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還沒浮出片名標題,螢幕上的坂本龍一已深入日本東北,受 311 地震後的災區。他撿到一台半損的鋼琴,琴身上的水漬顯示它曾遭海嘯吞噬、漂流的運命,可指尖按下琴鍵仍能發出聲音。他把這台鋼琴的聲音放進了他 2017 年的專輯《async》中,成了〈Zure〉一曲。
於台北電影節放映後,將在本週五(7/13)上映的《坂本龍一:終章》,紀錄了坂本龍一在 2015 年咽喉癌病情獲得控制之後,到創作出《async》之前的日子。在片中,你不僅能跟隨導演的鏡頭,與坂本龍一一起到野外採集聲音,看見他聽見想要的樂音時,心滿意足的表情;還能從他的過去理解他,為何會在 65 歲創作出《async》中的前衛聲響。
發現罹癌前,坂本龍一本有錄製新專輯的計畫,病癒後他決定推翻原本的概念,大量叩問生命與死亡、自然與人為的關係。製作《俘虜》、《末代皇帝》配樂的經歷,使他在創作時會有強烈的畫面感。《async》中的〈solari〉是他對俄國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的致敬,〈fullmoon〉則擷取義大利金獎導演貝托魯奇《遮蔽的天空》中的經典獨白,以多種語言表述對生命轉瞬即逝的喟嘆。
坂本龍一在片中說,他創作時多以鋼琴為主,但他想追求的聲音往往是「反鋼琴的」。琴鍵敲擊後產生的振動,會隨著時間受外在雜音影響而消散,但他希望創作出來的音樂是能永恆不滅的。對他來說,鋼琴是一種人為控制自然,好表現出特定聲音的產物;片頭那台溺水的鋼琴所發出的走調雜音,則是它接受海嘯洗禮後,試圖從人工的聲音中掙脫,返回自然原形的結果。若放大格局來看,海嘯與核災,不正是人為發展核能的反噬?
自 1992 年接觸環境議題後,坂本龍一對於環境保育的態度鮮明,並曾多次公開表示反核,甚至一度因為反對核能而拒絕接受化療。此外他也曾做反戰宣示,911 事件發生時,他正在紐約,親眼目睹悲劇後音樂從這座城市消失,連他自己也整整一週沒有聽音樂。2003 年伊拉克戰爭開打,對於分歧的世界,他創作出《Chasm》(專輯名稱即為『分裂』)回應之。這些關鍵描繪,使得《坂本龍一:終章》不落為一般的傳記式紀錄片,而能從坂本龍一的音樂出發,開展這位配樂大師、創作先驅的總體哲學觀。
《坂本龍一:終章》將在 7 月 13 日在台上映,上映前一天 12 日的口碑場映後,將有馬世芳主持及林強主講的坂本龍一音樂講座「只有愛能戰勝恨:當我聽見坂本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