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人物

海象之聲《漫遊者》訪談:在兩極中跳躍的漫遊

撰文:John / 編輯:吹音樂

2016 年於台北開始活動的 DJ/Producer aka 蔡任博,以「Walrussound 海象之聲」之名開啟個人電子音樂計畫,試圖抓住在復古與新潮、實驗與悅耳、冷靜與律動這些概念之間,既微妙又恰到好處的奇異點。8 月 1 日發行新 EP《漫遊者 Wanderer》,收錄了半年多來的三首作品。

關於《漫遊者》

這一年多來感覺面臨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有很多時間都是在城市裡面游走、或是騎腳踏車、在山裡面走著。在這些過程中都一直聽著音樂,一直不斷有聲音進到腦裡,那些聲音是許多音樂的片段。

而在一直移動的狀態中,我發現自己很需要音樂。這三首歌創造出來之後,就像是專屬於我的配樂、自己的公路電影。即便沒有音樂的時候,腦中也會出現這些片段。好像本來這些音色或旋律本來就存在於世界上,但在我漫遊時就會出現。

你長期有在進行音樂創作,這次跟以前寫的歌有什麼不同?

以前創作會有個「格律」存在,像唐詩有 A-B-C 段,或是 A-B-A-B, A-C-B-A,但這次我嘗試的結構都是很線性的。每一首歌都好像可以一直 repeat,重覆與循環。就像漫遊者,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循環。

而且其實這三首歌的 key 都一樣是 Gm,速度也沒有差太多,當然 groove 是不同的,但音色的選擇都有刻意的去挑選,類似的音色做不同的事情。

音樂與你原本的工作有什麼關聯?

我的本職是醫生,自己從大學以來其實一直都處在一個滿兩極的生活中。前一天晚上去參加電子 party,一早再進到醫院面對生老病死,中間的落差非常大。或是一邊在手術房,一邊在想音樂的創作內容。

尤其醫生這個職業有一種夜班叫做「On Call」,如果有緊急狀況,你就得隨時立刻到現場協助。有一次我就被分配到 On Call,當天剛好 Korner 有個想去的活動,我想了一下還是就去了。結果當天一直在看手機確認會不會有狀況,無法享受音樂也無法專心待命。我覺得這是「兩極的跳躍」,兩種極端狀態共處在生活之中。

反映到我的音樂創作上面,其實我很喜歡這種極端的生活、反差的感覺。比如說這是一個 Hip-Hop 的節奏,但我在上面放了復古的合成器音色,或是不屬於Hip-Hop 的旋律進行,我很喜歡不同曲風之間的衝撞感,一種 hybrid 感覺。

蔡任博
蔡任博

這次的第一首歌〈雲端建築〉,一直很想找 rapper 合作,但沒找到合適的,所以就變成純音樂。

Mura Masa 有一首歌〈Love$ick〉找知名饒舌歌手 A$AP Rocky 合作,但這首歌同時也有純音樂版,我喜歡這種做法。

自己做音樂的強項或特色?

我覺得自己有時可以看出兩個不相干的東西,它們的連結、關係在哪裡,然後我用音樂來搭起它們。

這次的作品受到什麼影響?

音樂性方面,算是受到一位挪威電子音樂人 Cashmere Cat 的影響。他與許多國際大咖合作過,之前還幫 Kanye West  製作歌曲,(Kanye West feat. Sia and Vic Mensa – “Wolves”),新專輯《9》還 feat 了 MØ , Ariana Grande, Selena Gomez…。

(為什麼說受他影響?)

如果講風格或曲風,我已經不太會被影響,因為現在音樂創作就是取各家的長處來用,很實際面的事情。Cashmere Cat 影響我的比較算是「態度」、「做法」。明明他就幫很多嘻哈歌手製作音樂,卻是用很感性的方式在做一個藝術品,而不只是嘻哈音樂而已,而且完全沒有被侷限。比如一起 feat 的大咖巨星名氣儘管大,但他無所謂,自在的運用他們的聲音特質,不在乎巨星們原本「被塑造」的樣子,而把想做實驗都放進去,卻又很好聽。即便是現場演出找來這些大咖,也是把他們當一個元素而已。

台灣很多表演常找一些名人來共演,其實是需要這些人幫忙拉抬人氣與票房,有時候像是為 feat 而 feat。我希望有一天能像 Cashmere Cat 這樣製作的態度,自在的運用共演者、合作藝人,以這個目標前進。

而且 Cashmere Cat 讓我有個很 pure 的感覺,尤其是他跟 MØ 合作的那一首 〈9 (After Coachella)〉 ft. MØ & SOPHIE,整支 MV 都是在講他怎麼寫這首歌,尤其是他自己的那一段,講這首歌怎麼來的,「某一次我去 Coachella 演出,表演完之後我心情沒有很好,我在園區裡面走著走著,就遇到 MØ ,就她打招呼,問她要不要合作一首歌,MØ 就說好啊。那天晚上我回到飯店,對自己非常不滿,對自己能力非常不滿意,於是我就開始寫歌,就寫出了這首歌。」我覺得把這種事情寫出來,很坦誠很 pure ,我非常喜歡。

自己的歌也常常在半成品的時候,開著 ableton live 聽著,再打開 spotify 研究一下想要的 reference ,幹我在做什麼屎啊… 只好轉身打電動,很常發生這種消極的事。

這張 EP 受到什麼人的幫助?

首先當然是 MUTNTKND。最大的幫助就是,把我做音樂以外的事情都拿去做了,我只要專心在音樂上就好,我想這就是廠牌的功能吧?像上架的事情我完全都不必擔心,我音樂好了交給 MUTNTKND,就會上架到我覺得應該要曝光的地方;或是要喬活動,幾月幾號在哪、售票連結、行銷宣傳資源,都不需要我擔心;音樂上的企劃,評估過後可行,就會馬上進行;拍 MV、宣傳照,都是一樣的狀況。

另外還有 DIZPARITY 的協助,我電腦跑不太動太多 plug in,我的混音技術也不是紮實的學習過,所以我找DIZPARITY來協助我處理技術面的事情,我覺得他是很可靠幕後支援。有時去他家討論音樂,我說我希望那樣那樣,他就會很快的就幫我那樣那樣,搞定,超棒的狀態,他都做的到,而且會用有效率的方式。音樂的「專業分工」就是應該要這樣吧,後製、混音有專門的人可以溝通與協助;發行上架、行銷宣傳、企劃,也有專人可以處理,這是一個體制健康的感覺。(而且 DIZPARITY 在 8 月 25 日的發片場還會跟我一起共演!)

海象之聲 Walrussound

海象之聲 Walrussound – 漫遊者 Wanderer – EP 發片演唱會

日期:2017 年 8 月 25 日(五)
時間:19:00
場地:PIPE Live Music(台北市思源街一號)
售票連結:https://www.indievox.com/pipemusic/event-post/19925



avatar

作者 / 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