已歇業的 Korner 開始蓄積能量,經營台北 Techno Club 多年的 Hao 表示,串聯亞洲地下電子音樂場景的想法,在疫情前就已經醞釀了,直到 Pawnshop 在二〇二三年營運重回軌道後,他才與夥伴 Josh 正式起跑。
跑派對認識跨國同行乍聽很有趣,其實辛苦的很,初期得付出大量的時間、體力與金錢成本,還得具備辨識「同道中人」的經驗與直覺。
這一切並無先例可循,只能一步一腳印地實地走訪。他回顧:「首先要開始分析了解亞洲每個城市的電子音樂整體發展狀態,以及有哪些 club 及單位在做的事跟我們的品味相近,有機會成為合作的對象,接著要花時間親自到選定的城市去體驗 club 及 party 的氛圍,觀察當地的文化、群眾、市場喜好,安排與希望合作的對象見面洽談。」
策略上,他們會漸進式地從 Club Resident DJ 交換開始,建立信任與默契,之後才會進一步策劃亞洲巡迴。此趟 Organik Festival Tour 合作的韓國 PERMIT 是這樣結識的,泰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的夥伴也是。Pawnshop 場地座右銘「鑑定虛偽真假,看盡人生百態」,當是這段旅程再精準不過的描繪。

在 Organik Festival 創造更緊密的電子音樂社群
Organik Festival 台灣團隊的努力有目共睹。Joon Kwak 說,十年前他當開始接觸電子音樂就有聽過這個音樂祭品牌,甚至是 Smoke Machine 與後來誕生的 Pawnshop,因此收到合作邀約時非常興奮。(編按:Smoke Machine 為 Organik Festival 的主辦單位,也是 Korner、Pawnshop 的經營主體)
PERMIT 剛成立滿三週年,Organik Festival 卻已經有超過十年的累積。對他來說,如果 PERMIT 要在台灣辦活動,Pawnshop 會是唯一首選:「剛搬來韓國時,我一直想回荷蘭,因為我以前也在那邊辦派對,但現在這裡(亞洲)太有趣了,特別是和你們(Organik Festival)一起籌備派對。我真的不知道未來還會有什麼可能發生。」
「透過活動去認識到當地的群眾,與他們面對面分享我們在做的事情及理念,是我很享受的事。」Hao 並不視這趟巡迴為終點,而是一個開始,未來 Pawnshop 將作為基地持續挖掘亞洲的地下藝術家,並嘗試投入巡演代理、音樂發行領域:「我們相信,Pawnshop 在亞洲的 underground 電子音樂文化裡,可以慢慢成為一個推動交流與分享的重要角色。」
在春天的暖身巡演之後,面向更國際的 Organik Festival 主秀將在四月底的北海岸「半島秘境」登場,預計在三天濃縮的體驗裡,讓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工作人員及參與的群眾,透過音樂、藝術、大自然,建立深刻且獨特的聯繫,創造緊密的電子音樂社群感。
「希望未來 Organik Festival 能夠透過這個社群的連結,探索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組織及策展單位合作機會,打造更為多元包容、自由的音樂文化環境。」Hao 說。
Organik Festival 2025 門票已全面啟售。
【Organik Festival 2025 有機音樂祭】
活動日期:2025/4/25 – 2025/4/27
活動地點:半島秘境(新北市石門區下員坑15號)
臺灣購票:https://reurl.cc/M69YGp
海外購票:https://ra.co/events/2077975
官方網站:https://www.organikfestival.com/campsit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rganikOfficia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organik_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