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吹專訪

【吹專訪】「我們試著在台上,用音樂和劇場鋪一條回家的長路」阮劇團余品潔、淺堤談跨界合作《小雪》

你能想像獨立樂團走進劇場,不只唱歌、彈奏樂器還上台演戲,甚至在地上連滾帶爬嗎?聽起來或許有點瘋狂,但阮劇團余品潔和樂團淺堤共創、共演的作品《小雪》,便是這樣一個突破音樂與戲劇框架的跨界合作。

余品潔 feat. 淺堤的《小雪》在 2024 年阮劇團主辦的「草草戲劇節」首次演出,彼時便得到熱烈迴響,更有觀眾表示「進場十分鐘就淚流不止」。時隔一年左右,這場小小的雪下來了台北,即將在 7 月 31 日至 8 月 10 日於 PLAYground 空總劇場上演。

余品潔在介紹《小雪》時曾這麼說:「我們試著在台上,用音樂和劇場鋪一條回家的長路」。故事源自於余品潔的兒時經歷:原本害羞內向、交不到朋友的她,在偷了一把剪刀之後,突然就變得不再害羞也不再內向。看似一場單純的事件背後,卻是由家庭、校園、城市、族群⋯⋯各式各樣錯綜複雜的結構交織而成的生命版圖。

《小雪》也融合了淺堤團員們各自的生命經驗:紅茶曾經的籃球夢、方博小時候幻想出來的朋友、堂軒在火車上看到的世界、依玲對家鄉和童年的在意之情;同時更以淺堤的作品串接起劇情,在〈火車〉、〈陷眠〉、〈又一個漫長的下午〉等歌曲之中,帶領觀眾一起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觀賞且聆聽這段關於青春與夢想的故事。

2025 年的《小雪》除了在編排中加入更多淺堤的歌曲,品潔與淺堤團員們也各自帶著過去一年來經歷種種成長、挫折後累積而成的養分,注入這場小雪之中。在演出前,吹音樂透過線上訪問和他們聊聊《小雪》的合作契機和過程、對彼此的第一印象,也分享了 2025 年「進化版」的《小雪》和過往有什麼不同之處。

Q:《小雪》從去年在嘉義演出,如今終於來到台北和觀眾們見面,可以先請你們分享一開始合作的契機嗎?決定要合作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淺堤:起初是阮劇團主辦的「草草戲劇節」邀請我們合作,得知邀請的時候心情滿忐忑不安的,不曉得劇場人會不會很難搞?(各種刻板印象跑馬燈閃過)經證實,品潔當時對我們「樂團人」也是一些預設的想像。

品潔:大概疫情後吧,阮劇團鼓勵團內的創作群,發展個人有興趣的創作支線,可以盡量實驗,沒有一定要演出的壓力,單看各人關心什麼議題就自由去做。

小雪的第一個版本在 2020 年於阮劇團的小劇場《新嘉義座》首演,長度大概 35 分鐘,當時與一位單簧管音樂家翁怡欣合作,那是我第一次處理跨界,理解跨界,寶貴地收穫了一件事:跨界只是方便溝通的詞,說實在我覺得在創作上並沒有什麼跨界,往藝術之門奔赴時,我們是來自不同運動場的球員,今日來到同一個場域,拿出各自擅長的球具協作

2020 年小雪做完以後,我就繼續忙其他的創作。相隔四年,2024 春天,阮劇團問我要不要再把小雪繼續研究下去。我都快忘了這場雪。

「小雪」是一場小小的雪,他從我非常個人的生命經驗「人生的第一次偷竊」、「我偷了一把剪刀」出發。一個單一事件,背後的脈絡從來不單一,成長的磕絆、家庭結構、校園結構、城市結構、族群結構⋯⋯再微小的生命,再一般的生命,都包納著巨大的版圖,他從來不平凡。這是戲劇教我的事,可以理智,可以慈悲。

好啊,好像差不多可以再拿出來看看,比較像是一種直覺,決定要再做小雪。

我希望保留小雪跟音樂人合作的線條,這次往流行音樂圈尋覓合作夥伴,跟誰合作我覺得隨緣,劇團開了名單,竟然就遇到了淺堤。確定合作時,一邊想太好了太好了,我對他們的音樂有感應;一邊想完蛋了,他們看起來好兇。哈哈哈哈哈就開始了。

Q:雙方對彼此有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經過一年有沒有不一樣的認識或發現?

淺堤:第一次線上會議的時候,一直有種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雖然都是表演藝術,但雙方其實都不了解彼此的工作內涵。然後品潔可能因為緊張,那天霹哩啪拉講了很多話,我們在螢幕另一頭偏傻眼。不過一起做戲很像小時候參加夏令營,彼此在短時間內就會熟到淚灑營火晚會,交流了各種價值觀,依目前品潔了解淺堤的程度,說不定已經可以代替我們去上 Podcast 了(講話好誇張)。

品潔:第一印象:完蛋了!他們走過來了!!!該怎麼開始聊呢?該怎麼表達呢?我要怎麼看起來很穩重!!!前三次排練,內心大概都是在跑這些東西。

如果是在劇場圈,沒有合作過,也會稍微有些想像與印象。淺堤是我近幾年第一組完完全全從陌生,開始建築互信基礎、開展對話的創作夥伴(第二組是 PUZZLEMAN)去年每次跟淺堤排戲前,每次都食袂落腹睏袂落眠。

經過一年,回顧與淺堤這一路上,於我是非常非常珍貴的生命經驗,戲劇作為一種方法、表達方式,小雪帶我走向了淺堤,第一次走進了樂團的世界;他們也走進了劇場,我們盡力地觀看彼此,詢問彼此,從生命經驗,談遷徙、成長、政治、文化、市場。他們是令人珍惜的創作夥伴,亦是珍貴的朋友。

Q:這齣戲結合了品潔與淺堤團員們自己的生命經驗跟體悟,那你們會如何向大家介紹《小雪》這個作品呢?

淺堤:過程中一直覺得有件事很驚奇,就是《小雪》的質地竟和淺堤給人的感覺意外地貼合,有點像每首歌都變成了更立體、真實的人出現在你面前,現場會有一股很恐怖的氛圍,沒辦法不拿出衛生紙擦眼淚的那種。一切都和原先預想的「讓樂團演戲」或「讓演員唱歌」的那種跨界不一樣。

品潔:最近台灣不平靜,很多人這樣說。

但台灣幾時平靜過?台灣台灣,我的家鄉我的島嶼,你的強壯非常幽默,你總用一種巧勁在歷史軸線裡穿梭。創作該如何回應這份不安頓?島嶼人們正在面臨的冒險與不安?

小雪在談「拒絕轉變的人」以及「尋求轉變的人」。我想問:人要怎麼去修復呢?帶著遺憾一直活下去嗎?轉變之後、建設之後,人比較能做自己嗎?有可能活得更真實自在嗎?還是要戴上面具才更能應付他人?

我們依山傍水,多血多語,多變的地形與氣候,使得我們必須在不穩定中活下去,這是島嶼人民的命運,亦是我們堅不可摧之所在。島嶼性格壓抑自卑亦多彩俊俏,我希望透過小雪,撫摸島上血脈迸發的此刻,在黃昏的故鄉下起陣陣小雪。

Q:在這樣跨界的合作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挑戰嗎?覺得音樂跟戲劇有什麼相通/不同之處?

品潔:在往作品跑動時,我認為音樂跟戲劇沒什麼不同。

淺堤:觀察《小雪》使用的舞台道具應該算是劇作裡面算少的,這點和樂團的 DIY 精神很相似,很在意「人」是空間裡的重點,所以觀眾也會成為現場的一份子。但不同之處是,流行音樂演唱會通常環節都會是固定的,但劇場相對多了很多「需要應變」的空間,所以在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我們內心 os 很常是:這樣真的可以嗎?

但我們非常信任品潔的判斷,也覺得很幸運第一次和劇場合作碰到的是她。

Q:排練時最困難/最有趣的部分是什麼?

品潔:哈哈哈哈,覺得前面講完了。但有一個就是在進劇場的時候,有非常多技術點需要咬合,我需要與設計師們溝通空間畫面,淺堤必須要在台上等我,依玲通常會想自己的事或看劇本,其他三個男孩就會開始在地上滾來滾去,偶爾睡著,喔,我喜歡這些小小的時刻。

淺堤:品潔同時是這部戲的導演,最有趣的就是看她現場燒腦,很像在欣賞爵士樂表演。最困難的就是要把每一句台詞都當成第一次講。但在劇場裡面唱歌,真的會特別想要把每一個字都唱到最遠的那位觀眾的耳朵裡、讓他們聽懂。

Q:有聽聞 2025 年改版的《小雪》會有和去年不同的選曲,能不能稍微劇透這次的《小雪》還有什麼進化之處?

淺堤:這次曲目增加好多喔,演出舞台還增設了一條動物廊道(?)給團員跑來跑去,各自的生命題材也都更新了。

品潔:小雪有意思的是,這個作品,與余品潔與依玲、紅茶、方博、堂軒的當下很有關係,每日每月每年這五個生命都在成長變化,今天看事情是這樣,明天可能就不一樣。跨了一年,淺堤到了更多舞台,我在劇場也一樣,我們在各自的山頭又吸收了一些養分,得到了成長、挫折、教訓⋯⋯這趟來到台北,我們再次相會,他一定會進化。

但小雪對於大多數觀眾是陌生的,不會劇透啊,版面夠的話,我整個劇本貼出來都可以諾。

Q:品潔現在排練前還會緊張到失眠嗎?和樂團一起演戲、在練團室排練的體驗跟以往的經驗有什麼不同?

完全不會失眠,睡得超好。

唉,寫到這邊好感動動,剛開始合作時,有朋友提醒我,音樂人對feat有他們的定義,因為我找淺堤來feat小雪嘛,有些東西我要想得完整一點。但我好像逆著來,取了有興趣的問題,就開工了,共創的份量非常巨大,小雪彷彿一個變形蟲,跟不同的人合作就會長成完全不同的性格。謝謝淺堤,給了小雪一份願意。

Q:成軍九年的淺堤接下來還有什麼演出或發行的計劃,請和樂迷們分享一下~

目前正在籌備第三張專輯,此外依玲也即將出版籌備許久的散文集,請持續關注淺堤的社群動態。

Q:最後請簡單用一句話推薦《小雪》!

淺堤:有笑有淚、不看後悔。

品潔:OMG 我超不會簡單一句話。怎麼簡單一句話呢?而且我討厭短影音⋯⋯好吧我想不出來一句話。

2025 噪音風暴:《小雪》余品潔 feat. 淺堤
時間:2025/7/31(四) – 2025/8/10(日)
地點:PLAYground 空總劇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售票連結:https://lihi.cc/qmPNr



avatar

作者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