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3・新聞

英國搖滾巨星 David Bowie 逝世 無數獨立音樂人分享其作品致意

在全世界文化發展造成極大影響的搖滾巨星 David Bowie 於 1/8 自己 69 歲生日發布新專輯《Blackstar》後驟然離世,令全世界受其影響的藝術、文化工作者與樂迷無法置信;消息公開適逢台灣午後時段,讓許多音樂藝術工作者一片譁然。

showtime-five-years-david-bowie

金屬硬漢 Lemmy 才在上週週末舉辦完告別式,David Bowie 便在歷經十八個月與癌症的奮戰後,在家人的陪伴下於英國時間 1/10 去世。此消息因為在有死亡意涵的新作品《Blackstar》推出後兩日公開,一度被認為是謠傳或宣傳手法,但隨即遭 Bowie 長子 Duncan Jones 證實;再次撼動海內外無數音樂人,甚至英國首相卡麥隆都發文表示哀悼之情;台灣則見到無數音樂工作者於消息公布後,與好友、樂迷們分享 Bowie 帶給他們的啟發與感動。

螢幕快照 2016-01-12 下午8.27.14

螢幕快照 2016-01-12 下午8.23.00

其中包括張鐵志、馬世芳、翁家銘等資深音樂評論者,以及受英式搖滾影響甚巨的回聲樂團、陳惠婷、陳珊妮、四分衛虎神與阿山、槍擊潑辣子豪、夾子小應、馬念先Green!Eyes 老王、DJ 林哲儀等音樂人皆不捨 Bowie 驟然離世;法蘭閻韋伶、音速死馬、鄭宜農等無數獨立樂團人亦點播了許多 David Bowie 經典作品,懷念這位劃時代的宇宙巨人。

DJ 林貓王和 Wepublic、Roxy Rocker 等音樂酒吧,分別舉辦以 David Bowie 為主題的音樂、講座、扮裝派對活動,以茲紀念他對音樂、流行文化的貢獻。正在打選戰的閃靈主唱 Freddy 林昶佐甚至申請了 David Bowie 作品公播權,預告將於週四站上競選宣傳車後一日限定全程播放他的作品,悼念這位搖滾巨人。

螢幕快照 2016-01-12 下午8.17.24

昨日(1/11)地球上的人類經歷了自 1969 年後第一個沒有 David Bowie 的夜晚。在他出生地倫敦布里克斯頓的晚間,高達兩千人聚集在巨大的 David Bowie 肖像前獻上花朵與道別,徹夜未眠的播放著他生前的經典歌曲,向這位自音樂領域擴及文化的巨人告別;曾經隸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蘋果日報台灣時間 1/12 頭版頭更大篇幅報導 David Bowie 過世消息。

12523082_10154409239326124_9165778461714961370_n
Via 香灣湯生

David Bowie 於 1969 年以〈Space Oddity〉打入英國樂壇,蟄伏三年後化名為雌雄同體歌手「Ziggy Stardust」再次面世,誇張的舞台形象與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為華麗搖滾年代的代表人物,甚至影響後來日本「視覺系」誕生。在進入電子音樂領域後更不拘泥於此,多所化身成不同的身份、形貌遊走於時代尖端。其貢獻跨足音樂、影視戲劇、藝術、時尚設計、表演藝術、電玩遊戲、文字寫作、思想層面,甚至擴及網際網路發展與推倒柏林瓦解,於各領域啟發甚巨,甚至幫助許多同期藝術家與音樂家登峰造極;影響力難以估計。David Bowie 可能是繼 John Lennon、Andy Warhol 與 Michael Jackson 先後過世後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象徵。

即使如此,他生前依然謙遜謹慎,致力於音樂創作,更樂於和新生代創作者、獨立樂團合作,無私的分享音樂理念受到許多後輩愛戴,亦曾婉拒了英國皇室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及封爵榮譽。在 2000 年 Bowie 婉拒大英帝國勳章榮譽,2003 他再次因為在其長久的文化貢獻與指標性,被英國皇室欽點封爵,如艾爾頓・強(Elton John)、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米克・傑格(Mick Jagger)等被授與爵士榮譽的搖滾巨星一樣,但 Bowie 再次謝絕:「我永遠不會有任何意思接受這一類的事物;這並不是我窮極一生所追求的。」

David Bowie 對文化與時代意義的貢獻巨大,甚至於去年讓美國芝加哥市長 Rahm Emanuel 將 9/23 訂立為芝加哥「David Bowie Day」,表彰其自七零年代至今的流行文化貢獻與時代影響力。

Via EPA 歐洲新聞圖片社
倫敦布里克斯頓的《Aladdin Sane》的 Bowie 肖像前堆滿著前來致意與道別的花束。(Via EPA 歐洲新聞圖片社)


avatar

作者 /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