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說著「法式台語」的 Reels 在社群平台上流傳,恰好搭到近期台灣人「刻在血液內的諧音梗」話題 ,至今已累積 88 萬點閱率。除了對諧音感到有趣的留言,更多人稱讚她「唱歌好聽」、「清唱實力堅強」。畫面中,這位流利說著台語的女子,既不是網紅、也不是法語老師,而是一位歌手——李竺芯。
這支系列影片以李竺芯全台語專輯《Suí 水》中的〈足芳足芳〉為延伸,發展出情境劇「足芳足芳台法課」,目前已連載至第四課。將台語混入法語的靈感,來自她童年時觀看的經典節目《鐵獅玉玲瓏》,其中台語轉為法語發音的橋段,成為她創作時的趣味來源。對李竺芯而言,創作台語音樂的核心是「好玩」,她不設限於傳統,大膽嘗試各種曲風與主題。
回顧李竺芯的音樂之路,熱愛表演的她,10 歲時便開始向台語詞曲創作人陳宏學習唱歌,11 歲與老師共同出版童謠、吟詩等作品。幼時的李竺芯,常被大人稱讚歌聲動人,時常被帶去宴席演出,當時的她只覺得自己像台「唱歌機器」,人們要她唱就唱,不自由的心情油然而生。
李竺芯曾與幾間音樂公司簽訂唱片約,然而計畫最終石沈大海,但掌聲與舞台上的兒時記憶始終鮮明,讓她無法放棄音樂。
2020 年,她攜手製作人柯智豪發行首張專輯《和昨日說再見》,專輯大量引用古典詩詞。如〈傷癮〉取材自李商隱詩句,融入新詞詮釋內心惆悵;〈將進酒〉則以「台語搖滾」為主軸,結合鹿港古調與北管器樂,碰撞出嶄新的聆聽體驗。吟唱詩詞對李竺芯而言並非難事,過去受過的系統性訓練,使她不僅專注於聲音表現,也更講究詩詞的韻腳、咬字與氣口,細膩呈現台語的美感。
2023 年,李竺芯參加音樂節目《音樂主理人》,憑藉其舞台魅力與多元創作風格,一路過關斬將。當時賽制一周得寫出兩首歌,其中〈拌拌咧〉回到童年赤腳奔跑於田埂的記憶——跌倒了,就當作是玩耍,拍拍膝蓋上的灰塵,再站起來。雖然最終止步四強,但對她而言,比起名次,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才是此次參賽最大的收穫。
2024 年 5 月,李竺芯身穿一襲紅色禮服,在第 16 屆台灣總統就職典禮上,透過 AI 技術與已故歌手文夏跨時空合唱〈甜蜜蜜〉、〈黃昏的故鄉〉、〈晚安台灣〉等經典歌曲。準備過程中,她仔細研究歌曲背景,並以不同唱腔詮釋每首作品,讓歌曲的文化底蘊更加豐富。
同年,她與製作人鍾興民攜手打造全台語專輯《Suí 水》,專輯名稱延續節目中的廠牌名稱,並以「像水一樣流動,你我都是自己的主流」為概念,講述女性從心理到生理、自我探索的過程,拋開世俗對「美」的定義,以流動、開放的心態,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歷程。
專輯同名曲〈水〉圍繞著「怎麼樣才是美?」的疑問,反思社會對美的標準。過去面對他人的稱讚,長輩總是推託,這樣的回應似乎被認為是種「謙虛」表現。歌曲尾聲,母親的一句口白:「哎唷,我家這個吼,長得有人緣好過長得美,一開始看醜醜的,但越看越可愛啦!」巧妙化解了成長中的矛盾,同時呼應「美由自己定義」的作品理念。
〈懸踏仔咬跤〉以高跟鞋為意象,將一段不適合的愛情比喻成一雙不合腳的鞋,起初或許還能忍受,但隨著時間推移,磨出的疼痛與不適終究讓人難以忽視,最終只剩下煩躁與無奈。而在〈賀爾蒙〉中,她以細膩筆觸描繪賀爾蒙帶來的情緒起伏,並形容為「迷人的煩惱」,那些突如其來的敏感、低落與雀躍,或許令人困擾,但作為身體的主人,我們該學會接受這些變化,試著對自己多一點理解與喜愛。
專輯尾聲〈台灣查某囝〉,以柔和弦樂為底,唱出這片土地上不分年齡、職業的女性韌性之美。MV 集結了台灣各地及遠在海外的女兒們,共同完成一部生活影態,傳遞不論身在何處,永遠都是「台灣查某囝」的情感連結。
近期,李竺芯展開專輯聽歌會巡迴,與歌迷近距離交流,分享創作歷程與音樂理念。同時,她也發起〈足芳足芳〉翻唱比賽,邀請歌迷創意詮釋,參與者有機會獲得台北聽歌會門票。今年三月,李竺芯也將首度登上大港舞台,用音樂述說故事,將其獨特的台語音樂魅力帶給更多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