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4・雜吹

電子愛好者注意!合成器大師松武秀樹的波形遊戲

松武秀樹,日本知名作曲家、編曲家,當代電子音樂與合成器的先驅者,是亞洲電子音樂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其成就奠基於電子音樂製作與合成器音效開發,與日本現代音樂大師坂本龍一、高橋幸宏、細野晴臣的殿堂級電子團體「Yellow Magic Orchestra」擔任要角,享譽歐美。於 90 年代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團體與廠牌「Logic System」,多次舉行亞洲巡迴演出;至今已推出超過十張專輯、並在超過八個國家發行。現為「Japan Synthesizer Programmers Association」(JSPA,日本合成器協會)主席。

松武秀樹

松武秀樹大師今年受 Past, Present & Future 台北市電子音樂國際工作坊邀請,與歐洲超級製作人 Howie B. 及國際知名流行音樂學院 AIM 組成的堅強師資陣容來台授課;這次特別安排 4/16 於 PIPE Live Music 舉辦台灣首演「波形遊戲」,和香港 Timmy Lok & Side 以及台灣的電子合成器音樂人李雨寰、Forests 共同演出,絕對是愛好電子音樂以及合成器宅(Synthesinerd)不能錯過的盛會!

在出發之前,先來看看鍵盤手蛋分享松武秀樹大師的發跡與不凡之處,亦讓你更了解這位首度來台舉辦專場演出的亞洲合成器權威!

撰文:蛋(現任濁水溪公社鍵盤手、女孩與機器人創團團員)

松武秀樹(Via Hideki Matsutake Facebook)
松武秀樹(Via Hideki Matsutake Facebook)

1970 年在大阪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讓許多的日本人第一次聽到純合成器演奏專輯﹣Wendy Carlos 的《Switched On Bach》,也許也讓許多的日本人第一次了解什麼是合成器。

《Switched On Bach》幾乎是使用一套客製化的 Moog Modular System III-C(透過大量的拼貼)完成的。沒過多久,在大阪萬博的隔年,日本也進口了第一套 Moog Modular System III-P,擁有者是日本電子音樂的祖師級人物 ﹣冨田勲。而在差不多的時間,松武秀樹老師作為助手及弟子進入冨田大師的公司,成為日本第一批使用 Moog Modular System 的音樂人之一。不久之後,又再添購了一套 III-C,日後松武老師加入 YMO 巡演時,放在舞台正中央的鎮台之寶便是它。這些 Moog Modular 的實際應用多能在冨田大師 70 年代早期的全合成器古典音樂專輯中聽到。

冨田勲(右)在「Isao Tomita: Moogへの夢想」訪問中介紹他們與 Moog Modular System 的故事,左為松武秀樹 (Photo credits Kohei Matsuda)
日本祖師爺級編曲人、電子音樂家冨田勲(右)在「Isao Tomita: Moogへの夢想」訪問中,介紹他們與 Moog Modular System 的故事,左為松武秀樹 (Photo credits Kohei Matsuda)

1977 及 78 年,松武老師連續參加了兩張矢野顕子的專輯錄音,也同時在 1978 年參與坂本龍一的首張個人專輯,都是擔任合成器 programming 的角色,促成日後成為「YMO 的第四位團員」的契機。在那個音樂製作仍然幾乎類比的年代,數位編曲是大多數的音樂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會自己跑的電子樂器除了早期的鼓機之外,大概就只有基本的類比 sequencer。事情到了 1977 年有了巨大的轉變,歸因於 Roland 發行了一台「數位編曲機」﹣MC-8。它是一台有八軌單發聲軌和六個輔助 CV 輸出的編曲機,以現在的角度看起來非常的初階,但在當時是劃時代的音樂科技產品,在樂手圈之間掀起了「自動演奏」的熱潮:以往靠人力演奏難以達成的部份,如今可以輕鬆的交給機器執行!

出產自 1977 年的 Roland MC-8 Microcomposer,是最早期具有微處理機功能之定序器(sequencers),當時要價日幣120萬(約當時台幣約 19 萬),要價不菲所以僅在全球售出 200 台,但是當時它先進的功能對音樂科技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出產自 1977 年的 Roland MC-8 Microcomposer,是最早期具有微處理機功能之編曲機(sequencers),定價日幣 120 萬(約當時台幣約 19 萬),要價不菲,僅在全球售出 200 台,在當時對音樂科技發展有著劃時代意義。(Via International Musician and Recording World Magazine)

只可惜 MC-8 的輸入方式並不適合用「彈」的,而是建議一個一個音符像電腦一般用「數字輸入」,這對於一般的音樂人其實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而且也很難直接在機器上創作;理想的使用流程是作曲者先把「譜」寫好,再照著譜面輸入機器應該要演奏什麼內容。這多半就是坂本龍一首張專輯的工作寫照,學院出身的坂本雖然對於電子樂器已有一定的實驗和實作經驗,但對於 MC-8 的輸入(programming)仍然找了技術背景的松武來協助,以至於後來 YMO 也大致沿用了同樣的工作模式。事實上,YMO 在 1977 到 78 年漸漸成型的期間,發起人細野晴臣原先的想法是組一個時興的 Disco 演奏團,能不受語言的隔閡出口海外市場,並非一開始就有電子樂團的打算,是在確立了成員之後,才因為坂本和松武的合成器背景而有路線上的轉變。由 YMO 的首張專輯之中,細野和高橋分別還是以使用傳統的電貝斯和鼓組可見一斑。

 YMO 即「Yellow Magic Orchestra 黃種魔法大樂團」,是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細野晴臣以及高橋幸宏所組建的前衛時髦電子合成樂團。該樂團在 1980 年代晚期和 1990 年代早期對Alectronica、 Ambient house、Synthpop、Acid House 等和電子合成運動有著開創式的世界影響,另類前衛時尚風格也令人側目卻大受歡迎。
YMO 即「Yellow Magic Orchestra」,是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高橋幸宏以及細野晴臣(左至右)所組建的前衛時髦電子合成樂團。該樂團在 1980 年代晚期和 1990 年代早期對Alectronica、 Ambient house、Synthpop、Acid House 等和電子合成運動有著開創式的世界影響,另類前衛時尚風格也令人側目卻大受歡迎。(Via YMO Facebook)

MC-8 的不人性化輸入方式,及準確但僵硬的演奏,是它本身的特性或侷限;但音樂人如松武老師,試圖在電子樂器之中尋找或製造加入人性化的部份。例如在 MC-8 上頭,四分音符是 48,八分音符是 24,那麼在輸入時交錯使用 22 和 26,便能製造出某種程度的 swing feel(因為當時機器還沒有內建 swing 的功能。內建 swing 要到 LM-1 的出現才普及)。如此機器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四十年之後的今日仍然比比皆是;在各式已經極為方便的軟硬體之中,找尋與變通產生充滿人性的音樂。

YMO Live Setting at Nippon Budokan in 1980
YMO Live Setting at Nippon Budokan in 1980,「Matsutake(Program)」即為松武老師舞台位置。(Via Toilet Paper Cosmos)

1979 年 YMO 首次海外巡迴,松武老師便是六人編制中的一員,位置在正中間的鼓手後方,操作 MC-8 和 Moog III-C,提供現場演奏之外的 backing 及送 click 給所有其他樂手,角色就像是現在演唱會的 programmer(只不過用的不是電腦),而 MC-8 多軌帶動的正是舞台置中的 Moog III-C。後來 1980 年 12 月在武道館的國內演出,另新增了一套 Emu Modular System 成為「兩面牆」,MC-8 也使用到兩台。事實上,舞台上的樂器幾乎都不是團員跟樂手自己的,而是向松武老師的公司承租。

巨大的 Emu Modular System(Via Vintagesynth)
巨大的 Emu Modular System(Via Vintagesynth)
巨大的 E-mu Modular System 面板細節。
E-mu Modular System 面板細節。(Via Wikipedia)

1981 年,松武老師自組 Logic System,在一年之間發表了兩張合成器專輯,延續著從冨田大師時期對合成器音色的豐富想像,加入了從 70 年代邁入 80 年代的新的 New Wave 氣氛及新的音樂科技(例如 1980 出品的 TR-808 鼓機)。類比年代的合成器,許多都只能單音,能夠把音色存成 preset 隨選隨用的也很少,種種的限制反而能成為激發音色使用想像力的誘因,沒有 preset 也代表著要被迫接受音色不完全相同的彈性,或因應現場需要即時調整應變的能力。在這麼多年之後,音樂創作仍應該保持著不安於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而持續的開發創造和想像的空間。期待松武老師的現身說法及傳承!

參考文獻:
﹣Wikipedia
﹣RBMA Daily: Yellow Magic Orchestra: The Pre-MIDI Technology Behind Their Anthems
﹣YMO Live Setting at Nippon Budokan in 1980

 

※ 內文經 Blow 吹音樂排版編輯,原文發布於蛋 Facebook 個人專頁
文章封面 Photo credits/ Kohei Matsuda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波形遊戲 松武秀樹台灣演出

日期:2016.4.16(六)
時間:19:30 開始
地點:PIPE Live Music(台北市思源街 1 號)
演出陣容:松武秀樹、Timmy Lok & Side、李雨寰、Forests
購票連結:https://www.indievox.com/pipemusic/event-post/1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