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在 6 月份的英國巡迴,替當地帶來龐大經濟效應,創造「泰勒絲經濟學」(Swiftonomics),連帶影響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在音樂商品消費支出上,英國逐年明顯成長,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於當地音樂祭而言,前景仍是一片混亂。
礙於疫情爆發、退出歐盟及烏俄戰爭等,各種無法抗力的因素,導致英國音樂祭營運成本加重。光是 2024 年至今,就有 50 多個音樂祭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不是臨時取消,就是努力在明年回歸,甚至幾個主辦方宣布將舉辦最後一屆,其中包含像 Towersey Festival 有半世紀歷史的老牌音樂祭,引起廣泛的討論。
「蓋太多房子將導致市場崩盤,繫好安全帶,因為音樂祭正在感受這種壓力⋯⋯。」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Will Page 在 Music Business Worldwide 的文章中,他認為必須重新省思音樂祭,探討了幾個問題。
成本超乎控制
無論是英國脫歐、疫情衝擊到現在的通貨膨脹,各種積累許久的問題,到了今年終於一次爆發。例如 2021 年,一個音樂祭租借流動廁所的費用是 2.8 萬英鎊,但 2024 年一樣的設備被報價 5.4 萬英鎊,漲幅接近 1 倍,而門票價格僅不過上漲 17%。
在成本提高條件下,不管門票銷售如何,對音樂祭主辦方都是傷害,完售仍有可能會慘賠,要不縮減製作規模,要不提高票價,要不乾脆放棄。為此,業內人士呼籲英國政府,降低加值營業稅(VAT),將原本的 20% 降至 5% 才能轉虧為盈,那些音樂祭也不必宣布取消。
Will Page 也觀察到,同時包容多種音樂類型的音樂祭(很可能會像毫無個性的播放清單),這波受到的打擊越大,假設陣容只有 1 位 K Pop 藝人,只會賣出一堆單日票,邀請 3 位 K Pop 藝人的話,那就將成為英國最大的 K Pop 音樂祭。處在利基市場,音樂祭若是有獨特的賣點較能挺過風暴,甫結束的 Love Supreme Jazz Festival 就專注在黑人音樂領域,市場需求就維持相當好。
要就做到最大
過去幾年,音樂祭爆炸性的增加,於是陷入泡沫化窘境,或大者恆大的狀態。加上通貨膨脹影響,造成樂迷的荷包萎縮,休閒娛樂的支出得花在刀口,他們寧願撒幣在最喜歡的藝人上,如泰勒絲,要不就乖乖待在家裡。
除此之外,印象中音樂祭的畫面,彼此都是成群結隊。但 Will Page 表示經常會聽到,過去參加過音樂祭的人說:「因為沒有朋友一起去音樂祭而不去了。」即使「網路上的朋友」有成千數百,都很難轉化到音樂祭現場的互動。
還有在演算法主導之下,藝人貼文下方的留言,可能比觀看次數還有重要。Will Page 認識的巡演經紀人就曾跟他說,留言比例高的話,意味著樂迷黏著度很高。有時相較於藝人虛無縹緲的流量,他提醒主辦單位仔細觀察,身上有樂團刺青、歌詞能一字不漏背出的鐵粉,才是會買票進場支持的消費者。
最後,不僅成本增加,可能還得怪天氣?英國上半年雨下不停,歷經遠高於平均雨量的 6 月,必然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厭倦糟糕氣候的年輕樂迷,不如選擇搭乘廉航往南飛去當地音樂祭享受陽光,整體算下來還比較省荷包。