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人物

【幕後大人物】112F 錢煒安:招很多,不如把咚ㄘ大ㄘ打穩

聽音樂會注意製作 credit 的人,對於「112F Recording Studio」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錄音室主人錢煒安(Zen Chien)不只是業界知名的錄音師/混音師/製作人,同時也是8mm Sky絲襪小姐Doodle 的鼓手。正如 I Mean Us 之前在採訪中所提及,Zen 對於音色的掌握對十分精準,尤其是對於鼓組的錄製,更有自己一番見解。

他參與製作的專輯不勝枚舉,其中入圍/榮獲各大獎項的作品也多到無法一一條列,像是最近發行的 HUSH《換句話說》、I Mean Us《OST》、柯智棠《吟遊》、椅子樂團《Lovely Sunday》、OZI《The Album》、蘇珮卿《中途迷失》等,以及熱騰騰剛入圍今年(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歌曲的《小美》,從主流、非主流到影視配樂,風格類型多元,而每次的工作經驗,也在 Zen 身上累積出獨到的品味。

20181012 幕後大人物_專訪錢煒安_ 750x390

飛往紐約前的打鼓人生

和許多音樂人的起點類似,Zen 從高中開始接觸吉他,但他並沒有參加熱音社,反倒在校外組了 cover band;後來彈吉他遇到瓶頸,便轉行學鼓,啟蒙老師是業界知名的鼓手長毛(簡立明)。

大約在 17 年前,他認識了 8mm Sky 的兩位團員:「那時枕頭套樂團的阿亮因為團員入伍,就在 BBS 徵鼓手組新團,我去應徵,吉他手是阿隆,貝斯手是當時 Murmur 的貝斯手。後來他退團,換孫彼得加入。」2002 年春吶結束後,阿亮表示因為團員退伍,自己想回去專心玩枕頭套樂團,而 Zen 和阿隆、Pitt 三人並未拆夥,而是留下來組成了 8mm Sky。

就讀世新攝影系的 Zen,其實一直都有出國深造的計畫:「原本是打算出去學攝影,但我大三被二一,就選擇先當完兵再出國。退伍後聽說同學們工作都不太順遂(笑),便想說,還是換條路走好了。」2006 年他飛往紐約學習錄音工程,在一間紐約知名的傳奇錄音室 Eastside Sound Studio 工作的時期,也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眾多世界頂尖的音樂人。

紐約住過的公寓門牌號碼:11、2F

回國後,Zen 一邊接錄音製作案、一邊找適合的空間蓋自己的錄音室,除了要避免格局方正(直角和平行牆面會導致聲音反射狀態不理想,因此錄音室通常必須有斜面),另一項重要條件是「高度」。由於喇叭高度不能架在天花板和地板的正中間,錄鼓時,收 Overhead 的麥克風高度也不能離天花板太近,如果要做實際鼓組收音,空間勢必要有足夠的高度。

找了許久,最後 Zen 在自家附近發現了一個無隔間、挑高4米的空店面:「這裡原本是間很 fancy 的花店,正中間還擺了個很浮誇的洗手台那種。後來空了很久沒人要租,我覺得空間很適合,便租了下來。」Zen 以自己在紐約時住過的兩間公寓門牌號碼替錄音室命名,經過半年施工,112F Recording Studio 終於誕生了!

他笑稱 112F 是「佛系錄音室」,只經營臉書並將作品放上官網,從不打廣告。然而,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從 2010 年 7 月至今 112F 已錄過數百張作品,製作過的歌曲更是不計其數。

112F Recording Studio部分作品(不到總量50%)。最特別的案子據說是幫徵信社的錄音檔案消除雜音,以及用skype跨海與美歐連線,錄製Battlefield(戰地風雲)電玩對白。
112F Recording Studio 部分作品(不到總量 50%)。最特別的案子據說是幫徵信社的錄音檔案消除雜音,以及用 skype 跨海與美歐連線,錄製 Battlefield(戰地風雲)電玩對白。

身為鼓手,Zen 對於錄鼓十分講究,112F 不僅提供豐富的鼓組選擇,他也會就自身經驗與前來錄音的樂手討論,怎麼調 tone?怎麼收音?都是一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因此,我們請他分享錄音製作時常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幾個進錄音室前樂手們可以事先注意的小建議:

理解自己能力的界線

編曲時,如果沒有將自己平時演奏的音色考慮進去,進錄音室常常會發現預想和實際情況有很大的落差。

平常習慣用手指彈奏、tone 比較溫和的 bass 手,如果遇到需要更有 punch 的歌曲,但不會用 pick 也彈不大力的話,在編曲時可以試著用效果器輔助,而不是等錄完音,才想靠後製去修。

鼓手因為宅錄困難,通常在做工作帶時會直接用電腦軟體音源編寫 midi,但由於現在 Plug-in 的選擇實在太多,跟自己實際打起來的音色完全是兩回事。因此,不只要理解 midi 跟自己打的落差,在選擇鼓組音色時,也必須考慮到實際錄音的狀態,才不至於要求錄音師將你輕輕打的東西,調成 Led Zeppelin 鼓手的 tone。

「如果你打鼓習慣都壓框,就不會有很肥很厚實的 tone;有些人會用腳踩 hi-hat 算拍子,錄音時也不太好。」Zen 提到「習慣」和「基本功」的重要性:「我常常遇到鼓手有很多招、會打很厲害的句子,但請他打『咚ㄘ大ㄘ』維持八小節就會不穩。」

後製永遠只能補強,無法改變本質。把基本功練好雖然像是廢話,但能確實維持音量和拍子穩定性的鼓手並不多,知易行難。

112F Recording Studio

研究器材與音色

不只演奏能力會影響音色,器材本身的特性也不能忽視。

「如果想要很 Daft Punk 那種、Stratocaster 很 Q 彈的吉他 tone,但你的琴是 Jazzmaster 或 Telecaster,就不可能達到。如果你有自己的小鼓和銅鈸,並且很清楚它的音色,也會建議以此為出發點去做編曲。」多花點時間了解樂器、音箱和效果器,研究出自己想要的聲音,並在錄音的「當下」就確實跟錄音師溝通,才不會發生錄出不是自己想要的聲音最後卻責怪錄音師/製作人的窘境。

此外,試著想想練團時,你知道其他團員們在做些什麼嗎?

誰彈了什麼音、音色頻率會不會互相干擾等等,這些都是在練團編曲時就應該要討論好;做工作帶也必須更仔細一點,才不會正式錄音時才恍然大悟,進而浪費時間(=錢)在協調音樂內容上。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 tone,練團時就先關小聲,去聽其他人在做什麼。」Zen 表示,聽了其他人的東西,會引導自己產生更多想法和變化:「經過一番磨合後,再將聲音慢慢加大,才比較不會變成各彈各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畢竟玩樂團最有趣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把歌做出來,要不然,當個臥室音樂家也是不錯的選擇!

收音學問大

鑒於有些鼓手在表演時為了不讓臉被擋住,會將銅鈸架得跟鼓差不多高,但錄音會有收音問題,很難做到將兩者聲音區隔開來。除非本身技術夠好,錄完音不需要剪輯調整,不然還是希望鼓手能練習打基本位置的鼓組 setting,以免在錄音時因為不順手而影響演奏。

將大小鼓和銅鈸拆開錄,是可行的嗎?「邏輯上來說,這個概念等於是取樣。沒有不可以,只是聲音達成的方式不同而已。」Zen 舉例,小鼓的 tone 可能會受到收小鼓、收 Hihat 和收 Overhead 的麥克風所影響,如果想把小鼓音色調亮一點,不一定會去加小鼓,可能會去加 Overhead。

在這樣的邏輯底下,當只單錄一顆小鼓時,就會面臨到如何收音、如何 tune 那顆小鼓去達到想要的聲音。「同步錄或分開錄,兩種聲音當然不可能一樣,只能各自達到最理想的狀況。」

遇到比較重、會一直炸銅鈸的歌曲時,請鼓手分開錄也是一種做法。「不然其他的 tone 會被銅鈸蓋掉。拆開錄如果某個 punch 不夠時,還可以把 tone 顧到又大顆、又可以加很多 compressor,也不會有銅鈸串音的狀態。」

此外,Zen 在錄音時也會依照歌曲調性,將鼓組的音高調在音階裡:「通常 Tom 會調成 Do Mi Sol(首調音名),如果拿 13 吋的 Tom 調不到你要的音高,就直接換 12 或 14 吋。」介於 Tom 1 和 Floor tom 之間的 Tom 2 最難調,但由於出現的次數不多,會依照有 Tom 2 出現的小節和弦去調整。

112F Recording Studio

112F Recording Studio

2014 年,Zen 赴法國 Mix with the Master 進修一週,與多次獲得葛萊美獎的混音師 Tom Elmhirst 學習混音工程。

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互動,觀察彼此不同的想法做法十分有趣,Zen 也建議有興趣的人一定要想辦法到「現場」實作、實際看別人怎麼調!「台灣也有開設類似的大師班課程,能幫助大家學習到從網路上學不到的東西。」

多次與外界交流,讓 Zen 發現了台灣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現象:「(台灣的)大家好像習慣錄完音就發片,但是像其他國家的樂團,比較常會先錄好,然後就放著,過個半年一年還是沒有發行。」以日本為例,樂團會將錄好的作品當作名片,四處投遞,累積人脈,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中國大陸則是因為絕大多數樂團都會發行黑膠,母帶做完通常要等 3 至 4 個月黑膠才會做好,所以時程也會抓比較長。「有作品隨時都可以發,但不會急著把東西發出去。」

然而他也強調,台灣音樂產業速食化並沒有好或不好:「就是大家習慣不同而已。」

112F Recording Studio

離開 112F 前,我們問 Zen 最近在忙些什麼,他停頓了一會兒,看似腦中浮現了不少案子不知道要講哪個。想了想,他說,這個私下講講就好:「我一直想要再弄一個專門混音的空間。」

「因為只要有人租這裡錄音,我就不能混音了。錄音室要考慮到動線,但混音時只要顧好好的聆聽位置就好;需要的器材也不太一樣,我的東西多到快放不下了!」Zen 笑著說:「每年都有會一段時期,像是比較忙的時候就很想蓋,但不忙的時候就會覺得還是算了。」聽起來很像故意用開玩笑的語氣,描述認真的夢想。只不過對器材控而言,蓋一個新的空間可不只有「空間」本身的花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