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編輯室報告

【吹專題】金曲與演奏類的距離:得獎了然後呢?談演奏獎與技術獎的Bonus和Bug

2016 年 6 月,第 27 屆金曲獎典禮風光落幕的隔日,可能礙於紙本版面篇幅限制,薩克斯風手董舜文發現某報只刊登所謂的「主要」得獎名單,完全忽略了「演奏類」獎項得主。相對於「演唱類」,難道不成「演奏類」與「技術類」出版獎就是次要名單嗎?他認為十分不尊重音樂人,便在個人臉書發難,當時貼文被許多人分享抱不平。

撇除這兩類被主流媒體長年忽略的事實,它們仍有值得深入去了解的地方。無論是對於音樂人的意義,評審們的美學,乃至於報名的限制與獎項名稱,都有諸多可討論之處。

不說一夜成名這種美夢,金曲獎「演奏類」的獎項,究竟對於音樂人有沒有幫助?薩克斯風手謝明諺說:「第一個是榮譽感,它畢竟還是一個國家級的獎項,不要講得獎,入圍就已經很了不起。那得獎當然是更開心,代表對作品有一個官方的肯定,可能在寫自己履歷的時候,就是金曲製作人、金曲得主。」

目前金曲獎共分為五類,包含:演唱類、演奏類、技術類、評審團獎及特別貢獻獎,其中演奏類、技術類的獎項如圖表。

金曲 bonus 之外,還有 bug?

金曲獎來臨前,正在日本巡演的謝明諺,參與過許多張爵士專輯外,風格橫跨流行、獨立、實驗和影視,至今共獲得兩座金曲「演奏類」,包含第 30 屆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的《Lines & Stains》,以及第 31 屆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的《Flow, Gesture, and Spaces》。

一直以來,演奏類是圈內人比較關注誰得獎。可是謝明諺說,這些人需不需要靠一個獎來認識你?似乎不太用,只要能力真的好,時間久了,大家自然而然會知道,「也許得獎後收費能提高一點,但面對外面的市場,有沒有因為這樣變多一點知名度?其實好像也沒有。」

同樣身為薩克斯風手,廖莊廷與另兩位背景不同的職業樂手 Will、Chia Fu 組成的 Plutato,團名來自象徵破壞的 Pluto 和生命的 Potato,與漫畫《BLUE GIANT 藍色巨星》主角的樂團編制雷同。首張專輯《Pluto Potato》採同步錄音,保留 live 的有機感,玩著帶有太空公路電影感的 Nu Jazz,憑藉著裡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入圍本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

薩克斯風手廖莊廷與鍵盤手 Will、打擊樂手 Chia Fu 組成 Plutato。

這並非是廖莊廷首次叩關金曲獎,過去曾以樂手身份入圍過演奏類。但此次不太一樣,畢竟是自己的樂團,依舊感到相當驚喜。公佈那天,他們正巧在午餐,就突然湧入朋友的恭賀訊息,他說:「Will 叫了一聲就很開心站起來,大家互相擊掌。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打從心裡還滿開心的。因為專輯做到後面,稍微有一種疲累的感覺,入圍就可以給我們有一個更大的動力,再繼續往下走。」

回顧疫情嚴峻期間,原本演出場子接不完的樂手突然空閒了下來,讓 Plutato 有時間在地下室密集練團。呼應在困境中找到片刻寬慰的重要性,他們得知〈賣火柴的小女孩〉入圍金曲獎,如小女孩手上的火柴被點燃,振奮團員的士氣,同時讓他們在串流平台像 Spotify 的每月聽眾有感地上升,Instagram 的追蹤數也穩定增加。

「這首歌其實也是七拍,副歌的旋律,我們嘗試加入 Bebop 音階的元素⋯⋯。在準備進副歌之前,有一個用薩克斯風模仿貝斯做出 slap 的聲響,很像蹦蹦蹦的一種撥弦技巧。」

他非常認真地向我分析曲子,可惜如 Plutato 這樣優秀的年輕演奏樂團,是無法角逐「最佳新人獎」、「最佳樂團獎」的,為什麼呢?翻開金曲獎報名須知,上頭清楚寫道「同張參賽作品應就『演唱類』、『演奏類』擇一報名」,而這兩座獎項歸在「演唱類」。

然而近十年來,謝明諺、廖莊廷這批中生代爵士樂手/樂團相繼出現,亮眼的成績單,反映在每年金曲獎「演奏類」的名單上,卻依舊與某些獎項無緣。

制度必須與時俱進,謝明諺透露,先前出現開放「讓『演奏類』的作品報名『最佳樂團獎』等相關獎項」的討論聲,填報名表發現依然不行。要不遵照既有的規則,要不就如其它器樂搖滾團 Robot Swing、大象體操,專輯直接找歌手來合作加上 vocal,順理成章取得進入「最佳樂團獎」的門票。

考量到彼此在立足點的差異,廖莊廷則認為,不如在「演奏類」底下另外增設「最佳新人獎」、「最佳樂團獎」。他觀察到近十年,小朋友學樂器的比例有逐年下滑的現象,說不定透過這樣的方式,可帶動演奏樂器的風氣。

金曲評選錄音獎項的困難

Bug 不只出現在「演奏類」報名的時候,獎項的命名也會讓評審們困惑,例如「技術類」的「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

「那你要不要錄音呢?如果你沒有錄音呢?我是要給你高分還是低分?我到底是評有錄音這件事情?還是評 Engineer(編按:參與專輯的所有聲音工程師)這件事情?」

112F Recording Studio 負責人、資深錄音師 Zen(錢煒安),形容這事有一點弔詭,很可能有些專輯,並沒有用傳統的樂器錄音,「即便是用 programming,但是你的混音技術很高的時候,那某些評審卻能說:『你們根本沒有錄音啊?』」

112F Recording Studio 負責人 Zen(錢煒安),參與錄製過的專輯已獲得多次獎項入圍及肯定。

一般來說,專業錄音室的工作,聲音工程師們會各司其職。Zen 舉例,葛萊美獎的類似獎項會稱為「最佳非古典專輯工程」(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

金曲獎官方公布的入圍名單,雖然「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會將主要錄音、混音及母帶後製人員的名字並列,看似等同的鼓勵。但在評審會議上,遇到「需不需要錄音」的爭論時,又會糾結獎項的名稱,一方難以說服另一方。

除此之外,從 1999 年之後,葛萊美獎的年度專輯(Album of the Year),除了藝人、製作人,同樣頒布給錄音、混音及母帶後製人員;金曲獎的年度專輯,從入圍名單公布記者會到官方網站,皆僅列唱片公司與演唱者。

現在大家幾乎不買實體唱片,根本看不到歌詞內頁的 credit,有時到作品入圍時才知道幕後團隊。加上在音樂產業轉變下,Zen 表示,所謂唱片公司很可能僅代為音樂人發行、報名金曲獎作用,與製作物本身,幾乎沒什麼關聯,獎金這些倒是其次,但到底是鼓勵誰呢?

葛萊美獎的年度專輯(Album of the Year):頒給演唱整張專輯的歌手、客串的歌手及整張專輯的詞曲作家及製作團隊。

談到評選錄音獎項的困難,Zen 強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報名檔案一定要交出最好的 quality,即便官方沒有規定,「你的母帶,可能做的比 CD 要好,比串流要好。」畢竟音樂人提供什麼,評審們就聽什麼,無論是 MP3 還是 WAVE 檔,在出發點上就會有落差。

再來,當曲風越變複雜,評審們的音樂品味跟寬度很重要,可能有時候聽到一張 Lo-fi 專輯,有人會覺得「它是不是錄不好」?但 Zen 說,究竟是要評它的 quality 還是創意?會有一個很模糊的階段,沒有一個很肯定的標準,每年也都在變化。

他認為,到底有沒有錄好,實在很難評到源頭,「在最後決定分數的關鍵,很大一部分會變成是混音師的功勞。因為他把專輯捏成一個完美的狀態,包含它的空間,它的音質,它的寬度,它的效果器用的方式。其實混音師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分數,母帶後製人員則是再 polish 一點,讓專輯的連貫性,跟每一首歌稍微再發光發亮一點。」

演奏類越來越開放的「世界觀」

除了 Plutato 這類新爵士樂,本屆金曲獎演奏類入圍的作品,更有走傳統民謠風的陳明章電影配樂、製作人余佳倫的預製鋼琴即興等。只能說風格,真是包山包海,每年選出來的作品,反映出當下潮流之外,也與評審們的口味,有很大的關聯。

其中入圍本屆「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的音樂人,皆擁有爵士樂背景,曾擔任演奏類評審召集人的作曲家李欣芸觀察到:「近幾年好像就是爵士樂,被抬高也被關注,可見爵士樂已形成一種風尚。」

她也滿期待可以看到將古典音樂,也融合進流行、爵士樂、嘻哈,甚至其它天馬行空的類型,驚豔評審的耳朵,「或是說,像電玩遊戲配樂,好像比較不會被當作是很重要的演奏專輯,我也是覺得有一點可惜啊!我自己擔任評審多年,就是會想要聽到不一樣的音樂的元素,讓整體名單看起來,可以感覺到台灣音樂的繽紛、多元。」

知名作曲家、音樂製作人李欣芸,曾擔任第 31 屆、第 33 屆金曲獎演奏類專輯召集人。

李欣芸表示,擔任召集人時會比較中立一點,不會去特別提到哪一張專輯,或是幫誰拉票,必須得避嫌。召集人還是要使會議順暢,掌握時間,適時的提醒大家金曲獎的價值觀念。

但就個人而言,她較重視作品的原創精神,「音樂說到頭來就是這幾個音階、這幾個音而已,可是為什麼會有人有一個狂想?或是有一個新鮮的意念,可以把什麼樂器加什麼樂器,或是什麼樣的音樂,跟另外一個你完全沒有想到的組合,變成演奏專輯。」

提及評審們的美學,相較按語言、獎項劃分明確的「演唱類」,只包括「演奏類最佳專輯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就會比較好評嗎?其實沒想像中簡單,參賽作品同樣包羅萬象,不說別的類型,光是爵士樂就有好多派別跟類型。

「你必須要真的了解爵士樂,才可以去 judge 說,欸,它的 Jazz 是比較偏技術型的?還是它很有音樂原創的精神?」李欣芸強調,每一種音樂類型都要涉獵,才能擔任金曲演奏類的評審。

此外,她還觀察到一個現象,金曲獎的世界觀越來越開放。「我們也可以跟外國樂手一起合作,這個現象也滿不錯的。大家在演奏專輯的內容裡頭,滿多元很豐富。」

音樂的魔力

再看入圍今年演奏類的作品裡,不僅像旅美爵士鐵琴手蘇郁涵、魯千千邀紐約在地一流樂手合作。跳脫語言邏輯,演奏類獎項給予外籍音樂人發揮的空間,例如來自於韓國的低音提琴手 dongyi(東熙)。他的專輯《一種分析辣椒素的方法》將爵士結合了韓國傳統音樂。聽感上,並沒有那種顯露技巧的艱澀味,甚至帶點在地迷幻感。

韓國低音提琴手 dongyi(東熙),照片由攝影師劉哲均所攝。

dongyi 說:「這張專輯並不是一般的歌曲或演奏曲,而是從頭到尾作為一個完整的作品。我希望聽眾能在安靜的地方,願意花時間,慢慢地品味每一首曲子。對於通過音樂串流服務發行這件事,我曾經猶豫了很久,現在也依然如此。我更希望人們能通過 CD 和黑膠唱片從頭到尾完整地聆聽。」

2014 年開始,每年 dongyi 都會花幾個月的時間在台灣的鄉下、山間和海邊旅行。那時候完全沒有想過會在台灣定居,甚至在許多朋友的協助下發行個人專輯,他非常感謝入圍金曲獎:「在唱片製作前、進行中和製作後,每一步驟都充滿了難以預測的日子。我認為這也是這張專輯的命運。如果當初在韓國發行,可能反而難以受到關注。」

雖然,dongyi 對於韓國的音樂獎項並不太了解。但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台灣的音樂獎項,有許多人一起享受的頒獎典禮、互相祝福的文化,這樣的氛圍令人非常羨慕,「我希望能回到這個故事的起點,去京都、大阪和東京的朋友和老師們那裡,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一想到那些會因這個消息而高興的人,我就感到無比激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曲獎演奏類經常出現會如 dongyi,同時入圍演奏類「最佳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李欣芸分析,「因為鼓勵的獎項少,變成說,作曲一定要很厲害,或是你擔任製作人,才有辦法掌握這個 Tone 調跟 QC(Quality Control)最後出來的品質。因為它的獎項少,這邊會肯定的製作人、作曲人,其實都是一個很棒的桂冠。」很鼓勵有企圖心的音樂人來挑戰,把自己覺得一些瘋狂的想法錄下來。

非/密閉空間由薩克斯風手謝明諺、鄭各均及邱群所組成,以充滿爵士與實驗性的 《Flow, Gesture, and Spaces》拿下第 31 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在台上感謝台灣可以包容這個奇怪的音樂。

今年,金曲獎迎來第 35 屆,統計演奏類的參賽作品:「最佳專輯獎」有 65 件,「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有 63 件,「最佳作曲人獎」有 711 件。3 個獎項各有 5 件入圍作品,這個週末就會揭曉獎落誰家。

無論得獎與否,謝明諺強調,做作品仍舊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雖然沒有鼓勵樂手們一定要出自己的專輯,「但,那跟你完成表演,或別人交辦的工作,是不同的成就感。至少,你身為一個 artist,或是你把自己拉到這個 level 來的時候。你就必須要透過作品,讓別人來認識你。等於你用這個方式,踏進這個圈圈。簡單講,就是你要踏入這個圈子的一張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