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編輯室報告

Blow吹音樂選:2022年度30張台灣原創音樂專輯

選擇,在這個選擇過多的時代,最難的是選擇。

Netflix 排行榜、抖音爆紅歌、YouTube 發燒榜、網紅最愛十大OOXX⋯⋯跨過平台邊界,跨到臉書塗鴉牆,跨到你 Instagram 摯友動態甚至剛起床最慵懶的時候,躺著刷的 reels 廢片區。變成十五秒影音,變成哏圖迷因,變成名言語錄,變成最煽情的長文或者一句最夭壽的標題。

似乎怎麼樣都跟不上「大家在討論的事情」了,那些訊息日日夜夜都在告訴你,快做出這樣那樣的選擇,快點快點,否則明天你就要錯過一切。結果轟炸半天,事過境遷,你這才發現 FOMO 最可怕的其實是在錯過之後,也不真的自覺失去什麼,原來,現在連懼怕錯過都變得如此虛無。

前陣子有朋友在臉書上問,為什麼相對於戲劇、電影,討論音樂的人那麼少?我見狀轉貼之後,獲得非常非常多的留言回覆。有人說相對影劇,音樂畫面素材偏少不好在社群分享;有人說音樂討論的門檻比較高,影劇好歹有劇情可以描述;有人說,他通常只會在 IG 轉限動,因為臉書沒在經營、會擋連結,而且讚享回應少就不想再發了。

相關意見很多,不外乎平台演算法壓制,但我每天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日韓音樂有極豐富的討論、嘻哈族群也充滿自我彰顯的熱忱。所以真正的問題或許不在於上述那些,而是更根本的文化自信心?每每看著豆瓣音樂上數筆評論台灣音樂的留言、小島音樂速報紀錄的台灣獨立音樂觀察,仍會心生悵惘,我們好像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多⋯⋯

近年迷上聽 podcast 的我,曾有個定期收聽的頻道,去年他們的內容製作團隊更換成員後,我就很少跟播了。某天懷舊想再找來聽,我發現他們的內容普遍變短,從以前的單集一小時起跳縮短成半小時。當下我的直覺竟然是,我不那麼想聽了,我期待的是過去滿滿一小時的飽滿度,那種給予我足夠長的時間,隔絕雜訊,沉浸在單一議題討論裡的體驗。

在每年與編輯部票選「年度台灣專輯」清單的過程裡,試圖從我們自己身上,也把那個深深沉入其中、討論音樂與作品的熱忱找回來。說不在乎流量是騙人的,但我真的希望啟動聽眾選擇閱讀跟聆聽的念頭,能共享出一種橫向的默契(即使他只是沈默的瀏覽過數張圖片),而不是「人云亦云」或「不知道就落伍了」。

今年我們另外找了兩位合作的寫手加入選輯,一位是多年的樂評好友因奉,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近年竄起的年輕作者 Tom Phan。在他們身上看見一種謙誠的燃勁、重視每次訪問音樂人的態度,是我很珍惜的價值。雖然私下聊天多是講幹話,但談到音樂各有各的觀察,發展獨特的聆聽視角而不會被社群話題度綁架,讓人覺得走這條路不寂寞。

對於音樂的推薦與在乎,我們都寫在短短的介紹文字裡了,這是 2022 年的台灣音樂三十張推薦,期待與大家明年繼續一起討論音樂。

by Blow 吹音樂執行主編 阿哼

1. Robot Swing《SYSTEM BOOTING…》

在創作過程中,樂團就給自己立下「給耳朵一些刺激,但不要直接戳破耳膜」的目標。作為這次年度討論中的唯一全員通過,Robot Swing 毫無疑問是做到了。

即使沒有主唱,《SYSTEM BOOTING…》依然玩出鮮豔的旋律線,技巧與趣味兼具,沒有被 guest vocal 的光芒蓋過。這還只是樂團的第一張專輯罷了,接下來的都值得期待,就像他們那台,已經做出了一隻手臂的機器人成員。(Tom Phan)

2. 熊仔《PRO》

合作名單一字排開令人目不暇給不說,熊仔於《夢想成真》後心路歷程的轉變,在《PRO》當中忠實呈現。快嘴技巧高超的他,在這張專輯中卻收斂許多,韻腳無限總裁的許多押韻依舊精妙,但卻減少了他以往更具侵略性的炫技成分。

兩者不存在優劣之分,畢竟創作本就是映射創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萌生不同心境時的明鏡。不過如今更內斂的呈現方式,確實讓《PRO》稱得上所謂「最走心的專輯」,少了幾分狂傲,更多的是像〈自信〉、〈才子〉那樣,發自內心相信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珊米)

3. 鄭宜農《水逆》

即將歷經百年發展的台語流行歌曲,始終透過女性的歌聲,託付著不同時代的願望。如鄭宜農首張台語專輯裡〈新世紀的女兒〉結尾重複強調的「妳敢有聽著妳家己」,以自我對話為核心,回歸母體、跳脫女性依附於各種情感之犧牲、救贖角色,在題材上頗具新意。

其它如〈人類如何學會語言〉、〈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及〈做風颱〉等歌曲,表現出了歌者面對母語的勇氣與回報,令人聯想到《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她們試著趨近不熟練的母語,一邊學習一邊創作,說得不好並不認命自卑,反而更覺得該大聲唱。(王信權)

4. 布萊梅《Taured》

迷幻搖滾新秀布萊梅 jam 出的首張專輯,聽的同時呼吸不斷跟著絞緊又鬆開,最後長吁一口氣才感到暢快淋漓,想來也只有「陶樂德」這樣的反烏托邦世界,才足以包裝他們所有清奇的思維和脫韁的音符。

也許我們所謂的「迷幻搖滾」都已經無法解釋他們蜿蜒多變的音樂性格,原始部落感最強的〈遊牧世界〉、詭譎的〈魅語〉再到如重拳襲來的〈U Suck Baby〉,或耳語著、或嘶吼著,一再告訴我這不是在現實世界的國度上存在的聲音,除了被說服,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別的選擇。(珊米)

5. 洪佩瑜《明室》

在選秀節目大熱的年代,焦點選手後來仍被迫活在實境秀裡,被標籤或觀看。畢竟人生的比賽並不會因為節目停播而結束,自己的故事卻又因此能一再顯影。

洪佩瑜在劇場世界自我充裕多年,首張專輯讓我們聽見整個團隊有多珍惜她的唱歌才華。〈不在一起就不會分開〉精準描繪當代人的曖昧情結,〈污漬〉、〈躲貓貓〉都是高級流行情歌,好似它們靜靜存在,只為了等到能被她這樣的歌者演唱的那天到來。(阿哼)

6. 大象體操《夢境》

為數學搖滾敲開新的定義是大象體操的野心,工法說穿了,是在既有的類型音樂裡探索自己詮釋的獨特性,探討自己究竟是誰的課題。

儘管與各種風格的音樂人合作,專輯概念仍不歪題,〈影子〉有 9m88 心內的光影辯證、〈發夢到你〉由生祥思念亡父,兇悍奪魄的〈女巫〉已在現場連連發功,成為此輯代表作。這場夢不容易做,可看著他們征服 Fuji Rock 舞台圓夢,竟也讓自己有了冒險的勇氣。(阿哼)

7. 孝順一族《孝順一族》

這支龐克三人組成軍不到 2 年,成員大名如:堯神(奮樂團)、劉暐(傷心欲絕、勝利一族)、阿親(萬龍、浮舟),對聽團仔來說卻不會太陌生。

管他封面究竟是人蔘、生薑還是大便。首張同名專輯邀來 Rebel Sound Studio 的姜智傑擔任共同製作人。當然,劉暐唱的有些歌會讓你想起傷心欲絕,但這樣說也不知道對不對,畢竟堯神絕對不會是許正泰。以〈永恆〉來說,同樣是龐克慢版,別人唱起來是 Beautiful Losers,他就是更對我們這種臭宅口味,不會是美麗的,爽啦!難怪 14 首歌曲裡特別藏一首〈LTK〉向濁水溪公社致敬。(王信權)

8. 陳珊妮《調教》

從沙特的《嘔吐》到三島由紀夫的《薔薇刑》,從 Trip hop、新浪潮到 Vocaloid,當你埋頭苦思陳珊妮這回會是快意仗劍的女俠,還是鞭笞凌遲的女王,她以智慧為刃,越砍越快,凜冽刺骨後又接溫言勸誡,無限連段,比迷因更迷因,你只能拜服在這則情色包裝的硬蕊哲學下。

《調教》搭配蔡德才的編曲,把狂氣壓抑在爆發邊緣,利刃反手納進電氣的刀鞘裡。小小聲吶喊反而響徹雲霄。(因奉)

9. The Crane《TALENT》

《TALENT》就是看 The Crane 從擁著 Pink Floyd 跟麥克布雷入睡的男孩,靜置熟成,一躍而起化做貴公子的過程。

帥哥寫帥歌,借用台北生活的瑣碎,帶出一點點誠摯的樸拙,畫面雖是吃著拉麵坐轎車,毫不閃避的異男夢看來更加耀眼。編曲藍中透紫,鑲著一絲金邊,低調奢華,英文用字凝鍊不摻水,全輯聽來順暢精緻,成熟度完全不像首張專輯,天知道他實際上走了多久,才華才得以綻放。(因奉)

10. HUSH《娛樂自己》

聽 HUSH 多年,聽到海邊的卡夫卡都要都更收店,那個唱著天文學愛情故事的男孩,後來寫了血腥愛情故事給阿妹,如今又把拚上身的彩色都燒成灰。

龜田誠治加持〈娛樂自己〉擺出高冷姿態、撩撥臥房春水;〈身體會說話〉、〈都會愛情三角習題〉遊戲人間擴展「娛樂」定義;〈永恆〉、〈不要靠近〉自成一副渴愛的對聯。寂寞歸寂寞,如今至少懂得憐惜羽毛,成就這張 HUSH 至今最好的專輯。(阿哼)

11. 9m88《9m88 Radio》

面對自己的焦慮,是一份持續的功課。好學生兜轉繞了幾圈,才明白不能用交作業的方式來放鬆。9m88 找了屬意的臥室製作人,用合成器撒上繽紛的五彩巧米。〈Friend Zone〉在九〇嘻哈裡唱出不敢告白的心意,〈Whatchu Gonna…?〉則想著清掃自己的人際關係,很私我卻能引起共感。

自己看自己、樂迷的期待、海外的市場,看 9m88 三位一體的平衡,那一份直率強大而美麗。(因奉)

12. 海豚刑警《羽球大報社》

首張專輯《豚愛特攻隊》就大放異彩的海豚刑警,三年後重攜新作歸來,內含三年間的潮起潮落。褪去純粹歡樂、詼諧的繽紛,證明他們以有別於其他任何樂團的搞怪豚語也能唱出更成熟、更赤裸的內心話。

我相信海豚刑警這次的突破是有目共睹的,〈蛙蛙哭了叫三小xd〉首度嘗試近 11 分鐘全演奏;〈Fall Fall〉讓電腦軟體的虛擬配樂恢宏交響,只為了映襯出自己的孤單。拼接的語言就像歌曲版的《黑色追緝令》,幾乎不重複的歌詞、毫無副歌挑戰聽眾接受度,卻也恰好裝下了主唱伍悅的悲傷心事。(珊米)

13. Tizzy Bac《Human Error》

睽違四年,Tizzy Bac 再度推出新專輯,明明是有著科幻感的概念設定卻依然能帶出他們的溫暖本質,而且絲毫不感覺違和。

既有〈Human Error〉這樣如在外太空冰冷漂移的歌曲、也有俏皮如〈愛嬌〉的作品,聽完相當療癒,可以說他們在維繫原汁原味的 Tizzy Bac 風格之餘,也能成功融合自身年歲漸長後,新得的感觸。(珊米)

14. 黃浩庭《萬壽菊》

在每一場落日飛車演出中,黃浩庭總是晃得最耀眼的那個。如今他暫時從樂團薩克斯風手的位置脫離出來,將自己從小在台南歌場裡的成長經驗,轉化成可以晃得耀眼的旋律。

相信你也會好奇,落日飛車會怎麼詮釋台語歌?當什麼才是「台」的答案不斷被修改被定義,黃浩庭交出了一張,可能再改寫這個脈絡的新聲音。找來李英宏擔任製作人,這也不怪得《萬壽菊》能將台語唱出如此風味。(Tom Phan)

15. 聲子蟲《真面目》

「Understory」是生態學的下層植被,唯有身處山林間的人方能一見真容。聲子蟲聞聲乍醒,化身音量怪獸,背棘是 Trent Reznor 的工業搖滾,肩刺是近年的配樂經驗積累,吐出的雷光是本格後搖,融合出無二的吼叫。

開場到結尾毫無鬆懈,下行的吉他旋律線裡滿是細節,催到頂峰,繃緊的心弦與自然界的拉扯衝突,讓人瞬間彷若置身漆黑宇宙,寧靜中自有千百琉璃舞空。(因奉)

16. 黃嬉皮《嬉元》

據說成員達 22 人的黃嬉皮,與其說是饒舌團體,不如說是家族。不像其它饒舌歌手一樣,如今被風格化、標準化,或是唱著差不多的敘事,產製已經跟流行歌差不多了。這張專輯有趣的地方就是實驗精神,不信就聽看看長達 15 分鐘的〈黃嬉脾氣〉吧!

《嬉元》回歸當初聆聽嘻哈的驚喜,保留純聲音表現的層面,大量的拼貼取樣及塞各種諧音梗,歌詞會出現什麼「吳淑珍坐在輪椅就像我和你」,超級政治不正確。但有意識無意識地,創造出曖昧不明的新鮮感。(王信權)

17. BRADD《Frankenstein》

有意識地把自己的存在縮到最小,BRADD 和製作人 Piers Gopsill 用一年多的時間,把自己關在地窖裡,去仰望這科學怪人般的世界,最終打磨出《Frankenstein》這張專輯。

引用「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的小樹所言,這張專輯「若不是年度,也絕對是近期最佳」。在短短時間內,無論完整性或精緻度,BRADD 都從上一張專輯中完成了巨幅成長。到底中間發生了什麼,順著把專輯聽一遍,或許能找出答案。(Tom Phan)

18. Super Napkin《亞熱帶噴射氣流》

Super Napkin 的特立獨行,不只體現在同時發行兩張作品《亞熱帶噴射氣流》、《雪莉的鄰居》,更不怕在音樂裡讓人聽出來。

在台灣堅持做瞪鞋從不是件易事,《亞熱帶噴射氣流》的名字確實具象化了他們橫衝直撞的音樂,這張專輯有著更長的曲式,任由吉他進行大篇幅的演奏,以厚實的音牆包圍聽眾、再把人逼到牆角,在現場表演的聽感更是另一個境界。(珊米)

19. 潮州土狗《狗狗歷險記》

製作人 Starr Chen 成立的嘻哈新品牌 ASIAFREAKS,旗下這位年僅 20 歲的饒舌歌手很兇,身上流有泰雅及排灣的血液,因為將歌上傳臉書社團被發掘。首張專輯集結不少以往發行過的單曲,其中〈50 元的檳榔〉,上線一年半就創下千萬的觀看次數,成為流量新寵兒。

但我認為重點是潮州土狗擺脫原住民總是「無害」的人設,例如能歌善舞、體育細胞很好什麼的,唱什麼「原住民很屌誰說沒人才,早上丟手榴彈中午才掉下來」、「原住民長的都很帥,抽菸從裡黑到外」,翻轉這些刻板印象的同時能保有幽默的一面。(王信權)

20. 何灝 & 蓬萊仙山《蓬萊仙山》

從九〇末期開始發展的台灣雷鬼場景,這幾年仍不乏新團加入,成立於 2020 年的蓬萊仙山就是其中之一。首張同名專輯以台灣少見的 Rocksteady、Lovers Rock 為主軸,嘗試將反拍音樂與華語流行樂做另一種融合。

歌曲充滿致敬意味,不斷嘗試將歌曲拼貼解構,例如演奏曲〈Ghost Town〉讓人想起英國 2 Tone 代表樂團 The Specials 的名曲、向 Jackie Mittoo 致敬的〈Last Waltz〉、〈驪歌〉則直接將 Bob Marley 兩首歌曲跟伍佰的〈白鴿〉接在一塊,各種小巧思,不由得讓人會心一笑。(王信權)

21. 鴻鴻 & 謝明諺 & 林理惠《爵士詩靈魂夜》

爵士詩譯自 Jazz poetry,意指表現出爵士風格的詩歌,可上溯美國「敲打一代」。而《爵士詩靈魂夜》是台灣第一張爵士詩專輯,由詩人鴻鴻與謝明諺製作,邀請台、港、澳詩人及爵士樂手參與錄製,一面致敬國外傳奇爵士樂手,一面回望在地爵士場景如〈台北藍調〉。

假設以食物來形容這些歌曲,可能會是三明治,留著食材原型,並夾在一塊。也就是說,一首歌裡會同時聽見詩人的朗讀、歌手的演唱及樂手的樂句,創造出一種平行時空——一種不急不徐,屬於台北爵士樂當下的狀態。(王信權)

22. LÜCY《LÜCY》

回顧台灣獨立音樂這兩三年,要說最接近「橫空出世」的人物,LÜCY 她榜上有名。單單 2022 年,她演了歐洲、去了東南亞,接下來還有香港,不斷把台灣獨立音樂的聲音推向國際新高度。

首張同名專輯,《LÜCY》的單曲設計相當出色,間接形塑出她那一股仙氣的形象特色。拿下第 13 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新人」之後,這位被 Radiohead 影響很深,據說接下來會嘗試電子音樂的女子,一再讓人感到清新。(Tom Phan)

23. 奇哥《身心靈大全集》

結合音樂和文字的創作我們大多看過,但把漫畫寫進音樂的呢?

一場大疫之後,我們都比以往更需要好笑的東西。而奇哥的幽默,是真誠不做作。他延續了那陽春式的編曲製作,像是返璞歸真,也比前作更精緻一些。〈廢人歌〉讓人廢得更自在,〈傷心百分比〉讓人傷心得痛快——誇張一點來說,《身心靈大全集》正是這個時代下,能讓身心靈更健康的秘密寶典。(Tom Phan)

24. 靜物 Lisa Djaati《漣漪效應》

四季是個輪迴,而水,則是涵蓋了地球上所有輪迴的元素。從靜物樂團一直到 Lisa Djaati,Lisa 在疫情之下開始對「水」深深着迷——她去學習水彩,住在經常下著雨的宜蘭,連女兒都取了「Miss S.Rain」的小名(在專輯裡合唱〈大風吹〉)。

回到台灣樂壇 20 餘年,Lisa 的個性中留下法國生活的不疾不徐。《漣漪效應》在聲音和題材上的探索,絕對是時間與歲月醞釀出來的。(Tom Phan)

25.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Suffering》

即使是串流時代,音樂依然如打牌,未必只有起手就梭哈的形式。《Suffering》運起自己的節奏,在起承轉合間好好說完故事,背景是中南部的工業城,對應芝加哥的鋼筋水泥天空,點綴上記憶裡的晴天週末遊樂園。

民謠為底,揉合低傳真與實驗元素,輕快流轉,偶爾沉默,再齊聲大爆發。好幾首都是鼓先行,其他人依序跟上,人聲聽來玲瓏服貼,一切彷彿舉重若輕,卻都是扎實功力的展現。(因奉)

26. Gummy B《安泰》

兩千後的物質煩惱或許比前幾代人都少,競爭感卻更迫近;滑開手機無處不是更美好的人生或更慘烈的新聞,讓人情願登出躺平。聽 21 歲 Gummy B 首張專輯自陳的生活哲學,盡是早熟聰慧,那態度一無所謂又不夠絕對。

〈轉轉〉看世界平安或凌亂,結語「日子過得簡簡單單就好」,點播〈SIRI 說明天降雨率 100%〉心想「那我就算了吧」。Lo-fi beat 裡有台北的潮濕腐味,北市邊緣的安泰人竟說出了同輩人的中心狀態。(阿哼)

27. Kivi《Padiyudr 分水嶺》

聽阿爆主理的那屋瓦《N1》合輯時,我就相當關注 Kivi 的發展。她具有時尚潛力的外型、反差的可愛個性,以及更重要的,兼具純真與成熟的好歌喉。

首張專輯由黃少雍搭檔阿爆製作,在家鄉「分水嶺部落」的篇名下,她唱著遙遠的故鄉八瑤(〈Padiyudr 八瑤〉)、童年時膚色太白(〈Black Beauty 黑美人〉)、男女調情暗示(〈Snake 蛇〉)⋯⋯。像是在聽一位女孩講故事,不賣弄族群情懷,自然自在的自我對答,那是做音樂細水長流的本質。(阿哼)

28. 安溥《9522》

安溥屢將這張專輯的榮耀獻給製作人黃小楨與何欣穗,女人情誼、彼此砥礪,青春期的創作與品味有了在 27 年後見光的機緣。〈最好的時光〉探問最好的出現了嗎,〈女仞之詩〉回贈男性凝視一把匕首,〈不識相〉用熟成的感嘆唱著叛逆心茫然⋯⋯。

這 15 首歌的編曲吉他本位有著九O年代的「煞氣」,想想她在年末小巨蛋贈與觀眾一句「感謝人生無常這件事」,或許正是接受了才讓我們等到這張專輯,享受這張專輯裡的各種變與不變。(阿哼)

29. 昆蟲白《瞬間》

中年人的不安迷茫通常得要靠自嘲發聲,才會被社群接納,那中年人的帥呢?

《瞬間》的一絲氣息其實很悠長,裡面記錄著生活的片刻和生命的困頓,悉數化為颯爽的吉他。〈淡水美人魚〉音樂一下,毫無疑問就將人帶回後搖滾的盛世,也有像〈執著的自由〉、〈More Love〉帶著以往純粹的 Indie Rock。沒有忿忿然不平,也不是單靠懷舊,流線型的風從身邊拂過,歸來依舊是少年。(因奉)

30. 芒果醬《新・寶島少年?》

去年異軍突起的新生代樂團芒果醬,以直白幽默的歌詞、活潑又頗具記憶點的旋律,迅速攻佔許多樂迷的心。

〈抱歉〉、〈小紫 aka 給我錢〉等華語歌,唱腔歡樂的同時兼具現場互動性,大幅提升歌曲傳唱度;〈團長〉、〈讓我照顧妳〉中的台語又能深情款款。在瀰漫厭世、文青感的獨立樂團圈中,這群新寶島少年冒著被貼上芭樂、幼稚等標籤的風險,唱出了熱血日系少年漫畫的既視感。(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