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有幾個團體在 Legacy 演出,我對「林瑪黛」印象深刻。
幽靜的燈光,冷冽的氛圍,「林瑪黛」的電音像是遠方飄來的一道空靈,迴旋震盪,那淒美的音符忽暗忽明,他們附予的詞意,他們投射的影像,卻刻畫寫實,有血有淚。
動物,是他們明確關懷的主題。
「大象說」裡的那頭大象,和一名女孩對望,那畫面不夢幻不驚奇,歌曲傳達的是象與人之間的溝通意念,悲傷的大象,無言的女孩,交會著生死存亡。
「弩克的詭計」從字音解析,充分顯示是一首反核歌曲,「林瑪黛」顯現的形式不是叫囂,不是漫罵,銀幕上,日本攝影師太田康介在福島拍攝那一張張被遺忘的動物們照片,已是一股巨大的憐惜,舞台上,幽幽的歌聲,唱著:「被遺忘的生命 漸漸的凋零 空氣變成兇器穿透身體 兇手在旁邊望 淚水不停奪眶 不太合理 卻發生在末日的前夕」。
一直視寵物為家人的我,在他們的歌曲中得到共鳴。
「林瑪黛」有四名團員,分別是主唱林意倩,鍵盤手兼貝斯手黃少雍,吉他手林易祺和 VJ 施昭羽,他們成軍於 2012 年,算是樂團界的新秀。我在網路上看了關於他們的介紹:「林瑪黛」是一個虛擬的電子音樂組合,是一個社會陰暗角落的觀察者,它是人也是動物,它同時也是一個帶著貓眼,頭頂鸚鵡羽毛,下半身是雞腳的女子。
感覺很神祕。
訪問這一天,來了兩名團員,林意倩和黃少雍,他們兩人也是這個團體的創作靈魂人物。不神祕,也不談深奧的哲理,問他們「林瑪黛」這像是人名的團名是怎麼取的?留著一頭短髮的林意倩笑說:「其實就是亂取的。第一個林是因為我的姓氏,瑪黛是翻書看到的兩個字,原本想翻那種西洋歷史書籍找字,後來想想有點崇洋媚外,就隨手翻一本,看到瑪和黛這兩個字,覺得滿順眼的,團員也同意,就用了。」她還補了一段插曲:「取完這團名的隔天,在路邊攤看到有人賣茶,才知道瑪黛茶有減肥功效。」
「林瑪黛」跟動物的連結關係如此深層緊密,果真出自林意倩和黃少雍的憐惜情懷。林意倩小學時期就會去福利社買小白鼠帶回家養,後來跟她一起買小白鼠的同學,也把家人要丟棄的小白鼠送給她,20多隻老鼠在她家,她習以為常。她也養雞,還帶雞一起去上班,她形容:「雞很黏人,很有感情。老鼠養久了,還是會咬主人。」
黃少雍以前的寵物是蟋蜴,而且養了好幾代。「蜥蜴一胎生二十幾隻,那時候我都讓他們在家裡爬來爬去。蟋蜴在家裡有時其實還滿吵的,尤其半夜他們一起叫,會被吵到睡不著覺。」
每一種動物都有特殊習性,身為飼主的他們,聊起寵物經格外有趣,而就在我投入在他們養寵物的輕鬆話題時,他們也透露了之前和動物的另一種互動,那竟是不得不殺生的研究工作。
林意倩和黃少雍之前的工作,都是在中研院做實驗,很多生化實驗是拿動物為範本,實驗完成,這些動物按照既定程序,都要處以死刑,這對他們兩人來說,是極大的衝擊,要對這些動物處以死刑,他們痛苦掙扎,有時理性咬牙面對,有時悲情得難以下手,這也是他們後來做出決定,再也不願意回去那個工作環境的主因。
林意倩說,當時她做實驗的對象是小老鼠,要處決這些老鼠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拿塑膠袋包住牠們,灌入二氧化碳,另一種是直接斷頸,每次到了殺生的時刻,她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小時候和小白鼠玩在一起的畫面。「我們當然知道最後是要殺了牠們,這是實驗到最後必須的結果。有些動物在實驗過程被殖入癌症的疫苗,不讓牠們走,牠們殘活下來更痛苦。但到了那個階段,我還是很天人交戰,終究是沒辦法自己動手。」
林意倩唸醫技,黃少雍唸生化,兩人大學時代都玩搖滾,畢業之後,未能忘情對音樂的熱愛,但還是認命去中研院上班。中研院工作那些日子,他們過得並不快樂,看著動物不斷邁向死亡之路,他們更不想繼續做著殘殺動物的惡夢。和家人溝通達成共識之後,他們決定重回音樂工作,選擇不當正常上班族,他們的日子辛苦繁忙,還要兼差才能維持生活。戴著眼鏡,一路念台大的黃少雍笑說:「我爸有時候還是會跟我說:你把那個博士念完吧。」
回到音樂環境,他們重新審思樂團的定位和節奏,當年少年不知愁的搖滾嘶吼,如今轉化成的成熟深遠的電音傳送,林意倩的嗓音是「林瑪黛」的靈魂結構,舞台上的她恣意放縱,聲音穿透,私下的她,笑稱自己有舞台恐懼症,「我們表演要用的器材太多了,我在台上要隨時留意狀況,超緊張的。」黃少雍上了台則是有器材恐懼症,那些複雜難控的合成器,同時考驗他的腦力和體力。
當初他們原本設定為虛擬團體的架構,但隨著愈來愈多的演出,他們已不再隱身,透過和人群的接觸,他們更落實音樂訴求。有了工作室之後,他們不僅在音樂上為動物發聲,也讓寵物跟著他們一起工作。目前他們的工作室有一隻雞,一隻狗,三隻貓。
林意倩說,以前她受爸爸影響,看到動物流浪街頭就想救,現在她瞭解和動物的接觸是緣份,她救回來但養不了的,就送去中途之家。她說養動物最重要的是衛生問題,維持通風的環境,按時消毒是一定要處理的事宜,不能馬虎。「所以我們在工作室好忙,要做音樂,要打掃,還要養動物。」
我想當「林瑪黛」新專輯誕生時,背後應該有著汪汪汪、喵喵喵、和咕咕咕的合聲吧。
林瑪黛 ► StreetVoice、INDIEVOX、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