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歌手許含光於近期發行第 3 張創作專輯《太平洋大酒店》,並攜手製作人陳建騏、Tizzy Bac 鼓手林前源、高潮(林志仁)、ciacia 何欣穗,共同完成睽違 5 年的新作品。這張專輯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夢,將他五年間的追尋、放縱、遺失與重生,化作漂浮在時間海面上的旅程。
這座「旅館」漂浮在夢與現實之間,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房間、一場未完成的夢。從〈等待 Check-in 的 Orion〉到〈女巫說〉、〈風吹來的方向〉,整張專輯如同從入住到退房的過程,串起愛、記憶與遺忘。
如果上一張作品還是那位帶著吉他笑罵世界的浪子,《太平洋大酒店》則像是醉倒後醒不來的清晨——語氣更緩,情緒更深。經歷時間的打磨,許含光用微醺與幻覺唱出靈魂的聲音。這裡沒有出口,也沒有結論,讓所有的故事、遺憾與愛,都在這間夢裡的旅館裡發酵。
專輯以〈荷花荷花幾月開(No.53, Nanhai Rd)〉揭開序幕,南海路吹來的風在夜裡散著草的氣味,也像是一場無聲的開場,預告夢的開始。接著在〈等待 Check-in 的 Orion(Okinawa)〉裡,他提著行李與啤酒,坐在陌生城市的樓梯口,等待抵達。專輯同名曲〈太平洋大酒店(Pacific Hotel)〉,模糊了愛與夢的界線,輕電氣的波動與呢喃的旋律讓人沈入幻覺;「親愛的你,在哪裡啊?California?」或許就在那句話說完的瞬間,夢開始了。
而〈雪國(Sapporo)〉則將整張專輯的靜謐推向極致,鋼琴與雪交錯成最冷、最病的風景。當退房的鐘聲響起,最終,在〈風吹來的方向(Neighborhood)〉中,他回到台北街頭——牯嶺街、溫州街、和平東路,輕哼著「快快睡,天要黑」,像是在唱給自己聽。夢結束了,但浪仍不會停。
《太平洋大酒店》像是一封寫給過去與自己的長信。在這間虛構的旅館裡,與記憶和解,也讓夢繼續延伸。《太平洋大酒店》已於 10/30 上架各大串流平台,更多資訊,請上許含光官方帳號查詢。
 
			
 
								在敦南誠品共同直播。-420x21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