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今製作門檻的降低、加上社群網絡、短影片的蓬勃發展,不僅在台灣,全球新一代音樂人都更傾向於自行創作,有些甚至是選擇建立自己的音樂品牌。他們扮演多重角色,包括 A&R 和社群管理,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定位。基於這個趨勢,《音樂主理人》節目在 2023 年 6 月正式開播。
跳脫過往常見強調唱功與舞台魅力的歌唱選秀節目,這一檔新的選秀節目更專注於創作與製作,以「尋找下個世代的唱作人」為 Slogan,吸引了不少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參賽。節目每集有不同創作主題,包括經典歌曲改編、KOL/藝人合作,以及替啦啦隊、MVP 或不同城市做業配歌曲,再進行參賽者 PK 競爭,評判他們在貼近主題和音樂呈現方面的表現。此外,節目製作團隊還記錄整個創作過程及深入訪談,以讓觀眾了解每首歌曲背後的故事。
如今,3 個月過去,冠軍終於在 9 月底誕生,由被譽為「次世代創作全才」的 NIO 成功獲得投資,即將成立自己的音樂品牌。究竟在節目後期是否有找出所期待的音樂人?作為參賽者又經歷了怎麼樣的一段歷程。在決賽播出完畢的某個下午,我們約《音樂主理人》節目製作人黃亮勛與總冠軍 NIO 進行一場對話:
吹音樂=吹
黃亮勛=亮
NIO=N
吹:你們當初在尋找音樂主理人時,所期望的樣貌或特質是什麼?
亮:我觀察到現在台灣新的音樂人,大家一定都要自己創作嘛,通常還是自己的 A&R、社群經營管理者⋯⋯等等,反正就是會自己在市場上找一個定位,所以我是按照這樣子的一個邏輯去設計節目內容,也期待找出這樣子特質的 artist 。
吹:那 NIO 當時候參加這個節目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故事,或是情感因素促使你決定參加這個比賽?
N:我曾參加過幾個選秀節目,但從海選、初選的過程裡就知道不太適合我。然而,我並不會因為在這類節目中的表現而對自己的音樂才華感到懷疑,因為我相信自己的音樂價值不僅限於競賽中的一瞬間。我相信我的音樂、我的唱功、我的彈奏樂器的技巧,但是我的藝術不適合拿來演 Talent Show。
而這個節目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創作性質。相較於純唱歌的節目,這裡有更多樣性的表現方式。儘管我知道在這樣子的創作性質為主的節目中,一夜成名的機會可能有限,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讓我有機會向觀眾展示更多不同樣貌的自己,包括創作過程、音樂風格、品味、喜好、個性,以及我擅長的各種技能。
吹:對於這些賽制(分組)或主題,哪個在實際上的操盤讓你們印象深刻?為什麼這個部分對你們來說是特別重要或有趣的?
N:我覺得每一集都讓我印象深刻,每一集都帶來不同的挑戰,都在丟不同的球給我們去接,尤其是「KOL 合作賽」。
其實,我發現在總決賽時做自己的品牌比較容易,音樂方向、A&R 等許多方面都能靠自己掌握住。不過 KOL 合作賽中,最挑戰的部分是,你需要與一位沒有音樂底子的人合作,你並不了解他的個性以及他如何處理這敏感的音樂評價。這挑戰考驗了我的彈性,作為一個製作人、藝人和藝術家,我必須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合作,這本來就是我的工作。
即使我贏得了冠軍,在未來的作品中,我仍然需要與眾多人合作,包括專輯內容和視覺設計,有些人懂音樂,有些不懂,但作為一個人,我知道與他人溝通至關重要。當擁有了「彈性」,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重大改變。在 KOL 大賽中,我是與艾瑞絲合作,原本有一大段是我要唱的,但後來她直接拒絕了,所以我們交換了原本要唱的部分。這種情況讓我學到,有時候不能太執著,當然,要對自己的願景堅持不懈,但在合作過程中,有時候必須像水一樣,能夠適應任何障礙,這是我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經驗。
亮:我自己在最一開始挑選選手時,大概有預料到他們可能會的呈現方式,但實際上蠻多人超乎我的預期。
舉個例子,比如選手李竺芯,我最初可能給她貼上了「文青」的標籤,但隨著比賽的進展,我發現她非常有創意,使那些可能有點傳統或教條的主題變得引人入勝,讓人想更深入了解。
像最近在總決賽釋出的創作〈拌拌咧〉就出乎意料,她使用了台語中獨特的詞彙「拌拌咧」,這是一個日常用語,是在講「跌倒後,站起來拍一拍」的那個動作,但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引發了人們對它的興趣,甚至讓不懂台語的人也想學這個詞。
吹:那從一開始到最後的總冠軍 NIO 呢?
亮:NIO 在這裡,NIO 要先下線一下(大笑)。他其實一直都是熱門的冠軍人選,一路走來他也一直符合我們的期望。
這裡有個私人的小彩蛋,當初我請來了陶晶瑩擔任主持,還有找來林宥嘉擔任最後一位導師。這是一個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事情,因為當年林宥嘉在《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總冠軍賽的表現深深影響了我。他唱 Radiohead 的〈Creep〉,而我在星光大道之前本來就是 Radiohead 的樂迷,當時聽到有人在台灣的選秀節目唱這首歌,讓我感到非常激動。
後來林宥嘉在自己專輯也常將英國搖滾的元素巧妙地融入華語歌曲中,這並不是為了炒作或取悅觀眾,而是真正出於他對這種音樂的熱愛,他成功地將這些元素融入了他的音樂中。我本來就對英國音樂的元素情有獨鍾,而 NIO 作為台英混血,他的歌曲中充滿了許多 Brit-pop 的元素,這讓我感到非常巧妙,並期待他能獲得冠軍。
當時林宥嘉贏得了星光大道第一屆的冠軍,他同樣是一位英搖愛好者,他透過自己的方式向大眾介紹這種音樂風格。我想,NIO 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冠軍後,也可能會像 10 多年前那樣,重新引領一股風潮。我希望這次的冠軍也能像林宥嘉當年一樣,產生深遠的影響力,這實在是一個特別的時刻。
吹:可以再具體介紹一下你的音樂廠牌「EVOL」品牌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對你來說,怎樣才是真正的音樂主理人?尤其你也是音樂廠牌黑市音樂的簽約藝人⋯⋯
N:我的廠牌的核心價值是「愛和演化(LOVE and EVOLUTION)」,就像在節目上講的,音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並不擅長寫情歌,但我的愛(LOVE)不僅限於愛情,而是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我認為藝術是生命的反映,它受到我們在生活中的體驗的影響。進化(EVOLUTION)則是因為藝術是無休止的探索,反映著人類的變遷,包括情感和世界觀的變化⋯⋯
突然想講一件事情,我會去關注觀眾在影片下方的留言,最近有些人提到我的評論很多,甚至說我像是「節目組親生」。他們可能想知道為什麼我的畫面被剪輯了這麼多。但事實上,我的個性一直都是坦率直言,我會表達不同的觀點,並對他們感到好奇。我希望自己的廠牌也能如此,對各種聲音、生活形式和人群保持好奇心,並接納不同的個體。音樂的核心價值就是從愛出發,迎接所有變化。
吹:好奇問製作人,剛 NIO 講的「節目親生」這件事情,可以聊聊這件事情嗎?
亮:致力於維護比賽的公正性,這一直是我製作節目的原則。雖然有同事可能提出關於冠軍選擇的建議,或者參考業界前輩的意見,但這並不受我的控制。
而 NIO 確實就是比較能夠有條理地去講出各種觀點。在音樂創作上,「感受」是比較難講得具體的,所以當他能清楚發表想法時,就很容易被剪輯師挑中。實際上,被剪輯師選中的人是因為他們能夠更好地表現,而不是因為他們會贏得比賽。
吹:NIO 有預告年底會發行新的作品,那這次參與比賽有沒有哪些經驗,有哪些東西是你因為參加這比賽而有所改變的?
N:這張專輯在今年 2、3 月時差不多完成了,後來只是添加了一兩首歌曲,但其實早就完成了。
可能這場比賽會鼓勵我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創作」,不管是否參加比賽,生活總是會激發你重新審視藝術。參加比賽帶來了壓力、時間和主題要求,這些因素也有助於我更有紀律地創作。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太浪漫的創作者,我坐下來寫歌都非常制式化,我有一套方法 ,像是我會坐在鋼琴前面,從找 sample 開始,是有點像製作人從鋼琴開始彈,從貝斯開始彈 ,我有自己習慣的一套模式。
但比賽過後,發現有時候設定主題也是蠻重要的,新專輯是一張很 intimate 的音樂作品,試圖展現出我缺乏安全感的一面,但也可以在這個赤裸之中尋找到自信。總之,壓力、時間限制和主題要求,都幫助我培養了更有紀律的音樂創作。
吹:如果可以簽約藝人的話,哪一位選手是你心目想合作的唱作人
N:good question,我自己可能會選 Jocelyn 9.4.0(笑)。
在我們的合作中,我擁有她所需的技術,且對她的音樂理念非常了解。她是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歌手,不過在編曲和製作方面可能缺乏經驗。她需要一位能夠理解她思維方式的合作夥伴。例如,她的參考音樂來自像 88rising 這樣的國外音樂廠牌,這些對一般台灣人來說可能不太熟悉,但我對此很熟悉。我可以幫她以一種台灣觀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入一些國外元素,這也是我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
吹:回到自己的根源,經歷了這檔節目的製作洗禮,製作人對於回歸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霹靂電視台會有什麼樣的實際轉變?
亮:我很推崇一位選手 A.F,他在探討市場的觀點。他在節目中被視為一位藝術家,在市場和音樂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價值觀。因此,他總能不受他人觀點的影響,堅持做自己。
私下交談時,他表示,現在在音樂創作中,自己不再僅限於技術層面。他已嘗試過多種音樂類型,儘管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但他認為僅此還不足以實現真正的創新。他認為關鍵在於文化的創建,只有通過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音樂對他來說僅是一種載體和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群體,讓這些人喜愛這種文化,並共享相似的音樂、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審美觀。
因此,在 A&R、音樂和藝人領域,不僅關乎音樂本身,還包括視覺、社交媒體和言論⋯⋯整體的存在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擴展成了具有明確喜好、價值觀和審美觀的群體,形成一種文化。他認為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傳播並打破界限。僅依賴單一作品很難長期持續,所以要打造一種文化。
A.F 的看法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文化創作者,我過去主要關注新內容的思考,並思考如何使用新形式,以及技術層面的事情,比如劇本和角色的設計。但他提出的觀點讓我重新思考,認為創建獨特的個體和作品,並影響一個群體,形成一種文化,以此吸引更多參與者,似乎更有意義。
吹:如果節目有第二季,你們覺得哪些賽制或內容可以進行調整或改進,以便更好地達到節目的目標和吸引觀眾?有什麼建議或想法?
N:我希望評審採用固定的評分形式!譬如說 20% 製作、 20% 詞曲、20% 歌唱 、20% 舞台,最後的 20% 則是你整體的呈現。然而,由於缺乏制式化的評分方式,因此無論是選手還是觀眾,有時會認為評分缺乏公平性,過於受評審的個人喜好影響,甚至有時可能會感到被忽略。
譬如「流量密碼」的賽制,我被狠狠的打敗,但那是因為對手當天的表現確實優於我,他的舞台呈現充滿了活力和火花。然而,這似乎有點偏離了「流量密碼」比賽的主題設定。我不能否認他的技術跟音樂性,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酷,但(這首歌)不會在 YouTube 爆紅或哪個排行版上。作為一名參賽者,這讓我感到有些不滿,因為評審似乎沒有使用一個明確的評分準則去考慮主題的符合度。這種情況讓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然而,讓我們暫時不談參賽者,我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觀眾和聽眾的許多討論。觀眾可能會開始表達意見,並提出類似「明顯有評審偏袒某位選手,你看看他們的評分」等看法。我認為,如果我們有一個更加結構化的評分方法,可能能夠避免這樣的爭議。
亮:有啊,評審怎賽到底麼去選出勝者,其實我們有在思考,主要是因為我們希望避免過於制式和乏味的評審方法。我們也考慮到可能出現一些選手在某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其他方面有瑕疵的情況。如果採用整體分數的評分方式,可能會導致這些選手輸掉比賽。從評審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傾向於引導觀點和方向,而不是詳細數據。我們希望觀眾討論的是選手的表現和技巧,而不僅僅是分數的分配。
總之,回到最初的期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節目能引入新的元素,以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節目的吸引力。雖然不確定有沒有成功,但我確實有做自己想要的了。
吹:這次比賽的獎品,冠軍會拿到霹靂五百萬的投資金,後續會如何運作?
亮:我們會把資金投資在 NIO 的品牌裡,當然 NIO 原本所屬的黑市音樂將持有部分股份。五百萬開一家公司並不足夠,但它是一個創始的啟動資金,足以啟動建立音樂品牌。
藝人要建立影響力和支持團隊需要時間,不僅僅是追求爆紅。實際上,關鍵是保持穩定的音樂創作,參與與 A&R 相關的活動,以吸引更多人,並塑造個人形象。在運作過程中,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尋找更多資源,積累信用,不斷證明自己,以吸引更多資源。因此,我一直將其視為一個「創始金」,這是一個邏輯上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