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新聞

【瑪莎 X 小樹】音樂不需要標籤化!漫談創作與演出(上)

陰雨的台北,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區,離線咖啡靠書架角落的座位,提早到的我與這次 a Simple Day 街聲、離線舞台策展人、StreetVoice 資深音樂內容統籌小樹面對面坐著,一邊啜飲著熱拿鐵,一邊等待著店主人的出現。

會在五月天忙碌準備巡迴的期間將瑪莎約來離線,初衷是為了了解 StreetVoice 與離線咖啡這次在 a Simple Day(簡單生活節的 2016 新主題)二度合作背後的契機,但兩位受訪者身為舊識,開了話匣子就停不下來,這場歷時三小時的「聊天」,因此也天南地北、撞出了許多意料之外的火花。

cover02

 

離線咖啡,一個可以自然「發生事情」的空間

巴黎的花神咖啡館並不是為了讓沙特完成《存在與虛無》,或與西蒙.波娃約會而存在,是因為它在那裡,而這些事情就自然發生了。就像命運總是會不小心撞見預料之外的風景,離線咖啡也是如此。

「對我來說,咖啡館就是一個可以讓大家很自在地發生事情的地方,不管是什麼事情。剛開始真的沒有想那麼多,一切純粹是個莫名其妙的誤會。」瑪莎表示,原本只是想要經營一間舒服的、擁有自己喜好與個性的咖啡館,而位於華山紅磚區的這個空間,剛好位置、大小和挑高都很適合舉辦音樂演出。

「那陣子剛好發生了地下社會被迫休業的事件,我覺得,當自己不是 live house 的經營者,沒有在這一塊遇到困難之前,都不好去批評那些政策有什麼不對,畢竟表演者在這一環算是既得利益者,不用去顧慮到經營者所需面臨的法規與困境。所以我想自己試試看,而真的做了才知道,要在如何提供表演者好的空間、合理的待遇、而自己也能持續經營下去中得到一個平衡,其實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與其他經營者比起來,離線的優勢在於我沒有太大經營上的壓力,所以能夠盡量提供好的協助。」

離線咖啡會慎重地與每個表演者確認好所需的器材清單,並與固定的音響公司長期合作。「通常為了省成本,場地都會直接買一套器材放著當耗材,但其實根據音樂類型的不同,表演者們需要的器材也不一樣,像 full band、acoustic 的外場喇叭特性就完全不同。」瑪莎表示,這種做法一方面也算是在教育表演者。「我看過太多團,當演出不理想、被說 sound 不好時,第一件事就是怪場地、怪 PA。因此身為場地方,我可以做到的就是提供你要的器材,盡可能達成你的需求,當這些事情我都做到了,你應該檢討的就是自己本身。此外,很多人不會根據不同的場地去調整自己演出的內容,小地方有小地方簡單的狀態,樂團該學習思考如何調整你的聲音、演出曲序和編曲,進而清楚知道自己該開什麼樣的器材清單,讓演出變得更好。」

從咖啡館的角度,離線咖啡並不只提供喝咖啡與休息的空間,這裡關注流浪狗議題,也參與紀錄片影展;從展演空間的角度,離線和其他 live house 從來就不是競爭的狀態。「不同大小、風格和類型的 live house 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對很多,尤其是新團來說,在離線演出壓力比較沒有那麼大。有些表演者想要做不同狀態的演出時,Legacy 的空間太大可能反而不適合,這裡就比較溫馨,整個 fu 也會不太一樣。我希望能創造一個良性循環,場地方和表演者互相學習的狀態。雙方一起試著調整,我提供你需要的、舒服的場地條件,如果演出結束後跟你期望的結果不同,就你的責任了。」瑪莎很直接地說:「如果演出完,表演者還不曉得自己問題在哪裡,那我也沒辦法啊!那你的未來就是這個樣子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表演者應該具備的自覺,你要去 fit in 各種不同的環境,去針對你的演出做不一樣的調整,這才是一個良性的互動。」

002

 

如果想一直在音樂這條路上走下去,就必須不斷思考。

「開放地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試著謙卑。」瑪莎說:「態度是展現在音樂作品的完成度上,並不是面對觀眾、媒體、或面對別人的指責批評。玩音樂的人很容易把這件事情搞混。」當態度走太前面時,會變得無法接受他人意見,迷失在自己所謂的態度中,看不清缺失,更別說虛心學習了。

如何在錄音室裡將自己的音樂做到最好?遇到困難時不輕易妥協,這才是音樂人該擁有的、對作品的「態度」。

「我在面對新團時,會盡量撇開個人喜好,因為那是你自己聽音樂的習慣,從年輕累積下來的,是你的價值觀,可是年輕人做音樂會有他們的價值觀。所以後來我給的建議都是比較技術面的,或引導他們思考『自己在做什麼、想做什麼』,這很重要。」瑪莎強調,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和價值觀,「但你應該努力的目標是,讓越來越多跟你存有類似價值觀的人,能夠互相溝通、認同,甚至影響一些與自己擁有類似經驗,在聽你的音樂時會得到共鳴的人。」

無論到什麼年紀,好的音樂創作者會一直處於開放的狀態,不被先入為主的觀念綁住,不自我設限。「去思考玩音樂的初衷,你想要做到什麼?有沒有對作品負責?與別人的差異性?當然可以『只是喜歡玩音樂』、或『把玩團當作一個人生紀念』,但如果想一直在音樂這條路上走下去,就必須不斷思考。」

接著談到技術層面的問題,進錄音室前,你對「聲音」有多少了解?

「不要以為找了製作人和錄音師,自己就可以什麼都不懂。」除了練琴,還必須練耳朵。「對聲音的敏感度是需要訓練的。你喜歡哪些唱片,他們的特色是?那些音色在錄製上有沒有什麼技術面問題?那你能做到嗎?不是只會分辨音樂風格就好。如果你從來不檢討編曲,憑什麼覺得錄出來的東西會好聽?如果你都不 care 小鼓的聲音是什麼、不 care 吉他 tone 要怎麼調……那消費者要怎麼認同你的作品?第一張(專輯)就算了,如果到第二、第三張還搞不清楚,那我要怎麼買單你的未來?我要怎麼樣成為你的粉絲?怎麼樣無條件支持你?」

瑪莎表示,現在做音樂的門檻很低,喜好是主觀的,但「品質」是相對客觀的。像是頻率高低、和弦樂理泛音的編曲等物理性的、對「聲音」的基本概念,都是創作者自己要掌握的。「一樣有人 demo 就是做得很屌,也有人花大錢進高級錄音室卻錄不出好東西。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有太多團,唱片聽起來都很像,沒有特色,可是你聽許多國外的獨立樂團,還是聽得出他們的特色,人家很清楚知道,不是在 live 做了什麼就要一模一樣搬進錄音室。」

身為 StreetVoice 資深音樂內容統籌、大團誕生總策畫的小樹,對此深有同感:「音樂人自己要先老實,不能什麼事情做不到就說自己是『獨立樂團』;這些東西需要多少功夫,而你要花多少力氣才能走到那裡?然後下一步是什麼?不能永遠用風格、用態度來矇混過去啊!」

 

(未完待續)

接續下篇:【瑪莎 X 小樹】音樂不需要標籤化!漫談創作與演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