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吹專訪

【專訪】為電影《自畫像》寫黑暗的歌:Cicada

林生祥為電影《大佛普拉斯》而做的配樂專輯不只入圍第八屆金音獎,日前公布的金馬獎入圍名單也榜上有名;由林強與許志遠(DJ Point)操刀的《強尼.凱克》配樂亦受到不少關注;此外,像是 Frandé 法蘭黛主唱法蘭擔任《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Ⅱ》的音樂統籌、草東沒有派對〈爛泥〉成為電視劇《麻醉風暴 2》的主題曲……,近年越來越多獨立音樂人與戲劇接軌,挑戰普羅大眾的視聽習慣。

台灣導演陳宏一從多年前便開始找獨立樂團合作電影音樂,像是穿插於《花吃了那女孩》中的 Tizzy Bac、甜梅號、草莓救星等樂團歌曲。這次的新片《自畫像》亦邀請器樂演奏樂團 Cicada 製作電影配樂,有趣的是,這次的合作方式與多數配樂製作有些不同,Cicada 並非等電影定剪完才開始著手,而是在連劇本都尚未定案的階段便參與整個製作流程,部分團員甚至入鏡演出。

總統選舉當日,女大三生楊婕被發現陳屍租屋處,她全身赤裸被塗滿油彩,眼睛遭利刃刨出,種種跡象顯示,她的畫家室友江中澤和閨蜜訥訥涉有重嫌。導演陳宏一以《自畫像》作為社會的自白,並點出台灣當前外患內憂的處境、年輕人夢想遭社會扼殺的現況。
總統選舉當日,女大三生楊婕被發現陳屍租屋處,她全身赤裸被塗滿油彩,眼睛遭利刃刨出,種種跡象顯示,她的畫家室友江中澤和閨蜜訥訥涉有重嫌。導演陳宏一以《自畫像》作為社會的自白,並點出台灣當前外患內憂的處境、年輕人夢想遭社會扼殺的現況。
Cicada成軍於2009年,現任團員為(左起)木吉他謝維倫、中提琴鍾漁靜、小提琴許罡愷、作曲/鋼琴江致潔與大提琴楊庭禎。
Cicada成軍於2009年,現任團員為(左起)木吉他謝維倫、中提琴鍾漁靜、小提琴許罡愷、作曲/鋼琴江致潔與大提琴楊庭禎。

從 2010 年起陸續發表《Over the Sea/Under the Water》、《散落的時光》、《一起走吧》、以台灣西海岸為主題的《邊境消逝》、描繪東海岸與太平洋的《仰望海平面》以及將舊曲新編重錄的合輯《Farewell》等作品,沒有主唱也沒有歌詞,跳脫語言文字的侷限,Cicada 用音樂勾勒出一條條擁有劇情與情緒起伏的故事線,營造出唯美開闊且充滿生命力的畫面感。

早在多年前,陳宏一導演的紅色制作所 Red Society Films 曾在所拍攝的廣告中使用 Cicada 的音樂,因此當《自畫像》決定開拍,劇組也直接詢問了 Cicada 的合作意願。

「感覺很像在做劇場配樂,音樂參與的成分很重。」主要編曲者致潔表示,拍過數百支廣告及 MV 的陳導對音樂有很多想法,因此從 2015 年底第一次開會、隔年 2 月收到劇本、3 月開拍、9 月拿到定剪,期間來回與導演討論過很多次。每一次修改劇本、有新的剪接版本,致潔都會收到通知,有些配樂在拍攝前已經完成 demo。

「導演會提供很多想法,但在實際創作層面又很開放,幾乎沒給什麼限制。他希望我有某種自由度,也可以不對著畫面去做配樂,因此當初寫歌時,有些曲目其實不確定會被如何使用。」尚未開拍前,致潔先寫了兩首沒有對應到畫面的曲子〈死亡與新生〉和〈第三幅畫〉,後來也確實有被用在電影中。

〈第三幅畫〉原本是首以木琴為主的曲子,demo 已錄好,團員們也相當喜歡,後來在開拍前臨時決定加入音樂演奏的戲份,但因木琴體積過大不適合出現在畫面中,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此曲修改成小提琴、大提琴、木吉他的三人版本。大提琴手楊庭禎(桃子)回想起當時拍攝的情景笑說:「前一晚才改,大家還不太熟,還要背譜真的很崩潰,好像考試一樣。」

長時間合作加上大量互動,致潔與導演的默契越來越好,兩人不只對音樂的品味很有共識,開會也時常暢談電影。「他給我的幾個reference剛好都是我很喜歡的,因此在討論(自畫像)音樂時,他提出的方向我通常也會覺得蠻好的。」致潔和維倫紛紛表示,那段時期看了很多導演推薦的電影,像是《單身動物園》、《長江圖》等,從中得到了很多養分。

由於對音樂的敏銳度高,電影配樂對致潔而言從來就不是背景,而是另一種藝術的呈現。這次更為了《自畫像》,找尋了大量素材反覆聆聽充實。「我希望整部片不要有太多不同的曲子,要有記憶點就必須有一定的重複性,像是變奏。」致潔點開電腦資料夾,原始工作檔大多取了 grey、dark、down 等以氛圍取名的檔名,後來電影上映、原聲帶發行之際,才正式依照劇情重新命名。

對哪首曲子印象深刻?「劇中有段立委要強暴女主角,後來強暴不成就打手槍的戲,我們就想,要做一個很黑暗而且有震動感覺的音樂。」〈黑色的眼睛〉是首大提琴很凶狠的曲子。

「原本想說用抖音就好,但好像無法達到這麼討人厭的感覺。」桃子補充說明:「所以後來就變成疊了兩把大提琴,一把持續拉低音 D,拉很久,再疊上另外一把有很多半音的樂句,試圖營造壓迫感。」這段音樂在電影裡出現的次數不少,用大提琴低沉長音營造氛圍的方式,也延續在很多首歌曲中。

男主角江中澤與女友三三爭吵打鬥後,將三三的瘋狂行為畫成「第四幅畫」,為了呈現男女演員的黑暗面,此曲用低音提琴的撥弦和尖銳的小提琴一起描繪江中澤的創作狀態,並以不同編制在電影中重複出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致潔說:「歇斯底里、很瘋狂的橋段,我覺得這場戲很有劇場感。」

江中澤在作畫時會打開節拍器,很瘋狂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畫布和畫具不斷摩擦,產生了很多重複性的聲音。在初期設定裡,鋼琴音色象徵女主角,吉他代表男主角,因此〈第二幅畫〉中,維倫用吉他製造許多不同的聲響,做出不同的拍子。「錄音過程很好笑,我大概錄了十軌,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等,然後給致潔選,做出這首風格很不一樣的曲子。」

被媒體與影評人多次提及的訥訥,是讓致潔印象最深的角色。「他搖擺於兩種性別的處境,隱喻著台灣的局勢。」結尾那段自白情緒張力十足。「我有點是朝著這個方向去想像這部電影的 Main Theme。」致潔表示,自己最先看到的一段完整畫面就是結尾(原先的版本是一段將近十五分鐘、一鏡到底的劇情推演),在震撼之餘,創作想法也由此延伸。「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很像在捏一個還未定型的雕塑,從一開始的劇本到最後拍出來的電影,其實變化蠻大的。」

片尾曲由最後一場戲的配樂〈第一幅畫〉往後延伸,邀請楊大正和余青共同唱出這首既輕盈又沉重的主題曲〈太陽落下以前的天空〉。「當時大正正忙著錄滅火器的新專輯,他從日本回台灣、剛下飛機的那天晚上,我們在錄音室即興哼唱,以原本的編曲當伴奏,配上大正在東京已完成的歌詞,一起把旋律完成。」

江中澤用繪畫呈現社會現況,卻又為了擺脫社會而躲進繪畫裡;從事音樂創作的 Cicada,則用柔軟的音符與樂句提醒人們關心自然與土地。藝術與政治的關聯性為何?致潔認為,藝術脫離不開政治。

「我們就生活在這裡,所以社會景況也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創作。這也是為什麼在做樂團的專輯時,會先設定一些主題,然後再去做功課、譜寫曲子。雖然我們比較是以自然環境為主,但關注的心態是很類似的。」維倫也表示,雖然女主角在戲中被現實強暴了,「但我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

錄音方式改變 新專輯即將發行

不想被節拍器綁死而失去演奏張力,以往總是堅持同步錄音的 Cicada,這次因為跟電影合作,必須讓最後進錄音室的成品,跟當初提供拍攝的配樂 demo 速度一致,首次嘗試分開錄每件樂器(只有〈Main Theme〉是同步錄音),在混音上的處理也跟以往不同。

「我們覺得這樣製作方式也蠻好的!」致潔表示:「聲音更精緻、混音時透過擺位可以讓空間感更寬闊,這些是同步錄音比較難處理的事情。」Cicada 預計在 11 月 23 日發行新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除了透露新作品與動物、與海洋有關,也因為受到《自畫像》的影響,決定在節奏感較強烈的歌曲採取分軌錄音,而慢歌或速度變換頻繁的歌則保持同步錄音。

此外,編曲的方式與思維也有很大的改變。致潔在這張專輯一改從鋼琴開始著手發想動機的習慣,試著增加弦樂比例,跟團員來回反覆討論的情況也比以往更多,「這讓我有機會突破從鋼琴邏輯來思考的侷限,」致潔笑著說:「新專輯的聲響應該會跟以前很不一樣,希望大家也喜歡我們的新嘗試。」

cicada

【採訪後記】

聊完《自畫像》電影原聲帶,我們順便偷聽了 Cicada 已經錄完後製完、下個月即將發行的新專輯。

「這首歌在寫海豚,我們還因此一起去花蓮,出海看飛旋海豚!」
「其他(歌曲)還有大翅鯨、白海豚、珊瑚和貓。」
「貓?」
「嗯,算是因為這首歌,才決定做一張跟動物有關的專輯,把它收錄進來。」

我們從 Cicada 的歌曲中聽到許多風景,彷彿用耳朵嗅到了大自然的清新,稍稍沖淡了《自畫像》的沉重與抑鬱。音樂能帶來如此不同又豐富的感受真是神奇,而我也再次為了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覺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