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議題

爵士樂如何談族群認同?ŽŽ瑋琪 ⇋「我了解你的明白」小編Kuii:當人們呼喊你的族名,也代表正召喚著你的祖先。

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自由爵醒」特展前熱身講座,以「爵士高乘載」為主題,特別邀請排灣族爵士/創作歌手 ŽŽ瑋琪,與粉絲專頁「我了解你的明白」小編 Kuii 兩位創作者來與觀眾分享,當爵士樂作為載體,他們是如何透過自媒體與爵士樂創作連結議題?

爵士樂創作歌手 žž瑋琪,使用排灣族語創作,目前已發行兩張專輯。上一張專輯《Siasing》在排灣語是指相片、或是拍照的意思,其實是來自日文外來語。

作為在台北市出生的原住民,žž瑋琪與部落的連結其實很深,「從我出生開始,我媽媽每年都帶我回部落,每次都會待一、兩個月的時間。」小時候也曾經歷家裡在山上,沒有熱水器,洗澡時要燒柴火才有熱水可以洗澡,那樣的生活方式很貼近大自然。外婆那塊有很多花生的田、土壤的味道、下雨的味道等等,談到創作靈感,其實都是來自生活裡的記憶與感觸。

要怎麼樣讓自己的故事與更多人產生關聯,žž瑋琪認為,每個人出身背景不一樣,總是會有共同的感受,「我講我的故事,或許你讀了之後會連結到自己的經驗,進而產生共鳴感,對我來說創作是可以做到這件事的。」

而粉絲專頁我了解你的明白小編 Kuii 則是從小生活在屏東市區,雖然離部落只有 20 分鐘車程,但因為母親來自高雄布農族,爸爸來自屏東排灣族,母親在沒有父親的陪同下,拒絕單獨帶 Kuii 回去排灣族部落的。

他描述自己在「原原混血」的家庭背景中長大,高中開始有身為「原住民」的意識,是來自同儕們的指認,但是對於部落經驗的缺乏,讓他對於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困惑。

於是,他選擇以「讀醫學院」,這個社會大眾所讚賞的價值觀,作為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一面認真讀書、往都市裡走;一面從事原住民族的工作,參與部落的記憶。「很多人都認為,要離開部落、跟文化脫節,才可以在主流社會價值觀裡,有一個立足之地。但我想知道,我能不能同時在醫院裡工作,同時大家會知道,喔,他是一位排灣族人。」

怎麼樣才算是「夠原住民」的原住民?

Kuii 描述,生活中在各個地方感受到的格格不入,有醫院老師因為他的原住民身份,認為他比別人差;在第一次回部落跳勇士舞時,面對他人眼光的不舒服,都是他認真創作的理由與養分。

Kuii 說到,因為聽朋友分享,連他的祖母都忘了他的族名是什麼,讓他起心動念決定開始經營自媒體,試圖讓原住民族的文化被學習、被保存,只為支持朋友。族名對於族人來說很重要,象徵著你的靈魂,當他人呼喊你的族名,同時也代表他們在召喚你的祖先,也蘊藏了希望你如祖先般美好的某些特質。如果有人連他的祖母都忘了他的族名是什麼,那他簡直是個沒有被期待的孩子。

žž瑋琪也接著分享,面對往來部落與都市間,拉扯與困擾是一直都存在的。他聊起他的首張專輯有首歌叫〈小姐哪裡的〉,來自他每次回部落都要重新自我介紹的故事。因為待在部落的時間較短,外型也不易讓人聯想到他的原住民身份,「如果我不講的話,沒有人會猜我是原住民,也沒有人會知道我是排灣族的。」

而旁人的反應與質疑,令人不舒服的言論,更動搖 žž瑋琪的自我認同。「我的許多特質與成長經驗,都與大家普遍印象中的原住民不同,但我始終非常感謝我的 vuvu ,他在我出生的時候就給我名字,所以我從小和家族就有很深的連結。只是這個連結較難對外人解釋,外人也很難了解。」

這些質疑與不舒服,對 žž瑋琪來說是很大的創作動力來源,像是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困擾,丟到音樂裡面,唱出來,心情就會稍微好一些。

Kuii 分享,面對部落文化,他永遠保持著「我永遠有可能是錯的」的心態,以謙遜與尊重的態度面對。而žž瑋琪則說,發行專輯到現在一年,雖然收到很多正向的回饋,但他也同步在反思自己,會不會自己這樣的想法或是表達,會傷到部分的人?他分享,親戚聽完專輯後給他的回饋,也讓他覺得關於田調部分,或許他需要再多下點功夫。

用音樂凝聚你我,溫柔堅定地倡議

žž瑋琪分享,小時候很喜歡美國的卡通,而很多配樂都是爵士樂,雖然那時還不懂什麼是爵士樂,只是覺得聽起來很熱鬧、振奮人心,每次聽到爵士樂就會連結到:「卡通要開始了!」的雀躍感。

「我覺得爵士樂是一種很自由的樂種,在台上有鋼琴手、貝斯手、鼓手等等樂手,但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我非常喜歡那種氣氛和合作的關係。」而 Kuii 也聊到,社會倡議的本質是希望眾人與你所想的相同,但我們往往在面對議題時會太過用力,彷彿要把彼此推開。透過音樂,可以將議題希望被記得、被傳頌的價值,透過音樂紀錄下來。

如 žž瑋琪〈Womb For Sale〉這首歌,其實是來自於「林班歌」,他希望用女性視角寫一首歌紀錄原住民女性與榮民婚嫁關係的歷史,發行前原以為是寫給女性的歌,演出後他才想通,這首歌是寫給全人類的。

觀眾提問中有人問到 žž瑋琪,爵士樂的作詞與主流音樂有什麼不同?他回答,在專輯的製作過程中,他很明確知道自己想要談歷史,但是要如何創造歷史與自己的連結與共鳴,則是透過把自己對於部落的情感投射在其中。或許與主流音樂的創作是大同小異的,主要是創作者自己習慣表達的方式。

而在 žž瑋琪的創作中,也充斥著排灣語、英語、中文等不同語言,他透過不同語言的轉換,創造不同角色對話的敘事感,進而烘托張力;而語言的切換如何結合爵士樂的 swing 與律動,也是其中的挑戰。

而「自由爵醒」特展亦是透過爵士樂乘載抽象概念,如自由、歷史等,選定五大主題,與五個非營利組織合作,透過不同時段的導覽,讓觀眾更能了解議題與爵士樂之間的關聯。

(本文由兩廳院 X 法律白話文運動與 Blow 吹音樂共同合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