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 3 月 25 日,陳澄波先生的忌日這天,樂團青虫aoi 發表了全新的 demo〈慢且〉,並在社群貼文中分享一則關於陳澄波遺像的故事。
1947年,陳澄波擔任嘉義 228 事件「和平談判代表」,前往水上機場協商後遭拘捕,隨後被槍決於嘉義火車站前,因局勢緊張,無人敢出借擔架,最後家人只好拆下家中門板將屍首運回。

事後,陳澄波的妻子張捷請了一位攝影師到家裡,拍下陳澄波的遺照。該張相片首次於 1994 年的「陳澄波百年紀念展」公開,畫面中能明顯看見遺體上的彈孔,和後頭有一個人正頂著門板,將陳澄波的上半身抬高,以便拍攝——那是張捷蹲踞的身影。「萬不得已來 hip 這張合影/毋免掛心你著做你行/上蓋痛的空喙是看無影/我會為你勇健 為你勇健」青虫aoi 深受張捷為丈夫留下紀錄的意志撼動,以音樂創作再次將這個故事說出來,〈慢且〉的編曲節制,僅以主唱吉尼的歌聲娓娓道來。
陳澄波的肉身已消散將近 80 年,但他的畫作與精神,卻在妻子與後代家屬的保護下得以留存。而關於他活過的時代,和被剝奪的生命,都是身在此刻的我們,必須不斷被記憶與追索的。
昨(3/25)日,「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成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也是陳澄波長孫陳立栢表示基金會將捐出逾 2000 幅陳澄波作品,包括油畫、素描、水墨、書法等,許多都是從未亮相的畫作。
今年 228 當日,創作歌手余佩真剛剛發行了一首和陳立栢有關的歌曲〈和立栢Peh山記〉。以一首分鐘的歌曲,鋪敘與陳立栢爬阿里山的經過。歌曲裡甚至穿插了一段陳立栢的導覽:「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除了海洋以外都變成沙漠⋯⋯黑潮經過的地方,都會把土地掏空⋯⋯」然而,東海岸的花崗岩抵擋住黑潮的淘洗,留下蒸騰的水氣,讓這座小島不至於成為沙漠。
「北迴歸線、黑潮與季風的交會之處,就是台灣。」余佩真在歌曲文案中寫到,這是他被陳立栢先生「圈粉」的一句話,他從不知道可以這樣理解台灣。我們常以歷史與族群的論述,來標誌台灣的獨一無二,卻極少以地理的角度理解土地的本質,是那樣自然而然,卻又讓人望洋興嘆。
所謂文化與歷史記憶,似乎不僅存乎畫作、歌曲與書面文獻,更可能深埋在山的肌理,與天邊的繁星之中。
2025 年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於公報中正式將於嘉義、南投交界的「鹿林天文台」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編號 661666)命名為「陳澄波」(Chenchengpo)。只要抬頭,就能看見他的閃耀,如星般守護這座被眷顧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