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人物

用音樂騷擾人們內心最深處的脆弱靈魂 ─ 專訪先知瑪莉

當周圍越是喧囂,而你面對的人越是專注時,從他的眼神、思考時的停頓以及微微放大的音量,就可以感受到這段對話被多麼認真地述說、將會被記得多久。看了很多次 Mary See the Future(先知瑪莉)的表演,原本以為在舞台上不太說話的他們,面對訪談可能依舊惜字如金,然而,意料之外的事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梅雨季」巡迴持續進行中,即將飛往上海的瑪莉剛完成 check in,我們在人聲鼎沸的候機大廳尋找適合談話的安靜角落。一大早約在松山機場採訪是相當特別的經驗,特別的不是地點,而是受訪對象的狀態:可能剛睡醒、展開旅程前心情雀躍、即將暫離的瑣碎繁忙日常……,這些「特別」反倒更真實地呈現了團員們的平常的生活樣貌。避開了陸客雲集的場域,找到沙發區入座,以新鮮的心情面對熟悉的對象,訪談開始。

2016-02-03 17.27.35 HDR

 

初衷不變 溫柔而慢熟的瑪莉與音樂們

對任何人而言,九年的時光都不算太短;對成軍九年的先知瑪莉而言,發行了四張單曲《What Should I Goes to Be》、《Cheer》、《Hellow》、《The Loner》以及兩張專輯《Yes,I Am》、《My Fake True Love》,上過英國 BBC 廣播電台專訪、站過小巨蛋舞台、入圍過金曲獎和金音獎、在許多國際音樂節演出過,從學生時代到國軍 online、退伍後思考人生方向……這些經歷在瑪莉的音樂人生中,是否產生了什麼影響?或帶來了什麼改變?

「生活上的轉變?沒有啊~我們都一直很窮,沒什麼轉變(笑)。」鼓手 Eric:「我們的初衷並沒有改變,對於自己喜歡音樂、以及做這件事情的心態,並沒有被其他外力所影響。如果要說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對每張作品的想法。

第一張《What Should I Goes to Be》是因為我們想要趕快做一張實體作品,就把當時有的歌曲收錄進去。2008 年我和 Josh、Fish 入伍,出來以後就做了《Cheer》。那時候覺得自己剛退伍,還有些時間可以緩衝;但到了《Yes,I Am》(2011)時,我們面臨到的是必須思考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於是這張專輯就充滿了『生活』的影子。」

鼓手Eric
鼓手 Eric

每張作品都代表某段時期的生活,以及當時關注的主題。「《My Fake True Love》在講愛,描述人跟人之間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愛,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甚至禁忌的愛之類的。」吉他手 Roger 補充。

回到《Yes,I Am》,這張作品入圍了該年度金曲奬「最佳樂團」以及金音獎「最佳搖滾專輯」,本以為這會是瑪莉堅持繼續走音樂這條路的轉捩點,沒想到大家竟然一口同聲回答:「完全沒有關係。」Roger 表示:「我們本來就沒有設定要入圍獎項才能做什麼事(Fish:就像中統一發票),對、就像是個還蠻厲害的 bonus,但我們還是照常生活、寫歌、練團,也沒有因此改變什麼,或去做什麼特別的事。」

穩穩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或許步伐不大、步調不快,但他們依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先知瑪莉的音樂以毫無侵略性的溫柔守護著我們,平凡而堅定,不過於喧囂但真誠,一首首富含情緒張力的歌曲,所擁有那撼動心靈的力量是多麼強烈。

主唱Josh
主唱 Josh

這趟去上海回來,再跑完 5/6 台北 Legacy 和 5/14 台中 Legacy 的專場演出,梅雨季巡迴就結束了。接下來想做些什麼?有沒有什麼目標呢?

「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去歐美參加音樂祭或舉辦巡迴。」Roger 表示:「樂團就是要演出嘛!如果說今天演出的範圍可以越擴越大,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回饋,即使生活過得再窮再苦,但是當你想到自己下個月可以去歐洲表演,就覺得很不錯!也希望能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音樂。」雙魚座的 Eric 則認為可以像現在這樣好好做音樂,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很珍惜現在大家一起相處、一起玩音樂的的狀態,而且我們感情也蠻好的,真的很幸運。」

吉他手Roger
吉他手 Roger

 

不只聽音樂 更從藝術性感受作品的收藏價值

近年來,台灣音樂場景的變化相當大,新團新人輩出、音樂祭越辦越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也越來越透明化,數位音樂的興起更影響音樂人對於「發片」的策略考量。身為台灣樂團界的中生代,對於這些時代潮流演化的各種現象,先知瑪莉提出不少發人省思的想法。

「講得直接一點,CD 實際上已經失去功能了,現在已經沒有人用 CD 聽音樂,它存在的意義只剩下收藏。」Josh 表示。對瑪莉而言,實體作品依然會繼續發行,但製作概念主要以「收藏」為主,與自己喜歡的藝術創作者合作,將專輯從「音樂」延伸出新的價值。Eric:「就像現在我們可以寄 EDM,但有時候你還是會想要印酷卡和海報啊!可以實際擁有的物品還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就像我還是會去買自己喜歡的書一樣。」

像是最新單曲《The Loner》邀請到留英手繪師 Paoju Lin 設計繪製封面和內頁插畫,以「入口」為概念發想,每次的追尋都像是進入一個未知的入口,對未知充滿期待也充滿害怕,但是唯有不斷往前探尋,才能知道你能找到什麼。

《The Loner》
圖片來源:Paoju Lin Illustration

《My Fake True Love》封面設計師 Summerise 曾榮獲多項國際插畫獎,這張作品也曾經獲得 2014 英國 AOI 插畫獎/職業組入選/設計項目;目前 Mary See the Future 的官方網站視覺亦延伸自此專輯獨具巧思的設計。《My Fake True Love》的專輯主題,圍繞在各種情愛真偽之間,這模糊不清的曖昧氛圍,讓人就像處於黑暗中,縱然感到無助,躲在其中卻又安全的讓人放心,是這次設計的核心。(更多專輯設計介紹請見 Mary See the Future 官方網誌

《My Fake True Love》

然而 Roger 跳脫了音樂載體的討論,提出「概念性聽音樂」的想法:「我覺得這個時代應該要建立起『聽音樂的習慣』,雖然大家的聆聽習慣大多以單曲為主,甚至很多專輯做出來的概念性也不太夠,好像有什麼歌就收什麼歌,但這是互相的,如果你強調某個概念,我相信聽的人、買 CD 的人也會從這個概念去聽完整張專輯。這對做音樂的人是一種鼓勵,也會得到一些回饋;而對於聽的人來說又會得到另外一種感覺,所以我覺得還蠻值得討論的。」

話題轉向台灣音樂祭的榮景,團員們都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然而 Roger 認為「觀眾群的擴充」依然是最主要的問題:「有些音樂祭會強調主題,用這個方式讓很多原本不聽獨立音樂的人參與,進而跟他的生活有所連結,我覺得蠻重要的。像發條音樂節就很不錯!它包容了許多台灣以外的文化,由於舉辦地點在中壢、有很多外籍人士,也因此引起很多共鳴,我覺得是蠻不錯的現象。」另外 Eric 和 Fish 都提到 Wake Up 音樂祭,「他們的規劃、實際執行、現場工作力都很認真,感覺團隊都很有熱情在面對這件事,而且相當專業。」

Bass手Fish
貝斯手 Fish

 

【梅雨季限定 巡迴小問答】

Blow:從去年到今年,為什麼會想要沿用「梅雨季」這個巡迴名稱?

Eric:比較負面,一直下雨、下到你很煩、覺得自己都要發霉了。我覺得梅雨季很適合我們團呈現給人的感覺,沒有違和感。

Roger:其實先知瑪莉一直有個延續的主題「Mary X’mas」,每年聖誕節會固定在比較小的場地進行微插電演出。「梅雨季」雖然是去年第一次辦,但後來想想,每個人在每年的梅雨季節裡,想法、生活狀態、周遭的人一定會有些改變,也蠻符合巡迴的概念,因此就決定沿用下去。

 

Blow:在目前的巡迴中,發生令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

Eric:好,應該除了 Roger 以外其他人都一樣吧~之前我們去深圳時,台下歌迷叫我們要「躁」起來,我們三個都沒有理那位觀眾,於是 Roger 就說「在我們的表演裡,只有我可以控制你,沒有你可以控制我」台下大聲歡呼,然後那個人就大喊「那你控制我吧!」這件事讓我們印象很深刻。(編問:是女歌迷還是男歌迷啊?Roger:是男的……)

Fish:可以說去年的梅雨季嗎?那次帶太多香菸被罰錢。當時我們在台灣買了要帶去中國,香港規定入境只能帶 19 支菸,但我跟 Eric 大概還有八、九包,而且我們行李都滿了,就把菸都放在小美(隨行燈光師)的背包裡,結果他就被抓了。(問:後來怎麼辦?)就罰錢,罰了台幣一萬多塊,超貴。

 

Blow:請團員們分別聊聊自己對「梅雨季」(非指巡迴活動)三個字的感覺。

Roger:脆弱吧。可能是因為一直下雨的關係,面對很多不好的事情,例如運氣不好、東西壞掉之類的,就會不由自主擴大那個負面情緒。其實不是生氣,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Eric:我反而覺得是一種鍛鍊耶!在這個季節,你要去哪裡都很麻煩;坐在家裡所有東西都很潮濕,又很悶熱;可能你家開始漏水、天花板開始爛掉,卻無能為力。但是這種時候我就覺得,雖然情況越來越糟,但它卻讓我鍛鍊得越來越強,反正都遇過了也沒什麼好怕的。(Roger:你好正面喔)

Josh:我不喜歡梅雨季,但喜歡那種氛圍,有種可以理所當然找個地方躲起來的感覺。

Fish:梅雨季就是要打電動啦!

000321080010

先知瑪莉《梅雨季》2016 最終場

日期:5/14(六)
時間:20:00
地點:Legacy Taichung 台中音樂傳記(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 117 號)
售票網址:https://www.indievox.com/legacytc/event-post/17927

5/6 台北場次已完售



avatar

作者 / Johnny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