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音樂節|現場

第16屆金音評審團主席陳惠婷談入圍亮點與遺珠 陳嫺靜象徵新型態的嘻哈、特別貢獻獎從缺

第 16 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於今(19)日公布,由本屆評審團主席陳惠婷,以及鄭宜農、柯智豪、黃少雍、謝明諺、宋柏緯、當代電影大師(主唱阿懋&貝斯手上杰)、文化部徐宜君常務次長擔任揭獎嘉賓,選在三創生活園區 CLAPPER STUDIO 揭獎。

今年的金音創作獎報名依舊非常踴躍,總計 882 張專輯/EP、62 組現場演出,共 4,052 件作品參賽,其中亞洲創作音樂獎共 60 件作品報名,參賽者涵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等。

評審團主席陳惠婷,號稱搖滾媽祖。她是 Tizzy Bac 主唱兼鍵盤手,同時也是創作歌手,作品傳達了生活與感情的困境,引起許多現代人的共鳴,並多次獲得金曲獎、金音創作獎之肯定。

對於接下這次重任,陳惠婷當初思考了一整天,原本還打算回絕,但她說:「金音獎秉持著鼓勵原創音樂的精神,是完全屬於創作人的音樂獎項。我身為一個創作樂團的老屁股、長青樹,我應該要責無旁貸的來參與這個獎項,很榮幸地答應邀請。」同時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再更深的接觸產業的各個面向,接觸其它曲風的專家,加深對於音樂的了解。

相對於金曲獎,陳惠婷認為金音獎很純粹地回歸到音樂本身,希望今年可以走向一個更不受流量、更不受商業價值影響下的狀態。每位評審都十分堅持自己的美學品味,共花了超過 12 個小時討論。除了報名件數增加,作品水準更持續往上,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去聆聽。

談及入圍評選的過程,陳惠婷發現,評審尤其在意音樂的敘事性,「就是你到底要傳遞什麼東西給大家,我們會特別注重整體性。因為現在說實話,電腦技術發達,大家做音樂可以越來越華麗。可是相對來說,你要告訴大家什麼,那個文本的意義就更重要了。」

畢竟,台灣音樂人在全球化的時代,除了要能熟練掌握外來的音樂語言、放眼國際市場之外,跟在地性的連結同樣重要。

「所以我們選出來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它能不能跟你的真實生活有連結?它是不是能夠誠實的表達出你對這個生活的感受?」陳惠婷透露,如何不去誤用別人的音樂文化是評審討論的重點:「尤其是我們想要參與到亞洲音樂圈的時候,對於這種在全球化的框架下,怎麼樣運用這些外來的音樂元素,加入自己在地色彩裡面,這件事情是很重要很需要考慮的。」

本屆共有 112 件作品入圍角逐 21 個獎項,其中以「另類流行」及「電音」獎項討論最為激烈,歷經超過四輪以上的投票。最終陳嫺靜憑藉著雙專輯《如果每天都可以happy happy 誰想要sad:*– 合作的秘密》、《如果每天都可以happy happy 誰想要sad:)) – 一起去度假》一共入圍 7 項;百合花則以第 3 張專輯《萬事美妙》入圍 6 項緊追在後。

陳惠婷表示:「陳嫺靜以兩張專輯的方式去報名,分別有不同的特色,所以才會在各個獎項上都非常突出,她代表一個更新型態的、更融合的一個嘻哈音樂的表現。女性嘻哈音樂人相對來說比較少,她代表金音獎所鼓勵的特質,跟平常我們習慣的嘻哈曲風都很不同,我覺得它是一個很真誠的音樂展現。」

記者問到關於遺珠的部分,陳惠婷開玩笑說這一題等很久,由於評審團主席不能報名參賽,最大遺珠就是她本人,很對不起團員;而今年金曲獎抱得多項大獎的李竺芯有被討論,可惜入圍競爭激烈未能出線。

值得一提的是,入圍記者會現場公布本屆「特別貢獻獎」從缺的原因,陳惠婷解釋,評審團確實有經過嚴謹的討論選出非常適合的人選。但由於長期耕耘在音樂產業的人士,個性通常是較為低調的,對方考慮到規劃,認為就默默地幫助這個產業,因此婉拒了這項殊榮,對此尊重他們的意願。

第 16 屆金音創作獎頒獎典禮將在 11 月 1 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被視為金音創作獎「前哨站」的【亞洲音樂大賞】今年以《GIMA Live》跟大家見面,將於 10 月 23 日、10 月 24 日一連兩天在北流 SUB 舉辦,並將於 10 月 24 日當晚現場公布最佳現場演出獎得主,採取免費索票方式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