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人物

【吹專訪】如果要向外星人介紹流行音樂,我會推薦 Taylor Swift——專訪西雅圖流行文化博物館 MoPOP 執行長 Michele Smith

採訪、撰稿/王子瑄

今(2024)年中,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北流)首度將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送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展出,期間北流董事長黃韻玲也隨團隊造訪了美國指摽性的流行文化博物館 MoPOP(Museum of Pop Culture),並與執行長 Michele Smith 交流館際合作的可能。

9 月初,適逢「TRENDY TAIPEI 潮臺北」系列活動展開,北流隨即邀請  Michele Smith 來台參與「TMEX 臺北音樂博覽會」,於論壇中分享 MoPOP 的經營理念與策展經驗。吹音樂也藉此機會與 Michele Smith 進行專訪,深談她對音樂趨勢的觀察,與如何透過博物館展示瞬息萬變的流行文化。

Michele Smith 於「TMEX 臺北音樂博覽會」論壇分享 MoPOP 經營理念。

「我經常跟別人說,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滑 TikTok。」Michele Smith 笑著說。一身黑色襯衫,坐在黑皮沙發上,手上的黑蝴蝶刺青在燈光下閃動。身為西雅圖流行文化博物館 MoPOP 的執行長,她用這款短影音 APP 來探測最新趨勢,TikTok 就是她的新聞日報,她的股票走勢圖。

美白產品開箱、爆笑的貓貓狗狗、魔性絲滑的舞步⋯⋯打開 TikTok,人間萬象佔領眼球。這款由中國推出的短影音軟體,曾因數據安全被美國總統公開禁止,但說到流行趨勢,它無疑最有代表性。對執行長來說,TikTok 的內容生態反映了流行文化的本質:普世性、互動性和去中心性。

「我們這一世代的特徵,是對身份認同、真實性和時代變化的複雜互動。」她分析。那些短影片看似混亂又通俗,卻隱隱暗示著關於未來的訊號,某個即將掀起的浪潮,她不容許自己錯過。「我並不是說 TikTok 就是世界的走向,」她說,「我看它是為了觀察和聆聽下一個趨勢是什麼。」

用一款 APP 來預測未來,這讓我想起古代的先知。差別在於,先知以天體預言世界末日,Michele Smith 則是用 TikTok 預測流行文化。在她的領導下,MoPOP 持續打破博物館的傳統框架,開創全新的文化體驗模式,不少外媒都報導過。不過,真正耐人尋味的問題是:一位天天滑 TikTok 的執行長,她的博物館究竟在做什麼?

MoPOP:一間未來的博物館

一間展示流行文化的博物館,似乎是一種反直覺的存在。畢竟說到博物館,我們腦中浮現的,可能是莊嚴古典的建築,裡面陳列著 500 年前的油畫或 6000 年前的木乃伊,不可撼動的沉重歷史,禁止喧嘩與閃光燈。但相反的,當你站在 MoPOP 的展示櫃前,你會看見韓國女團 BLACKPINK 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閃閃亮亮,性感又可愛,這還只是兩年前的照片。

穿越 MoPOP 建築體的西雅圖單軌捷運。(圖片取自 MoPOP 官方社群)

「博物館最早是為精英階級設立的,通常代表權勢者的利益與品味。」Michele Smith 說。在過去,只有高級的文化才配得上博物館,低級文化或大眾文化則被排除在外,但隨著網路和數位化的普及,這種傳統的二元論已經失效,當代博物館的角色和展品的定義正在改變。

其中最關鍵的,是觀眾喜好的變化。「那些成長於網路世代和沉浸式數位媒體的觀眾,更渴望有互動性、能反映自身生活經歷的體驗。」正因如此,追求和當下時代的相關性,成為當代博物館的首要任務,也是必須關注流行文化的理由──換句話說,一幅價值上百億的世紀名畫,或許不如韓流女團的照片更觸動人心。

MoPOP 的最新展覽《Massive: The Power of Pop Culture》是最好的例子。這個展覽以跨文化的策展和互動式體驗,從 K-pop、蝙蝠俠到麥可傑克森,引導觀者反思流行文化的本質,在過去所有展覽當中,這是執行長最滿意的一個。「它徹底反映了 MoPOP 的本質和我們的行動方向。它是打破藩籬、創造潮流、顛覆傳統邊界的。」

MoPOP 近期展覽《Massive: The Power of Pop Culture》現場照片。(圖片取自 MoPOP 官網)

其中一件引人注目的展品,是美國歌手 Lizzo 的大尺寸緊身貓衣,黑色布料上有鑲鑽閃爍。作為身體自愛運動(Body Positivity)的重要倡議者,她高聲疾呼「我很胖,我很美」的口號,鼓勵人們無條件接納自己的身材,流行文化不只外型亮眼,也能重塑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另一個代表性的展品則是社會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手寫標語,由知名歌手 Billie Eilish 上街示威時使用。MoPOP 透過關注這類行動主義,展現了流行文化如何反映當下時代的脈動,串連政治性的敘事,這是多數博物館不會做的事。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展示文物,而是要利用這個平台,去講述我們身處的社群和世上正在發生的故事。」Michele Smith 總結。透過串連時事議題、反映當代經驗和創造互動性體驗,MoPOP 顛覆了傳統文化機構的思維,重新定義了 21 世紀的博物館形象,這無疑是一種未來的博物館學。

「我們必須跟上科技和敘事的步伐,以確保我們不會過時。」她解釋。「我們不想成為那種充滿灰塵、無法讓人投入的博物館。」

流行音樂正在改變世界

除了策劃展覽,MoPOP 還擁有龐大的館藏。在多達八萬件的館藏品中,超過七成與音樂有關,從傳奇音樂家 Jimi Hendrix 的項鍊到被搖滾樂隊 Nirvana 摔爛的電吉他,無奇不有。流行音樂作為最能反映社會變遷與文化現象的媒介之一,其影響力不容忽視。

「這是一種能改變世界的力量。」執行長強調。她以美國饒舌歌手 Travis Scott 為例,2020 年疫情期間,他在電玩遊戲《要塞英雄》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全場演出僅 10 分鐘,卻吸引超過 1200 萬名玩家參與,創下空前紀錄,更推動了音樂傳播的革命。「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演唱會的門票,但如果把它變成一場遊戲,就能接觸更多人,這就是社會影響力的關鍵。」

不過我很好奇,既然流行音樂對人類這麼有影響力,那從科幻的角度來說也是嗎?我問執行長,如果今天有外星人造訪地球,我們應該如何為它介紹流行音樂?如果只能選一個代表地球的音樂人,那會是誰?

「你可能會笑,但我會選泰勒絲(Taylor Swift)。」她大笑,同時坦言泰勒絲造成的深遠影響並未被清楚論述。從鄉村歌手化身為流行巨星,她的音樂,無論是私密的抒情歌或充滿力量的詠唱,都體現了流行音樂的精髓:不斷進化且深具個人色彩。「我希望這位外星客人能感受到喜悅和情感,因為這正是流行音樂的定義。」

此外她也相信,泰勒絲的歌曲擁有強大的普世性,能夠跨越文化和世代隔閡,比如經典單曲〈Shake it Off〉。「它除了旋律動聽,還傳達了一種自我接納和內在韌性的訊息,在全球引起數百萬人的共鳴。」不只數百萬,截至今天,這首歌在 YouTube 的點閱數是 34 億,接近地球總人口的一半。

「北流就像是另一個 MoPOP」

從韓流女團、電玩演唱會到地表巨星,當流行音樂無遠弗屆傳播全球的同時,也不妨礙地方性的多元發展,位於亞洲的台灣也不例外。

「我對台灣文化印象非常深刻!」談到這次訪台的感受,Michele Smith 的眼睛一亮。無論是北流常設展《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所呈現的華語流行音樂史,還是本次「TRENDY TAIPEI 潮臺北」多元曲風的系列演出,都展現了台灣音樂場景的生機與能量,這讓她非常興奮,「流行文化和音樂真的是種全球通用的語言,是把我們連結在一起的紐帶,而我現在又知道飛來這裡只要 12 小時!」

北流董事長黃韻玲(圖左)與MoPOP 執行長 Michele Smith(圖右)。

短短幾日的台灣行中,Michele Smith 在北流董事長黃韻玲的陪同下參觀了常設展,從入口的卡帶牆、由不同主題與年代建構的展間,到最後的演唱會體驗區⋯⋯充滿沉浸感的觀展體驗讓她直言:「我真的感覺自己穿越了時空,」她特別提及以火車車廂與相關歌曲串連不同時代的展間,「我拍了照片和影片回傳給 MoPOP 的團隊,我很喜歡那個體驗,場景一路展開,所有人坐在車廂裡、感受一切的變化。」

另外她也提到,在 K-pop 當紅的時代,台灣反而有點被忽視,但這不代表台灣的流行音樂比較遜色,反而有其輝煌歷史和獨特的魅力。「我認為你們已經很有水準了,」她說。「從周杰倫到所有的歷史,你們是先驅者,幾乎就像另一個 MoPOP。我覺得你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