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吹專訪

【專訪】從看一場喪禮到辦一場喪事,他寫出一張入圍金馬獎的配樂:柯智豪談《孤味》電影原聲帶

電影《孤味》在台北陰雨綿綿的週末上映。這股潮濕的氣息自前幾天才與柯智豪在大橋頭的延三夜市約見面就一直沒有消散。大台北銀行已經打烊,騎樓下的大鼎肉羹生意正好,雨後的夜市人潮並沒有很多,但難得沒下雨,老闆們毫不隱藏開市雀躍。

我們在白鐵桌上點了滿滿一桌菜,談起了這張徘徊出海口、帶著濕鹹氣息的配樂作品。

看一場喪禮的故事

《孤味》故事的緣起是導演許承傑自電影學院畢業那年,將過世外婆的形象與自身故事化成畢業製作的募資短片,當時還入圍 2017 年美國影藝學院的學生奧斯卡獎,後來才在 2018 年確定展延成長片、登上大銀幕。

這個故事圍繞著一位以賣蝦捲創業、含辛茹苦拉拔三名女兒長大的台南大戶人家獨女林秀英(陳淑芳 飾),在自己七十大壽的這天,卻迎來十多年前拋妻棄子離家的丈夫遺體,在籌備喪禮過程更迎來陪伴丈夫這段時光的情人,接連發生的事件讓她與女兒們被迫面對彼此生命中的傷痛。

《孤味》是女主角林秀英的故事,也是最日常的台灣家庭番。但這份對於「孤味」的執著,卻不只是主角手中的蝦捲,更是貫穿全片幕前幕後的一種獨特解釋。

本片原訂五月母親節上映的日程隨著疫情一路延滯年底,但至今已被選為 2020 年香港電影節開幕片,並入選釜山、東京等國際影展,更囊括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與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六項大獎入圍,結果即將揭曉。

遙想二年前,許承傑剛確定長片計畫,劇組辦公室才剛租,因本片監製、同時也是主題曲作詞人的小心(林逸心)是柯智豪老友,因緣際會與柯智豪搭上線,當聽到《孤味》動人的故事,又是台灣料理入戲的作品,恰好正中熱愛台味的柯智豪下懷,一通電話便答應為這個故事做配樂。

作為許承傑第一部長片,《孤味》從選角、計畫、製片⋯⋯每個環節步步為營,配樂也是小心翼翼。柯智豪雖曾為電影、戲劇譜寫許多原創配樂,但近年如擦身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的《江湖無難事》,實屬放手揮霍的類型片;這回與導演處理的是三十年來紅遍台灣的鄉土劇情、本土傳統女性情愛糾葛題材,最難就是拿捏力道,深怕「一不小心就會婆媽」走味變調成另一齣院線八點檔。

初期兩人常常一起思考「怎樣不會太多,又可以保有風格?」導演更少要求配樂的功能性、畫面感覺,反倒常常與他交換家裡故事。最終二人共識便是「保守」,以退為進,透過自我觀察由自己的生命經驗帶領。

說一場喪禮的故事

柯智豪與許承傑兩人都是隔代教養的閩南家庭,共通話題最多的就是家中幹練的外婆。許承傑來自台南望族,柯智豪則是台北大稻埕永樂町的酒家餐館,跟著主理提供地方酒家原物料上游「永樂亭」的外婆同住。

永樂亭是當年永樂町、太平町一代酒店與高級餐廳的食材與食物的重要供應商,柯智豪五歲前就混跡在有如神隱少女溫泉旅店中的廚房,眼中的外婆林王寶對有著那時代女性非凡的強悍。指揮所有廚工、負責採買講價,猶如音樂指揮巧妙調配著所有聲部,源源不絕提供美妙的食材,撐起大稻埕一代酒家的夜夜笙歌,甚至在辦桌開大籠時與前來下單各路酒店大班鬥法⋯⋯因此他也對片中女主角林秀英特別熟悉。

「她指揮大大小小工作,跟公賣局進啤酒、煙,處理海蔘干貝魚翅,張羅進口食材,曬魷魚、曬烏魚子,面對日本客又面對後來的國民黨⋯⋯你知道永樂亭以前的瓜子是不能有殼的嗎?那都是人力褪殼、親口嗑出來的!是不衛生,但是那時候就是這樣。」

柯智豪笑說自己從來沒看過外婆素顏的樣子,因為她永遠比自己早起,也比自己晚睡。夾在日治時代和國民政府之間,酒家的頭家娘必然精明幹練,尊崇傳統卻也力求務實,手腕和智慧都煉成一絕。

2019 年中旬、製作《孤味》配樂期間,柯智豪一家送走了這位撐起家族輝煌的女性,外婆安詳離開人世。戲裡戲外,柯智豪都實境走了一回喪禮:安排海外親人回國、摺蓮花金元寶、請師傅誦經、賓客治喪答禮,但或許是頭家娘性子剛烈,喪禮上一個同齡的長輩都沒來相送,倒是公祭時親戚熱心找了許多朋友來撐場面,或各自搬出一套表達孝心的方式,七嘴八舌,就像電影那樣。

錄音時程因此延後些許,但仍如期將這張原聲帶送到導演手中。回想往返殯儀館與錄音室的那些日子,奔走在樂手和創作、外婆與回憶之間,柯智豪心中滿是感觸,這次的配樂經驗已經一生難忘。

還有協助幕後穿針引線的資深製作人陳子鴻,都是在柯智豪的父輩早有交情的前輩,還影響著柯智豪入行做音樂,《孤味》戲裡戲外都對柯智豪都有很深刻的記憶連結。

充斥台灣百味的《孤味》配樂

配樂作品的第一首歌〈早市總如往常〉是當初為電影配樂定色的歌曲,透過淡雅悠揚的鍵盤樂器搭配管樂,悠悠描繪出上個世代女性堅毅而強韌的輪廓,弦樂的爭鳴好似走入市場映入眼簾的鮮豔食材與熱情人聲吆喝,打擊樂器輕盈不拖泥帶水,像是磁磚上透亮的自來水珠,無痕溜走亦如故事中年華穿剖生命,僅存一絲無奈釋然,那份歲月靜好卻望眼欲穿的情愫,成了本片的基調。

專輯中也將未選為定色作品的〈餐館的兩小時〉、〈回頭都是喜〉亦作為加贈曲收錄於專輯中,共計二十二首乘載著許承傑與柯智豪兩人交疊於劇情故事、現實回憶的配樂作品。

再次聆聽原聲帶中,由柯智豪作曲編曲、玩弦四度演奏,邀請飾演壯年女主角的于子育所演唱主題曲〈孤味〉,才意識到「清風⽬屎珠淚滴 花開花謝攏屋味」的樂句,是作為整部原聲帶發展的中心。

樂句經拆解、變調和變奏連接起配樂中所有片段,有時是鋼琴輕盈主奏,有時是一層薄薄的管弦樂協奏,甚至電子合成器的聲響⋯⋯那些一幀一幀的畫面是柯智豪對島嶼的印象和母性的記憶。是暖陽下捧著蚵棚徐徐起落而閃爍的海,是伴隨鬱藍清晨於巷弄間婆娑的桂花香。

柯智豪揣摩保守、內斂的情感,將其悄悄安放在弦樂重奏與纖細的鋼琴聲中,透過聲響壓製、混音,猶似尖銳的東北季風,在留白的樂曲背景輕輕抹上合成器的電子底噪與聲響,妝點上情感世界中的氤氳靉靆。冷熱交疊如台灣島國四季,微小豐盈,也能讓人感受到在低壓雨雲之後仍有燦爛陽光,仍有遼闊的海平面與天際。

柯智豪與許承傑都期待《孤味》配樂能讓人「一聽就覺得這是台灣音樂」,就像讓人憶起台灣的隻字片語,不把心思放在器樂符號、加鑼鼓或南北管,例如〈神明自有安排〉用 double bass 等樂器模仿靜謐廟宇的鳴鐘擂鼓,喚醒體內的台灣 DNA;或在配樂中捕捉沿海地帶的潮濕感,更不諱言就是〈台南的海〉,將抽象的意念轉變成具象的音符與聲響。

柯智豪笑說,捕捉這些抽象元素不是靠 reference,而是累積與嘗試。他回想以前跟蕭詩偉剛加入好客樂隊,老師們都會講「拉一個飛碟的聲音」、「把吉他當大提琴用」真的完全聽不懂。當時去唱片行找 reference,但世界上哪有第二個電吉他加上八音鼓跟嗩吶的樂團?

他說,不管哪一種參考,你要做的東西一定是世界上沒有的,才有出手的價值。

「也許當你找不到reference的時候,就代表你做對了。這是我一直堅信的邏輯,這才是起點,也許就是新的方向。」

後記:百樣人生,百款孤味

前往豆花店的路上,我問起片名「孤味」的意思。他則給出與導演許承傑、製片徐若瑄完全不同的解釋。

柯智豪覺得片中所訴「孤味」並非是做料理的人決定,而是「品嚐者的記憶」所定義。

人對事物會著既定印象,記憶中的獨家,旁人是沒辦法輕易改變的,是吃的人怎麼認知這個味道,南北粽、蒸或炸的肉圓、有焦味或沒焦味的豆漿⋯⋯在不同人的世界裡,的確有著不同的孤味。

這也讓我想起片中過期的辣椒醬、父親陳伯昌(楊一展飾演,年老由龍劭華飾演)在戲中每年都會帶給女兒的甜點⋯⋯也許你的孤味在別人的口中只是一種無以名狀的偏執。也許可愛,也可能是林秀英那份數十年不願簽離婚協議、玉石俱焚的執著。

依循此脈絡下,本片反思的便是體諒他人世界中的孤味,因為那些記憶其來有自、各有故事;若你仔細聆聽,也許還能在《孤味》原聲帶中感受到作為道地台灣人那份獨特的苦澀。也許能放下,也許不能;但都不該讓偏執抹殺放彼此自由的可能。

《孤味》電影原聲帶現已於數位平台發行(SpotifyApple Music),11 月 27 日實體上市。

(電影劇照:威視電影、彼此影業提供)



avatar

作者 /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