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雜吹

樂手研究室:女孩與機器人合成器手蛋「我喜歡類比合成器,正因為它有生命的感覺」

unnamed

以電氣搖滾為主要風格的女孩與機器人,曾多次入圍金音獎電音類型獎項,並獲得 2010 金音獎最佳電音單曲《昨天 Lost In Yesterday》、2011最佳電音專輯《Miss November》,本期樂手研究室邀請其中要角「合成器手」蛋來分享他的器材與使用心得。


「沒有固定的音色」是合成器的一大特點。隨著發聲原理的不同,我們可以用合成器彈出真實樂器的音色,也可以用它創造出前所未聞的奇特聲響,說合成器是聲音可能性最大的樂器一點也不為過。

SV:相較於其他樂器,台灣使用合成器好像還不普及,什麼是「合成器」?跟一般鍵盤樂器差在哪裡?

蛋:合成器是一種樂器,但它並不一定是一種鍵盤樂器,它只是常常以有「鍵」的形式出現。

一般來說,凡是上頭長著像鋼琴的黑白鍵,我們就會把它叫作鍵盤樂器。鋼琴、電鋼琴、各式風琴、有鍵的合成器等都是。而一般常說的「鍵盤」,則大致上指一些需要插電運作的鍵盤樂器像電鋼琴、伴奏琴等,當然也包含了合成器。只是合成器的音色是我們可以任意變化的,而其他的鍵盤樂器大多以選擇與修飾音色為主。

另外,合成器只「有時」屬於鍵盤樂器的一種。非鍵盤形式的合成器也有很多:各種音源機(俗稱 rack)、模組合成器(modular synthesizer)、合成器小玩具、還有近年出現五花八門的合成器 app。它們本身都沒有鍵盤,需要外接其他的鍵盤來使用,或用其他的方式來控制(例如觸控)。

▼ Roland 早期的 modular synthesizer 部份
331841

我覺得現在合成器在台灣有種越來越多人用的感覺,越來越多新一代喜愛音樂的人們對它感到好奇而想進一步接觸的認識,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推廣和介紹這項樂器有點像是我們的使命!

SV:合成器在音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

蛋:合成器就像所有的樂器一樣,運用想像力跟技巧,它可以在任何的音樂場合找到它的角色!
舉例來說,在以吉他為主的搖滾音樂裡,合成器可以作為裝飾,提供不同的調味,早在30多年前 Led Zeppelin 或 Van Halen 就已這麼做;而在流行音樂到電子音樂的光譜中,合成器的戲份吃重更不在話下。70年代末以來,甚至一直存在所謂的 synth-pop曲風,以合成器取代所有的原音樂器(包括鼓),搭配好聽好記的旋律線做流行歌,最早期的 Depeche Mode 便是這樣的例子。

合成器是受科技進步影響而與時俱進最明顯的樂器,它的樣貌及角色越來越多變,到今天在各類型音樂中密不可分,因為它是彈性非常大而好用的工具,不論是一般主奏伴奏的用法,製作效果甚至節奏都能勝任!


SV:介紹一下你目前所使用的合成器。

蛋:我在目前參加的兩個樂團(女孩與機器人/濁水溪公社)裡演出用的器材是不一樣的。濁水溪公社的現場我用 Korg 的 Karma 跟 MS2000R。前者是61鍵的數位合成器工作站,原音樂器和電子音色都有,搭載 Triton 引擎也內建編曲機,主打功能是一套就叫作「Karma」的琶音器系統,很強大也很複雜,實際上用到的機會並不多。後者則是模擬類比合成器 MS2000 的 rack 版,兼用 Karma 作為它的主控鍵盤。 濁團的歌裡需要原音樂器音色的部份大致都能在 Karma 上找到,而其他在暴動之中能夠有穿透力的音色、 call-out 時段作為背景製造氣氛的效果類音色等,則可以用 MS2000R 調出來,或在現場視情況即時調變。

在90 年代後半的模擬類比風潮中,Korg 的 MS2000R 以規格來看並不是最強大,畢竟它的4個發聲數常常顯得捉襟見肘;音色也不是最突出,個性上不以溫暖圓潤見長,反而是種精瘦而刁鑽的味道,十分的Korg。對我來說它的可玩性很高也很順手,即使在入手十年後的今天,還是很習慣拿起它,洗掉內建音色從零調起;再加上它內建 step sequencer、arpeggiator、virtual patch 及簡單的效果器等好用的工具,我總是能在玩的過程中遇見驚喜!

▼ 圖左 MS2000R / 圖右 Karma;攝影 Gallen Tou
331842

在女孩與機器人的現場則換過幾種不同的配置,目前是以 Roland 的 JP-8000 和 Dave Smith Instruments 的 Mopho Keyboard 為主。JP-8000 是49鍵模擬類比合成器,定位和 MS2000R 類似。它的音色可以溫厚也可以十分 acid,非常的 Roland;加上49鍵做上下兩層分鍵很充足,常常分鍵一半做墊底的pad,另一半彈旋律,或是兩種音色疊加讓變化更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JP-8000 是 supersaw 的始作俑者,這類既粉又酥麻電味十足的音色,在90年代末是 hardcore 和 trance 的必備,到了今天持續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在流行電子舞曲之中,辨識度極高。雖然 supersaw 已不再是 JP-8000 的專利,但仍然是電子音色界的顯學!

▼ 圖左 Roland JP-8000 / 圖右 Dave Smith Instruments Mopho Keyboard
331843

Mopho keyboard 則是單發聲數類比合成器,在現場我用來彈 synth bass。除了鮮黃色十分醒目、體積小方便攜帶之外,它最大的好處莫過於類比發聲這件事。作為 bass 它的低頻紮實且不用 EQ 就足夠,聲音個性相對偏硬;它調變的可能性也是同級琴當中數一數二的,說實在的有點太多有些功能難得用到。其中個人特別喜愛它的 feedback loop,適度的 feedback 在類比琴上能產生類似破音的效果,中低頻也會增厚,讓聲音更生猛有力。

除了上述兩團的配置之外,有時也會視場合把其他的類比老琴帶出門轉一轉、曬一曬,像是Roland 的 SH101 / MC202 / TR606 / TR707 等,前兩台分別是合成器跟編曲機,後兩台則是類比鼓機和取樣鼓機,都跟我差不多年紀。喜歡把它們全串在一起,趣味十足!

▼ 圖左上起順時針 Tom Oberheim SEM / Roland MC202 / Roland TR707 / Roland TR606 / Roland SH101
331844

SV:你所用的設備很多都是已停產的經典機種,像前面提到的幾款 Roland 合成器。若現在的年輕人想要用這樣的音色,是否有什麼建議?

蛋:從1970年代 Roland 公司開始生產合成器以來,他們設計和創造了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機種,像是 TB-303、TR-808、TR-909 甚至 JUPITER 系列等諸多經典,說因為這些機器而衍生了一整個世代的電子及 R&B 音樂一點也不為過。它們都是類比年代的產品也早已不再生產,進入數位時代之後,幾乎每家合成器公司在新機型發表時,都不免會以「它能模擬像是 TB-303 的經典 acid 音色」為號召之一。確實303是史上被「致敬」最多次的合成器,小至 filter 的個性,大到整台機器完整複製,硬體軟體的例子比比皆是,畢竟在二手市場上它的價格已經被哄抬至難以入手的地步,機器本身的老化也只讓它們越來越稀少,想要獲得這樣的音色也只能求某種形式的替代品(像有「窮人的303」之稱的 MC202)。畢竟聽者聽的到的是音樂好聽與否,用什麼機器做是讓做的人開心。

近幾年市場上吹起了回歸類比的風潮,原本就在生產類比琴的 Moog 和 Dave Smith Instruments 持續推陳出新,有回歸70年代類比的 Korg 和 Oberheim,也有新加入戰局的 Novation 與 Arturia 等,一直以來大家都在引頸期盼 Roland 是不是也會對這波潮流做出回應。於是今年初我們終於等到了 AIRA 系列,用更新的非取樣的方式(所謂的 ACB 技術)模擬他們自家經典款式的音色,同時也保持了合理的價位。從目前網路介紹和試用影片中看和聽到的十分令人期待,希望能早日親手玩玩看!

▼ 圖為AIRA系列
331845


「我喜歡類比合成器的原因其一,正是因為它不穩定。些許不受控制的音高,造成一種它有生命的感覺」

SV : 為何最近會吹起一股類比的風潮?

蛋:起初人們只有類比這個選項,好與不好都得照單全收。缺點像是不穩定,音高容易受到溫度或電壓等的影響、造價高,維修不易、能使用的素材能調整的參數都有限等等,就這樣過了好幾年。直到數位科技進歩,價格也開始下降,合成器上開始出現數位的部份,原則上聲音訊號經過的地方仍維持類比,但例如震盪器的音高從電壓控制(VCO)改成比較穩定的數位控制(DCO)、用來調變的 envelope 和 LFO 等改成數位產生,甚至出現了類比簡單波型之外更多的素材選擇例如 wavetable 等。

80年代前半,使用 Frequency Modulation 或 Phase Distortion 新運算法的全數位合成器出現;80年代後半取樣技術門檻降低,以取樣音檔作為聲源,合成器也能發出逼真的原音樂器音色。至此人們真正享受到數位穩定便宜且音色可能性更大的優點。加上九零年代中開始流行模擬類比,以數位的方式搭配類比的思維,試圖融合兩方的優點,於是取樣和模擬類比兩類合成器成為近三十年來市場上的主流,直到最近吹起「純類比」風。

我喜歡類比合成器的原因其一,正是因為它不穩定。些許不受控制的音高,造成一種它有生命的感覺,和一切精準的數位合成器是截然不同的,震盪器間的 detune、濾波器超載時的失真、聲音輸出普遍較模擬類比甚至軟體來得厚實而大顆,都是吸引我的點。

雖然喜歡類比,其他種類的合成器甚至軟體我也一直有在用。拜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之所賜,當我需要更特別的音色或更細緻的質地時,就會想到軟體合成器。所以依照各種合成器的特性搭配使用,發揮各自的長處,我覺得才是最好的。

SV:身為一個合成器手需要什麼週邊?

蛋:我覺得相對於吉他或貝斯,合成器是一個還蠻自給自足的環境,本身就可以做到音色變化,也時常有內建效果器可用。但真的要說,合成器的週邊也是五花八門。像不會內建效果器的類比合成器或骨董琴如果需要,仍然得像吉他一樣外接;又或者對軟體合成器來說,有太多各式的「控制介面」可選,琳瑯滿目;有一般鍵盤的,有用按的或敲的,有 XY 軸觸控的,有只有拉的跟轉的,有不用碰到就能控制的,近年來還流行遠端感應,例如把無線感應狀置戴在手上,就能用動作來影響聲音等等,視覺上看起來酷炫,應用上跳脫鍵盤的框架,以更自由的方式來製造音樂。

SV:請跟我們介紹幾首歌的設定

蛋:我想分享一首女孩與機器人「平行宇宙」專輯裡的歌,叫「超過」。

這首歌的 demo 在2005年左右就已經存在,用的幾乎是 Karma 裡的內建音色,包含節奏、貝斯等,直到 2011年才再度把它拿出來,在 Riin 新加上了詞曲之後,成為專輯裡第一首完成的歌,某種程度上也替我們的第二張專輯決定了整體的氛圍。

前奏的 filter 效果原本用的是 Karma 內建,為了收錄在專輯裡決定品質也得提升,於是把 Karma 上的素材送進 Moog Voyager 的外部輸入,讓 LFO 帶著 filter 調變,最後再用一台 analog chorus 效果器把 mono 的訊號變成 stereo。進入主歌之後便可以隱約聽到 filter 前的素材在中間偏右。

鼓組的音色除了小鼓外沿用了 demo 時期的音檔,再利用軟體效果器讓它們變紮實。HiHat 的部份是兩條差了一個八分音符的相同內容組合而成,讓節奏更複雜。小鼓一直要到副歌才出現,用 Pro Tools 內建鼓機的小鼓取代原本的,當然還是有掛額外的效果器讓它加分。

這首歌沒有跟著根音走的 bassline 是很大的特色,拿 Moog Voyager 調了一個跟原本 demo 很接近的音色來取代。基本的 sweep pad 跟有 filter 的 sequencer 都是 Karma,主副歌間的插音是 Yamaha SY-22。副歌有一個墊底的像 bell 的音色,記得是 Kurzweil PC1x 內建的合成器音色。副歌的插音則是當時剛好借了一台 Critter & Guitari 的 pocket piano,很可愛也可以很狂野的一台小合成器,有木製的按鈕和很誇張的琶音器,可以轉出很有趣的變化,尾奏背景裡的噪音就是它!

▼ Critter & Guitari Pocket Piano
331846

間奏 solo 是用 Karma 直接錄。接著的安靜主歌幾乎都是 Access Virus,因為是後來才加上的段落,用的合成器跟先前都不太一樣。同一段落還有一些上升的音效,是用 Korg 的 Monotron 搭配 MXR analog delay 試了幾次再選好的來用。

現場演出的時候,這首歌主要用 JP-8000 的一半來重製鋪底的 pad,在安靜的段落用琴上的 ribbon 控制 filter 的開合,另一半在間奏與尾奏彈 solo。Bass 和其他音色則是用放的。


「對於合成器手來說,培養各種表達的技巧與對參數功能的認識,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事。」

SV:好的合成器手需要有好的彈奏底子嗎?

蛋:我覺得好的彈奏底子絕對會加分!但好的彈奏底子並非使用合成器的門檻。

在鍵盤合成器上最常使用的不外乎鋼琴手法,還有左手邊控制項的技巧。如同所有的樂器一樣,這些技巧無非是為了讓演奏者能更精確的傳達音樂的表情。

然而因為合成器音色多變的特性,「演奏」二字在它上頭有了更寬廣的定義:除了在鍵盤上的表現之外,我覺得調變也可以視為演奏的一部份,如何使用機器上頭密密麻麻的參數製造出想要的結果也是需要練習的。另外常有像是序列器(sequencer)或琶音器(arpeggiator)這些能「自己跑」的工具幫忙讓琴自己彈奏,我們甚至可以空出兩隻手來,專注在音色的變化上。又例如對於 modular synth 而言,音色的變化甚至是唯一的演奏焦點。

近年來電腦成為音樂製作的主力工具,沒有鍵盤基礎的音樂家也可以在電腦的輔助下進入合成器的世界,只要輸入音符,剩下的一切都可以透過拖放來修改,不完美都可以被修正,這在類比時代是匪夷所思的!

不過我相信音樂始終是人的情感的表達,「演奏」是最直接的傳達方式,為了追求完美而讓音樂失去了「人味」不免本末倒置。因此對於合成器手來說,培養各種表達的技巧與對參數功能的認識,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事。

SV:當一個合成器手,其他需要具備?

蛋: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強健的身體」!因為我喜歡用硬體,自然得承擔出門大包小包要拖、要拉、要拎、也要扛這些事,很多人選擇使用軟體來演出,除了電腦能做的事比較多外,要帶的東西也比較輕。

還有是對音色或音樂的品味和想像力吧。合成器的可能性無限,往往是我們的想法帶來了限制,多聽和多用對掌握合成器一定有所幫助!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一些軟體或模擬類比合成器有「參數隨機」的功能,按一下就能讓每個參數都打亂,聲音可能變的很毀滅,也可能就此「遇見」意想不到的新奇音色!畢竟機器越做越複雜,要能每個細節都顧及到真的蠻累人,所以簡單而功能有限的類比合成器仍然是我的最愛!

文 / 蛋

蛋 ─ 現任《女孩與機器人》之機器人之一,及《濁水溪公社》鍵盤手。
熱愛合成器及合成音色,尤其是類比器材。
出生在八零年代,對八零的 synthpop 有著莫名其妙的執著。



avatar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