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謝少年在大港開唱的演出旗幟飄揚,維尼遠看原本站很開的旗手們,隨著演出慢慢聚合。可能是人太多了,可能是氣氛太好了,時代看顧正義的咱啊,兄弟沒夢不應該啊,唱到那首紅紙飄揚,近看是警示的傳單,遠看竟成團結的喜帖。
「聽咱的歌聲/共阮的故事唱予你聽」萬人共患難唱起〈暗流〉,霎時泡泡變作飄在空中的淚水,激情賁張。不管社群上如何片段解讀,在現場的人群都清楚自己完整體驗到什麼。
「拍謝少年在今年的大港開唱說了一個故事,」演出後樂團在社群上發文,謝謝幕後團隊與參與的觀眾,並在最後註解:「故事還沒說完,剩下的我們繼續寫下去。」
因為要繼續寫下去,大港開唱後一週後與拍謝少年相約回顧那天演出,「三隻小豬」動畫形象對照的團員本體在我面前,戰狼國的狼躺在桌上的紅色傳單裡。團員說,特別做這場表演,因為太悶了,每天只能在網路上被動接收資訊,從去年國會亂象頻傳開始就感到疲憊、無力。
「當初覺得局勢很危險,大家幾乎沒什麼討論(罷免),不像這次大港後。」薑薑說,這些議題他們本來就會分享,但也知道照過去的方式直說會被歸類為「你們就是這樣,你們的團本來就這樣」,得改變策略。因為表態不是為了被重複貼標籤,而是想推動未來,「推動的是讓大家知道說,現在是生存的危機耶,不是意識形態了。」
告訴他故事,讓他自己做選擇
拍謝少年苦惱該怎麼和群眾溝通,怎麼讓「壓迫」能感同身受,薑薑想起兒子的幼兒園老師會講二二八的故事,用譬喻的方法讓小朋友思考歷史,「我覺得說故事絕對是人類最喜歡的事情,你不要告訴他,你應該怎麼樣,而是告訴他故事,讓他自己做選擇。」
大港南霸天具有足夠大的硬體能量,演出被排在 The Flaming Lips 前也保證會有很多人,是個絕無僅有的機會。他們開始排演歌單,思考怎麼融入「三隻小豬與大野狼」的童話敘事,因為這個形式簡單易懂,因為童話的啟示是「別掉以輕心」。
確認需要動畫,團員想起《山道猴子的一生》擅寫小人物的悲傷,凌晨四點寄信編劇 ERIC DUAN 詢問合作,沒想到對方剛好有空檔。天時地利人和不止如此,角色繪師寶弟幫他們畫過海報,北流演出配合過視訊團隊,演出經驗與志同道合的人都有了,就做吧,就衝吧。
完成的三段動畫作小人物視角,寫實呈現中年玩團人要考量排班、聚餐把筷子當鼓棒解憂的日常。日常很忙,手機浮現海底電纜被剪、國防預算被刪義憤填膺,快被內外夾擊的焦慮淹沒之際,擬似維尼形象的小豬當頭棒喝:「為什麼要等事情惡化到那種程度,才來想辦法呢?」
動畫融入音樂裡。大港開演船鳴 intro 也列入思考,這場歌單從〈噪音公寓〉三人一同玩團講起,〈你愛咱的無仝款〉代表 2019 年同婚法案過關、〈歹勢中年〉暗喻遭社會鞭笞仍想做對的事;最高潮當是〈時代看顧正義的人〉,致敬民主抗爭史的新聞照片像玩心臟病一樣一張張「打出來」,最後浮現港式北魏字體照應時代革命。
好的啟蒙能跟著你一輩子
為了讓這場演出闖出同溫層,他們不只準備台上的呈現,事前也預告搞大事,社群徵集粉虱配合在最後一首歌灑傳單。粉虱本來只想找 20 個 ,報名反應踴躍最後增到 100 個。經紀人 Bully 說,平常工作都很冷靜應對,但看到這些報名資料心火也被點燃了,投入現場串聯工作團隊兼作執行導演,自己在側台被現場能量感動到,想哭又為了工作不能哭。
觀眾有預備,現場都感覺到了。演出後動畫即刻上傳,Threads 有人按序靜態截圖,一張張索驥歷史:白色恐怖、鄭南榕自焚、雨傘運動、國會議事癱瘓。發文同一人驀然回首問,其中一張救火畫面不確定是什麼?薑薑告訴我:「那是團結一心去救鄭南榕的火,因為當時沒有人救他。」
學著靈活用不同方式說故事,不重蹈分化的陰謀,演出乍看無害,其實出拳更重、更深。「好的啟蒙能跟著你一輩子。」維尼說,能做這樣的演出,是因為從小就看過:「我們的政治啟蒙經驗應該在春天吶喊的時候就被柯仁堅(濁水溪公社)灌頂了。」
「那是我們剛上大學,正處於極速吸收資訊,每天都很興奮的狀態。那年小柯演出的高潮是,把一個假人當作林志玲,說要炮炸林志玲。」這個現在演可能會被炎上吧?如果你不知道,「他背後要解構的是,2004 年主流演藝圈直接把 indie 的思想跟內容踩在地上揍,還要讓大家覺得你很沒水準。」
2008 年野台開唱小柯古裝上陣唱〈青花瓷〉、2010 年辦「濁水溪20週年演唱會:七俠五義之A閤發水陸大法會」咬死雞肉甩頭⋯⋯,這些都是他們的搖滾青春記憶。被壓抑所以更狂爆,和電視新聞上,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的 22K、草莓族標籤,同時進駐到個人生命經驗裡。
組團,把壓迫轉化成音樂的動力。三人開始巡演後,徒手搬器材、淋雨表演很辛苦,但為什麼想要表演?因為反芻痛苦的拼勁,早已是創作的永動機。
要做就只能趁現在了
薑薑說,這次是他演出大港多年來,最全神貫注重視的一次,甚至可能超越去年的北流場:「就像小時候看浦澤直樹的漫畫,要做就只能趁現在了,而且只有大港願意讓我們這樣搞。」
演出前兩天團員早早休息,十一點前睡覺不貪玩大港,維尼上台前甚至沒戴音樂祭手環,只在草地上聽了免費舞台的擊沈女孩、大人的成發。因為一切都要很精準,他們的體力消耗又是團隊裡最大的;當台下情緒沸騰,仍得穩住心緒,注意監聽裡的 cue 點把故事說完整。
心情是「總算能做點事情了」,心態卻不是「小時候在社運場,只能傻傻衝到人群裡靜坐」。現在有機會與能力當個搧風的人,他們確定自己想的是呼籲大家注意現況,而非單獨批判誰去哪裡演出的選擇。
設計表演過程,「團結」是最核心的訊息,傳單內容、故事腳本都為此不斷修訂,整合團隊成員的專業和思維,倒也是團結的前置。演出後在藝人食堂,有年輕樂團人向薑薑詢問,他們的反抗衝動從何而來。對方好奇,因為他不曾經歷過那些歷史,對話於焉展開。
宗翰有感,大港開唱期間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記者專訪了他們、閃靈與楊舒雅:「記者說,美國有四百萬人看到這個消息。神奇的是這個音樂節能發散出去的力量,可以擴散到全世界,這已經超越音樂節與政治本身,代表台灣情勢是全世界都在看著的。」
終於能做點什麼也做到什麼,團員回望過程突然想起一些快樂的小事。
薑薑自嘲,彩排時一度忘了帶手機、沒法念稿,文情並茂的 talking 即席變成「按呢敢對」的台式造勢口氣,讓工作人員笑到肚子痛。
維尼想起,第一次見到 ERIC DUAN 本人,對方身穿《進擊的巨人》調查兵團的外套,講話方式還跟他的動畫角色一模一樣:「但他大港那天不能來,因為他已經排好行程要去韓國看光州事變的紀念館。所以我們在表演的時候,他剛好在參觀。」
實體的團結感,促成線上影片發酵,朋友告訴他們,大港後簽連署的人慢慢多了,大家上街倡議時肩胸開始挺直了。誰說音樂無法改變世界?只要你不放棄人人都有機會,憑自己的決定作改變。
照片提供/海口味有限公司、出日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