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金音創作獎頒獎典禮即將在本週六(10/27)舉辦,除了既有典禮本身,今年還增加了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 系列活動,把視野格局往亞洲抬,邀請來自中、港、日、韓、泰及台灣的優秀創作人,共計超過 50 組演出單位參與;而在獎項方面,今年也首次嘗試將評審團改為「主席制」,取消往年由文化部邀請評審的方法,改由本屆主席陳珊妮組成評審團。
從喊出轉型,到實際做出轉型,你可以看見今年金音獎正在嘗試突破,然而在 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 的演出、講座資訊剛公布時,仍出現「金音學金曲辦音樂節」的說法。過去八屆招致「金曲二軍」的形象,儼然成了金音的緊箍咒,更弔詭的是,在獨立音樂生機蓬勃的當下,金音獎卻諷刺地被自身預設的獨立受眾邊緣或淡忘,諸如:傷心欲絕、農村武裝青年、東京中央線,在今年或忘記報名,或放棄報名,皆是案例。
為何在先天規則上具有「曲風分獎、創作比例門檻、台灣身份限制」等,與金曲不同的賽規,卻依舊讓金音獎走入面目模糊的困境?為何金音獎辦到第九屆,卻失去預設受眾的注意?今年的各種轉型又可否為金音獎帶來一些契機?故事要先從另一個「短命」的音樂獎開始說起。
回顧歷史,從 AMP 說起
事實上,回溯金音創作獎的設計本意與歷史,「主席制」並非近期才提出的新想法。
「金音獎設立之初的最大目標,便是讓台灣獨立音樂成為亞洲 indie 創作音樂的一個匯聚點。」StreetVoice 新媒體發展部的副總經理陸君萍,曾參與首屆金音籌備會議,她表示,許多的構想在政府接手主辦後經過折衝,誰也不會知道是在科層體制的那個關卡被改變。想當然耳,在官辦的結構下,金音獎的包袱(最明顯的:獎名一定要有個『金』字)勢必會讓它處在不上不下的狀態。
「主席制」評審團正是夭折的構想之一。政府主辦,讓金音獎在執行層面受到許多限制,當初參與提案的部分音樂產業工作者便組成「音樂環境推動者聯盟」,在金音獎誕生的兩年後(2012),舉辦了兩屆「音樂推動者大獎 AMP Awards」,將當時無法在金音獎實施的主席制、入圍提名制、特殊類型獎項(如:先鋒獎、經典專輯獎等)、晚宴式頒獎典禮等想法一一落實。
因為是民間主辦,充滿理想性的 AMP Awards,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辦了兩屆便落幕,然而它評選音樂的方法,卻是金音獎原初有望展現的樣貌。亦參與了 AMP Awards 評審工作的陸君萍說:「在公布入圍名單之前,我們對於這個時代、這一屆所要做的決定就有一個論述,因此名單的細部是不需要解釋的,大家也不會去討論為什麼誰誰誰沒有入圍,而是聚焦在當屆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上。」
論述主體無論是人權、多民族議題、從北高流行音樂中心看城市改變……等都可以,評審團是在業界彼此連動性強的推動者、推舉的獎項與社會動態有更密切的連結,想像的受眾才會清楚、更有感。當年第一屆 AMP Awards,便由盧凱彤拿下年度突破獎、那我懂你意思了拿下最具潛力獎、以莉高露奪得最佳專輯獎。
入圍名單我無感
往年金音獎的大眾討論度總是低落,即使有討論,也多半是具有爭議性的負面新聞代表,例如:2014 年,大象體操以〈身體〉入圍最佳爵士單曲獎、2015 年.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在現場演出時音場發生異狀、在經歷三屆從缺後取消的節奏藍調類型獎,變成定位更不明的最佳風格類型獎……等等。
入圍名單公布後的效應有限是最大的問題,導致原因與過去評審團的組成雜亂,缺乏統一的核心價值有關。
歷屆金音獎由文化部負責邀請評審,往往充滿不確定性,若當屆組成貼近獨立樂圈生態,交出來的入圍名單或許會很漂亮,可倘若組成品味衝突,名單恐怕會調性匹變、與前屆無法連貫。逐年辦下來,獎項建構不出核心精神與性格,討論過程彼此折衷的評審團,也難以集體負責的意志交代說法,說服你入圍、獲獎的理由(譬如:大象體操為何有資格入圍爵士單曲獎?)。
曾擔任數屆金音評審的陳玠安感嘆道:「每年評完、開檢討會、修改賽制,到後來就變得越來越自我矛盾。金音獎雖然一直在改變,但很難成長。」行裡行外的人看不出獎項的核心品味,並感到認同,漸漸地,連原本想貼近的獨立音樂群眾也食之無味,只待名單公佈時瞄一下,遺珠懶得數,不合意的入圍懶得罵。
如今在不少人心中,金音獎已是比金曲獎次等的音樂獎項,在無法明確區分兩者差異的情況下,更顯見的危機是多數人更想拿媒體效益更強的金曲獎(平平是『最佳樂團獎』,當然要拿金曲獎的阿);加上近年金曲名單可見草東、茄子蛋等獨立之聲,金音獎只怕會更沒有空間。
欲擺脫金曲二軍之名,今年的「主席制」是一重點嘗試:由主席的意志邀集評審團,較能展現明確的聆聽觀點;同時主席的名望,也能引來社會關注。歐洲影展總邀請名演員、名導演擔任評審團主席便有此意。當一部電影拿到坎城金棕櫚獎,你未必會認為它是最好的電影,但總會有興趣去看它、討論它。
不過獎項畢竟只是一部分,只有入圍者獲邀出席的典禮,討論度當然也會打折。「過去幾屆頒獎典禮可說是沒什麼爆點,從主持人、頒獎人到典禮設計都十分無趣。」陸君萍提到另一個關鍵:「如果能將典禮打造成一年一度的重大盛會,不管有沒有發片或入圍,廣邀音樂人盛裝參加,讓金音頒獎典禮在一個媒體熱鬧的情況中被對待,出席者可以靠打扮、靠態度得到關注。相信不只音樂人,觀眾也會對此更有興趣。」
擴大音樂活動
今年金音典禮不只邀請入圍者,也廣邀各方曾參與金音的業界人士參加,而在為期一週,新增辦的 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也請到今年屢登各大音樂節的當紅樂團、金音獎入圍者、優質新秀演出。提前熱鬧,並明確畫出金音的視野版圖。
同時為了提高典禮的可看性,本屆金音獎特別邀請知名 YouTuber 異鄉人和華視主播莊雨潔擔任典禮主持人,期待激發出更多不同以往的火花——莊雨潔不只是主播,也是 The Tic Tac 樂團主唱/鼓手;異鄉人則曾與 9m88、唐貓等音樂人合作單曲。兩人與 indie 音樂圈關係密切,又具有圈外的群眾吸引力,有機會能將金音知名度向外擴展。
除此之外,金音獎也首度將「現場演出獎入圍者」拉出典禮,安排在 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 演出。此舉不僅能解決入圍者適不適合在大型典禮演出,影響評分的問題,也讓典禮流程更加彈性,有空間邀請其他音樂人來表演、頒獎,以節目編排說出完整的故事。
上述皆是讓金音獎產生獨特性的重要改變,讓它不再只是一夜的典禮。樂評人陳玠安認為,金音獎的屬性本來就比金曲獎更適合辦音樂節活動:「金音獎以曲風分類,跟以華語為主、流行取向的金曲獎有很大的不同,而像音樂節這種,應該要有更多元更創作取向的演出,以金曲獎的調性來說其實不太適合。」
曾屢次建議金音獎轉型的 1976 主唱阿凱也表示,在和國際接軌這點上,「金音獎沒有語言限制,(比金曲獎)相對是更有機會的。」
草東沒有派對、落日飛車、大象體操在 2018 年陸續展開世界巡迴,出國參加音樂節的樂團也越來越多。台灣音樂人本來與亞洲周邊國家就有不少交集,獨立聽眾也都有在 update 國際音樂,今年金音獎邀請的 LMF、P.K.14、張基河與臉孔們、STAMP 等亞洲音樂人,對獨立聽眾來說並不是「爆冷」的名單:「我們沒有文化限制,所以金音獎應該可以辦得更自由才對。」
最後,來談談「標案」
許多願景光說不練的原因,常常與資金、規定有關。金音獎今年之所以能有上述這些突破,最大的原因正是由於文化部的標案規則改變了。
與「財團法人化」的金馬獎不同,金音和金曲獎歷年來都是政府標案,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招標,得標廠商執行。
由於今年金音獎標規改變,預算與「臺灣樂團潮」結合,從去年的新台幣 1590 萬元增加到 3160 萬元;以往得標廠商只須籌辦頒獎典禮,這次還必須增辦音樂系列活動。去年金音獎由新視紀整合行銷承辦,今年則轉交廠牌屬性與獨立音樂圈更貼近的相知國際接手,長期關注金音獎者不難體會,從視覺改變、音樂節、典禮的演出名單,到頒獎嘉賓的屬性,皆在樂迷間引發較熱烈的反應。
問題是,一年一度的標案若不是由同一個廠商承辦,常常會出現活動內容差異甚大的問題,雖然今年的調整看似往好的方向前進,但未來的變化完全無法預期。若今年辦得有聲有色,接下來的問題將是如何延續籌辦經驗,不枉費今年金音的轉型力道?
針對獎項,陳玠安建議在主席制穩定後,設立一定比例的「常態評審」,由他們擔任監製的角色,協助主席與該屆評審團,了解金音的歷史與前幾屆的評選經驗。阿凱則認為,音樂節活動及連結亞洲的規模可以繼續放大,獎項與典禮的規模縮小無妨:「如果能將金音獎『平台化』,讓各地的創作人、promoter 都可以參與,人人有獎,獎項名目天馬行空也無妨,典禮參考金球獎做法以晚宴方式舉辦,一定會很有趣!」
當然,建議歸建議,在標案結構下,最終還是要端看政府追逐產業思維的腳步有多快,下一屆又是誰來承包。
陸君萍直言,當初在第一屆金音獎開辦前,許多提案被送進文化部後就變得不一樣了:「跟對外的窗口或最高的部長都沒有關係,而是在中間我們不知道的環節,有些創新的想法是會被改掉的。」並非政府官員墨守成規,不知變通,而是在官僚體系的運作下,本來就難以追逐隨時在變化的業界生態:「但其實上面的人有意識到民間的需求和風向,今年就像是政府花了較多時間,慢慢追上業界瞬息萬變的思維,回頭將那些走太前面的 idea 一個個拉回來做。」
第九屆,巨大變革的金音獎,就像是在經歷一段重生過程,一切都還很分裂、很混亂,但模糊不清的前方似乎還有微光在閃爍著。
2019 年,適逢金音獎十周年里程碑,絕對會是最關鍵的一年。這個獎項可以走到哪裡?未來有多少可能性?都是值得期待與關注的。也許今年辦完,大家對金音獎的觀感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至少,很多事情不是停滯不前的。我們期待大家對金音獎還能有所期待。
第九屆金音創作獎 頒獎典禮
日期:10/27(六)
時間:19:00
地址:台大綜合體育館 3 樓主場館(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
10/19-10/21|SPERO高雄(海音鯨魚型表演空間 O3 號)
10/24-10/26|三創 Clapper Studio
10/28|華山 1914 文創園區・台大綜合體育館 1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