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議題

關於「迷幻搖滾」 Yufu想說的其實是⋯⋯

文/Yufu

最近「迷幻搖滾」一詞成為獨立樂迷熱議的關鍵字,於是我們邀請到鱷魚迷幻 CROCODELIA 團員、音樂人 Yufu,透過創作者的視角寫了一篇三千字長文,談及對於迷幻搖滾的發展,以及在地場景觀察。光看文字還不過癮的話,他還編輯了 YouTubeSpotify 的迷幻歌單,實際用聽覺感受一下。

說來其實蠻好笑的,我對於迷幻音樂早期也是一知半解。當初我和弟弟郁允組了黑膠上將,利用對於復古音樂的想像,以及過度浪漫化的廣告配樂,製作首張唱片。接著拿著成品到桃園中壢 VOICE 深夜唱片行,希望交給老闆寄賣,播放音樂時,才被老闆忠銘哥告知我們的音樂是「添有迷幻音樂元素的」。

在那之前,我對於迷幻音樂的想像也只是嬉皮,就像 Woodstock 裡把愛與和平奉為宗教的那群人、那種音樂。後來我們一直稱黑膠上將樂團是一支車庫藍調樂團(事實上也是如此),但也透過 VOICE 深夜唱片行,開啟了更多迷幻音樂的熱情。

當時的 VOICE 深夜唱片行以六O、七O年代迷幻唱片為主力。除了老迷幻,我也透過網路發現當代的迷幻復興,尤其是美國德州的 Austin Psych Fest,以及加州的 Burger Records(現在因醜聞解散)。現在自己的創作以七O年靈魂樂為主,但對於早期迷幻與新迷幻都是很喜愛的。

鱷魚迷幻是不用藥物創作的迷幻樂團

在黑膠上將解散後,因為對於迷幻的無差別熱愛,我和弟弟也認為我們功課已做足,是時候成立一支迷幻樂團,鱷魚迷幻就這樣出生了。從一知半解到自己專攻迷幻系這過程,我們發現台灣的迷幻場景是 none。在我的理解裡,當時的 Shoegaze 正紅,Post-Rock 也還未絕種。這些樂種出現的效果器,尤其以空間系的 reverb、delay 及 modulation 來說,滿足了很多想要「迷幻感」的聽眾。

雖然,我不會主動聽這種曲風,但每當一起演出,我也會跟著沉浸在這種音牆包覆的溫柔裡。而我和我的樂團也很清楚,這不是迷幻音樂(當時迷幻一詞尚未流行,甚至有時候引起人對於藥物想像而反感)。因為在編曲架構上、音樂製作上,這類樂種及樂種前身,對我來說都是音樂進化論裡,完全不一樣的版圖,甚至在樂器選擇及 tone 音色調整上,往往在歌曲前 5 秒就能大概了解曲風。

對我來說,在生命中聆聽欣賞了那麼多世世代代的迷幻音樂,他的音樂架構是存在的,他的精神也是存在的,甚至他的外貌也是存在的。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覺得我是音樂警察,對於曲風的界定多麼嚴格。有些人說迷幻音樂如果就單一架構,那多麼無趣。但事實上就像金屬樂延伸鞭金、死金、速度金屬、聖歌金屬,迷幻樂的種類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接下來,無聊的學術要來了,如果從六O年代角度切入,迷幻音樂的起源可以說是當代精神藥物,以及對於美國混亂當局反戰宣示的產物。當然這些你上網一點資料都看的到。LSD 藥物對於當年迷幻音樂的催化,確實有很大的影響。蠻值得一提的是,LSD 至 1968 年前都為合法。當年除了民間使用,如果你有憂鬱症或是其它精神病,精神科醫師是以十幾次的微量 LSD 作為治療的(也有一說,LSD 的禁止是因為政府當局對於人民大腦開發速度害怕)。

首先我要先說明,這話題非常敏感,我也強調絕不推薦任何不法藥物。諷刺吧!本人也再次保證,鱷魚迷幻是一支全天然、不用藥物創作的迷幻樂團。對於許多人的疑問,連酒都不喝的本人,確實認為藥物及早期迷幻音樂有密不可分的連結。

在當代年輕人(相信多屬白人)使用藥物的影響下,他們想要探索的聲音更加複雜且具實驗性。在大眾及音樂人的迷濛交流中,我相信迷幻音樂以此而生。迷幻音樂是非常藍調主導的,甚至一開始的出現是非常車庫搖滾的,最早的一支迷幻樂團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就屬最佳鼻祖典範。

「迷幻空間效果器音樂」不同於「迷幻音樂」

誰會想到這種生猛毫不造作,又詭異的音樂在短短十幾年間,從六O到七O年代衍伸出如此有趣的音樂樹。從最早的美國車庫迷幻、重迷幻及偏向民謠的迷幻,或是 Progressive Rock、Raga Rock、Stoner Rock 及 Psychedelic Funk,甚至後來的 Hard Rock。

而各國也以這迷幻範本,做出自己文化背景的不同詮釋。英國迷幻使用的電風琴,加上當年受到印度影響的西塔琴、塔布拉鼓,或者尚比亞迷幻搖滾的特殊吉他 fuzz 與唸唱風格,或是泰國迷幻的傳統泰國笙,又或是日本重迷幻與日本笛子的融合。

除了文化面,吉他效果器的發展也成為迷幻一大利器,不論是 wah-wah、delay、phaser。一些製作人也採取更實驗的方法來錄製音樂,比如說經典專輯《Crimson and Clover》的製作人 Tommy James 就在歌曲最後段錄製,採取更極端的音箱操縱。披頭四也在和 The Beach Boys 的迷幻抗衡中,發展自己的獨特音樂錄製方式。最後迷幻搖滾甚至滲透至六O到七O年代的流行樂,成為一個架構以及元素。

那麼說到「迷幻的元素」就很值得討論了。迷幻音樂過了 30 年來到了九O年代。這時候的迷幻復興,除了藍調主導歌唱,吉他加上充滿 groovy 的貝斯音階,以及異國文化/民謠,更先進的加上更多效果器。這個時候已經是數位音樂時代的來臨,但有趣的是,即使受到了其它像是 Grunge 或是 Alternative Rock 的影響下,迷幻音樂的架構仍然強健。

這支迷幻音樂樹最後發展到近十年的迷幻復興,曾經我和弟弟的最高殿堂 Austin Psych Fest 也成為許多樂迷對於新迷幻的指標,發展出 Psychedelic Surf、Neo-Psychedelic,以及現代的 Psychedelic Funk 與 Space Rock 等各種樂團。其實迷幻音樂很多樣貌,而當你真正接觸,他的氣味跟口感是非常容易辨識的,只可惜,對於很多聽眾甚至音樂人,「加入迷幻感元素」已經代表「迷幻音樂」。

九O年代後發展出的 Indie Rock、Indie Pop 及 Dream Pop,或最容易與迷幻混淆的 Shoegaze 會因為加入了效果器空間感,那令人感到迷濛的元素,被誤認為是迷幻音樂。但它不是藍調主導,有不同的吉他 fuzz 或是 wah-wah 詮釋,甚至拿的吉他做出來的 tone 也完全不同。這種誤解除了對這些曲風的樂迷不公平外,時常也會造成不管是歌單,或是歷史分類來說的誤判、難以歸類。

當然也有更多的混種音樂因此而生,而我認為每種音樂的根都很重要,因為在這個飽和又龐大的音樂版圖裡,我們今天創作出來的音樂,就是一百年後聽眾研究的音樂歷史。我不是 Indie Rock、Indie Pop、Dream Pop 或 Shoegaze 專家,但我肯定這些音樂的根系來自九O年代其它樂種。

總結「迷幻空間效果器音樂」不同於「迷幻音樂」。最後希望所有音樂人都驕傲的往自己曲風創作,如果你更有野心一點,甚至可以是發展出新音樂的先驅;個人也私心覺得玩味,「迷幻」這當年令人反感搖頭的詞,至今已經被濫用在各大主流音樂宣傳裡,以及懵懂的音樂聽眾、樂評之間。

未來的發展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釐清, 幫助各種音樂、新音樂發展。

關於台灣迷幻音樂場景的想法

我對於台灣的迷幻,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因為當年去過日本巡迴,認識了他們發展完整的迷幻音樂圈,又加上後來認識我「迷幻資深」的太太(和我這個 nerd 相比,她是教授級別),以及美國迷幻圈的朋友們,當初對於台灣迷幻音樂的建構是滿滿野心的。

後來在鱷魚迷幻玩團過程中,Dope purple 重迷幻的出現、Mong Tong 神秘合成器的邂逅(稍微一提,他們本身不以迷幻樂團自居,我認為他們就是我所說的新音樂先驅)、Be Bop Kids 那太空英倫式迷幻,以及我們迷幻親戚 The Waiit 的認識,一度覺得「迷幻 Gang」要出現。可惜始終沒有發展成真正迷幻的多元樣貌,也許就是各自分家了,但這樣也沒不好。對於迷幻音樂相關文化,我也看到更多咖啡廳以迷幻文化為出發作裝飾,也認識很多相關的老舊家具老闆,還逛了 Mary Quant 的時尚展覽。

近幾年,我也不再創作迷幻音樂。鱷魚迷幻在台灣的發展,最後令我們有些傷心,索性解散。我自己也開始探索新的音樂。雖然不是一個好的生意人,但仍然以一名音樂歷史研究學生,以及一名掛有品質保證的音樂人繼續活著。

這幾年,每當有樂迷、樂評相傳新的迷幻樂團,我都會打開聆聽或是現場了解,石青羅林就是我非常喜歡的新迷幻樂團。我想從音樂人、樂團的作品,你可以聽得出,他對音樂歷史尋根的累積,最後內化成為的新模樣。這是我覺得給聽眾最基本最基本的功課,其它對於市場的期待等等,都需要在這之後,講講就又離題了⋯⋯

網路上的資源真的很龐大,培養任何音樂的敏感度非常受用。可以先從六O、七O年代文化相關電影下手,電影是很好入口的,提供很多時代背景的了解,例如《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逍遙騎士》(Easy Rider)、《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及《奇幻星球》(Fantastic Planet );音樂上則能在 YouTube 找到合輯如《Nuggets: Original Artyfacts from the First Psychedelic Era, 1965–1968》可以先體驗看看。

台灣也不是沒有實體迷幻音樂店面,桃園中壢一帶,我們有 VOICE 深夜唱片行可以好好探索一番,直接詢問老闆是更好途徑。最後,基於各種誤解,鱷魚迷幻在 2 年沒有對話後,開啟了討論,決定在今年結束之前,辦一場純粹的迷幻/新迷幻搖滾的復出演出,為了滿足體驗的臨場感,音樂上我們預期做出更多突破,也會編寫新歌;視覺上我們期待能夠以當年的「古法」,帶給觀眾更完整體驗。如果想更加了解迷幻音樂/新迷幻音樂,真的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