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承認或不承認,音樂串流服務都必然是當前的主流,由於目前多數論述不能切合台灣產業現狀,Blow 訪問到業界唱片公司、獨立音樂人、經紀公司及線上音樂平台,透過他們的回答、也藉由他們不同的視角,來拼湊出現在的台灣音樂產業對於這個議題完整的看法。
前一波我們請到唱片公司代表-滾石國際音樂新媒體經紀段書厚分享他的看法,站在唱片公司的立場,「音樂有價」的概念希望能持續得到保障,但免費模式的出現卻打破了音樂的基本「價值」,因此他們冀求串流服務業者和唱片公司能達成共識,也希望消費者能夠體會供需必須有相對應的報酬,音樂產業長久才能經營與發展。
第二波我們請到兩位獨立音樂人,分別是1976主唱、re: public廠牌負責人陳瑞凱(阿凱)以及回聲樂團主唱、iNDIEVOX網站創辦人吳柏蒼。1976和回聲樂團都是台灣當代具代表性的獨立創作樂團,而阿凱和柏蒼兩人,除了做為音樂人之外,更是分別身兼獨立廠牌經營者和音樂平台負責人的角色。
現在就透過他們的回答,來釐清下列疑問,看看串流平台對獨立音樂人來說是否真的有幫助。
1. 音樂人的收益不足是唱片公司與音樂人內部利益分配的問題,與串流服務業者無關?
柏蒼反而認為這是串流服務業者和唱片公司之間的協議,音樂人在產業鏈中只是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一般的音樂創作者通常只能讓唱片公司來做決定。
串流業者採用了低價甚至免費的策略吸引消費者加入,唱片公司則因為希望透過更多方式增加營收,因此接受了這個模式;這使得這個產業鏈裡的每個環節都分不夠錢,而被剝削最嚴重的永遠是生產者。若串流業者和唱片公司無法從源頭讓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在音樂上,使整體的產值提昇,只會持續惡性循環。這點與滾石段書厚認為「應該想辦法讓消費者願意掏錢出來付費」想法一致。
阿凱說,就他而言,因為不知道營運一個串流服務平台需要多少資源和成本,所以他不斷論問題是出在哪一端,不過就他的例子來看,他擁有的獨立音樂廠牌re: public,目前是與Sony合作代理,若要舉他們與Sony之間的合約為例,他認為沒有任何不公平之處,因此他不會歸咎於串流業者或唱片公司。
「若覺得串流服務提供的收益不公平,可以選擇不加入」,他坦承不管是1976還是其廠牌re: public旗下的樂團在串流服務上的營收都不多,可是串流業者提供的曝光機會對於資源、人氣不夠的藝人,在宣傳和行銷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他個人並不會著重在從串流服務上得到足夠的營收,反而較注重是否能夠獲得曝光的機會。
2. 串流平台是否真的對獨立音樂人有幫助?並實際轉為應得的收益?
「是音樂人在幫他們吧!」柏蒼直言,音樂服務從根本上就需要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提供內容來吸引消費者或廣告商,所以內容提供者自然應該得到相對應的收入,這是這種模式存在的基本要件,串流平台不可能只是「幫忙曝光卻還付費給唱片公司的宣傳平台」;況且除非獲得平台編輯主動推薦,否則對新的音樂推廣並不明顯。
阿凱也表示:「我覺得還好」,但他接著說:「這個服務對於喜歡音樂的人來說真的有一定的必要。」現在很多電腦廠商都不再配備光碟機,若大眾想要聽喜歡的音樂,又不想透過盜版下載,串流服務就是一個方便而且合理的消費模式。
他表示,要出產更好的獨立音樂,才能更有效地吸引樂迷,「串流服務業者絕對不是獨立音樂的解答」。
3. 唱片公司、集管團體是否都應將收益和版權分配透明化?
柏蒼認為,要達到音樂人、串流服務業者、唱片公司、消費者這幾端的平衡,資訊的透明是必然的。在目前各個環節無法全盤瞭解的狀況下,很多音樂人往往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要收到多少錢。
柏蒼也提到數位音樂服務業者分帳一般都有既定公式,因此相對單純,不透明的通常存在於代理商(唱片公司、集管團體)和音樂人之間,至於公不公開,其實是意願的問題,不願意透明化當然就是因為涉及利益損害。如果報表和數據都會直接清楚地提供,音樂人即使拿到很少的錢,但因為知道錢是從哪裡來、怎麼樣計算,不滿自然就會減少,並進而思考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
阿凱則說目前與唱片公司簽約是白紙黑字,音樂人能清楚知道自己訂下什麼合約,串流服務業者也都能提供數據參考,相較之下,他點名像台灣 MUST 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該組織幫音樂人管理「公開演出」、「公開播送」、「公開傳輸」三種著作財產權,然而到底是怎麼對外收取費用,其運作方式卻是不公開的,尤其 MUST 的收費很難做到歌曲計次,所以更難公平地拆分給創作者,從他身為一個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就對於集管團體的商業模式有所存疑,覺得這才是真正需要透明化的。
4. 演唱會及販售周邊是音樂人現在獲利的主要來源?
柏蒼說這確實是產業現況,但藉由演唱會來賺錢這件事,現在也面臨瓶頸,由於供給越來越多,卻未養成足夠的群眾,市場因而被瓜分。現在假日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演唱會,許多還是免費的,演唱會因而變得不像三、四年前live house剛成為流行的時候那麼容易營利、門票通常都能完售。至於周邊收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CD,要透過這些方式來完全彌補唱片銷售的衰退,除非是金字塔頂端的歌手、樂團,一般音樂人還是持續地摸索新的獲利模式。
即使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的方便性(像是在藝人頁面上直接提供門票和周邊販售連結),是否會購買仍然是依據產品,也就是音樂有沒有吸引他們。創作本身的好壞,才是銷售量的關鍵。
阿凱的想法與柏蒼不謀而合,他說:「CD的銷售本來就會下滑的,我們在銷售的從來不是音樂的載體,一直都是摸不到卻聽得見的東西。」他認為只要有好音樂,樂迷一定還是願意買單,音樂消費者持續在等待著好的音樂、好的歌手出現,「永遠都會有好的音樂給我們解答。」
5. 若是KKBOX走向Ad-support的免費模式,會帶來什麼影響?
柏蒼提到,Ad-support不管是在國外或在台灣,看起來經營上都有一定的難度,他認為KKBOX若要走向一樣的模式,也會面臨能不能拿到足夠廣告的挑戰。柏蒼也明白地說,無論我們接不接受,未來可以預見免費和串流將會是最主流的模式,付錢不再是購買音樂本身,而是為了「服務」。
對於愛樂者而言,這當然會是一件好事,付少量的錢,就能夠取得海量的曲庫;可是若從音樂人的眼光來看,就不會期待這件事發生,這意味著做音樂的成本和時間不會減少,可以回收的錢卻越來越少;最後,他從平台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在服務音樂人以及跟上世界趨勢兩者之間,他自認需要更快地找到權衡的方法,否則就會被現在急遽發展並握有龐大資源的網路公司所牽制。
他舉騰訊QQ音樂成為華納在中國大陸地區線上音樂平台的版權總代理合作為例,如此巨大的國際音樂廠牌將版權交給網路公司代理是前所未聞,當網路、科技公司擁有了足夠的資源和權力,音樂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就成為附屬,任由其宰制。
阿凱則認為,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免費當然是一件好事,他以YouTube舉例其實現在Ad-support的免費模式已存在在台灣,「零元的時代一定會到來。」他表示「音樂服務」的面貌就是總在改變,唯一確定的就是現在的模式並非是固定的,必然會繼續改變其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