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賓飯店駐場樂隊到中視大樂隊,擔任蔡琴、費玉清等頂級歌手的演唱會鼓手,縱橫鼓壇20年,前年更以《摧落去》這張作品入圍金音獎最佳樂手、最佳爵士專輯、最佳爵士單曲獎項,也成立「32nd 響地音樂爵士鼓培訓中心」積極培育新一代的年輕鼓手。 文 / 李東祐
「音樂是活的、tone長在手上,你要鍛鍊自己的耳朵跟手腳,不能一味地依賴器材。」
SV:從開始打鼓到成為職業樂手的歷程?
張:我從 Pub 做場開始,之後進入國賓飯店做駐場樂隊,當時國賓飯店算是台灣數一數二有名的大場子,慢慢累積做大樂隊的經驗。所以當中視大樂隊的鼓手出缺時,因為我有這樣的經驗就雀屏中選。後來再到有線電視興起、老三台慢慢式微、中視大樂隊解散,原本這些樂手很多都轉去做演唱會,做演唱會也是從小一點的場子開始累積經驗和口碑,人家找你去代打就是一個機會,你把握住、讓領班和歌手對你留下好印象,未來有缺時就會找你,慢慢場子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SV:目前使用的鼓組和器材配置是?
張:鼓組部分,早期我用22” 12” 13” 16” 的配置,後來改成 20”x16”, 10”x8”, 12”x8”, 14”x14”, 16”x16” 的搭配,小鼓則是14”x6.5”。我覺得大鼓不用那麼大,20”的大小,無論是表現 Rock 的力道或 Jazz 的細緻,都可以有適合的表現,但是22”的大鼓有時候拿來做比較輕柔的歌曲就會顯得太重。四顆 tom tom 都差兩吋,這樣比較容易調出好聽的音階,大部分時候我會調成 D key;現在我用 Pearl 的 Masters (MCX)系列,全部都是訂做的,也是使用這樣的尺寸,去國外演出也都會 order 這樣的尺寸。
銅鈸部分,我比較常用 Zildjian 的「K」和 Sabian 的「HHX」,因為好聽、用途廣。
我有時候會使用兩副 Hi-Hats,一組在左邊常見的位置,使用13”K/Z的組合,另一組會放在右邊的 Ride 旁邊,使用13”K Custom/Z 的組合。會使用的其他銅鈸還有:16”K Custom Dark Crash、17”K Custom Dark Crash、18”HHX Ozone、8”K Splash、20”K Heavy Ride。
鼓皮部分,我都用 Remo,因為好調音而且耐用,會在 tom tom 上用 Pinstripe、小鼓上用 Coated Ambassador。腳架則是使用 Pearl 的腳架,因為耐用、設計好、可調整性高。大鼓踏板,我都用 DW 5000,是美國大牌子的經典踏板,我踩習慣了,真的好踩!
鼓棒部分,我使用自己訂製的簽名鼓棒,是用北美楓木做的。我演出不太會更換鼓棒,我希望一雙鼓棒就能把很多歌曲做得漂亮。這雙簽名鼓棒比一般的鼓棒長、頭也比較小,這樣一來,我要做比較輕的曲風像:Jazz,小頭就很適合;那如果要做重一點的曲風,就把鼓棒反過來拿,出來的Punch 就很重,比拿很粗、很重的鼓棒打出來的 Punch 都還要重。
而位置的擺放上,我都會盡量讓我的鼓跟鈸離我身體近一點、不用伸長了手或是彎腰駝背就能輕鬆地打到,這樣可以保持我的坐姿端正、打擊輕鬆,不會讓我的腰椎有過多負擔、造成職業傷害。我很重視姿勢的端正,我想這跟我的人品性端正也有一點關係(笑)。
整體來說,因為現在接演唱會的案子較多,我對器材的主要考量一定要好調整、好上手、能夠適應多種曲風的需求。對器材的選用,也希望能有更大的適用性,不太會去用聲音比較極端、適用範圍比較小的器材。畢竟音樂是活的、tone 長在手上,你要鍛鍊自己的耳朵跟手腳,不能一味地依賴器材。
SV:你運用了非常多的電子器材,是否能介紹如何運用?
張:我現在有使用 Roland SPD-20 電子打擊板、Roland TD20 電子鼓音源主機、BOSS DB90 節拍器,通常也會配置一台 Roland R8 MK2 節奏編曲機,有時候我會在鼓組中加入額外的電子打擊板或是控制器,像是 PD-8、KD-9 或 FD-8,再看我需要什麼樣的聲音就連結到哪台主機去。此外,我鼓組中的每顆鼓都會加掛一個 trigger,所以其實我每打一顆鼓,就會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鼓的原音,另一種聲音就是經過我這些主機所調整出來的音色,通常我不會選擇太極端的音色,而是有添加一些效果、可以跟鼓的原音相輔相成的聲音,我會自己先在主機裡調整音色、效果、輸出大小,當然外場那邊也可以再做調整。
SPD-20 和 TD-20 我都已經用到熟透,所有音色跟效果的編號我都記得一清二楚,這樣調整才快,而且不用發出聲音、不用聽到聲音做確認,這樣當你在調整的時候才不會影響到其他工作人員的作業。我通常把所有參數設置都存在記憶卡中,出國表演時只要能 order 到一樣的機器,我就不用再帶自己的器材、也不用重新設置,只要把我的記憶卡插到我 order 來的主機中,我就可以使用我設置好的我所習慣所需要的參數配置來進行演出,相當方便!
SV:經歷過以前那些時代,對你現在使用電子器材有什麼幫助?
張:幫助可多了。以前除了做演出外,也會接卡拉 OK 伴唱帶的編曲案子,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用 midi,用鼓機和編曲機來做,像是 Roland MC500 之類的機種。現在是 program 的時代,許多人都習慣只要聽別人做好的 program、習慣了簡便直覺的操控介面甚至是觸控介面,所以當面對充滿按鍵旋鈕、需要設定許多參數的電子器材時,反而會因為不夠了解而抗拒去使用,這樣在演出上就少了很多可能性,當你會的東西變少,相對來說機會也會變少。
而我因為很早就開始使用 midi 做音樂,早已習慣去操作設定調整各種參數,對於 midi 的原理和幾種常用的音色代號等都很熟悉,比如像是 Roland 的產品一直有在 update,當我拿到新的器材或新的介面設計,也因為對 midi 的原理夠了解,所以能快速上手。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說,累積了許多抓歌經驗,做伴唱帶時需要大量的抓歌、做歌,要做得一模一樣,這些都變成我腦袋裡的資料庫,人家需要什麼,我馬上能做出來。
SV:在使用節拍器上有什麼小技巧?
張:DB90 有很多輸出入孔,例如 midi in 和 aux in,不管是連接其他音源機、編曲機或要聽音樂做練習都很方便。我會從節拍器接出三個 foot switch,就可以用腳做開關切換的踏板,這是 DB90 很好的一個功能,做現場演出非常方便,但可惜比較少看到有人好好去利用。我比較常用的是其中的兩個踏板,一個控制節拍器的開始和停止,另一個是可以踩一下就換到下一首歌的速度,DB90 可以記憶多達50組速度,通常一場演唱會大概20首歌,再加上一些組曲或是轉場需要同一首歌中切換不同速度,那也頂多到30幾種速度就很夠用了。
有些時候在音樂中換速度的,我會用踩 Hi-Hats 的左腳腳跟去踩 foot switch,可以是先把節拍器踩停、切換到早先已記憶好的下一個速度、再踩開始,也可以是直接在歌曲進行中甚至我正在過門的時候就把速度切換好、腳跟壓在控制開始停止的踏板上、一進新速度的同時我就放掉、順利切換、神不知鬼不覺。我能這樣做,是因為我把這個踏板設定為反向的,壓下去是停止、放開是開始,因為壓下去再彈起來是有時間差的,而鼓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掌控時間和速度,這一點點的時間差就有可能造成表演的瑕疵,所以我們必須要能夠做到十分精準!
※節拍器連接踏板的運用
「邁向職業樂手之路的不二法門 ─ 練、看、聽、寫」
SV:影響你最多的鼓手?
張:引響最深的是 Buddy Rich,他的技巧太厲害了,像爵士音樂就是在做 solo, solo時就需要做很多技巧的發揮。現在很多獨立樂團將生命力做出來、大家一起做準確就好,需要 solo 的部份不多,但是當做到特定曲風像 Funk、Jazz的時候,就需要大量 solo,也牽涉到你的技巧夠不夠。
所以 Buddy Rich 代言的鼓,我把它做成教室門口的一個主燈,當做一個象徵、一個座右銘:「技巧要做紮實。」也提醒我自己在做教育、培育下一代的時候,要讓他們的基本功能夠紮實。
SV:演出前,有沒有建議的熱身方式?
張:上台前做最基本的 warm-up 的動作,就是很好的熱身。不需要很快的打點,只要慢慢地打點、腳踏地板,重點是「動作要慢且確實」,還有不要影響到舞台上其他樂手。像我跟蔡琴做演唱會時,她有一個很棒的優良傳統,演出前她會找所有樂手,大家在台上動動跳跳,還會放妞妞舞的音樂、一起跳舞當熱身。
SV:平常的體力如何訓練呢?
張:建議鼓手可以去打羽毛球,揮動球拍時的動作,其實就跟揮鼓棒一樣,可以訓練到手腕,對鼓手來說是很好的練習,反之,像中國的奧運金牌羽球選手林丹,也在學打鼓,練習身體的協調度。
SV:對於台灣的年輕鼓手或想往「職業樂手」發展,會什麼建議?
張:四字訣:練、看、聽、寫。多練習基本功、多聽歌抓歌,抓歌時要注意編曲和編鼓,慢慢累積自己腦中的資料庫,最後還要試著把譜寫出來。再來就是,你要能打什麼像什麼、什麼曲風都要會,才能滿足人家的需求。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個代打的機會,好好表現。
在逐夢的時候要堅持且能夠去落實,沒有堅持的話你走不下去,在我那個時候很多鼓手比我還強,但是他們有沒有堅持到最後?你有持續地堅持做這件事情,做到最後,你才是真正的王道。所以在我的 DVD 裡面有一個引言,也是我最終的目標:「堅持、不放棄」,我的專輯叫做《摧落去》就是在傳達:必須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