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雜吹

樂手研究室:專訪全方位貝斯手甯子達(器材篇)

本期樂手研究室很榮幸能訪問到曾與多位歌手/音樂人/樂團合作、貝斯演奏經驗豐富的全方位貝斯手─甯子達老師!(鼓掌)除了聊聊他從開始彈貝斯到成為職業樂手的心路歷程,也請他介紹所擁有的貝斯、效果器、音箱等器材,並以「身為貝斯手/職業樂手」為出發點,分享自己對於音樂這條路上的許多觀念和想法。內容豐富專業,本篇以「器材」為主軸,閱讀前,建議將你的錢包鎖在保險櫃裡。

537349_10151165758115755_632401128_n

請介紹您開始彈貝斯到職業樂手的發展歷程。

小時候其實是古典鋼琴出身,加入內湖高中熱音社後,因為學吉他的人太多,不想跟大家一樣(笑),所以高二開始彈貝斯,沒想到從此就愛上了!玩了三年的社團、從 Punk 到 Rock,後來遇到彭會源老師,給了我 Fusion 音樂的啟蒙,於是從此就踏上不歸路了(笑)。

高三開始在 Bassab 教課,當時那裡的氣氛完全圍繞在貝斯上,每天除了聽音樂就是練琴,目標非常單純,現在回想起來相當懷念。後來跟著小六(陸家駿)老師,學到超出彈奏本身之外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大學陸續玩了非常多獨立樂團,包括彈了最久的教練樂團,後來因為表演教課跟學校無法兼顧,大二時被退學,才半推半就開始全職生涯,當時其實很不知所措,因為從沒想過要把它當成工作,還好我媽非常挺我!(第一把 Fodera 4 弦就是她聽了小六老師的擔保後,二話不說想辦法籌錢買給我的)。

後來因為常去河岸留言表演,經由林正如老師的介紹,被當時的偶像─台北 Fusion Jazz 天團「Delta On The Main Street」鍵盤手呂聖斐老師邀請去一起玩一些 Fusion cover songs,不知不覺就順勢進入了職業樂手的圈子,我覺得自己其實運氣很好,一路上有非常非常多貴人和老師們給我機會,並帶領我到現在。

圖1
Bassab 工作室基隆路現址
圖2
(左起)阿達、呂聖斐、李守信(小白)、林正如 @2014 台中河岸音樂營發表會

請介紹您主要在使用的BASS,以及其音質、特色與曾經使用這把琴所彈奏的作品。 

在純演奏(主奏)和伴奏上,我是用兩把完全不同特性的琴。純演奏時用的是 Fodera Monarch 4 弦(購於 2004),這把琴同時也是 Victor Wooten 的經典款,tone 跟手感對我來說真的都接近完美,到現在我還是認為她最適合我彈奏的風格(笑)。Yellow Funky Stuff 第一張專輯裡很多 solo part,以及之前跟嚴爵的巡迴都是用它來演奏。

圖3
Fodera Monarch 4 Victor Wooten Classic

從 2009 年至 2013 年底,伴奏時都是用我的第二把 Fodera Imperial 5 弦,她本來是單線圈的拾音器,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 walnut body 配上 single coil pu 的聲音,所以有一次去紐約時,就把她帶回原廠改成了雙線圈,配上巴西玫瑰木的指板聲音非常沉。現在比較常拿來錄音和彈 Fusion,甚至是Metal、Rock 都可以勝任!

圖6
Fodera Imperial 5

2013 年 10 月時,我拿到了訂製一年多的 Fodera Emperor bolt-on 5 弦,這把琴同時也是我成為代言人後,所訂做的第一把 Fodera,她是我在演奏上常常要在主奏/伴奏上切換的多年經驗裡推敲出來的夢幻組合,琴上全部細節都是親自設計與挑選,這把五弦 jazz bass 適用於「全部」的樂風!因為一直很想要以 70′ Fender 單線圈 jazz pick ups為聲音基底的 bass,我採用了 attack 最好的 Bolt-on 結構,不管在 finger 或 slap 時都能有很強的顆粒感;為了補足這種結構所失去的中高音,特別採用 3 片式的 body,雖然全都是 Ash,但中間的 tone block 選用重量較重的 Northern Ash;為了不讓 Ash body / Olive top / Birdseye fb 這些都很亮的木頭組合起來的聲音太衝,最後選擇了小的 frets,並且把 bridge pu 的位置稍微往 neck 移了一點點(介於 60′ 和 70′ 之間)。

圖4
(左起)Vinnie Fodera、我跟我的 Fodera Emperor 5、Joey Lauricella(攝於紐約 Fodera 公司)

要特別介紹的是我跟好友陳信文(LA)老師一起設計許久的 FL Custom 6 弦,在幾個月的腦力激盪和不斷改良修正後,終於拍板定案,完成了我的第一把六弦 bass!主要概念是我除了平常習慣的 pu 位置聲音可切換外,還想要有接近 Anthony Jackson 的 tone,於是就產生了這把有三個拾音器的 bass。

當初為了讓 finger solo 的聲音能越甜越好,在 specs 上寧願採用一些會捨棄掉 slap punch 的木頭配置,我覺得設計一把琴的重點是:「你對它聲音功能的大方向一定要清楚,不能什麼都想要,如果想往一個方向推到極致,最後卻又貪心的想要加完全不同方向的東西在上面,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像是想要 Fender tone,但又嫌它只有 20 或 21 fert、不能做 Fodera 那種 24 格的高把位 solo(Fender 一定要 20 格才會是那種有彈性的聲音);或是想要 slap 時有 70’s style 的脆亮度(Ash body),卻又想要它在 finger 時也可以做出 60’s 那種重量感(Full-Alder body)。

所以我們為了 balance 琴上每個部位的木材選料對聲音本質的影響,在各種木頭組合上花了很多心思,琴做好後還修了幾次上弦枕的高度,用各種音箱及線材測試,最後才終於確定了它現在的 setting。

圖7
FL Custom shop 003

最後是我今年 3 月紐約行剛拿回來的 Fodera Imperial 5 Fretless!這把琴也是我在去年推敲設計出來的,當時 Fodera 廠商建議,neck-through 這種貫穿式的琴身結構加上全 walnut 的 body、Ash neck 與 Ebony 指板最能表現出 fretless 需要的「哇嗚~」這種很黏的聲音。去年去紐約時,在 Fodera 工作室裡很有緣的試了好幾把不同的木頭組合,果然跟我以前聽到的無琴格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很快達成了共識:只是把 neck 換成了和 Ash 同聲音性質但質量更好的 Red Oak;因為我在無琴格上根本很少用到 neck pu,索性就把拾音器移到 FL Custom 6 弦上,實驗後非常喜歡的 Anthony Jackson 位置,加上正常位置的 bridge pu,可單雙切換的系統擁有六種完全不同但都非常好聽的 tone 可以選擇。

此外,琴頭背面也加了一塊 walnut 的貼面,希望多出來的重量可以讓整把琴在 sustain 上面表現更好,結果一切都比我們預想的更加順利!至於指板,本來是想要像小提琴那樣全黑,但考慮到音準問題,還是稍稍作弊了一下(笑),選了低調的 purple heart 線(畢竟我只是要 fretless 的 tone 而已,而且 Jaco 的 fretless 上面也有線啊)。

拿琴時試了好久,Vinnie 和 joey(Fodera 兩位創始人)很驚嘆地跟我說:「我們很滿意,這大概是我們做過最好的無琴格 bass 了!」我想這是對此琴最棒的形容!

圖8
Fodera Imperial Fretless 5 弦

請問您還有其他的琴嗎?

有,非常多……。

圖10
1981 vintage Fender Jazz bass
圖11
1975 vintage Fender Precision bass
圖12
Dean Stylist 4 (set w/ piccolo strings)
圖13
Musicman StingRay 4 (w/ piezo pu)
圖14
Lakland skyline 55-02 modified by FL Custom
圖15
Ibanez GWB-5 fretless
圖16
Hofner

吉他的話有一把 Fender Custom Shop Stratocaster、一把 Gitane D-500 Gypsy jazz acoustic 和一把剛買的 Martin D-35 MP。李宗盛大哥前陣子找我去 Lee Guitar,送了我一把空心的木 bass!彈起來很有挑戰性,acoustic body 又是 fretless!在大哥當時負責的白安新專輯製作案裡錄了好幾首歌,聲音非常特別。

圖17
Acoustic Bass made by Lee Guitars

接下來應該會加入一把 BSX electric upright bass,以及下一把即將下訂的 Fodera 4 弦(希望是最後一把哈哈),規格也非常特殊,也是我親自設計的!(磨拳擦掌)

請問您通常除了從型號來挑選琴,還會注意哪些地方?

從買下第一把 Fodera 之前、一直到現在成為了代言人的這段時間,對於「琴上所有不同部位用不一樣的木頭組合和結構會是什麼結果」我都有研究。小六老師是我認識對琴了解最細膩的人,在他的教導下,以及彈過了無數的琴並加以統計後(尤其是 Fodera),現在看到琴的規格就幾乎知道會是什麼聲音,也因此才有能力去設計一把琴。

此外,我們很在意整把琴拿在手上的整體共鳴和紮實感,所以不需要接音箱,只要一彈就知道一把琴的做工好壞與否。而且我買琴是很重緣份的(笑),之前因為感覺不對,好幾把很棒的琴都留不住,會收藏這麼多琴除了自己喜歡,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聲音特性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覺得超迷人嗎?這讓我不論在錄音和演出上都有更多選擇性可以提供。

圖18
WAO Project(阿妹/林憶蓮/那英/蔡健雅)排練現場

好友兼 bass 技師的陳信文老師也在我研究器材這條路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他曾經手過的好琴非常多,而且他是真正理性、不偏頗地在分析器材,並且很有熱情也很會彈!我們總會抽空聚在一起討論、假設、實驗,希望為 bass 這項樂器的發展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圖19
正在幫我重新製作 75′ P bass 的上弦枕的陳信文老師

我常跟學生們說:「挑琴除了聲音本質上的大方向外,還要看得出它未來在 setting 上的發展空間。」但沒有對器材的熱情與經驗是不行的,網路論壇或身邊的朋友老師身上都可以得到資訊,不一定需要砸很多錢,It’s just so much fun!

你有慣用的琴弦跟 Pick 嗎?

每把琴都不太一樣,Fodera、DR、D’Addario、La Bella 都有,但基本上除了 P-bass 以外我都裝 Round wound;純演奏的 gauge 會用 40-95(100),伴奏會用 45-125,還有一個大原則:Maple 指板我通常裝 Stainless 的弦,Rosewood & Ebony 指板裝 Nickel 弦。至於 Pick 的話我是用 .88 或 1.0 的(時間允許的話,會事先拿弦已經舊掉的琴彈到稍微磨鈍備用)

請介紹您目前經常使用的效果器、音箱和其他器材。

(效果器太多了不可能講得完吧!)基本上,單顆的各種牌子和效果類型我都會試,但要是說一定會帶出去做演唱會的,應該是 Boss FV-500 Volume Pedal、Korg DT-10 Tuner 和 MXR M288 Octave(或是 Boss OC-2),再看使用的琴來搭配一顆 EQ 或 Booster,以及放在最後的 T.C Electronic Nova Delay,還有我不管去哪都會帶著的 Digitech Hardwire RV-7 Reverb。

圖20-25
(左上至右下)Boss FV-500H Volume Pedal、Korg DT-10 Tuner、MXR M288 Octaver、Boss OC-2 Octave、T.C Electronic Nova Delay、Digitech Hardwire RV-7 Reverb

如果要做沒錢的 Fusion/ Rock Gig 的話,大概會多帶一堆(大笑),從讓我快速切換幾把琴同時又可以 balance 音量的 A/B selector(ex:Radial Bassbone)到 Electro-Harmonix 的 POG2(八度)、Xotic 的 Robotalk(Filter)、各種 EQ / compresser/ Fuzz/ chorus/ delay 等,使用上也常搭配各種 blender 來保持 clean tone 的紮實度,甚至一些奇怪的效果(像是 ring-modulator)偶爾也會出現,還有永遠會放一顆在身邊的 Boss RC Loop Station 系列(RC-20/ RC-20XL/ RC-50/ RC30 我都有……)。

圖26-29
(左上至右下)Radial Bassbone、Xotic X-Blender、Electro-Harmonix POG2、Xotic Robotalk
圖30-32
RC-20XL Loop Station(左上)、RC30 Loop Station(右上)和 RC-50 Loop Station(下)

其實我的習慣是,今天想帶哪些就帶哪些,表演當下一定是以彈奏為主,然後隨時覺得哪裡想加效果就踩一下。效果器應該是讓音樂提味加分的工具,而不是限制想像力和音樂性的累贅。

圖33
擺在 Bassab 工作室的部份效果器
圖34
某次 Yellow Funky Stuff 在河岸的 setting
圖35
2013 年畫的效果器 list

我最近最喜歡的 Amplifier 是 2013 年中開始代言的 Epifani Piccolo 600(他們幫我升級到 1000w),另外我也有 Tecamp 的 Puma900、T.C. Electronic 的 RH-450 和 750,還有傳統的 vintage 真空管 Ampeg SVT-3 Pro(from 小六老師),選擇方式視表演內容和琴而定。

導線是無止境的實驗,學問非常大,目前最喜歡的是之前在紐約 Epifani 公司時,Nick 提供我試用的 Custom Cable 原型(今年 NAMM show 開始上市了)。

圖37
我和 Nick Epifani 本人在紐約布魯克林 Epifani 公司
圖36-40
(由上而下)Epifani Piccolo 600、Tecamp Puma900、T.C. Electronic RH-450/750、Ampeg SVT-3 Pro

繼續閱讀「觀念篇」



avatar

作者 / 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