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新聞

客語民謠創作人江晟榮推出首張專輯《尋著》11月開啟【尋回】巡迴

在語言逐漸流失的時代,22 歲新生代創作歌手江晟榮選擇以母語創作,於近(7/11)日推出首張客語創作專輯《尋著》。自 2021 年離鄉南下就讀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後,他透過與阿婆打電話聊天練習客語,重新拾回童年記憶與文化認同。

江晟榮擁有獨特的語言背景,父親使用苗栗少數人講的海陸腔,母親則講較普遍的四縣腔,受到這兩種客語腔調的影響,能靈活地運用語言腔調,進而體現在創作之中。嘗試使用母語創作近四年的他,將家鄉和兒時記憶融入歌曲。目前也擔任寶島客家電臺節目主持人,持續練習與使用客語,讓語言和音樂在日常中交織,回應對土地與文化的認同。 

江晟榮過去曾在多場校園音樂比賽中以客語創作屢獲佳績,包括政大金旋獎、成大成韻盃、臺大音韻獎等。2024 年榮獲文化部「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佳作,並於北流 Live House D 舉辦首次客語創作專場《轉屋的路》。今年陸續登上金旋音樂節、JAM JAM ASIA 等大型音樂祭舞台,為客語音樂注入新活力與年輕聲音。

《尋著(qim doˊ)》在客語中代表「找到」的意思,但在華語中,則是一段仍在「尋找」的旅程,反映出專輯的核心概念:在尋找文化根源的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情感寄託。而「 尋(qim)」與「 情(qin) 」的客語發音相近,在尋找自我與歸屬的路上,最終找到的是對家人、對家鄉的「情感」,「在『尋』的過程中,滿滿都是『情』。」

「這張專輯是我從離家開始,一路寫回家的過程。」2021 年江晟榮離開家鄉苗栗,前往臺南求學,遠離客語環境,反而激發他用母語創作,逐步找回遺忘的語言與情感。起初對客語創作缺乏自信,但隨著獲獎肯定,他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對他來說,文化的探索與傳承既是興趣也是責任,客語創作成為他結合音樂與文化的最佳方式。

江晟榮首張專輯便親自擔任製作人,回歸南藝大錄音室,錄製真實鼓聲、弦樂、吉他與二胡,並邀請好友共同參與編曲、錄音及混音,細膩打磨每一細節。專輯配唱部分則邀請金曲客語歌手陳瑋儒助陣,製作期間他更向父親請教客語詞句及發音,力求讓作品更貼近苗栗家鄉的語感與文化。

專輯設計更以「藥盒」為概念,象徵這張作品猶如療癒思鄉症的良方。江晟榮回憶祖父母在苗栗經營「真仁藥局」的日常,細膩地將這段珍貴記憶轉化為專輯外包裝,藥盒造型串聯起對故鄉與親人的深厚情感,也象徵音樂成為緩解思鄉之苦的特效藥。

專輯發行前夕,江晟榮舉辦秘密搶聽會,由「循聲入座」采郁擔綱主持,透過 live podcast 形式帶來深度訪談、歌曲導聆及現場演出兩首主打歌曲〈正月半來火旁龍〉與〈一路共下〉。活動現場同步展出晟榮的個人創作歷程,並準備「硬頸奶茶」與艾粄、擂茶等客家特色點心,營造誠意十足的文化氛圍。

搶聽會吸引眾多前輩們到場支持,包括謝宇威、溫士凱、邱淑蟬、Rita 林鈺婷、陳瑋儒、蘇文劭等人共襄盛舉。亦師亦友的陳瑋儒更在現場感性表示:「你曾說想當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做到,但我真的被你影響了。」這場搶聽會不僅為專輯暖身,更為客語音樂未來寫下嶄新的一頁。

專輯《尋著》數位版本已於 7 月 11 日上架各大串流平台,實體專輯預計 9 月發行,並將於 11 月展開三場【尋回】巡迴,從求學地台南出發,經過工作所在的台北,最終回到苗栗家鄉,邀請大家一同踏上回家的音樂旅程。



avatar

作者 / 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