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議題

以巴戰火下,來自台灣電子音樂社群的和平之聲

文/Vice City(DJ、電子音樂創作人)

近期有許多音樂人、藝術家的社群平台上頻繁出現「西瓜表情符號」,表示對巴勒斯坦爭取和平、平等和自由的支持,指標音樂人 Dua Lipa 在社群媒體上發布貼文呼籲停火、立即中止對加薩的轟炸,並正視當地兩百多萬人多年來所處的困境,她也貼出了為巴勒斯坦兒童救濟基金會(Palestine Children’s Relief Fund)募款訊息。

Björk 則是貼出一張巴勒斯坦自 1946 年至 2012 年的國土範圍愈來愈小、逐漸被以色列取代的地圖,貼文中並寫道:「這就是你所謂的分享嗎?」(Is this what you call sharing?)

長期支持巴勒斯坦團結運動、現象級的高人氣英國饒舌創作歌手 Lowkey 在睽違三年沒有新作品後,於近期發表了一首以「Palestine Will Never Die」為名的單曲,歌詞道盡巴勒斯坦人民數十年來的處境,也在歌中唱出「由河到海,巴勒斯坦將得到自由」(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MV 中並剪輯了加薩兒童、平民、遭受無情戰火攻擊的畫面,以及全球各國聲援巴勒斯坦的集會遊行影像。

其他諸如六零年代的環境音樂祖師 Brian Eno、英搖經典名團 Pulp、蘇格蘭後搖滾名團 Mogwai,以及 Ellen Allien、Nicolás Jaar、Objekt、Om Unit、Mogwai 等知名音樂人也都公開聲援巴勒斯坦,音樂家聯名發起的聲援連署信已累積高達 6,000 人,各種以西瓜為元素的藝術創作也在社群媒體上廣為散佈流傳。

西瓜何以成為巴勒斯坦團結運動的象徵?原來是因為以色列過去曾頒布一項規定,禁止在加薩與約旦河西岸公開展示巴勒斯坦國旗,藝術家甚至也不能繪製巴勒斯坦國旗的圖像,否則都將一律被視為刑事犯罪。巴勒斯坦人因此使用顏色相近的西瓜代替國旗來規避警方查緝,西瓜也就成了抗議以色列壓迫巴勒斯坦、箝制民主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歷史象徵,也是全球巴勒斯坦團結運動中的文化符號(註1)。

圖片來源:藝術家Mraj

以巴之間究竟發生什麼事?長達 75 年的殖民壓迫史

以色列於 1948 年建國,前後三年共造成約 1 萬 5000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過 500 個村莊被摧毀,迫使約 76 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註2),並在 1967 年針對約旦河西岸、加薩、耶路薩冷東城進行軍事占領,又自 2007 年全面軍事封鎖加薩對外的陸、海、空交通,加薩人民無法自由進出,糧食、水源、基本生活物資都被嚴格限制,加薩因此被國際人權組織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監獄」。

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的統計,光是 2008 年到 2013 年,由於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造成的死亡人數中,有 95% 是巴勒斯坦人,總死亡人數是 6,407 人,以色列方則是 308 人。

在武裝反抗組織哈瑪斯(Hamas)於今年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進行反擊後,以色列又再次發動一輪轟炸,至今已有超過 2 萬 5 千名加薩平民死於以色列的軍事攻擊,當中有超過 1 萬名兒童,近百名新聞工作者死亡,並有 291 所學校、79 所醫院/診所、24 萬棟民宅被炸(註3)。

至於哈瑪斯 10 月 7 日攻擊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數,以色列軍方最初表示有 1,400 人,後來持續下修,最新的統計數字為 695 名。美國的知名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指出,當日有大量的以色列平民事實上是死於以色列軍方,而非哈瑪斯之手。

電音社群:我們決定用我們的聲音,為無法發聲的人發聲

在電子音樂圈裡,針對人權、和平議題向來不甘於只是保持中立、置身事外的眾多 DJ、舞廳、派對組織們近期陸續針對以巴議題發聲,各種連署、募款派對、參與街頭抗議遊行、發行募款合輯等行動,都在各國電音社群中遍地開花。

在加薩遭到大規模轟炸後不久,布拉格的指標舞廳 Ankali 便宣布將數場派對活動收益捐出給巴勒斯坦醫療與人道救援組織,並發出聲明,開頭引用南非反種族隔離人權運動者 Desmond Tutu 的名言:「如果你對不正義的情況保持中立,事實上你就是選擇了站在壓迫者那一方。」

聲明寫道:「我們公開譴責以色列的右翼政府,因為它長期以來一直侵犯人權和犯下戰爭罪行,例如殺害平民、摧毀平民財產和醫院、襲擊新聞和醫療人員,或非法逮捕人民。它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得到美國的無條件支持,並提供了軍事和政治支持。」並強調「在批評以色列政府並譴責其罪行時,我們絕不會歸咎所有以色列人民。」

聲明也指出音樂社群發聲的重要性與意義:「在暴力面前保持沉默,使暴力得以繼續存在,因此我們決定善用我們擁有的聲音,代表那些無法發聲的人發聲。擁有一個平台和能見度,意味著擔負著某種責任,我們認為我們的行為應該基於派對文化所堅持的核心價值:同理心、團結和對他人的關懷。」

知名 DJ 齊聲譴責以色列戰爭罪行

照片來源:Rami Gzon

Mixmag 也刊登一封蒐集到 300 個電子音樂人簽署的公開信,呼籲電音社群應「立即發聲反對以色列針對加薩進行持續不斷、殘酷暴力的軍事攻擊」,包括 Objekt 、Bok Bok、Dubrunner、Wordcolour、Tristan Arp、Sputnik One、Abstract Man 等知名音樂人皆加入連署。

這封公開信呼籲倫敦的電子音樂社群與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並指出以巴勒斯坦承受壓迫長數十年的歷史背景,信中寫道:「我們呼籲我們的社區應公開譴責以色列當前對加薩進行不分青紅皂白轟炸、封鎖的暴行,並認識到這種暴力的基本背景,源自 1948 年的災難日(Nakba),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自己的家園,接下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土地長達 75 年的占領,伴隨著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所指出的,以色列建立一個種族隔離的國家,並立下歧視性的法律,系統性地剝奪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和居所,來使得猶太以色列人從中受益。」

信中也強調派對社群的酷兒視角:「我們堅持認為酷兒解放與當前全球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鬥爭密不可分。如果倫敦的酷兒音樂空間現在不公開反對這股正在試圖消滅巴勒斯坦人的暴力,那麼他們對酷兒主張的支持就是空洞的,他們對異議、解放和抵抗的宣稱將永遠是空洞的。」

公開信也指出英國的責任:「我們發現英國政府是以色列對加薩實施轟炸和軍事封鎖的關鍵支持者和資助方,並且一再拒絕對以色列施加壓力、要求其尊重國際人道法。這使我們作為英國公民、居民,成為了使加薩巴勒斯坦人承受苦難的共犯。」

千名音樂家串聯齊呼:做為音樂人,我們譴責一切形式的壓迫

音樂人聲援巴勒斯坦(MUSICIANS FOR PALESTINE)」串聯,更累積到超過 6,000 名音樂人加入,其中的指標性電子音樂人包括 Brian Eno、Rival Consoles、Rrose、rRoxymore、Mama Snake、Al Wootton、Kode9、Dj Plead、Om unit、Ciel、JASSS、Laurel Halo、Regis、Blind Observatory、CCL、Lychee、Peach 、Pearson Sound、Shanti Celeste、Sepehr、NTHNL、Pariah、Physical Therapy、The Knife的Olof Dreijer;Mogwai、Pulp 等樂團也名列其中。

這封公開信寫道:「以色列對加薩實行了長達 17 年的封鎖,加薩現在甚至已完全被以色列控制,使其變得難以生存,因此我們不能對此保持沉默。幾乎所有的飲用水都不適合飲用、醫療系統已經崩潰、大多數兒童患有貧血、許多人嚴重營養不良。」

信中也解釋作為音樂人的角色聲援巴勒斯坦的意義:「我們共同聲援巴勒斯坦人爭取自由、正義和平等權利的努力。我們支持全球基層行動者和藝術家的自由,有權以和平手的方式追求反抗不義,並追求問責、自由、公正和尊嚴的目標。我們不能保持沉默。我們從反種族隔離藝術家聯盟汲取靈感,他們促成中止南非的種族隔離。我們拒絕讓我們的音樂被用來粉飾一切侵犯人權的行為。」

串聯募資、抵抗警方打壓與言論審查

曼徹斯特的酷兒友善舞廳 The Joseph Holts Pub、High Hoops 共同舉辦了募款派對、講座和市集等,試圖促成更多人對於以巴議題的關注,並為巴勒斯坦的緊急醫療救援募集款項;東倫敦的舞廳 The Plough E9 也於舉辦募款派對,將款項捐給聯合國的巴勒斯坦難民救援單位。法國的電子音樂人則發行以「Free Palestine」為名的合輯,集結超過 20 名全球音樂創作者作品,並同樣將所有收入捐給巴勒斯坦難民救濟組織。

一篇 RA 的報導指出,Nicolás Jaar、DJ Zeynep、 Nazar、Maher Daniel 等音樂人都曾因公開聲援巴勒斯坦,而受到言論審查、威脅取消演出等打壓;參與聲援巴勒斯坦集會遊行的民眾當中,也有許多人受到罰款處份,德國的重量級電子音樂先鋒-Ellen Allien 便在 IG 限時動態上貼出一則線上募資訊息,支持歐洲巴勒斯坦團結運動的參與者。

來自台灣音樂場景的團結力量

照片來源:苦勞網、吸膠少年

台灣的音樂社群,也沒有在這一波全球團結運動中缺席。由獨立媒體苦勞網、龐克組織吸膠少年所舉辦的「團結,為巴勒斯坦」活動,包括講座、版畫印製、樂團和 DJ 演出與募款,演出者除了台北的龐克樂隊 L-SCHEMA 外,也集結來自香港的前黑鳥樂隊成員 Lenny,以及來自印尼的 Irfanpopish、來自美國的 DJ Anna,另外來自噪音場景的 Chia-Chun Xu 與 Jamira Estrada 也一同共襄盛舉。

在「團結,為巴勒斯坦」活動現場,Irfanpopish 與 DJ Anna 準備了聲援巴勒斯坦的歌單,而做為一名音樂研究者,Irfanpopish 也將自己過去研究巴勒斯坦音樂的文章製作成小誌,提供現場觀眾取閱。Irfanpopish 表示,雖然自己正在做的,無法對巴勒斯坦的兄弟姐妹們產生立即的幫助,但是他仍希望透過音樂喚起人們的關注與意識。「你可以採取任何行動來展現自己對於巴勒斯坦的支持!」Irfanpopish 表示。而這也是吸膠少年舉辦活動的初衷,即藉由樂團、絹印、小誌等龐克社群熟悉的音樂與藝術形式,開啟與龐克場景裡成員們的對話,讓更多人開始關心正在發生在巴勒斯坦人民身上的事情。

照片來源:擲地有聲

電子音樂組織「擲地有聲」(Soundwhere)12/16(六)也在由海肯商行經營的新銳舞派對場地 乆 JOIN 接力發起募款派對「Music for Gaza 日出殤落」,演出者陣容十分多元精彩,包括臺灣獨立電台 Jigsaw Radio 的創辦人、發跡舞廳 Final 的派對組織 PURE G 的駐場音樂人 PKC,也有剛剛於 Grey Area 演出完的新生代合成器組合 Orphéesynth live 演出。其他新生代 DJ 陣容包括 Bo Yin、GazwaZ、Jojon2、M.E.V.、Rosz、T0ilet Ali3n、Wheri、younger dryas,也有 Andy Liu、Memu 進行 VJ 演出。除了將營收全數捐出給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作為人道救援外,主辦單位更透過提供讓聽眾更暸解以巴衝突脈絡的中文自學資源參考資料庫 、現場的小誌攤位等,作為增進音樂社群對議題認識的培力形式。

這次的活動現場,VJ Andy Liu 將甫於 12 月 7 日不幸死於以色列空襲的巴勒斯坦作家與學者雷法特.阿拉雷爾(Refaat Alareer) 的詩作〈如果我必須死去〉(If I must die,見註4)詩句做成現場 live coding 錄像演出。音樂方面,DJ younger dryas 新仙女木在混音中使用了一首 90 年代巴勒斯坦街上婚禮的田野錄音以及達賴喇嘛的演說。

另一方面,以製作環境音樂(Ambient)為主的合成器組合 Orphéesynth 的成員之一、來自法國的 Moly 表示:「我們演奏的音樂是由 Memu 和 Khula 共同創作的,還有一些使用了我自己撰寫的歌唱和文字,都是以數位方式製作的,」她接著說,「詩歌方面,我受到個人經驗的啟發,以及加薩人民自屠殺開始以來所面臨的遭遇,還有相當重要的是來自藝術家策展人 Legacy Russel 於 2013 年發表的宣言《雜訊女性主義》(Glitch feminism)。」

關於電子音樂和政治的關聯,Moly 接著表示:「環境音樂允許我們利用表演的機會提出一個自我反思的空間,同時進行創作。這些文字是為了令表演者和聽眾解放一場反思之旅而撰寫的,並共同將這種政治意識帶入我們的音樂表演中。」

活動主辦組織「擲地有聲」發起人 Yi-Hsun Florence Huang(黃米米)與共同主辦 DJ Toilet Alien 表示:「我們是一群新生代的 DJ、音樂人和組織者,嘗試透過音樂為加薩貢獻一份心力。期待台灣有更多人團結起來,為世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情接力下去。」


註1:關於西瓜如何成為聲援巴勒斯坦的符號以及其歷史淵源,更多中文參考資料可見中央社報導 ,抑或這篇由半島電視台撰寫、出色的英文文章

註2:資料來源為半島電視台引用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2010 年出版書籍《Atlas of Palestine》之資料

註3:資料來源為歐洲地中海人權觀察組織(Euro-Mediterranean Human Rights Monitor)10月7日至12月23日間的統計。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