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產業

新樂園米奇林、顏社迪拉回顧 2020音樂廠牌線上節目製作成果

2020 年初的疫情促成了許多線上直播誕生,儘管線下演出在下半年逐漸恢復,但各大音樂平台、音樂廠牌依舊在線上直播、節目等方向發力,並且逐漸形成一些製作、企劃精良、口碑極佳的線上影音品牌。

在台灣,新樂園與顏社兩組獨立廠牌分別拍攝了《製作人到你家》、《Cook The Vibe 顏社煮場秀》。前者在新樂園廠牌 YouTube 頻道「Fun In Paradise」釋出,並在 2021 年持續開發成新企劃《現正製作中》;後者則由顏社團隊打造,可謂台灣首檔付費線上音樂秀,一次結合聽覺、視覺與味覺。

儘管從形式到風格截然不同,但企劃執行、線下通線上的許多觀點都不謀而合。如果你是線上視頻的忠實觀眾,或者你也想在 2021 年搭上音樂 Live 影像的高速列車,這篇文章說不定能給你一些啟發。

米奇林 MCKY 談《製作人到你家》

米奇林 MCKY:知名音樂創作人,音樂廠牌「新樂園 Forbidden Paradise」主理人。

Q:這個節目是如何發想的?和疫情大背景有怎麽樣的關係?

原本的電視節目漸漸轉移到網絡上,現在 YouTuber 成了一個風潮。希望音樂人即便不在發片宣傳期也能有一個平台不斷曝光。疫情算是湊巧。

Q:為什麽選擇以「製作」角度切入,而非「演出」?

對創作型音樂人,製作占據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除了台前的歌手,幕後製作人一直都是支撐產業很重要的環節。

我們希望和市面上的音樂節目做區隔,加之「新樂園」廠牌本身就專長製作,就發想了以製作物為主的企劃,類似音樂界的《Discovery》,慢慢讓大家了解幕後之美,激勵更多人才往這個地方發展。

Q:節目後有做復盤嗎?音樂人們對這次嘗試有什麽感想?

最難的是如何做到兼顧娛樂性又有深度,讓所有人看得懂並樂在其中。我認為技術是需要自己悶頭琢磨,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是音樂人在台下的一面,和怎麽去發想製作的過程。

音樂人都覺得蠻有挑戰的,來之前壓力很大。我們準備了很多臨時道具,而且要當著那麽多人的面限時做音樂,很考驗臨場發揮和專業能力。我特意安排了風格差異很大的歌手搭配製作人,想讓觀眾知道在不同風格下音樂的可塑性有多高!(搞不好只有我自己覺得有趣)

Q:節目效果達到你的預期了嗎?錄製過程有什麽印象深刻的事?

點擊率比預期少(平均每集播放量 7.8 萬,最高一集播放量 15 萬),這個題材在華語音樂偏冷門(笑),團隊也要繼續研究觀眾到底想看什麽,get不到點又是什麽。團隊由導演組、攝影組、燈光組、剪輯組組成,包含來賓一共 10 餘人左右。做得很辛苦,但總是要有幾個人願意開,之後才會有更多可能性。

印象最深的是最後金曲獎製作人 YELLOW 黃宣和新樂園園長 ØZI 的那一集。YELLOW 黃宣是這幾年非常厲害的製作人和音樂人,他把原本 ØZI〈傳教士〉原本 Urban、R&B 的曲風,變成電子、Dancehall⋯⋯我也無法定義的風格。他抽到的道具是豎笛,其實是很幽默的物品,但他融合得非常好。

另外就是美秀集團和 SJIN/史今那一集,他們的工作室在地下一層,其他攝影人員聚在一樓,樓上就是住宅區。因為我們的人實在是太吵了,就不停有居民跑下來投訴。

Q:廠牌做節目會有什麽優勢和劣勢嗎?

優勢是原本廠牌的粉絲本身就很清楚我們的風格跟個性,所以開播並不是從 0 開始,很快就積累了固定觀眾。平日也都跟音樂人玩在一起,所以第一季邀請也都順順利利。

相反劣勢的部分,廠牌要經營頻道真的很辛苦,同一個團隊一邊要完成本職音樂製作,一邊要拍節目,會很難專心,也很難實現常態性拍攝。

希望未來能與一個完整且經驗豐富的拍攝團隊合作,並且認同廠牌價值的商業夥伴全程加入,把製作和資金問題解決,我相信節目的有趣度跟各方面都會升一個檔次。

Q:未來線上演出會成為新的風潮嗎?

因為疫情的推動,線上演唱會漸漸發展到一個規模,但我始終認為它並不會變成常態,演唱會就是要看現場啊!享受當下除了音樂之外的所有,這很難以被數位取代,除非科技進步到更厲害的狀態。

我們還是希望做音樂類的節目,把 Live Session 深化到更多元形態,帶來和正經八百的演唱會不一樣的體驗感,比如競賽類,比如加入動畫,比如一鏡到底等等。

迪拉胖談《Cook The Vibe 顏社煮場秀》 

迪拉胖:華語 Hip-Hop 廠牌「顏社」主理人。《Cook the Vibe》

Q:這個節目是怎麽如何發想的?和疫情大背景有怎麽樣的關係?

我一直有在看歐美 Live Session,很嚮往做這個東西,因為自己喜歡食物,就在想能不能把音樂演出和飲食文化結合起來。這個想法是 2019 年中冒出來的,本來想慢慢準備,結果疫情加速了它的成型。

「顏社煮場秀」有很多新的概念,比如線上付費、在餐廳後廚演出、買票送餐盒外賣服務等等,如果在正常情況下推出勢必會和線下演出競爭,疫情給了它一個契機,讓更多人願意去嘗試新的玩法。

Q:執行和拍攝上有沒有遇到什麽困難?

首先挑選餐廳的條件很重要,要保證它好吃、形象有趣、後廚硬體過關、空間夠大,能夠塞下除了音樂人外,15 人左右的成音、錄音和拍攝團隊。

廚房大部分表面是金屬的,我們一開始嘗試,用麥克風收音箱出來的聲音,雖然比較有現場感,但會收到很多共振雜音,演出時也會很擾民,於是第二集我們改成了直接聲卡輸入。

關於直播還是錄播也討論過,因為第一次做節目穩妥起見選擇了錄播,設置了 4、5 個機位和 GoPro,但多機運鏡會呈現出很重的導播痕跡,最後我們決定以一機構成 60% 的主要畫面,剩下 40% 用其他鏡頭補,一直在節目精緻度和現場呼吸感之中找平衡。

Q:大家都是第一次在廚房演出,前期是怎麽和音樂人溝通的?

一開始音樂人也會有疑慮,但到了現場都會覺得很有趣。餐廳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但廚房從來沒進去過。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觀眾,對藝人特別是嘻哈音樂人表演是很大的考驗。

比如第四集夜貓組,樂手在中央廚房裡面,和音在外廚,我就和他們說,把自己當作主廚,想像做菜時你需要和樂手,也就是副廚、三廚、四廚對話,把和聲當作外場服務生。

那家海鮮餐廳有一個開放式冰櫃,我一早去菜市場買了幾千塊錢的鮮魚,希望真的營造出做菜的感覺。當大家快速進入角色,眼神和聲音的溝通就變得自然順暢,氣氛也就出來了。

Q:節目後有做復盤嗎?有什麽覺得特別棒或者遺憾需要改進的?

為了能把音樂和食物進一步結合,我們把門票和周邊以食物餐盒形式外送到家,裡面有夜貓偷吃魚(秋刀魚)、春艷好棒棒(棒棒糖)、Leo 王迷幻菇麵(乾拌麵)、國蛋薯叔(鹹蛋黃薯條)和專屬圍裙及 T-shirt。外包裝印上四場節目 QR code,掃碼觀看線上節目。

這個餐盒成了我們最意料之外的亮點。主流媒體都看咖位,導致很多音樂節目在非音樂平台很難得到大聲量報導。但這次餐盒的嘗試效果出奇好,比起送票送 CD,KOL 主動分享的意願遠超我們想像。

但餐盒也因為時間關係,有很多遺憾未實現,希望下一季能真正和餐廳做聯名開發的食物。

Q:為什麽第一季就選擇了付費模式,對商業化有什麽打算嗎?

我們的餐盒一共售出 1,800 多套,單場票 1,100 張,顏社自己的付費會員購買占了一半。雖然行銷討論度很高,但購買人群還是以顏社粉絲和台北、新北市為主(70%)。

其實數據比我預期少了一些,但如果要製作精良,並長期打算,還是得嘗試把線上演出變成有可能發展的商業模式。我們的第一步是創造儀式感,叫餐到家邊吃邊看,已經是現代人共有生活模式,它是個契機。

希望下一季把節目框架放大,找不同的藝人,找更有開發能力的餐廳,接觸更多 OTT 平台與影音平台,和商業夥伴把「概念車」轉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音樂文化和餐廳文化是現代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就像你去倫敦、紐約可能會找哪些餐廳是音樂人常出沒,我希望外地人看了這個節目,也會想去這個餐廳吃吃看,將飲食、音樂和觀光更深度結合在一起。

Q:未來線上演出會成為新的風潮嗎?

線上和線下的演出各有其魅力。看電影和看舞台劇的氣氛就不一樣。

很多大牌藝人已經不太可能看到一兩百人近距離的現場演出,大型演唱會大部分都是看聲光效果和氣氛,而且以專業角度看,大型演出未必質量高。

線上演出則更像照妖鏡,優點和破綻成倍放大。所以還是要從內容上做出區隔。

(本文轉自街聲大事,經 Blow 吹音樂編輯修改,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