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吹專訪

【吹專訪】接軌國際重譜台中搖滾史——浮現祭老諾:在搖滾樂的環境裡,我們台中海線都沒有缺席!

從「海線大冒險」到「世界的冒險」,僅是浮現祭每年主題的更迭,就隱隱預示了在這幾年疫情的浮沉後,此刻的撥雲見日。台中「浮現音樂」的創辦人老諾從 2021 年開始將浮現祭帶回故鄉台中清水的鰲峰山舉辦,一開始或許起因於疫情的變卦,但也正好讓他有機會將目光轉向家鄉,思考自己還能再為這個地方做些什麼。

有感於台中在地的搖滾音樂史一直都缺少紀錄,縱觀台灣的搖滾史、樂團史,更是經常以台北為本位思考,難免有失偏頗。因此,老諾選在今年完成了他一直以來想做的事,策劃刊物《搖滾一刻(完售之前)》,梳理搖滾樂在台中的發展脈絡,蒐集無數精彩的「搖滾一刻」,找回台中在台灣搖滾樂史上的一席之地。

浮現音樂創辦人 老諾

「後來讓我最受不了的是我有看到一個類似台灣的系譜的東西,寫閃靈延伸出整個台灣的金屬,當時在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刻板印象,是不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最大的就是閃靈?會不會其實我們自己對於台灣很多地方的搖滾樂發展沒有深入的了解。」老諾感嘆,以前對此頂多一笑置之或在網路上抒發一下,但他逐漸意識到,這麼做根本無濟於事。

於是,有感而發的老諾直接在臉書上登高一呼:「有沒有人想要一起來拼湊中台灣的搖滾史?」《搖滾一刻(完售之前)》的主編黃郁仁回憶,自己一直很想紀錄台中曾經的龐克組織「廢人幫」和其幫主愛吹倫的故事,當時剛好在臉書看到這個機會,就自告奮勇應承下來。兩人在去年的台灣祭確認合作後,再逐步敲定主題,並由老諾發想訪談人選。

自成一格的金屬之城

呼應《搖滾一刻(完售之前)》的內容,這次浮現祭三種顏色(藍、紅、黃)的主視覺也刻畫了台中搖滾樂的演進過程,設計師吳建龍還特地將這三張主視覺以動態方式呈現,分別有輸入搖滾文化的駐台美軍俱樂部、中間興盛的 PUB 跟 Live house、現在的大音樂祭時代共三個時期。

2023 浮現祭三款主視覺

越戰時由於大量美軍駐台,將西洋搖滾樂從台中海線帶進中台灣,培養出 Live Band cover 西洋搖滾、金屬歌曲的風氣,為美軍們解鄉愁。這樣的文化並未隨著美軍離開而消失,而是移植到市區的 Pub 裡頭,但當時的演出依然以翻唱為主,厲害的做場樂手收入都相當可觀。很難想像現在創作意識抬頭,音樂祭蓬勃發展的台中,曾經是完全不鼓勵原創的。

「像我們玩金屬的,老師可能就會叫我們不能自己寫歌,他覺得你的技術沒有練好。」據老諾所述,隨著時間推進,台灣本土的流行音樂也開始有樂團的身影,Pub 的演出也從 cover Bon Jovi、槍與玫瑰,變成只是以樂團形式翻唱聽眾想聽的台灣流行歌。直到舞曲大帝國和 DJ 興起,讓 Live Band Pub 式微,加上廢人幫的出現,為台中樂團圈裡長期壓抑的年輕人們注入新的生命力,台中的創作風氣才真正開始興盛起來。

以 2000 年初為分水嶺,一呼百應的廢人幫帶著純粹的龐克,衝擊台中在地盛行的金屬樂,也衝破反對原創音樂的桎梏,反向席捲了全台灣。玩金屬樂出身的老諾指出:「邏輯上我應該是去代理一大堆金屬團的唱片,但其實在 2000 年初,我們一度是整個台灣發行或是代理發行龐克最多的廠牌。」廢人幫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話雖如此,但或是存在記憶中、或是口耳相傳,此前幾乎沒有多少關於廢人幫這個傳奇組織的確切紀錄。黃郁仁趁此機會,將他們瘋狂的幫規、入幫儀式等精心整理,收錄在《搖滾一刻(完售之前)》當中,釐清這個看似中二的團體,是如何一步步壯大,並在台中的搖滾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搖滾一刻(完售之前)》主編 黃郁仁

除了廢人幫帶來的龐克旋風,台中原生的金屬文化也一向深植人心,造就了台中樂風格外硬核的印象。老諾認為,這種現象起源於師生間的一脈相承,而台中相較於台北,又較缺乏資訊交流和外界刺激,讓金屬等較重的曲風持續在台中自成一格。

「像山海屯音樂祭是整個台灣少數以重團為主的音樂祭,在這個城市有一個金屬跟重搖滾的指標性音樂節,那你平常可能也會朝這樣邁進。」 老諾分析道:「還有一個是台中團很多都玩身體健康的,比較少去四處跑,因為四處跑就可以交流,可能間接影響你玩不一樣的東西。」

獨立音樂是取代主流,還是正在被同化?

說到金屬樂,老諾也分享他近年來的觀察,原先根植於金屬、龐克等曲風的開圈文化,在時代演變下,如今在各大音樂祭或專場演出好像不分曲風、節奏都經常出現,讓他忍不住質疑:「可能真的我們老一輩的比較無法理解,為什麼在一個節奏不對、曲風不對的時候,你也在開圈?」

這個就算是丟到樂迷中,也會分化成兩派的爭議,老諾卻一針見血地點了出來,不過他也補充:「我是對樂迷開圈保持比較中立的態度, 因為我覺得每個年代樂迷開心就好了,但是我對樂團抱持比較謹慎的態度,樂團應該還是要站在比較專業的角度啦。」

老諾強調,在以前通常會由樂團主動開圈,引導樂迷熟悉哪些歌曲的橋段是適合開圈的,在樂迷亂開圈時台上還會直接罵人;反觀現在有些樂團的作風,讓他感覺更像是參照其他團,為了開圈而開圈,沒有考慮看團的體驗和歌曲的起承轉合。這又是另一個他想透過《搖滾一刻(完售之前)》傳達的初心——回溯過往的「搖滾一刻」,喚回大家的搖滾精神。

「我相信這些團很多做專場都會完售,但是我覺得現代的團太注重於把票賣完,就像開圈也會覺得是要讓樂迷好玩,一直想要把票賣完,反而會跟真正的獨立音樂精神漸行漸遠。」

《搖滾一刻(完售之前)》

專屬於獨立音樂的精神是否仍然存在?抑或是隨著其迸發的市場價值,在權衡之下遭到犧牲?在《搖滾一刻(完售之前)》最後的編輯室報告中,黃郁仁也提出這樣的大哉問:「在這個時代,獨立音樂真的取代了流行音樂嗎?抑或是被流行音樂所同化?」他接著寫道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其實他和老諾,內心早有自己的定見。

近年來,許多獨立樂團、獨立藝人成為金曲獎的常客,獨立音樂取代流行音樂的說法也越發常見,但老諾指出,所謂的「主流」其實就是最大的市場喜歡的東西。現代資訊傳播太過迅速,也難免讓人更想跟其他爆紅的樂團比較,想快速在主流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但這樣一來,勢必容易改變自己去迎合市場。「你會過度想要包裝自己,只想把自己賣掉,這些都沒有錯。只是這樣的過程中間跟主流有什麼差別?要去反思你是取代所謂的主流嗎?還是你只是被流行樂的經營模式給同化了?」

老諾有感而發舉例廢人幫:「以前我們整個台中可以賺到錢的都是在 Pub 駐唱的人,但他們那群人(廢人幫)就選擇去玩龐克,每天玩滑板然後窮得要死。」

黃郁仁則提到,自己曾在一場講座上聽到「這個時代的聲音就稱為流行音樂。」,這個說法令他不敢苟同:「我覺得粗暴地把這些東西都說成流行音樂,很愧對於在獨立音樂努力、 或是想要創造一些精神的人,這是抹煞他們的努力。」

為社運發聲的那些「搖滾一刻」

借鑑以前那些搖滾一刻,除了音樂本身,樂團透過音樂不遺餘力投入在地社會運動的精神,也讓人肅然起敬。曾經,台灣的搖滾樂團並不如國外的樂團那麼深切關心社會議題,恰逢 2008 年後人權議題、反中科、反國光石化等事件,讓發現這一現象的老諾與好幾個中部樂團決定製作一系列的《鯤島起義》合輯,也與中部的 NGO 合作,舉辦多場宣傳理念的巡迴演唱。

值得一提的是,為反國光石化設廠進行抗爭時,原本以當地漁民生計為出發點的討論,反而沒有擴及全國,直到將保護對象轉換成瀕危的白海豚,才真正引起大眾重視,最終成功阻止國光石化設廠。

長此以往,他們不只靠音樂為自己腳下的土地發聲,也在一次次的行動中影響了更多台灣樂團關注社會議題,讓搖滾精神不再只是紙上談兵的歌詞。老諾回想,太陽花學運時他剛好遇上老婆生產而缺席,但在電視上,他看到衝進立法院的學生裡有許多熟面孔,心裡大受感動。

曾任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彰化縣文化局長的周馥儀也曾在這些社會運動中貢獻心力,對搖滾樂在這之中發揮的影響力相當有感。她認為,藝術文化相關的創作者,以自己的創作和行動去回應社會其實是很關鍵的,但台灣長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甚至經常有「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的說法。

「搖滾樂精神它在不同的時代變遷裡,有不同的展現方式,可是核心的社會關懷沒有改變,可以去帶動更年輕的音樂創作人去思考:『我對外宣稱我是唱搖滾樂,我真的有符合那個搖滾樂的精神嗎?』」

前彰化縣文化局長 周馥儀

萬年不敗 Peace&Love,展開世界的冒險

音樂是最好的媒介,將議題唱進人們的生活。於是今年的浮現祭,回歸搖滾樂的經典訴求「和平與愛(Peace&Love)」,主視覺中也不時可見象徵和平、反戰的符號,更邀請以反戰聞名的日本搖滾歌手 SUGIZO,成為本次的和平大使。

適逢美軍退出越戰的 50 週年,恰好呼應美軍為了越戰駐紮台中,輸入搖滾文化的時空背景,同時反觀近年不平靜的國際局勢,台灣所處的位置也注定無法置身事外。曾經離戰爭這麼近,如今 50 年過去了,但世界的混亂可曾平息?人類可有汲取教訓?專屬於台中海線的這段歷史脈絡,讓這次「和平與愛」的主軸獨具意義。周馥儀強調:「海線不是邊緣,我們其實離世界非常非常地近。」

疫情趨緩後,重啟與國際的連結更是勢在必行,浮現祭也是國門大開後率先公布國外卡司的音樂祭之一,集結韓國、泰國、日本等國,除了 SUGIZO,還有 Cody・Lee(李)、HYBS 等多組國外演出者,「世界的冒險」做到了名副其實。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重現類似於當年搖滾樂傳輸進來的情境,老諾只想說:「一直以來在搖滾樂的環境裡,我們台中海線都沒有缺席!」

為了落實音樂與議題不可分割的精神,由老諾和其他有志一同的海線青年們組成的嗨風裏協會更在浮現祭規劃免費的狛犬舞台、嗨風裏講堂,並號召 NGO 品牌共組市集。

今年浮現祭恰逢 228 連假,他們也想藉此機會,以音樂和藝文創作出發,在嗨風裏講堂的各個講座中深化與之相關的討論。像是邀請了來自海線的繪本畫家玉米城,講述他以繪本描摹台灣歷史與環境生態的故事;而裝咖人的主唱張嘉祥,也會分享自己如何用音樂譜寫 228 的歷史記憶。同屬嗨風裏協會的 Jay 表示:「音樂就像是白血球,只要這個社會有任何的傷口或者是有任何狀況,它就會出來修補甚至是做一個組織強化的工作。」

浮現祭 NGO 攤位&狛犬舞台設計 Jay

結合地景優勢,與清水共榮共生

據負責這次浮現祭 NGO 攤位的 Kaka 介紹,此次邀請到的 NGO 品牌包含 Inside Taiwan 曬台灣文化協會、牛罵頭文化協進會、臺中市海灣故事文化創意協會、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台灣海口腔文化協會和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等等,當中有些會針對浮現祭和清水在地設計特殊的小活動,舉凡是清水小旅行、史前文化導覽、繪本故事派對等都能在 NGO 市集一次滿足。前來浮現祭的樂迷不只能欣賞精彩的樂團演出,還能同步體驗澎湃的海線文化。

浮現祭 NGO 攤位負責人 Kaka

自從浮現祭移師回到家鄉,老諾及嗨風裏協會就一直致力於讓活動結合清水本身的地景,連主視覺的吉祥物,也是日治時期座落在原清水神社旁的狛犬。Jay 說明,他們特意將狛犬舞台設計成一雙手掌向外展現,象徵著和平,並讓兩隻狛犬在兩側守護。原清水神社的位置在四千多年前曾有牛罵頭史前文化,戰後被改建成軍營,如今則保留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同一塊土地經歷過日本軍國主義和戒嚴時的專制體制,讓得以安排在此的狛犬舞台和 NGO 市集,被賦予了不凡的歷史意義。

不只歷史古蹟,鰲峰山上的運動公園自帶的設施也是在地特色之一,有親子區,還有極限運動區,老諾試圖將當地優勢發揮到極致,同時減少大型音樂祭中常有的人工建物、裝飾等等,並且摒棄傳統招攬飲食攤位的做法,而是鼓勵樂迷到當地店家用餐。因為鰲峰山並不如市區便利,起初老諾也擔心這種做法會不會招致反彈,不過他後來發現,清水的信仰中心紫雲巖旁有一條路徑連接活動會場和小鎮,走路只需五分鐘。

「第一,可以跟小鎮有點共榮共生的感覺;第二,又可以讓大家吃到不一樣的東西;第三,透過在這個小鎮上尋覓美食的時候,可以多看到這小鎮上一些特別的東西。」老諾希望在真正落實垃圾減量之外,還能引導遠道而來參加音樂祭的歌迷實地走訪清水。

真切扎根在這塊土地上的音樂祭,將不再被視為只會製造噪音和垃圾的外來者,透過將外部成本降到最低並帶來人流,回饋當地店家。另一方面,相信讓外來樂迷深入認識當地的文化脈絡,也是老諾他們竭力發揚清水價值的重要一環,畢竟只有當這些故事被樂迷牢記,台中海線地區在台灣搖滾史上的定位才能越發清晰,並得到重視。

(照片提供/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