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嘗試與亞洲獨立音樂場景加深連結的金音創作獎,甫於 11 月初舉辦第十六屆的頒獎典禮。當晚除了入圍的音樂人與台灣觀眾外,還有三位亞洲獨立音樂產業的貴賓受邀前來觀禮,他們分別是來自韓國的 Cecilia Soojeong Yi(以下簡稱:Cecilia)、印尼的 Aldila Karina Putri Astari(以下簡稱:Aldila),以及泰國的 Passawan Srilan(以下簡稱:Passawan)。
Cecilia 與 Karina 皆具有音樂節策展經驗,前者在韓國與夥伴創立「DMZ Peace Train Music Festival」,並創立新公司 ALPS 拓展海外業務;後者於印尼大型音樂節 Synchronize Festival 及獨立音樂廠牌 Demajors 身兼傳播總監(今年入圍『亞洲音樂創作獎』的兩組印尼樂團,皆隸屬於 Demajors)。
來自泰國的 Passawan 則是資深的音樂媒體人,涉略領域涵蓋電台、網路電台、音樂雜誌、演唱會、音樂節、企劃、宣傳⋯⋯等,別具文化產業的洞悉能力。早在 2017 年,她便曾到訪台灣參加台南貴人散步音樂節、擔任選團人,舉薦茄子蛋、Super Napkin、鐵擊參演;今年 8 月也剛舉辦 Thai Music Meetup,媒合 13 家泰國音樂廠牌與台灣音樂產業人士會面。

三位貴賓過去都與台灣獨立音樂場景有所接觸與合作,這趟卻是他們第一次坐在金音創作獎的台下觀禮。行前他們隨金音團隊的引領,一同造訪了台北的小白兔唱片行、PAR STORE 及顏社等,對台灣獨立音樂場景有更深的認識外,也首度接觸到台灣嘻哈圈。
Cecilia 分享:「看到小型唱片行對於特定的目標群體來說仍然非常活躍十分鼓舞人心。他們知道自己的聽眾是誰、目標群體是誰,所以他們的產品策劃、空間組織得非常好。而從顏社那邊,我也聽到了他們作為嘻哈廠牌最開始的故事,有助於我接觸台灣藝人與嘻哈場景。」
走入實地場景帶來的文化感染力,遠遠大於網路上的片面資訊,已多次來台的 Passawan 認為這趟短短的行程,對他們參與頒獎典禮帶來更多的理解。而在金音創作獎典禮隔週,我們旋即線上訪問了他們三位,從自身的亞洲音樂產業定位與視角,分享對於金音創作獎典禮的觀察、各自國家的獨立音樂獎概況、注意到哪些音樂人(三位不約而同點名了同一組樂團!),以及「如果能為金音創作獎設立一個獎,你會設什麼樣的獎」?
以下為 Blow 吹音樂與 Cecilia、Aldila、Passawan 的金音獎後線上專訪:
Q:首先想問您們,對於金音創作獎有什麼印象?11 月初在現場看完典禮的心得是?
Cecilia:這是我第一次來金音獎,但我在 2023 年去過金曲獎。金曲獎的製作規模很大,在華文世界舉足輕重。儘管金音獎的規模比較小,我仍能看出它之於獨立音樂有相同的重要性,藝人都非常認真且榮幸地參與其中。我認為,他們對獎項的投入是整個音樂場景成長和穩定的關鍵。
Aldila:我對整體製作印象很深刻,典禮流程組織地非常好,場地很棒。在印尼我們幾乎沒有這樣的音樂空間,從設備、舞台製作到音樂本身,帶來的體驗都不錯。我覺得,音樂獎本質上是一種「從業人員的節日」,要在頒獎之夜和觀眾融合在一起不容易。但在金音獎現場,我可以感受到一股溫暖的連結,觀眾有很多樂迷與一般民眾,大家都能參與其中很棒。我相信獨立音樂運動本質上都值得欣賞,能有這樣的獨立音樂獎,幫助更多藝人受到關注是很不錯的事。
Passawan:我對整個頒獎典禮印象非常深刻,整個空間之於獨立音樂來說很華麗(glam),場地很大、有三層樓高,工作人員準備也很充分。我對於金音獎能完整串聯各種環節非常佩服,不只是揭獎,還有與藝人嘉賓的互動橋段及現場表演。
我不了解細節,但就我所見,事前肯定都經歷了很多的準備與討論。如果我沒記錯,幾乎每個表演都是一段合作,有 Hip-hop、R&B、Pop 等類型,也有國際合作。我查看了典禮的主題「勇(Brave)」及場刊上的論述,覺得這個概念很棒。就算事前一無所知,我也可以從當天的表演中感覺到一切都是跳脫框架的(out of the box)。
我不會說中文,但可以感受到典禮氛圍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好像每個人都能共感彼此。我看到了許多獨立音樂類型獎項,也看到你們想推動海外的認可,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人、設定特別的亞洲創作音樂獎(Best Asian Creative Artist Award)。這些都非常酷。
Q:身為外國嘉賓,您們在典禮上都在注意什麼?對於自己國家的音樂人入圍和表演有什麼感受?
Cecilia:Silica Gel 能夠獲得亞洲音樂創作獎並且登台演出實在太棒了!實至名歸,他們絕對是韓國最重要的新興藝人之一,值得韓國以外的關注,所以我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Aldila:今年有兩組印尼樂團 Feast. 和 Lomba Sihir 入圍了金音獎,我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在印尼非常受歡迎,已經是印尼最大的樂團之一,演出與作品都很好。
Passawan:椅子跟 AUTTA 的表演是一大驚喜。當我收到金音獎的資訊時,我立刻告訴朋友:AUTTA 要回來了!對我們來說,AUTTA 是一個天才型的饒舌歌手,從選秀比賽崛起,成為音樂界的新星,近兩年卻突然從音樂界消失了。直到幾個月前看到他結婚的新聞並推出復出單曲,然後就要在台灣演出,這讓我們非常訝異。
AUTTA 這兩年其實沒有放棄音樂,只是回去當歌唱老師。看著他重返舞台,和椅子樂團的音樂融合得那麼好,況且不只是饒舌,而是做出很精緻的作品。在後台我問他,是不是把音樂都重新編曲,因為聽起來很不同。他卻很謙虛地回:「是的,但我只是把歌曲寄給椅子,交給他們處理而已。」
他們的排練時間很短,聽起來卻像合作了很久一樣。其實不只是 AUTTA,那天演出的拍謝少年和藝術家的合作、嘻哈團體與 R&B 融合的表演⋯⋯等都很好。這也是我們做典禮時想呈現的,不只是展示才華,還要足夠特別。

Q:這次的金音創作獎入圍與得獎作品裡,有你特別喜歡或注意到的音樂人嗎?
Cecilia:我最喜歡當代電影大師。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們的表演,表現很好,另外我也很喜歡百合花。我曾在 2019 年見過他們,當天的表演非常棒,可以看出他們從那之後成長了多少。我對台灣的電子音樂人也很感興趣,可惜還沒有聽到他們的演出,之後我一定會做功課去聽。找到適合邀演至音樂節的表演者,是我來金音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Aldila:我對當代電影大師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沒記錯他們贏得了「最佳現場演出獎」。我可以想像他們在音樂節或專場上表演會有多酷。我愛他們的演出能量,讓我聯想到印尼最大的搖滾樂團之一 Feast.,能在獨立音樂生態系統中產生商業化的效應,打破傳統結構,成為一支優秀的搖滾樂團。
Passawan:Silica Gel 讓我印象深刻,他們表演與致詞的方式都很棒。另一組讓我印象深刻的團是獲得「最佳現場演出獎」的當代電影大師。另外,我會想多了解那位贏得許多獎項的女孩,好像是 Happy Happy(按:陳嫺靜)?我很喜歡她的個性,很可愛、善良,她還準備卡片上台!我在現場透過觀眾的反應,感覺台灣的嘻哈場景正在崛起,過去我見過一些台灣的樂團,但不太熟悉台灣的嘻哈,希望之後能有更多了解。
Q:可否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國家的音樂獎項概況?觀察與金音創作獎有何異同?
Cecilia:韓國有傳統電視台舉辦的大型流行獎項,以及 K-POP 導向的獎項,例如:CJ E&M、Melon Music Awards、MAMA。而我曾擔任六屆評審(2019-2024)的韓國大眾音樂獎(Korean Music Awards)則是一個非常獨立的組織,由自願參與的評審組成,大約 50 到 60 人,成員包含樂評人和音樂產業相關人士,唯獨沒有創作者。比方說,唱片公司或藝人就不能擔任評審。
按照規定,我們會推薦專輯和入圍者,然後投票,並在二月舉行頒獎典禮,由於它是一個非常非常獨立的實體、獨立的專案,僅有少量贊助商、沒有收入模式。所以它非常公正也非常重要,但同時它也非常樸實(humble)。所以我總是對韓國音樂大獎的組織說,我們必須努力推動這個獎項,直到我們達到金音獎/金曲獎的水平。
韓國大眾音樂獎規模雖小但價值極高,通常它會涵蓋獨立音樂,或者說「曲風音樂(genre music)」。近幾年我們也為 K-POP 設立了一個新的類別,所以 K-POP 音樂人也開始重視這個獎項,比如兩年前 NewJeans 不僅得獎甚至還出席。
Aldila:印尼最大的音樂獎是 AMI Awards。AMI 代表 Anugerah Musik Indonesia。它就像是印尼的金曲獎。關於它的一個小故事是,十年前,AMI Awards 仍被主流和流行音樂人主導時,我們還有另一個獨立音樂獎叫做 Indonesia Cut-edge Music Award(ICEMA)。
ICEMA 就像是金音獎一樣,希望肯定當時沒有得到足夠關注的獨立音樂。然而隨著所有全球性的音樂市場變化,獨立音樂人日漸成為主流,在音樂產業中擁有更多實權,ICEMA 的使命與願景達成便停辦了。
AMI Awards 持續至今,所有得獎者與提名者幾乎都是獨立音樂,內容非常多元,這是我們所樂見的。除此之外,印尼還有很多音樂獎,大多數由媒體運營,通常是透過統計數據給獎。
Passawan:在泰國有由媒體、唱片公司、大型娛樂公司主辦的流行音樂獎,但沒有中立且涵蓋廣泛音樂場景的獨立音樂獎。2000 年初,我在還是調頻電台的 Fat Radio 工作時,我們曾有一個獨立音樂獎叫 Fat Awards,在差不多十年後,隨著電台網路轉型成 Cat Radio 後停辦了。
當時我們做的獨立音樂獎真的非常獨立,只是租下一個禮堂或劇院,氣氛比較像音樂界的同學會、邀請大家來參加派對。典禮可能會邀請當時在其他行業受歡迎的人物來頒獎,比如和音樂有關的演員或導演,以此貼近大眾。
多年來我們的電台一直想設計新的獎項,甚至為了籌辦明年的獎項而舉行記者會。金音獎啟發了我,向我展示如今的獨立音樂獎項與典禮可能性,讓我回去後更想努力地籌備新獎項。

Q:亞洲的獨立音樂場景正在快速地融合,在此趨勢之下,您們對金音創作獎會有什麼建議?或者會想推薦誰來參與金音創作獎?
Cecilia:我第一個想到的是 Glen Check,他們最近在日本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ADOY、Wave to Earth 也非常適合,或者是來自 R&B 場景的 SUMIN。台灣的 R&B 場景也很活躍,雙方合作肯定能帶來一些話題。另外還有一位製作人叫做 Danpyunsun,他在今年初贏得韓國大眾音樂獎的最佳專輯,他的音樂非常好,會很樂意和台灣藝人合作。
Aldila:除了每個國家或地區的聽眾數據外,從現場演出角度來識別藝人也很重要。很多音樂人的聽眾很多,現場表演卻不好,反之亦然。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音樂,或者找到你們真正的音樂標的。與有大量追隨者的藝人合作很好,但如果是想找到真正的好音樂、有演出能力的人,那又是另一為事。
金音獎如果想跟其他亞洲國家連結,必須尊重所有活動的推廣者或 showcase 類型的音樂節,因為他們是鏈結各國音樂產業的關鍵。我們是印尼人也是亞洲人,可以透過這些平台更常相聚、在現實生活中接觸。
某種程度上,政府也扮演了關鍵角色。讓合作更穩定與成熟,政府的資源挹注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運營。六個月前我們換了一位新總統,許多補助政策開始轉向,從音樂與創意改革的方向來看,如今都出現了一點困難⋯⋯
Passawan:就我所知,今年的頒獎典禮在韓國和泰國都有轉播。如果想走向其他國家,就必須增加更多翻譯內容,幫助更多觀眾認識。另外,也許可以增加開放觀眾投票的項目,讓每個投票的人都可以來看典禮,更加投入其中。這會讓人們覺得金音獎更親近。

Q:最後想問,如果可以設立在金音創作獎設立一個新的獎,您們會想設立什麼樣的獎?
Cecilia:我的建議是可以設立一個獎項,表彰在海外取得成就或在國際市場上有所突破的藝人,比如「年度最佳國際突破獎」之類的,甚至可以讓國際評審或國際專業人士來投票。
Aldila:我想應該是「實驗性」獎項,可能不只是音樂上的實驗,也關於現場演出的實驗。實驗的精神是獨立音樂的核心。
Passawan:我看到很多台灣藝人來到泰國甚至到世界各地表演,我認為可以有一個獎項,名字還不確定,但是頒發給「為國際認可做出很大貢獻的音樂人」。頒發給那些非常努力走出去,花了許多時間交流音樂與文化的台灣音樂人,讓大家看見他們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