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樂有陰晴圓缺。
2018-07-03・人物
宜蘭的地形是閉鎖式的,北有雪山、南有太平山,蘭陽溪貫穿整個蘭陽平原。宜蘭人的生活有山有海,唯獨交通不方便,雪山隧道開通前,從宜蘭到外縣市最少需要 2、3 個小時的車程。 12 年前雪山隧道開通,從前需要 2 小時的路程縮短為 40 分鐘,遂閱讀全文 "談家鄉:宜蘭與告五人"
2018-06-29・吹專訪
2016 年 10 月,DSPS 發行首張 EP《我會不會又睡到下午了》,在小地方展演空間舉辦專場,唱著無法複製也不能重來的少女情懷;2018 年 6 月,地點移師 The Wall,DSPS 與來自日本京都的友團 Homecomings 閱讀全文 "【專訪】DSPS:我們為了拍 MV 差點冷死在日本"
2018-06-22・吹專訪
地下饒舌歌手陳彥衡(有「陳老師」的稱號)因元旦當天無故毆傷林俊傑(JJ),一夕成為眾所週知的話題人物,他不僅在偵訊時坦承就是想藉此讓世人記住「林俊傑能紅我為什麼不能紅?而我寫的歌比他好聽」交保後還在臉書PO上爆打JJ的11秒過程影片,甚至透閱讀全文 "【專訪】如果我有遇到安西教練:PNC 陳彥衡"
2018-06-19・人物
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人們把逝去的家人推進火化爐,四川涼山彝族的火葬卻有另一套法則。 村中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將逝去之人搬到森林邊緣,那裡是彝族神權掌管者畢摩選定好的「墓地」。架起柴火,死者身體熊熊燃燒,畢摩在一旁吟誦指路經,直到靈魂歸於天地。無論閱讀全文 "莫西子詩:我是這樣,我的祖先是這樣,他們指引我,告訴我不要怕"
2018-06-16・人物
由舒米恩領頭,剛結束第十一屆的「海邊的孩子」活動,維持去年賽制,優勝者嵐馨樂團將與舒米恩一同前往東京進行演出,更希望明年能夠站上日本音樂祭的舞台。 近兩屆的舞台,特別請設計師製作 LED 牆,期望它是一個完整的秀,也安排主持人互動。另外,少閱讀全文 "舒米恩當「爸」十一年 細心培育「海邊的孩子」"
2018-06-08・新聞
6 月在 Legacy 舉辦的活屋十講,邀請到樂團阿飛西雅與台灣 PressPlay 總經理田育綾,希望兩組人暢談音樂市場的供需行為改變。開場,阿飛西雅的小花與田育綾分別搬出數據,探討全球各國接觸音樂、消費音樂的管道近年有何變化,譬如:日本閱讀全文 "【活屋十講回顧】田育綾談網紅為何要寫歌 阿飛西雅認音樂仍是傳統產業"
2018-06-05・人物
數位時代,年輕人從臉書跳到 Instagram、直播,各種由此衍生出的新一代個人形象「網紅」、「直播主」,紛紛成為廠商、廣告商新寵兒。直播盛行,開啟更多人們對影音的速食需求,在這個氣氛下出現的「抖音」,迅速在年輕一輩竄紅。由中國大陸興起的抖閱讀全文 "「抖音」紅了誰的歌?"
2018-05-30・吹專訪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每年這個時候,總有幾個人帶著他們的音樂去見一群人,有些人熟悉,有些人陌生;每年這個時候,總是他們的季節。 但今年的梅雨季成了「沒雨季」,水庫開始缺水,帶著「梅雨季」的 Mar閱讀全文 "【專訪】鑲著銀邊的烏雲:Mary See the Future"
2018-05-28・人物
懷抱著一種跟網友見面的心情,我在台北 Legacy 裡外四處張望。今天是浮雲(椎名林檎、星野源的御用吉他手)的樂團「ペトロールズ」繼大港開唱後第二次來台灣演出,期待已久的 live 當然是重點,但是今天,我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 終於,在控台閱讀全文 "ゲシュタルト乙女:我們很認真在做屬於台灣的日本音樂"
2018-05-25・每月封面
在以 Empty ORio 之名發行個人專輯前,鄭宇辰(Orio)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滅火器的吉他手——他甚至不只是吉他手,從滅火器第一張專輯開始,就主掌所有歌的編曲,儼然樂團的音樂司令。 刻板印象中的龐克歌是三、四個和弦幹到底,用大調音階與閱讀全文 "【專訪】男孩不長大:鄭宇辰 ORio"
2018-05-24・人物
發片、出書、挑戰與電影結合的現場演出、開啟「錄音室以外的寫歌練習」企劃,被友人喻為工作狂的鄭宜農總是將自己活得很充實,除了個人活動,所屬樂團猛虎巧克力也依然持續進行著。從今年年初開始,她與林泰羽投身製作公視時代歷史劇《奇蹟的女兒》配樂,這齣閱讀全文 "與鄭宜農、林泰羽聊《奇蹟的女兒》配樂"
2018-05-22・新聞
始於 2001 的菲律賓音樂節 PULP SUMMER SLAM 是由 PULP Magazine 雜誌所策劃、PULP Live World 製作的大型音樂祭,第 18 屆於 2018 年 5/5 圓滿落幕。應典選音樂之邀,吹音樂也隨著血閱讀全文 "一千公里外的金屬島:馬尼拉 PULP SUMMER SLAM 2018"
2018-05-09・吹專訪
採訪、撰文/Jessie C. 2017 年底,一張華語 R&B 專輯低調發行。市面上為了搶新鮮而混入電聲元素的歌曲蔚為風潮,刺激感官,卻失去樂器溫暖的質地與打動人心的內容。《神經誌》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簡直異類,但滿足了懷念類比時代閱讀全文 "【專訪】丁世光:誰還用心做一張「退流行」的華語R&B專輯?"
2018-05-09・人物
撰文、攝影/魏魏(61 Music Studio) 先來聽首歌,Vulture Disaster 的〈齊先生(一種自封國王的救贖)〉。「齊先生」三字並沒有在歌詞中正面登場,他到底是誰?說出來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名畫家,但謎底不那麼重要,也許閱讀全文 "【投稿】台北地下「謎團」,空降迷人搖擺寓言:Vulture Disaster"
2018-05-04・人物
「The Next Big Think 活屋十講」於 5 月 2 日進行了第二堂講座。由樂評人馬世芳與六人到齊、好久不見的昏鴉樂隊對談「音樂的語言變了 創作的風向也變了嗎」一題。因為「中國腔」的討論,此題難免要談到中國,恰好兩組人都有在中國閱讀全文 "【活屋十講回顧】昏鴉預告第三張專輯的變化 馬世芳談顯然樂隊〈低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