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柄富
近日,大塊文化發行了於坂本龍一逝世後所編著的新作《坂本圖書》——從電影、文學、當代哲學到音樂,以書為介,呈現教授的閱讀世界與創作心法。出版社也在新書發行之際與「重本書店 Weight Books」 合作,於 10 月 17 日 至 11 月 3 日策劃「坂本圖書」展覽,展示教授選書以及 Neo Sora 攝影作品,同時舉辦兩場活動,其中邀請 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小樹與大家分享《坂本圖書》閱後的所思所想。
十月,週六雨夜。小樹與大塊文化第二編輯室總編輯林怡君,為坂本龍一在台灣出版的書評集《坂本圖書》展開對談。一群跟隨了坂本龍一多年的聽眾也已準備好,要聽也要說,說出他們對教授的愛。
坂本龍一從音樂出發,關懷人類、社會與世界的言語,也帶給歌迷讀者,相當多的啟發與安慰。他曾說:「唯音樂使人自由」(musik macht frei)。在 StreetVoice 擔任音樂總監的小樹,提到他於2011主辦「大團誕生(The Next Big Thing)」時,將教授的這句話放入了前導影片中。
「第一次聽坂本龍一,是我高中的時候。」林怡君說:「當時有一位社團同學借了我《俘虜》的原聲帶,週日晚上我一邊趕數學作業,一邊聽,還要翻面,當B面最後一首David Sylvian唱的〈Forbidden Colours〉第一句響起,我當場擲筆,沒法繼續分心寫作業,我那時候想這是誰!這到底是什麼東西!?那是我愛上坂本龍一和 David Sylvian 的瞬間,也是我的啟蒙。」
在兩位講者的引導下,現場聽眾也不斷接起麥克風,說起自己與教授的緣分,有人從林夕的歌詞中第一次認識坂本龍一,有人從動畫電影《王立宇宙軍》的配樂認識他,也有人從冷門的九〇年代 PC-Engine 遊戲《天外魔境》的配樂認識他,也有很多人是透過這幾年發行的紀錄片才回頭認識坂本龍一的一生。這些認識教授的不同途徑,也顯示了他一生不同階段的追尋。
雖然曾經藉著風格強烈、高度旋律性的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獎而廣為人知。然而,坂本龍一後期不斷地在探索充滿實驗性、不以既有規則建構的電子音樂,與德國音樂家 Alva Noto 的合作,擴充了他自己的音樂命題,小樹點出,「時間」其實屢屢出現在這本《坂本圖書》當中。書中展現了坂本龍一的閱讀歷程,集結了他認識的導演、漫畫家、物理學家⋯⋯不同領域的作者,記錄了對於他們作品的所思所想。
「你看他如何談論『時間』這些命題,比方說『我們感知到的時間是真的嗎?』、『時間是線性的嗎?』,比方教授提到 John Cage 的〈4分33秒〉帶給他的啟發,回過頭來看坂本當時的實驗音樂,收回了更多人為編造的成分,而把自然的聲音甚至是噪音,放進曲子的空間之中,乍聽之下不那麼悅耳、旋律不那麼連續,正反映了他二十年來如何思索時間與音樂的關係。」小樹說道。
主題是嚴肅的,但又能從書中讀到教授骨子裡的浪漫。小樹補充,《坂本圖書》能夠讀到坂本龍一作為知識分子的一種品質,而且是在台灣的知識分子身上較少看見的——就是「愧疚感」。他在跟漫畫家安彥良和的對談裡,反省了人類的作為,是不是正危害地球、危害下一代?「他也許不會是第一線的環保工作人員,但透過音樂,他會不斷傳達這個愛護世界的意識」,小樹說,「你會想跟教授講:『你真的是一個很浪漫的人。』」
台灣目前出版了四本有關坂本龍一的著作,總編輯林怡君按教授一生的時間軸為聽眾介紹——第一本為《音樂使人自由》,裡頭提到他如何認識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等YMO成員,以及同為音樂人的第二任妻子矢野顯子;再來是《skmt:坂本龍一是誰》,可以看到 1996 至 2006 年間教授與不同音樂家合作的過程;在那之後是這本《坂本圖書》,集結了教授 2018 – 2022 年的文章;最後一本則是《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
對談的最後,重本書店為我們播放了坂本龍一在 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時期做的電子音樂——〈Rydeen〉,彷彿重回上世紀的未來感當中,小樹為我們做了總結:「現在聽這些會覺得很感動,不因為它是我們小時候聽的歌,而是因為現在再也沒有人做這種音樂了。」
圖片提供/重本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