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議題

【黑樂專題】關於Kamasi Washington專場 我們看到的是⋯⋯

美國薩克斯風手 Kamasi Washington 的台北專場很特別,吸引到許多不太常跑爵士場子的樂迷前往欣賞。我們透過樂迷、樂手及 promoter 的角度,拼湊出些許端倪。

「你好,我叫 Kamasi。」台上的薩克斯風手,他用簡單的中文對著現場千名觀眾打招呼。

9 月 7 日晚上,38 歲的 Kamasi Washington 與他的樂團,現身在台北 Legacy,但這不是他首次踏上距離家鄉超過 1 萬公里的島上。2013 年,他曾以 Stanley Clarke 的樂手身份來台參加「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如今,相較 6 年前,在場樂迷的年齡與品味已迥然有異。

三十而立音樂總監 Stanley,在演出開始前接受採訪時說道,「他長得很有型,最早以為他是藝術家,後來才發現他是我做音樂朋友的高中同學,她跟我講說,她有位同學很厲害。」

因為工作的緣故,Stanley 需要聆聽各種樂風,但不算是爵士樂迷,「我覺得他也蠻混搭,融合蠻多比較新的邏輯,接受度也許比一般的爵士更高一些。」他繼續說,「在他的薩克斯風音樂裡面,營造出很特殊的氣場,很權威的感覺。」

接著,演出揭開序幕,Kamasi Washington 走到舞台中央,他與團員輪流演奏——從首張正式專輯《The Epic》裡的〈Re Run〉開始到最近期的主打〈Fists of Fury〉——甚至帶來難得的安可曲。最後在全場樂迷的歡呼之下,結束總長超過 2 小時的演出。

散場後,人們聚集在 Legacy 門口前,各自圍成一群閒聊。

「醍醐灌頂,連 Kamasi 自己都感動落淚。人出乎意料地多,」29 歲的貴格說。從事音樂產業的他,最愛 R&B 與 Soul,跟現場大部分的樂迷一樣,花 1,990 元買早鳥票進場欣賞。「音樂內容跟外在形象都給人一種氣勢磅礡的感受,好比一場洗禮。」

另一位資深樂迷酒神,早在 6 年前就看過 Kamasi Washington 的演出。「他當時表現機會沒那麼多,畢竟是擔當父執輩偉大樂手的 sideman,」他說。「他是讓爵士咖、搖滾咖,或者是黑樂咖都會有興趣的音樂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讚賞。」

酒神覺得這場演出,大部分都是可「預期」狀況,也不是說不好,但就沒有這麼即興,「有些真的很好的 Free Jazz,是真的讓你無法預期。」他推估,現場大約只有 5% 的人,平時跑各種爵士場合會遇見。

無論如何,Kamasi Washington 確實征服了不少非典型爵士樂迷。

Kamasi Washington 出身洛杉磯,曾夢想加入幫派,直到聽見傳奇小號手 Lee Morgan 的專輯,而開始學習爵士樂,並進入當地的音樂學院就讀,逐漸嶄露頭角,陸續跟 Herbie Hancock、Snoop Dogg、Chaka Khan 及 Kendrick Lamar 等人合作。

2015 年,Kamasi Washington 在 Flying Lotus 所創立的獨立廠牌 Brainfeeder 發行首張正式專輯《The Epic》,概念以他所熱愛的功夫電影與日本動漫為靈感,一出手即是 172 分鐘的長篇大作,成功贏得專業媒體《衛報》、Pitchfork 及 The Wire 的年終榜青睞。

Kamasi Washington 在當時曾說:「在做《The Epic》的時候,我的心靈是自由的,我的生活經驗是它背後的驅動力,因此人們才能夠有所共鳴。」

大約同一時間,《The Epic》由 Love Da Music 代理引進至台灣,也在部分獨立樂迷之間引起討論。當時任職於此廠牌的 Brien 則是幕後最大推手,曾翻譯了幾篇關於這位爵士樂手的文章,獲得很不錯的迴響。

Brien 在 Kamasi Washington 演出結束之後,和他簡單寒暄。他說,或許某種程度上,Kamasi Washington 就是當代的 Kenny G,作品有爵士的元素,但又不會很艱澀難懂。

「我有試圖去創造一個 hype 出來,但年輕人為什麼會聽,我真的不知道,可能是有某種潮的元素在裡面,」Brien 回憶道。「因為大家都說了,Kamasi Washington 不是做新的東西,你說年輕人聽完會回頭聽類似,但是更久遠的 Archie Shepp、John Coltrane 嗎?」

他語氣裡帶點保留說:「也許這個社群還不夠大,所以某幾個明星特別紅。譬如說大眾會去聽蛋堡,但他們都會聽其他類似的外國音樂嗎?」

然而,我們能在台北看到 Kamasi Washington,一切得歸功於主辦單位 TP&C,該品牌的核心是——聽見的好聲音,都能在台北。除了 Kamasi Washington,近期還曾舉辦過 Jordan Rakei、Local Natives、Honne 及 Superorganism 的演出。

「假設以票房來說,並沒有輸給其它亞洲城市,」TP&C 團隊的成員晴安在 Legacy 門口受訪時表示,她並不擔心這次票房。「證明這類型的音樂在台灣,是很有潛力的,也給我們蠻多信心。」

被問到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獨立樂迷,聆聽黑樂相關的風格時,晴安說,「我自己的觀察是,幾年前聽到爵士樂,可能會覺得那個東西跟我無關,那是很成熟的人在聽的,而現在會覺得說,聽爵士是很酷的事情。這樣說或許有些膚淺,對於 promoter 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 timing。」

那麼,屬於台灣爵士樂的很棒 timing 呢?

「Kamasi Washington 之所以能出頭,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後面非常多資源幫他拱起來,但就台灣爵士樂手來講的話,我覺得非常難,」薩克斯風手謝明諺,在稍早的訪問時說。「我們現在講台灣爵士樂手,好像就是跟獨立音樂圈是不一樣的圈子,實際上,我們也是獨立音樂人,甚至比更多樂團還獨立。」

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畢業,現年 38 歲的謝明諺,做過許多跨界嘗試,第二張專輯《上善若水》大玩即興,並準備發行黑膠版本。「回來台灣是第 8 年,獨立音樂的場景的確是在 expanding,也許技術還不到位,但最後呈現出的東西是很有趣,很有生命力的。」

2014 年,謝明諺的首張專輯《杉林小徑》問世之後,接到越來越多獨立音樂的案子,有時候是參與錄音,有時候擔任演出樂手,合作過的對象包含:濁水溪公社、落日飛車、Leo王、生祥樂隊、東京中央線、椅子樂團、Hush、LEO37 + SOSS、趙一豪⋯⋯等。

的確,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樂迷會追著我跑。雖然完全從樂團、饒舌圈被拉來爵士這邊的人,好像沒有那麼多,但也是有,」他說。「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現在聽團、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比較是什麼都聽,跟我們印象中比較傳統的樂迷,好像不太一樣。

雖然,屬於台灣爵士樂很棒的 timing,或許尚未到來,但,我們至少能在獨立音樂裡,聽見薩克斯風與爵士樂的元素,這在過往並非常見,反映出的事情是——編曲越來越精緻,樂手間的交流,也許不再那麼涇渭分明。

「去年的金音獎典禮,主辦單位把很多 Live House 的招牌做在一起,掛在舞台的上面還是哪裡,裡面卻沒有一個爵士樂的 venue。但金音獎卻有爵士樂的獎項,還邀請 Blue Note 的蔡爸來頒獎,」謝明諺補充說。「大家也應該要試著去關心一下,爵士音樂圈的人在做什麼事情。」

攝影/【Mile End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