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新聞

金曲國際論壇:演唱會最重要的是表演者 實際情境比視覺虛擬實境重要

「以前你聽到一首歌,可能會想起某張唱片的封面;但是現在如果聽到一首流行音樂,可能會想到的是演唱會的現場畫面。」必應創造的創意長馮建彰在金曲國際音樂節的國際論壇上,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演唱會之於音樂產業,已是愈來愈重要的一環,科技的演變更讓演唱會創造出炫彩奪目的重要瞬間。目前,台灣在演唱會舞台的呈現也慢慢朝著尖端的科技、技術前進,這次論壇就針對「演唱會的視覺科技」進行探討,由馮建彰擔任引言人,與法國數位藝術家 Pierre Gufflet、Moment Factory 創意總監 Marc-André Baril、新加坡賀喜娛樂 Hexogon 董事總經理吳錦嵩等各國視覺影像團隊,共同探討影像科技運用的各種可能性。雖然台灣目前在演唱會形式的發展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透過講者的分享,也能讓我們展望未來,汲取靈感持續進步。

20160625_06

從類比式舞台走到數位式舞台

一開始,馮建彰從金曲獎頒獎典禮的演變談起,提及以前的舞台充滿了實作的木造布景,直到第 25 屆才開始做了很大的創新,採用演唱會的概念,全數使用 LED 數位螢幕,打造出功能多樣化、變化性非常高的屏幕成果,去年第 26 屆也持續沿用,並將這樣的轉變稱之為「從類比式舞台走到數位式舞台」。這樣的演變、革新也可以同理套用在演唱會舞台,自從有了更多元的屏幕、視覺的加入、開始進化到 3D、4D,演唱會整體的安排也愈加複雜化,但是馮建彰認為,「全面使用視覺、LED 也未必是一件對的事情,我們會愈來愈努力整個視覺影像的整合,讓整體的視覺效果做到美感的平衡。實景還是有存在的意義,還是要看演出適合什麼樣的風格,去做出適合的美術和裝置。」

3D 立體光雕(3D Projection Mapping)

吳錦嵩所代表的賀喜娛樂來自新加坡,最擅長的是 3D 立體光雕(3D Projection Mapping),有別於戴上眼鏡才能夠呈現出來的 3D 效果,所謂的立體光雕是把光影投射到立體的物件上面,創造不同的虛擬視覺,他們曾經在新加坡最著名的魚尾獅身像打造了一場 3D 立體光雕秀,也曾在蕭敬騰的演唱會使用這樣的技術,在臉部投影作了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台灣,這項技術的運用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今年在台北燈節引發不少話題的「福祿猴」。在過去,3D 立體光雕容易因為周遭光源的干擾,導致影像不夠清晰,但是這幾年來,亮度、明度、解析度都有很非常顯著的進步,對娛樂事業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發展。

聲音帶動視覺

法國視覺、數位藝術家 Pierre 原本是一位音響工程師,後來發現有很多新工具可以創造藝術,便轉換為聲音工程師,開始寫自己的軟體、創作,最後則開啟了聽覺結合視覺的創作模式,為劇院、舞蹈作品、現代藝術和互動式裝置來創作,他表示,自己在藝術這個領域,主要的目標就是希望有新的材料、硬體、軟體,讓更多人透過這些工具表達想在演唱會呈現的思想。他分享了一個八年前的作品,利用即時影像把藝術家和影像結合在一起,透過紅外線的裝置追蹤藝人的動作,將墨水的影像投射在舞台上面,並搭配一個自動偵測系統,可以在不同位置觸發新的投影。

Pierre 表示自己相當喜歡用音控,也就是拿作曲家的音樂、音效來做設計,藉由鼓聲、人聲、弦樂等不同的音軌,做出不同的視覺效果,他直接把想法寫成一個軟體設計,做出直接由聲音控制的視覺效果。他曾受邀做過大規模的嘗試,在巴黎的建築做動畫,請來一組樂團來做聲音的配合,同樣是由聲音來做觸發,帶動建築物外面和裡面的視覺,其中建築物的燈光效果更發展出擴增實境的感覺,利用燈光來創造圖形。

此外,Pierre 和另外兩位朋友共組了 City Form 來進行藝術跨界嘗試,他們最近開發了一個針對臉部的投影的 face mapping,由另外兩位成員負責做電子音樂,只要音樂響起,就會看到影像在人的臉上出現不同音控所創造的視覺效果,目前計畫仍在進行中,會以隨機的方式出現在各個角落。

Pierre 擅長融合不同的軟硬體及科技,是一位跨界藝術家。
Pierre 擅長融合不同的軟硬體及科技,是一位跨界藝術家。

互動性把我們創造的東西變得更真實

Moment Factory 是加拿大蒙特婁一家多媒體娛樂公司,全球有四個分公司,與會的講者 Marc 是洛杉磯辦公室的創意總監,他回憶 2008 年,Nine Inch Nails(九吋釘樂團)向他們提出合作邀約,期望在舞台演出呈現不同的視覺元素,便開啟了一系列的研發,他們在當時用簡單的概念來和觀眾互動,像是做出一個相當大型的音序器,樂手直接站在觸控式螢幕音序器前互動,甚至可以在台上創造出圍繞著音樂人的視覺效果,這樣的多重變化,讓樂團能夠掌握更高的視覺內容。

「為何互動性這麼重要,因為互動性把我們創造的東西變得更真實,讓藝人的表演和台上的視覺效果,還有跟觀眾之間建立起連結,所以我覺得演唱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觀眾和藝人之間可以有連結。」Marc 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並非科技本身,而是把故事給說出來、把概念給表達出來,讓大家能去感覺、看得懂、聽得懂,也能夠感動,最後再像是變魔術一般,讓觀眾覺得他們看到的東西非常獨特,可能以後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了。今年他們也和 Muse 合作,探索 3D 掃描的可能性,建造出如電影般的畫面,好像人慢慢地在舞台上消失,並利用這個機會把觀眾的焦點轉移到舞台上面,整個舞台就變成了360度全境式的體驗,讓 Muse 隨時在電影式畫面、互動式的橋段無縫接軌。

Factory 在全球打造超過 350 場演出和景點,服務的客戶包含:太陽劇團、MUSE、九吋釘樂團、瑪丹娜、迪士尼
Moment Factory 服務的客戶包含:太陽劇團、Muse、九吋釘樂團、瑪丹娜、迪士尼等。

論壇最後,觀眾提問 3D 立體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吳錦嵩和 Pierre 都認為,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用視覺來感受,在演唱會現場最重要的其實是裡頭的藝人,所有效果都是為了人而創造,必須平衡所有的感官來讓觀眾融入其中,實際的情境比虛擬實境來得重要。而對於現場的突發情況又開如何避免呢?講者認為,有些東西確實是無法避免的,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藝人熟悉、學習科技的系統,唯有當他們很自在、有自信的時候,才能帶來全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