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產業

【北流給問】執行長彭季康專訪:北流使用者是客戶,我們的目標是服務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北流』)首任執行長彭季康不善面對鏡頭,拍照時總有些僵。他說,曾有唱片公司想推他到幕前,他相當排斥,入行以來總是習慣幕後工作。

算一算那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1983 年,十來歲的國中少年因為迷上當時紅遍大街小巷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傻傻地連夜寫歌、自彈自唱自錄一捲卡帶,寄到台視給電視劇導演林福地。意外地,五十歲德高望重的導演竟回信約他見面,說是要把他的歌當作續集《星星的故鄉》的主題曲:「他問我同不同意,因為要配合整個劇所以他做了一些更動希望我不要介意。」

隔年續集開播後,他每天都會準時守著台視八點檔的片頭。當作詞那行浮出彭季康三個字,黎秀英便用她清新的嗓音唱出第一句:「命運的安排將我帶到這世界上/因為太多人愛的關懷我生存茁壯。」

那便是他的第一首歌了,命運安排的貴人則是林福地導演。如今回想那段奇幻之旅,他認為導演敢這樣啟用新人、素人的胸襟對他影響很大:「一直到現在這件事情都對我影響很大:其實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影響別人,像我很喜歡跟不同年紀的人在一起,這個經驗也是因為林福地導演。」

執行長彭季康專訪:北流使用者是客戶,我們的目標是服務

曾離開又回歸產業懷抱

2020 年 3 月,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北流』)宣布首屆執行長將由彭季康接任,新聞稿列舉他的履歷並寫到:「未來希望可以借重其管理經營法律方面的經驗,以及對國內外流行音樂發展趨勢的洞察,為北流營運模式奠定地基。」

彭季康長於華語音樂吹起民歌風潮、唱片工業蓬勃發展的八O年代。他先從詞人轉向錄音製作,九O年代又到環球唱片當過行銷與 A&R 職位,可以說是把音樂幕後的職位都走過一輪:「那時候的養成就是,你只要可以找到戰鬥位置就一定有仗可以打,跟現在很不一樣,非常不一樣,以前那個狀況現在也很難復刻了。」

彭季康也曾遠離音樂圈。九O年代末期,他察覺音樂數位化的趨勢,以及傳統唱片業對數位的排斥,轉而以家庭生活為重;並憑著法政學系的背景,對法條與財務的基礎概念,與朋友合作接觸文創創投。會回歸音樂圈是因為六、七年前,政府欲修著作權法,產業內的朋友遂找他諮詢:「畢竟是自己的愛,其實我對音樂、對整個產業懷抱的態度是回饋。我一直覺得我不能欠它,那種感覺是,因為你有看過非常美好的場景,總覺得說好像可以做些什麼,可能沒辦法像以前那樣,但應該會有一個新的美好。

他觀察數位化後的音樂市場,寫歌與聽歌都變的很方便,歌曲也更易流通,然而音樂人卻沒有越來越有錢。回歸音樂圈這五年,他致力推動「創意資產化」,讓創意可以投資,讓創作者可以賺到錢。他舉主題樂園為例:「最明顯的例子是主題樂園。主題樂園靠的其實是一個創意,加上一種體驗;演唱會也是一種創意,把它變成一種商業體驗,都是這樣一個形成(創意資產化)的過程。」

以服務精神經營北流

彭季康記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場演唱會是李建復,地點在台中體大體育館,要價台幣 150 元。演唱會自彈自唱、形式簡單,但演出的能量讓他知道,音樂的影響力可以無限大、沒有框架。如今演唱會從促銷唱片的一個環節,轉變為產值龐大的產業,正源於它無法取代的現場體驗。

坐在北流表演廳內,他回想起兩個月前翻到的舊照,是十五年前北流剛動土的畫面。當時他還「在野」,給予政府建議不嘴軟,如今選擇進入體制內倒是得「動手」多於「動口」了。他說自己願意進入北流工作,包括兩個打動他的關鍵,其一是感受到臺北市政府對於流行音樂的在乎,其二是北流多年來花了非常多的公帑,希望這些錢花得有意義。

北流執行長由北流董事會決定,如同企業的委任關係,負責執行工作無任期限制。他認為北流應該是「動詞」,站在中心帶動產業流動,以自備的場館與不同場域,讓音樂人有歸屬感。假設眼前的表演廳定位是「第二哩路」,服務具有 5,000 至 6,000 張銷票實力的音樂人;未來開放的產業區就是「第一哩路」,提供大家起跑、做實驗。

「我們的目標非常清楚,就是服務,就是很給力,就是做大家的後盾。」他說,自己經營北流的核心態度是把使用者們當成客戶,而不是租借的廠商:「我也借過很多場館。我每次去,對方會說廠商要怎樣怎樣,我就覺得很奇怪想說廠商是誰?後來才知道,我是廠商,就覺得很奇怪,我不是來用這個地方的人嗎?我又沒有來供貨物或送貨什麼的。」

服務的使用者包括藝人與觀眾,善待他們即是一種投資;畢竟產業的因果業報也終會輪到自己:「我們要真的認清粉絲很重要,藝人很重要,這些人是資產,進來的每個演出團隊很重要。這些人是客戶,我們要服務,就像我們自己也會是使用者。假設我們有一天離開北流後,再回來北流用,就發現什麼都沒有,當初是誰當執行長?啊,是我(笑)。

組織架構做資源整合

採訪定在七月底,當時的北流團隊入駐才一百多天,開館後遇上疫情延後諸多活動,他談北流的願景較為保守,倒是對組織規劃有明確的分享。過去習慣雲端上班,彭季康精簡組織的團隊約三十多人,四個部門分做「行銷溝通部」、「內容研發部」、「物業技術部」及「資源與管理部」。

簡言之,「行銷溝通部」負責規劃園區、受理演出;「內容研發部」負責企劃自辦活動;「物業技術部」負責場館的硬體維運;「資源與管理部」則除了內部財務、人事管理外,也望分享人才知識給需要的客戶:「北流的優勢是擁有這些場館,那我們可以用這些場館做很多我們希望可以在這個產業中形成的生態系。」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將於 9 月 5 日正式開幕,採行政法人組織運作,每年向政府申請預算,由政府核撥人事活動等經費。根據中央社報導,北市府今年核撥預算為 1.2 億,預估 5 年可達損益平衡。

從無形的資訊創意到有形的物業、人力,彭季康執行長期許北流可以統合資源站在產業前端,包含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 5G 的演出場館,在法人成立前的籌備階段就已經執行,日後也要持續優化:「北流畢竟是一個國家級的設施,當然希望他在全世界都是很好的,我們也常常會上網去看別的國家的場地,一眼就知道專不專業,北流出去就不能被打槍,這是必然的,對我們來講每個活動都很重要,每個客戶的需求,講白了都是拿錢在砸、拿命在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