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只是一門感性抽象的藝術,背後也包含了許多理性科學的技術。由客家電視台與客家委員會耗費三年製作推出的音樂知識科普動畫《音樂關鍵字》,便嘗試透過趣味的劇情,在短短十分鐘內分享音樂的科學原理如:空間殘響、BPM、詞曲咬合⋯⋯等,在第六集「你好!我叫江東平」中,他們甚至談及高功能自閉症患者與音樂治療,題材相當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關鍵字》不只是臺灣首部以客語發聲的音樂知識科普動畫,它也邀請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客語音樂創作者們,共同參與其中,創作或改編自己的歌曲。在第一集「尋聲」中,羅文裕描寫年輕音樂人追夢心境,邀請詹森淮演唱的〈未來留聲機〉,2020 年曾收錄在他的個人專輯裡;在第五集「我很愛扮演」中吉那罐子創作的插曲〈我很愛扮演〉出現兩個版本外,還有徐哲緯翻唱陳永淘的雋永民謠〈頭擺个事情〉。有趣的是在第三集「吼」中,《音樂關鍵字》不僅出現幻日樂團的〈黑羽〉,還邀請暴君主唱 Kin Lin 以「愛上你的吼」為題,親自作曲、演唱的精彩吼腔!
《音樂關鍵字》的故事圍繞在玩團高中生阿辰與他的親朋好友之間,短短 8 集節目裡,讓你能夠輕鬆認識殘響、音高、節拍、泛音、噪音,或者與聲音相關的生理、心理機制。有些故事充滿喜感,譬如「奔跑吧!阿公」透過阿辰的爺爺為了參加馬拉松練跑,需要聽音樂,以此介紹 BPM 與節拍如何讓我們的身體不自覺地擺動。有些故事則相當溫暖,譬如「你好!我叫江東平」描繪患有高功能自閉症的東平,和阿辰共同創作了一首關於朋友的歌(由黃子軒演繹的〈我的好朋友〉)。
對於聽團仔來說,《音樂關鍵字》也藏有不少獨立音樂彩蛋。在阿辰的房間海報上,便出現了諧擬的落日飛車《JINJI KIKKO》、《CASSA NOVA》與大象體操《水底》海報,甚至陳綺貞〈旅行的意義〉也從騎摩托車變成金屬頭騎馬照!
《音樂關鍵字》為了確保知識的正確性,節目組皆另聘音樂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等擔任專業顧問。深度參與的台大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師蔡振家分享,動畫耗費三年製作,便是希望內容是有料也好看的:「要讓劇情、科學、歌曲能夠彼此融合,相輔相成,裡面有太多的細節需要磨合;在挑選題材時,我們更是挖空心思,希望呈現一些難易適中、引人入勝的科學知識。」
音樂治療師林歆敏則提到,為了模擬「你好!我叫江東平」中治療師與個案的互動關係,節目組除了與他開會討論外,也實際參訪他的工作地點、觀看治療過程的影片,甚至找一個小朋友來陪他玩,想看看治療師到底是如何用音樂引發孩子的互動及注意力,「接下來,一再地修改劇本直到符合現況,進到 2D 平面草稿、3D 角色制定、該使用的樂器、該出現的旋律、該有的音色、該發展的節奏、該搭配的動作……等等,每一個環節、所有畫面都是一秒一秒的在審視、調整,而這還只是我這方接觸到的部分!」
根據研究顯示,有 5 成青少年平均每天花 3 小時聽音樂,可以見得「音樂」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如果能透過簡單的動畫,讓音樂的科學性被青少年理解,那這部動畫就算成功了。《音樂關鍵字》製作人羅亦娌分享:「為了讓劇情、科學、歌曲能夠彼此融合、相輔相成,我們在挑選題材時,更是挖空心思,希望呈現難易適中、引人入勝的科學知識,轉譯成一系列『寓科學於音樂』的故事,帶領青少年展開一段橫越人文藝術與科學思維的旅程。」
《音樂關鍵字》已上線 YouTube 官方平台免費收看,與影片相關的音樂創作單曲也可至 StreetVoice 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