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伶─八十八顆芭樂籽貝斯手》 推薦電影:一條大路通羅馬 首先先來警告一下—它很悶,節奏很慢噢,而且它是藝術片。前幾年我曾到羅馬旅遊,也去了威尼斯,威尼斯的海淡藍且柔情,你會好奇為什麼在浪漫的城市進行的影展,要在去年把最大奬金獅奬頒給紀錄片【一條大路通羅馬】呢?紀錄片不都在紀錄真實,沒什麼藝術浪漫成份嗎?哎呀,不是這樣啊,它真是熱情與浪漫無比啊。
想體會它的浪漫,要先調整節奏,讓節奏慢下來,用跟生活一樣的時間才能體會。現在的主流電影讓觀眾習慣於快速的節奏,比如兩小時內把人的一生演完;或是一秒內金鋼狼回到過去;磨磨鼻子小恐龍就生下來了。 這樣讓我們對於跟自己生活時間一樣的影像沒有了耐心。但是,節奏慢下來,才能看見真實。當然我最近也看了一些娛樂片,像是哥吉拉、X 戰警:未來昔日、冰雪奇緣、樂高玩電影,但是等這個熱潮過了,我們還會討論這些電影嗎?嗯,不會。 所以還是來討論這部【Sacro GRA】吧。
GRA 是 Grande Raccordo Anulare,一條連接羅馬周圍近郊的環形公路,總長68.2公里。這個公路將羅馬城圍住了,當然還有全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也在裡面,所以影片裡其中一間被紀錄下的公寓,居住的人時常表示視野真好,可以看到聖彼得大教堂,因為聖彼得大教堂在梵蒂岡裡面,梵蒂岡在羅馬裡面,羅馬在 GRA 裡面。
這部電影就是紀錄在 GRA 沿線居住的人們,取樣一些各行各業的生活,花了兩年的時間。就像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那樣,用一種俯角的角度觀看生活,當然俯角不是說要爬到象山上面俯瞰台北市這樣,是讓我們可以從原本熟悉的生活裡抽離出來,對於城市與生活做最大的觀察。
近幾年台灣也興起了紀錄片的熱潮,出現了【無米樂】、【翻滾吧!阿信】、【看見台灣】、【拔一條河】等等紀錄片。在這些片子裡面總會嗅到一些導演的預設觀點在裡面,藉由訪問及旁白,一直要引導我們去哪裡的感覺,紀錄下來的東西比較像是,主角你在想些甚麼,你做了些甚麼。這樣不是不好,畢竟這是紀錄片型式的大宗。
但是【一條大路通羅馬】很特別,導演他什麼也沒說,手法是「我看到了甚麼,我紀錄下了,我串連」,給觀眾的思考空間是很大的,引導我們去思考及感受。想想這也就是一個人的思考養成所會經過的歷程不是嗎?將時間推溯到電影的發明人盧米埃兄弟,回到攝影機剛發明時的興奮,他們在1895年3月拍攝了【工廠下班】,內容就是下班的工人從工廠走出來這樣,算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完全沒預期,他們就是取材,然後紀錄。紀錄一些我們看不見的別人的生活。接下來的電影才有了一些拼湊、迸發、蒙太奇,造成觀點的提醒與轉變。
這部電影有那原始的熱情與浪漫。它紀錄了義大利式的熱情及幽默,它紀錄一對父女的互動,彼此的親暱;紀錄一個聽棕櫚樹聲音的人,他是植物學家要來救植物呢,亦或是昆蟲學家要來教訓昆蟲,或是根本是業餘愛好者,不是個科學家,都有可能;紀錄一對男女聊著義大利的氣候相當好,所以食物非常好吃,拍攝他們享受食物的樣子。
這些市井小民的生活在台灣可能會被拍成各行各業無法成功的無奈的樣子吧,不過在這裡不會。為什麼我都沒有提電影情節或是甚麼發展結果呢?因為它沒有劇情啊,沒發展,我們也不用期待甚麼。如果這部電影在台北拍攝,大概就是紀錄了在淡水、蘆洲、三重、新莊、板橋、中和、新店、深坑、汐止、萬里、三芝這些地方居住的人們吧。它就是城市生活的樣貌,就是當下,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部會改變人觀點的電影。我居住在台北,從戲院走出來之後,開始覺得台北美好,夏天的午后都會有一場雷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