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xt Big Think 活屋十講》首場講演主題「海外的版圖變了 跨境的規格也變了嗎」即將展開。第一場的講師嚴敏(aka 紐約媽媽)即將在明(4/11)日登台分享她混跡紐約 livehouse、音樂節的歲月,最重要的,還有多次協助台灣樂團在美巡演的經驗。
Blow 在講座開始前,特別邀請她與另一位致力於開拓東南亞的音樂交流、協助台泰樂團海外巡演的 John Huang(aka 薑黃),小聊策辦海外演出的心得,為正式座談暖身!
嚴敏=Mia
John Huang=John
辦理台灣音樂人海外演出時,最難忘的事是什麼?
Mia: 我覺得看到當地場館的工作人員喜歡上台灣的音樂人,甚至去買他們的 CD 與週邊,這是非常有成就的事情。讓更多美國人發現亞洲甚至台灣的音樂,原來聽起來是像這樣,畢竟這些場館的人平常也不太有機會聽到來自亞洲的原創音樂。 而台灣的樂手也在海外的演出,多看到當地音樂人的創意,以及場館運營的方式、跟 PA 的溝通,都是很重要的經驗。互相交流互相取經,我覺得這是最好玩的事吧。
John: 以泰國來說,我帶去的台灣音樂人最難忘的,應該就是泰國沒有所謂的 livehouse。好的展演都是要租空間甚至大型酒吧,然後再租器材與人力調度。平常酒吧、餐廳就可以演出,設備都不是太好,但泰國音樂人就是可以照樣演出,差不多捅了有聲音就上。一邊演一邊調整,照樣演得遊刃有餘。泰國音樂人像是隨時都活在演出中,很多狀況都不怕,這點很讓人敬佩。所以台灣樂團去演出時,都花費比泰國樂團多的時間在 setting。
至於最難忘的故事,在 2017 年 9 月我帶 2HRs 到大城(Ayutthaya)的酒吧演出時,那天 vibe 非常好,觀眾和空氣好像都凍結了。我看到有幾個泰國觀眾落淚,主辦人和酒吧老闆演出後都跟我說:「 It’s so so beautiful. 」那個成就感其實是非常大的。
辦理台灣音樂人海外演出最麻煩和難題是?
Mia: 比較麻煩的還是宣傳吧!怎麼樣讓大家來看,畢竟一定有票房壓力。但有趣的是,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只要你是華人不管你從哪裡來,即便不熟悉這個樂風或是沒聽過的樂團,都願意來捧場。所以難的地方是,怎麼讓大家知道這個活動,要做什麼樣的宣傳。
John: 我同意 Mia ,宣傳還是最難的。泰國的演出票價很便宜,一場表演有時 150 泰銖就可以看三個團。所以常常宣傳時甚至還需要削價競爭,或是有什麼特別的 bonus,不然泰國人不太買單。這點大概是泰國的音樂活動實在太多了,酒吧每天都營業不管你週一還週日,根本不缺音樂表演,所以要在泰國宣傳演出反而有一定的難度。
如何找到贊助或資源交換的單位?
Mia: 而紐約中央公園夏日音樂祭 SummerStage 是免費音樂活動,也沒有政府補助,所以所有的錢都是我得自己一個人去想辦法,到處去找錢,用盡各種辦法去找贊助。 前兩年最大的單位都是文教基金會,紐約當地的華人同鄉會,還有文化部針對機票、外交部針對簽證的協助。而去年則還有幾個紐約的餐廳、甚至還有白花油的贊助,所以台灣跟紐約都要設法去找。 不過每年從頭找贊助是很累也是最麻煩的事情,在想有什麼方式是可以談一個長期的贊助方式。
John: 泰國很有趣,幾乎所有的演出活動都有酒精廠商的贊助,應該是佛教國家不鼓勵飲酒的原因,在泰國酒精飲料是無法在電視或平面媒體露出廣告的。所以酒商想到了泰國每日每夜的大量音樂演出,甚至贊助幾個固定的知名樂團,只要是重要的演出活動,在海報上一定會大大露出酒精廠商。所以在泰國要找贊助,差不多都是要從酒水飲料去著手了。
這些過程中受到什麼人或單位的幫助?
Mia: 藝人本身來就是很大的幫助,每一年的演出陣容都有跟中央公園討論過,而對方都會討論是否全家共賞、符合品牌精神。所以當我發出這個邀請,而音樂人願意來演出,這是非常非常大的幫助。還有紐約的僑界、台灣的朋友⋯⋯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John: 信任我、願意一起跟我闖蕩海外的音樂人,是最好的幫助。其他還有當地的活動單位、場館人員、一起演出的音樂人,甚至喜歡我帶的團的觀眾,這些都是很棒的支持。
簽證、交通、住宿、樂器託運、場地聯繫、暖場⋯⋯等,有什麼經驗分享或是特別的故事呢?
Mia: 工作簽證是最麻煩的,非常貴、過程漫長,而且一定要找律師處理,現在美國又越抓越嚴格。至於交通,通常都建議自己開車,器材可以帶著走,還可以好好看一下風景,只是會比較累一點。住宿的話常使用 Airbnb。那器材的話,很常跟當地樂團借,因為一定會找暖場團,有些器材是可以共用的,就能節省重量與運輸的問題。
至於場地的接洽,美國有些場館只願意找有票房的樂團,不認識的亞洲團基本上完全沒興趣。但我覺得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態,因為在美國運營場館很辛苦的,門票基本上不是很貴,然後給樂團的比例是比較高的,5/5 分是絕對不會發生的,通常都是場地拿比較少,樂團比較多,但場地可以靠酒水賺回來。所以一旦演出樂團沒有票房,就很難賣酒水,就是一定虧錢。所以要幫他們完全不認識的亞洲團排演出,對他們來說是冒險的,要花滿多力氣說服他們。
John: Mia 其實講得很詳細,泰國的話也差不多,但有鑒於泰國的交通,我建議承包 9 人小巴,因為不貴,加上曼谷很會塞車,至少還可以在車上好好休息。另外想補充一點,就是記得要注意演出國家的電壓,我就遇過樂團到海外演出沒注意到當地是 220V,結果效果器燒掉了。
希望給台灣音樂人海外演出時什麼建議?
Mia: 只要出自己國家,都要保有一個心態,就是你們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新人,其實別人根本不認識你是誰,即便是紐約的台灣人也不認識你。除了一直有在關注的人之外,通常台灣的音樂資訊要半年甚至一年才會傳到美國。所以那個心態就是從零開始吧,然後保持開放的心以及保持自己的專業。像聲子蟲、落日飛車的演出,原先也沒預想太多,但最後他們的專輯與週邊都賣光了,連場館的工作人員都有收購,老外都為他們瘋狂,這就是很棒的事。 另外,想建議音樂人去演出前要做功課,比如你想共演的樂團?或是想在當地城市做的事情?想邀請什麼樣的人來看?這些都是可以先做的事。
John: 泰國音樂市場內需相當飽和,大部份人不是聽泰文歌、韓文歌,就是歐美過來的流行歌,他們除了泰文和英文之外基本上其他語言是懶得去理解的。這點對於台灣的中文或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為主的樂團,都可能顯得較為吃虧。所以我認為不要冒然去泰國演出。籌備好一個長期的宣傳,找一個可以信任的 promoter ,一起研究出最適合自己進入泰國的切入點,然後一步步經營,才會有機會。
The Next Big Think 活屋十講:【海外的版圖變了 跨境的規格也變了嗎】
講師:嚴敏、蕭賀碩
日期:2018.04.11(三)
時間:19:00 開放入場 19:30 講座開始
地點:永豐 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售票連結:https://www.indievox.com/legacy/event-post/2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